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应然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洁 谭浩乾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32,共9页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之提出,契合多元综合社会治理理念,体现强化公民人权保障、理性防控犯罪、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的司法治理逻辑。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在实践层面还存在取保候审适用范围不明确,保证金形式...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之提出,契合多元综合社会治理理念,体现强化公民人权保障、理性防控犯罪、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的司法治理逻辑。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在实践层面还存在取保候审适用范围不明确,保证金形式单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最长期限过长,罪犯漏罪或新罪将使其原减刑裁定失效,相对不起诉适用范围过小,出罪免刑机制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制度层面逐步扩大取保候审适用范围和明确其判断位序,增加其他财产类保证金形式,分阶段平均缩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最长期限,特定条件下维持罪犯原减刑裁定效力,扩张相对不起诉适用范围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以下刑罚,拓宽出罪免刑机制等,以充分释放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捕慎诉慎押 刑事司法政策 非羁押性强制措施 相对不起诉 出罪免刑
下载PDF
海上交通安全法框架下行政处罚实施困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棚 《中国海事》 2021年第10期22-25,共4页
在《海上交通安全法》框架下,对第九章法律责任部分进行分析,结合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分析海事管理机构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可能面临的困境,提出海事行政处罚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初次违法 免于处罚 快速办理
下载PDF
我国刑法从宽处罚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涂欣筠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7-75,共9页
从宽处罚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更是在具体案件的量刑中法官不可避免应考虑的基本问题。我国刑法规定了从宽处罚的具体情节和方式,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完善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量刑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完善我国刑... 从宽处罚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更是在具体案件的量刑中法官不可避免应考虑的基本问题。我国刑法规定了从宽处罚的具体情节和方式,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完善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量刑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完善我国刑法从宽处罚的有关规定,对从宽处罚适用进行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宽情节 从宽处罚方式 酌定减轻处罚 免除处罚 规范化
下载PDF
我国行政免处罚制度现存问题及完善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群 谢沂廷 赖思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8,共4页
2021年第三次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设的“首违不罚”等规定,将柔性执法模式从“免强制”领域扩大到了“免处罚”领域。对各地政府出台的免处罚清单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免处罚制度仍存在规范性、严谨性、效力性不足等问题,未来仍需从立... 2021年第三次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设的“首违不罚”等规定,将柔性执法模式从“免强制”领域扩大到了“免处罚”领域。对各地政府出台的免处罚清单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免处罚制度仍存在规范性、严谨性、效力性不足等问题,未来仍需从立法、执法、监督等层面对免处罚制度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处罚 优化营商环境 行政处罚 服务型政府
下载PDF
行政处罚立案制度的构建逻辑与实践价值
5
作者 商思刚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3-30,共8页
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以基本法律的位阶高度构建了行政处罚立案制度,并使行政处罚立案程序从行政机关内部程序变成了可施以法律评价的外部程序。立案制度的核心是立案标准问题,现行立法对此没有作出统一规定。对立案标准应当从三个维... 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以基本法律的位阶高度构建了行政处罚立案制度,并使行政处罚立案程序从行政机关内部程序变成了可施以法律评价的外部程序。立案制度的核心是立案标准问题,现行立法对此没有作出统一规定。对立案标准应当从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和适用:一是从特定行为是否可能符合行政实体法律规范体系中违则和罚则的实体维度作出正向适用性判断;二是从对该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是否明显有违法定的追诉程序规定或者明显符合不予处罚规定的程序维度作出负向排除性判断;三是从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法律限度内的政策性要求维度进行裁量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立案制度 立案标准 不予处罚 免予处罚
