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冈常绿阔叶林内的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86
1
作者 常杰 潘晓东 +3 位作者 葛滢 陈增鸿 刘珂 陈启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75,共8页
分析我国中亚热带东部青冈(Quercusglauca)常绿阔叶林内的小气候特征,1993~199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到达青冈林的总太阳辐射为3344780kJ/(m2·a),四季中群落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分... 分析我国中亚热带东部青冈(Quercusglauca)常绿阔叶林内的小气候特征,1993~199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到达青冈林的总太阳辐射为3344780kJ/(m2·a),四季中群落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16%~22%、9%~12%和67%~74%。②林冠外上方及群落上层气温在白天高于群落下层,夜间低于群落下层,可相差3~5℃,夏季差异最大。③林内外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动态呈“U”型变化,林内夜间湿度高达90%左右,午间较低,在50%左右。在四季的晴天中,林冠上方的空气相对湿度均低于林内,相差5%~22%,夏季和冬季差异最大。④林中的CO2浓度在林冠层最低,近地面层最高,各季节始终低于林外,其中夏、秋两季最明显。⑤在春、夏、秋3季中,土壤温度为白天高于夜间,而冬季则为夜间高于白天;土壤湿度以冬、春季较高(31.9%和28.5%),夏季最低(14.2%)。由于青冈次生林的叶面积指数较小,群落结构较简单,因而整个群落的透光系数较大,群落内外空气温湿度的差异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常绿阔叶林 林内小气候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马尾松消退的原因 被引量:61
2
作者 丁圣彦 宋永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8期755-760,共6页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消退种。为了揭示马尾松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消退原因,对各演替阶段群落中的生...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消退种。为了揭示马尾松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消退原因,对各演替阶段群落中的生态因子,特别是光照强度的实地测定,得知马尾松群落内光照强度过低,常使马尾松更新苗处于光补偿点之下,难以正常生长。成树在演替过程中的衰退则是由于其它常绿阔叶树种,如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栲树(CastanopsisfargesiFranch.)等耐荫树种的抑制而使其物质合成能力逐渐减弱,物质分解能力逐渐加强,以致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消退种 演替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66
3
作者 金则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应用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浙江省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天台山次生森林从针叶林到针阔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呈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在群落的垂... 应用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浙江省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天台山次生森林从针叶林到针阔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呈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 ,次生演替序列 3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 (包括幼苗及幼树 ) >乔木层 >草本层。在 3种群落类型中 ,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均大于草本植物。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序列 物种多样性 常绿阔叶林 植物群落 天台山
下载PDF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优势种光合生理生态的比较 被引量:43
4
作者 丁圣彦 宋永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中主要优势种幼苗、幼树及成年树的生理生态学。发现优势种幼苗的更新一方面与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子的来源、萌发力和群落的生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苗的光补偿点有关;优势... 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中主要优势种幼苗、幼树及成年树的生理生态学。发现优势种幼苗的更新一方面与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子的来源、萌发力和群落的生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苗的光补偿点有关;优势种成年树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中地位的变迁及相互间的更替主要与其物质的合成能力,即优势种的光合作用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 优势种 生理生态学
下载PDF
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 被引量:43
5
作者 刘其霞 常杰 +5 位作者 江波 袁位高 戚连忠 朱锦茹 葛滢 沈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139-2144,共6页
由解析木资料用维量分析法建立浙江省各地区样木的D2H与地上生物量(B)的回归方程在浙江全省具有普适性.根据模型及样地调查结果发现50林龄前的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群落生物量基本随林龄线性增加.与其他同区域的类似林型比较发现,... 由解析木资料用维量分析法建立浙江省各地区样木的D2H与地上生物量(B)的回归方程在浙江全省具有普适性.根据模型及样地调查结果发现50林龄前的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群落生物量基本随林龄线性增加.与其他同区域的类似林型比较发现,常绿阔叶林在80林龄前群落生物量与林龄正相关,100a后则增长十分缓慢.根据浙江省公益林大多为幼中龄林的现状,预测当前的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在未来30a中将呈线性增加.随着多幼中龄林的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的发展成熟,我省森林将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碳汇.与针阔混交生态公益林比较,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在10~25a阶段没有明显优势,到25~50a则明显高于针阔混交生态公益林.由此可见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作为生态公益林在碳积累方面具有优势.常绿阔叶林作为高碳储量森林,将会是浙江省甚至整个亚热带东部地区的森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碳储量
下载PDF
云南省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萌生现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何永涛 曹敏 +1 位作者 唐勇 李贵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6期523-527,共5页
