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证不能定案”规则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旭 夏丽芬 林佳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9-97,共9页
印证主义诉讼模式下催生出的孤证不能定案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潜规则。在司法实务中,孤证不能定案的运用存在着三大缺陷:混淆和错用孤证概念,难以准确界定孤证内涵;以证据数量替代证据质量,忽视对证据证明力的审查;证明形式化,缺少对证... 印证主义诉讼模式下催生出的孤证不能定案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潜规则。在司法实务中,孤证不能定案的运用存在着三大缺陷:混淆和错用孤证概念,难以准确界定孤证内涵;以证据数量替代证据质量,忽视对证据证明力的审查;证明形式化,缺少对证据审查的裁判说理。为了打破学界和实务界对孤证不能定案司法潜规则的信奉,修正该规则的内在缺陷,应通过准确界定孤证的概念和类型、明确孤证定案的主体条件和程序条件、运用证据补强规则并附加情态证据以实现孤证认定案件等路径,实现对孤证不能定案规则的重新解读、认知和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证 孤证不能定案 心证 印证证明 证据质量
下载PDF
我国公文书证明力推定规则的审视和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嘉帝 《南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5期123-136,共14页
《民诉法解释》第114条首次在规范层面规定了公文书的实质证明力推定规则。无论从比较法经验、民诉法基础理论还是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不加区分地统一规定公文书的实质证明力的做法难以成立。鉴于公文书的形式证明力推定规则是实质证明... 《民诉法解释》第114条首次在规范层面规定了公文书的实质证明力推定规则。无论从比较法经验、民诉法基础理论还是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不加区分地统一规定公文书的实质证明力的做法难以成立。鉴于公文书的形式证明力推定规则是实质证明力推定规则的前提,并且只有在处分性公文书中才会呈现形式真实和实质真实合一的现象,因此,可通过当然解释、限缩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对《民诉法解释》第114条及相关公文书效力规范进行解释论层面的作业,并对事故认定书、裁判文书、法庭笔录等特殊类型公文书的证明力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法官的自由心证为基本原则,以特定情况下的指示性标准为例外,可构建出我国公文书证明力推定规则的分层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书 形式证明力 实质证明力 自由心证 证明责任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兼及一则典型个案之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道勤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7-82,共6页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上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 ,二者都是在认识论角度论证 ,因此应引入价值论分析方法。国外存在客观的“排除合理怀疑”和主观的“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在具体界定我国“证据确实...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上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 ,二者都是在认识论角度论证 ,因此应引入价值论分析方法。国外存在客观的“排除合理怀疑”和主观的“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在具体界定我国“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时 ,应当根据所要证明的罪行轻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 内心确信
原文传递
经验法则在刑事裁判中的运用及纠偏——以283份一审刑事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洋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2-77,82,共7页
经验法则作为案件事实认定的重要基础,有助于主体完成从已知证据或事实推导出最终待证事实。经验法则在刑事司法领域的适用具有正当性,蕴含在经验法则内部的盖然性部分免除了主体的说理负担。通过对283份一审刑事裁判文书的研究发现,经... 经验法则作为案件事实认定的重要基础,有助于主体完成从已知证据或事实推导出最终待证事实。经验法则在刑事司法领域的适用具有正当性,蕴含在经验法则内部的盖然性部分免除了主体的说理负担。通过对283份一审刑事裁判文书的研究发现,经验法则在实务应用中存在概括性适用较多,规避说理倾向较为严重,适用模式缺乏回应性等问题。上述问题与我国传统印证模式的证据审查惯性、案件考核机制及经验法则的盖然性隐忧密切相关。基于此,可以通过统一经验法则判定标准、明确经验法则的适用内涵、协调印证证明模式、形成双向互补等方式予以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法则 印证模式 适用模式 自由心证
下载PDF
“五听”:中国古代断案的心证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江卫社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34-36,共3页
自由心证在中国古代断案中被广泛运用,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的轻人权的法制环境、对理想断案主体的高度确信,以及古人对于人性及其认知途径的理解等使然。“五听”断案就是中国古代“自由心证”的典型应用,这一传统对于今天我们借鉴“自... 自由心证在中国古代断案中被广泛运用,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的轻人权的法制环境、对理想断案主体的高度确信,以及古人对于人性及其认知途径的理解等使然。“五听”断案就是中国古代“自由心证”的典型应用,这一传统对于今天我们借鉴“自由心证”的积极作用仍然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案件审理 自由心证
下载PDF
浅谈我国现实中的刑事诉讼模式
6
作者 邹海涛 李勇军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真实运作模式有其特殊处:侦查程序因立法设计的不周延造成实际运行离开法律规定进行,缺乏规范,产生许多违法证据;刑事审判由于证据标准及证明方法的自身特点,审判法官面临困境,对违法证据有限认可,导致事实... 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真实运作模式有其特殊处:侦查程序因立法设计的不周延造成实际运行离开法律规定进行,缺乏规范,产生许多违法证据;刑事审判由于证据标准及证明方法的自身特点,审判法官面临困境,对违法证据有限认可,导致事实上的疑罪从轻,最终发展的结果将导致现有制度的失效。作者建议对侦查制度和证明制度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 沉默权 自由心证
下载PDF
作为科学体系的诉讼证明
7
作者 刘昊阳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9,共13页
诉讼证明的准确性是影响司法效能的关键要素,科学的诉讼证明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认知心理科学表明心证是具有规律而非任意自由的,自由心证已暴露出历史性内在缺陷,不仅产生司法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导致裁判公共评判标准的缺失。证明是... 诉讼证明的准确性是影响司法效能的关键要素,科学的诉讼证明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认知心理科学表明心证是具有规律而非任意自由的,自由心证已暴露出历史性内在缺陷,不仅产生司法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导致裁判公共评判标准的缺失。证明是超越证据的科学体系,是整合全案证据力的逻辑方法。定量化是诉讼证明的本质属性,并使证明标准具有可实现性。简洁而统一的证明方法、证据力和案件结果的定量分析、责任与过错等主观内容的度量,都是诉讼证明科学体系的内容。诉讼证明科学体系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证明 科学体系 定量分析 自由心证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