下载PDF
“醉驾”量刑规范研究
6
作者 徐晋红 李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6-58,共3页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作为犯罪处理。"醉驾"入罪实施一年来,醉酒驾驶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司法实践中缺乏对醉驾判处缓刑、免刑、从轻、从重处罚的详细标准,导致各地法院对同样的案件处理结果不一样。细...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作为犯罪处理。"醉驾"入罪实施一年来,醉酒驾驶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司法实践中缺乏对醉驾判处缓刑、免刑、从轻、从重处罚的详细标准,导致各地法院对同样的案件处理结果不一样。细化醉驾的量刑标准,区别对待不同的醉驾案件,避免选择性司法,才能更好地体现法律对每个醉驾者的公正裁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 情节轻微 量刑 缓刑 免于处罚
下载PDF
《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条款的刑事一体化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禹橦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4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围绕《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条款,理论上存在该条款是否是独立的免除刑罚事由、该条款与《刑法》其他免除处罚规定的关系、“犯罪情节轻微”与“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关系等争议;实务中,司法机关独立、广泛使用《刑法》第37条免予刑... 围绕《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条款,理论上存在该条款是否是独立的免除刑罚事由、该条款与《刑法》其他免除处罚规定的关系、“犯罪情节轻微”与“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关系等争议;实务中,司法机关独立、广泛使用《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条款,但存在适用标准不统一、说理不明、沦为司法人员规避罪与非罪“和稀泥”式裁判工具等实践乱象。在轻罪立法大幅增加、犯罪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国情背景下,《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条款不能作为独立的免除刑罚事由的观点不具有合理性,将其作为一般、兜底式免予刑事处罚规定的观点,具有理论和实践妥当性。具体适用路径上,应当从影响责任刑和预防必要性角度,划定“犯罪情节”范围,围绕影响犯罪人责任刑与预防刑的各类法定、酌定从轻情节,并遵循以责任刑为基础,再考虑影响预防刑情节的思路综合分析认定犯罪情节“轻微”;应当从刑事一体化视角考虑《刑法》第37条的适用,进一步规范免予刑事处罚条款的适用条件,明确酌定不起诉、定罪免刑判决的适用条件,增强免予刑事处罚条款适用的文书说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情节轻微 免除刑罚事由 刑事一体化 出罪机制
下载PDF
免予行政处罚制度的适用研究——以种业执法为例
8
作者 王文秀 《江苏商论》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伴随着时代变化,“良法善治”的精神内涵日益丰富,柔性执法,法律既要有硬度也要有温度等法治需求不断提出。面对社会出现的执法罚款问题,执法机关积极回应,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伴随着时代变化,“良法善治”的精神内涵日益丰富,柔性执法,法律既要有硬度也要有温度等法治需求不断提出。面对社会出现的执法罚款问题,执法机关积极回应,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免予行政处罚制度要求,出台免罚清单,对于满足条件的违法行为作出免予行政处罚决定。本文以种业执法领域关于免予行政处罚的探索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出规范免罚清单设置、完善执法程序、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予行政处罚 免罚清单 完善方向
下载PDF
引入与调适:自然惩罚免刑规则的本土化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文俊 陈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9,共15页
定罪免刑意味着对行为人仅宣告有罪,但并不实际予以刑罚处罚。我国定罪免刑机制适用需满足“犯罪情节轻微”且“不需要判处刑罚”,即社会危险性与人身危险性并重的条件,而双重条件的限制以及实体标准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对个案中行为人... 定罪免刑意味着对行为人仅宣告有罪,但并不实际予以刑罚处罚。我国定罪免刑机制适用需满足“犯罪情节轻微”且“不需要判处刑罚”,即社会危险性与人身危险性并重的条件,而双重条件的限制以及实体标准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对个案中行为人因犯罪行为遭受严重后果情节认定标准不一裁判结果各异。将行为人因犯罪行为遭受严重后果(自然惩罚)作为刑罚宽恕事由在域外立法及司法中有较为成熟的实践,并且将之纳入定罪免刑机制具有刑事政策与刑罚理论的正当依据。自然惩罚引入定罪免刑机制的本土化建构,在实体层面上对行为人遭受的严重后果内涵予以合理界定,同时从刑度和程度方面对自然惩罚免刑规则适用进行双重制约;在程序层面上以公共利益考量划分酌定不起诉与定罪免刑判决之间界限,凸显自然惩罚免刑规则程序出罪的内在价值,从而为自然惩罚案件妥当处理提供明确指引,有效推动个案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惩罚 定罪免刑 酌定不起诉 个案正义 刑罚宽缓事由
原文传递