关键词 哀牢山 常绿阔叶林 萌生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生活型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雷泞菲 苏智先 +1 位作者 宋会兴 张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采用Raunkiner生活型分类系统 ,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的生活型进行统计 ,编制了生活型谱 ,并与其他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相比较 .结果表明 ,缙云山植被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 ,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达 80 %以... 采用Raunkiner生活型分类系统 ,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的生活型进行统计 ,编制了生活型谱 ,并与其他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相比较 .结果表明 ,缙云山植被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 ,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达 80 %以上 ,其中小高位芽植物最多 ,中高位芽与矮高位芽植物次之 ,藤本植物较丰富 .缙云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的生活型谱不同 .随着进展演替阶段的逐渐更替 ,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呈递增趋势 ,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成分有所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常绿阔叶林 演替阶段 生活型谱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演替研究在常绿阔叶林抚育和恢复上的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丁圣彦 宋永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23-426,共4页
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动态过程为例 ,比较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主要树种白栎 (Quercusfabri)、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苦槠 (Castanopsissclerophylla)、石栎 (Lithocarpusglaber)、木荷 (Schimasuperba)和栲树 (C ... 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动态过程为例 ,比较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主要树种白栎 (Quercusfabri)、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苦槠 (Castanopsissclerophylla)、石栎 (Lithocarpusglaber)、木荷 (Schimasuperba)和栲树 (C .fargesii)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种群生态学特征和生理生态学特性 .阐明了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间的相互更替过程 ;探讨了主要优势种群的植株结构及其更新能力的演变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常绿阔叶林 抚育 恢复 重建 森林公园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与速率 被引量:18
9
作者 温远光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3-106,共14页
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是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发展。对大明山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和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大明山中山区和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发展速度... 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是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发展。对大明山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和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大明山中山区和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发展速度存在很大差异。中山区采伐森林后炼山种植杉木 ,经过 2 0年的自然恢复 ,在 60 0 m2的调查面积里出现了 178个物种 ,其中乔木层就有 58个物种 ,并且 2 0年左右就能形成以阳性阔叶先锋树种与中生性阔叶树种为共优势的森林群落 ,大约 60~ 10 0年就能形成中生性的常绿阔叶林。而在低山丘陵区 ,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 ,恢复期为 2 0~ 30年的群落 ,在 4 0 0 m2 样地上仅出现 2 2个物种 ,乔木层只有 3个物种 ;而且由于人为的干扰不断 ,这一地区的马尾松林很难恢复到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 ,只能发展成相对长期稳定的人为偏途顶极。 2 .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 ,物种数量的变化呈前期迅速增加 ,中期减少 ,后期维持一定水平的发展趋势。 3.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变化在群落的不同层次表现不同 ,乔木层在 1~ 2 0年间个体数量呈递增趋势 ,2 0年后表现为递减趋势 ;灌木层的个体数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而草本层的个体数量则呈非线性发展。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 恢复 大明山
原文传递
闽北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宋漳 朱锦懋 杨玉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选择闽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受保护的 (近 60 0 a)的中亚热带森林 ( conserved forest,CF)和顺昌县元坑镇近期 ( 50年代以来 )受人为干扰破坏的退化森林( degraded forest,DF)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 CF和 DF群落... 选择闽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受保护的 (近 60 0 a)的中亚热带森林 ( conserved forest,CF)和顺昌县元坑镇近期 ( 50年代以来 )受人为干扰破坏的退化森林( degraded forest,DF)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 CF和 DF群落的土壤微生物及其主要几种生理类群的数量分布和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DF群落由于受人为的干扰破坏 ,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呈明显下降 .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表明 :CF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以及主要几种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均明显高于 DF群落 .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则以DF群落中数量较多 ,且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比值也较大 . DF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 3大类微生物及生理类群数量分布发生的变化 ,指示了土壤性质恶化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性质退化机理、找出防治的技术途径 ,恢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 土壤化学性质 福建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翠环 余树全 周国模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回顾了在具有影响的几种演替理论指导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群落结构研究 :群落的发育、波动、更新和演替 ;种群的特征、结构和竞争压力以及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在群落进展演替中的变化。土壤动态变化研究 :土... 回顾了在具有影响的几种演替理论指导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群落结构研究 :群落的发育、波动、更新和演替 ;种群的特征、结构和竞争压力以及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在群落进展演替中的变化。土壤动态变化研究 :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有机质含量在与群落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植被恢复研究方法 :数学模型在时间序列和生态序列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增设固定样地 ,加强定位研究以及加强群落演替过程中树种遗传机理方面的探索 ,优化次生演替数学模型等。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植被恢复 研究进展 演替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韩玉萍 李雪梅 刘玉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物种多样性香农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多样性 -面积曲线研究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近十年的变化 .结果表明 ,1 0年后 ,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 ,草本层下降最为明显 ;群落及乔、灌... 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物种多样性香农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多样性 -面积曲线研究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近十年的变化 .结果表明 ,1 0年后 ,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 ,草本层下降最为明显 ;群落及乔、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 (S ,H ,J)在演替中后期阶段均呈下降趋势 ,而演替前期的马尾松和林龄较短的混交林I却有上升趋势 ;群落各层多样性最小面积按马尾松林、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顺序增大 ,两个混交林按年龄从小到大顺序增大 ;它与种丰富度S呈正相关 ,而与均匀度J呈负相关 ;草本层最小取样面积动态主要受S的影响 ,而乔、灌木层的最小取样面积变化则与J紧密相关 .对于两个顶极群落 ,由于所处的生境差异 ,各自具有生态特征差异显著的优势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序列 物种多样性 群落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思玉 郑世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11-116,共6页
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植物 186种 ,隶属于 75个科 132属 ,物种种类丰富 ,是由多个种群共建的群落。在水平空间上 ,8个可能的共建种群... 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植物 186种 ,隶属于 75个科 132属 ,物种种类丰富 ,是由多个种群共建的群落。在水平空间上 ,8个可能的共建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 ;在垂直空间上层次分化明显 ,在群落垂直结构的 5个层次中 ,乔木层第 2亚层除物种丰富度外 ,其他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标在各层次中是最大的 ;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分居第 2位 ,群落均匀度则居第 3位 ;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居第 1位 ,但群落均匀度最小 ;乔木层第 1亚层除群落均匀度居第 2位外 ,其他指标均最小 ;藤本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要么居第 3位 ,要么居第 4位。结果还表明 :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 (P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架山 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亚洲东部常绿阔叶林的分布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昌华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45,共9页
夏雨常绿阔叶林是亚洲东部特有和重要的森林资源类型。将亚洲东部的常绿阔叶林划分为 4个区 :日本区、中部东部区、中国西部区和中国西部硬叶分布区。按区说明了气候特点以及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和生长状况 。
关键词 亚洲东部 常绿阔叶林 建群种 生物气候带 分布
原文传递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地被层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笃见 叶晓娅 由文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4-556,共13页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地被层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学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 :组成地被层计有维管植物 4 4科 78属 1 1 4种。蕨类植物优势度最大 ,里白占绝对优势。39种草木植物 ,以世界分布科和地面芽植物为主 ,常绿种类占 84 .6% ,未...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地被层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学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 :组成地被层计有维管植物 4 4科 78属 1 1 4种。蕨类植物优势度最大 ,里白占绝对优势。39种草木植物 ,以世界分布科和地面芽植物为主 ,常绿种类占 84 .6% ,未见亚洲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地理成分。乔灌木幼苗 5 1种 ,80 %的苗量集中于 4~ 6个种中 ,优势种突出。藤本植物 2 4种 ,草质藤本占 2 5 % ,落叶种类 4 2 %。地面苔藓植物 ( 2 2种 )与枯枝落叶构成镶嵌分布 ,发育较成熟的群落中苔藓种类多 ,盖度大。里白及其枯死物形成层层交错重叠的地被层 ,阻碍凋落物进入地表 ,减弱光照 ,使近地表光照长期低于幼苗光补偿点 ,抑制了乔灌木优势种的更新。凋落物阻碍种子下移至半分解层 ,栲树种子下移率为 1 7%至 2 2 .3% ,冬季种子的动物损耗率平均为 98.2 % ,凋落物中种子的平均腐烂率为 2 8.2 % ,表层保存下来的栲树种子因缺水萌发速度慢且成活率低 ,下层萌发速度虽快 ,但腐烂率高 ,栲树天然更新幼苗主要来源于草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被层 更新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中木荷和栲树呼吸作用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7,共7页
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落中木荷 ( Schima superba)和栲树 ( Castanopsis fargesii)不同发育阶段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及同一演替阶段木荷和栲树不同发育阶段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的大小。结果表明 ,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各个阶段 ,栲树... 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落中木荷 ( Schima superba)和栲树 ( Castanopsis fargesii)不同发育阶段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及同一演替阶段木荷和栲树不同发育阶段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的大小。结果表明 ,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各个阶段 ,栲树的呼吸作用速率均比木荷的高 ;在群落演替的前期 ,木荷和栲树的呼吸作用速率均较高 ,但随着群落演替的进展 ,其呼吸作用速率逐渐降低。通过比较常绿阔叶林演替后期木荷和栲树成年树的呼吸作用速率 ,并结合二者的光合作用速率 ,反映了栲树的物质代谢能力较高 ,生长较快 ,是其在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中能够成为优势种 ,而木荷成为次优势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作用速率 木荷 栲树 演替系列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千岛湖常绿阔叶林水文生态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秦国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5-602,共8页