论逃税罪免责条款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秀秀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逃税罪免责条款的性质是处罚阻却事由,逃税数额巨大的初犯虽然也能据此免责,但理论上却未必合理。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行为性质上不同于纳税人偷逃税款,不适用免责条款。行政程序是逃税案件刑... 逃税罪免责条款的性质是处罚阻却事由,逃税数额巨大的初犯虽然也能据此免责,但理论上却未必合理。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行为性质上不同于纳税人偷逃税款,不适用免责条款。行政程序是逃税案件刑事审判的前置程序,逃税人只有在受行政处罚后才能免于刑事追究。逃税人在接受行政处罚过程中享有行政救济的权利,“已受行政处罚”在内容上是指主观上认可并接受行政处罚决定,客观上完全履行了处罚决定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税罪 处罚阻却事由 扣缴义务人 行政处罚
下载PDF
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的检视与调适
11
作者 马识途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是为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裁量权的使用而制定的细化标准。我国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设定的地方经验表明,“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为其主要技术构造。然而,既有的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存在碎片化严重、内容粗糙与冗... 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是为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裁量权的使用而制定的细化标准。我国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设定的地方经验表明,“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为其主要技术构造。然而,既有的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存在碎片化严重、内容粗糙与冗余并存以及类型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难以满足档案执法实践的需求。需要通过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个层面的规范供给,强化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的体系性;通过进一步细化裁量因子,引入效果格化的“公式法”,将其他档案行政规则中的裁量权控制内容整合入裁量基准,提升档案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的技术理性;通过将裁量基准类型拓展至档案行政许可、档案开放和档案监督检查,实现对档案行政执法权的全域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法治 行政执法 裁量基准 监督检查 首错免罚 法律供给 行政许可 档案开放
下载PDF
宪法监督权的刑事法界限探析
12
作者 胡杰 韩玉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6,共9页
宪法第41条规定"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刑法中诽谤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名誉的行为"作为部门法的具体限定之一;真实性证明作为处罚阻却事由的性质,公民宪法监督言论的范围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宪法监督... 宪法第41条规定"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刑法中诽谤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名誉的行为"作为部门法的具体限定之一;真实性证明作为处罚阻却事由的性质,公民宪法监督言论的范围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宪法监督言论的刑事入罪标准应当区别一般言论的刑事入罪标准;宪法监督权的言论属于刑法中的"允许的危险",行为人履行一定的义务作为前提,应当排除宪法监督言论的刑事有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权 处罚阻却事由 允许的危险
下载PDF
从定罪免刑到免刑免罪:论刑罚对犯罪认定的制约 被引量:17
13
作者 姜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31,共14页
免除处罚意味着行为人的行为并无预防的必要性,司法实践中的定罪免刑并不具有正当性,把被告人贴上犯罪标签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带来司法实践中的"和稀泥",也无助于实现刑罚目的。免刑免罪立足于以刑制罪理论,主张当行为人... 免除处罚意味着行为人的行为并无预防的必要性,司法实践中的定罪免刑并不具有正当性,把被告人贴上犯罪标签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带来司法实践中的"和稀泥",也无助于实现刑罚目的。免刑免罪立足于以刑制罪理论,主张当行为人的行为应当免除处罚时,就不具有刑事政策意义上预防的必要性,这是预防刑视域下的无罪判断,应当成为刑法中的罪责阻却事由。当代刑法解释论应当重视刑事政策意义上预防的必要性,确立免刑免罪的解释理念。免罪免刑需要公、检、法等机关在不同诉讼环节分别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与无罪判决等处理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刑免罪 以刑制罪 标签理论 预防刑 责任刑
下载PDF
轻罪时代下免予刑事处罚制度的重构
14
作者 杨宁 冯悦超 《清华法律评论》 2023年第1期125-150,共26页
我国刑法的轻罪时代已经到来,对轻罪刑罚应当轻缓化。《刑法》第37条规定的免予刑事处罚制度与时代需求契合,应对其进行新解释以充分发挥作用。综合看轻罪时代带来的挑战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功能定位,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对缓解轻罪大量... 我国刑法的轻罪时代已经到来,对轻罪刑罚应当轻缓化。《刑法》第37条规定的免予刑事处罚制度与时代需求契合,应对其进行新解释以充分发挥作用。综合看轻罪时代带来的挑战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功能定位,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对缓解轻罪大量入刑难题具有重大作用。通过对我国免予刑事处罚现有判决的实证分析发现,免予刑事处罚和免除处罚混用、免予刑事处罚制度的适用判断标准混乱。重构免予刑事处罚制度的理论实质、明晰适用判断标准是该制度活化的关键。免予刑事处罚的实质是行为缺乏刑罚必要性。刑法免予刑事处罚条款具有独立地位。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应是一个逐层过滤过程,“犯罪情节轻微”和“不需要判处刑罚”分别被用来衡量责任刑情节和预防刑情节,在适用上应严格遵循先后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予刑事处罚 轻罪 责任刑情节 预防刑情节