198 6~ 1993年连续 8a,设置三角量水堰 ,对千岛湖常绿阔叶林的水文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 :在年降水量 140 9.9mm与年蒸发量 90 7.8mm的气候条件下 ,以苦槠、石栎为建群树种组成的 10 .8hm2常绿阔叶林 ,小流域年均水流量平均每... 198 6~ 1993年连续 8a,设置三角量水堰 ,对千岛湖常绿阔叶林的水文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 :在年降水量 140 9.9mm与年蒸发量 90 7.8mm的气候条件下 ,以苦槠、石栎为建群树种组成的 10 .8hm2常绿阔叶林 ,小流域年均水流量平均每公顷达 4 0 79m3 ,折合降水量为4 0 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 2 8.9%。常绿阔叶林小流域 ,在多雨季节日水流量为 10 8~ 15 8m3 ,少雨季节为 6 8~ 86 m3 ,干旱季节少于 4 0 m3 ,最少的一天水流量为 7.9m3 。常绿阔叶林细水长流、终年不断 ,水源涵养功能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常绿阔叶林 定位观测 水源函养 水文生态效益
下载PDF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金则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以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是 :甜槠、木荷、东南石栎种群的存活曲线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或增长型 ,马尾松、... 以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是 :甜槠、木荷、东南石栎种群的存活曲线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或增长型 ,马尾松、短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小叶青冈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趋向衰退型。用方差比率 (VR)和通过 2× 2联列表进行 X2 检验的方法 ,检验了常绿阔叶林乔木层 2 0个主要树种、灌木层 2 2个主要种类的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是乔木层、灌木层主要种类间在总体上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正联结的种对多于负联结的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天台山 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群 种间联结性 种群结构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模型及其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林开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120,126,共7页
缺乏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估测精度的重要原因,过去采用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估测亚热带常见阔叶林生物碳库,但其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阔叶林生物碳库估计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三明米槠林样地采用标准木结合相... 缺乏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估测精度的重要原因,过去采用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估测亚热带常见阔叶林生物碳库,但其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阔叶林生物碳库估计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三明米槠林样地采用标准木结合相对生长方程法建立31株树的生物量模型,收集亚热带其他地区136株阔叶树生物量数据建立亚热带区域生物量模型,并与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亚热带区域阔叶林生物量模型为ln(AGB)=-1.982+1.209ln(D^2)和ln(AGB)=-2.907+0.932ln(D^2H),树高和胸径关系模型为ln(H)=0.469+1.082ln(d)-0.106ln(D)~2。Chave等建立的以胸径-树高为变量的湿润热带雨林生物量回归模型估算中亚热带森林生物量相对误差小于以胸径为变量建立的模型。Basuki、Brown、Chan、Ketterings和Kenzo等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对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估测精度不高,Ogawa的泰国常绿阔叶天然林生物量回归模型精度最高。该研究表明在利用区域生物量模型来估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应该检验其适用性,特别要考虑到模型的树种样本数量和胸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异速生长方程 阔叶林 生物碳库
下载PDF
亚热带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及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一飞 张静 +2 位作者 唐旭利 王万同 尹光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9,共8页
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及生物量变化有助于了解该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及碳汇功能的变化。选取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样地构建马尾松林自然恢复系列,通过比较不同森林中生物量... 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及生物量变化有助于了解该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及碳汇功能的变化。选取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样地构建马尾松林自然恢复系列,通过比较不同森林中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碳汇功能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依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森林课题调查数据库中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的部分数据进行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分析,分别计算不同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等级(1 cm≤DBH<5 cm、5 cm≤DBH<10 cm、10 cm≤DBH<20cm、DBH≥20 cm)以及群落总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采用Tukey多重比较以及简单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生物量以及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并探索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热带东部地区的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的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4.74±4.82)、(124.99±4.99)、(220.9±8.62)t·hm-2,总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81±0.61)、(17.55±1.17)、(23.71±2.04),在马尾松林转变为针阔叶混交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加(P=0.000),但碳贮量增加不明显(P=0.305);在针阔叶混交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的过程中碳贮量显著增加(P=0.000)且生物量向大个体(DBH≥20 cm)的方向集中,但群落整体的物种数量增加不明显(P=0.159)。总体而言,亚热带地区所选森林中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之间未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但针阔叶混交林的大个体(DBH≥5 cm)以及3种森林类型的小个体(DBH<5cm)的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研究表明,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森林中小径级的个体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增加其变化趋势明显,增加小个体的物种丰富度既能够促进群落中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够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常绿阔叶林 物种丰富度 生物量 亚热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