下载PDF
免予刑事处罚适用去“身份化”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辰远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4-98,共5页
平等适用刑法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但司法实践中公务员成为犯罪主体时,往往因为其特殊身份而受到"优待",尤其是在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上。由于《刑法》第三十七条定位不明确、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模糊以及公务员的身份特殊,免予... 平等适用刑法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但司法实践中公务员成为犯罪主体时,往往因为其特殊身份而受到"优待",尤其是在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上。由于《刑法》第三十七条定位不明确、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模糊以及公务员的身份特殊,免予刑事处罚成为部分公务员犯罪后逃避刑事制裁的手段。因此,需要通过明确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条件、建立免刑监督机制等途径正确适用免予刑事处罚,才能更加符合刑罚发展轻刑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予刑事处罚 公务员 身份化
下载PDF
论定罪免刑条款对刑法边界的解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伟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刑法的边界往往与刑法的基本概念密切相关。古典刑法概念坚持了犯罪与刑罚的二元一体结构,从而划定了刑法的边界。但定罪免刑条款对犯罪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构,割裂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从而使刑法的边界无限扩展。然而,定罪免刑条款缺乏... 刑法的边界往往与刑法的基本概念密切相关。古典刑法概念坚持了犯罪与刑罚的二元一体结构,从而划定了刑法的边界。但定罪免刑条款对犯罪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构,割裂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从而使刑法的边界无限扩展。然而,定罪免刑条款缺乏立法的逻辑性和理论的合理性,应该予以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罪免刑 刑法边界 刑罚 非刑罚处罚方法
原文传递
论“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凤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同于"可以免除处罚",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量刑情节,而附属于总则与分则的相关规定。鉴于刑法本身有关规定的有限,应当承认"免除处罚"与"减轻处罚"能够... 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同于"可以免除处罚",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量刑情节,而附属于总则与分则的相关规定。鉴于刑法本身有关规定的有限,应当承认"免除处罚"与"减轻处罚"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竞合。另外,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应当认定为事先核准,其性质属于特别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可以免除处罚 减轻处罚
下载PDF
从李白免刑看唐朝法律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18
作者 刘颖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3-66,共4页
唐朝法律文化是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大成者,不但具备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在条文之间渗透了德、礼、公平正义等特色,唐律组成之多元化表现出其开放性,其遵从礼法结合的儒家文化,又体现了其包容性。李白是唐朝鼎盛文化的代表,但也曾... 唐朝法律文化是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大成者,不但具备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在条文之间渗透了德、礼、公平正义等特色,唐律组成之多元化表现出其开放性,其遵从礼法结合的儒家文化,又体现了其包容性。李白是唐朝鼎盛文化的代表,但也曾受过流刑的刑罚处罚,通过研究李白死刑赦免与唐律的关系,研究唐朝德主刑辅的国家统治制度与体恤民情、轻判轻罚的以民为本的法律文化理念,可发掘唐律法律文化背后蕴含的开放和包容的人性化精神,历史上这些有进步意义的法律特质和法文化传统对现今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免刑 唐朝法律文化 开放性 包容性 法治理念
下载PDF
“刑事处罚”与相关概念辨析
19
作者 马凤春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2-26,共5页
"免予刑事处罚"与"免除处罚"含义相同。"给予刑事处罚"的含义为"作出有罪判决"。"免予刑事处罚"与"给予刑事处罚"在"作出有罪判决"上发生交集。刑法应当采纳&qu... "免予刑事处罚"与"免除处罚"含义相同。"给予刑事处罚"的含义为"作出有罪判决"。"免予刑事处罚"与"给予刑事处罚"在"作出有罪判决"上发生交集。刑法应当采纳"刑事制裁"作为"刑事处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的上位统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予刑事处罚 给予刑事处罚 刑事制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