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线粒体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云南4个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钱亚屏 褚嘉佑 +3 位作者 初正韬 卫灿东 戴青 S Horai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1-300,共10页
对傣、佤、拉祜和藏族4个群体的99名个体mtDNA非编码区(D-loop)高变区I16048~16569及1~41的563bp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计算了核酸多态度,并用Neighbor-Joining 法构建系统进化树,... 对傣、佤、拉祜和藏族4个群体的99名个体mtDNA非编码区(D-loop)高变区I16048~16569及1~41的563bp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计算了核酸多态度,并用Neighbor-Joining 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在进化树中,99个mtDNA序列分别聚在4个群中。所有在CO Ⅱ /tRAN Lys 基因间序列存在9bp缺失的个体均聚在C1群中,C2群由1个佤族个体和4个藏族个体组成,C3群中除2个藏族个体外均为其他3个民族个体,4个群体的大部分个体聚在C4群。根据核酸多态度计算的净遗传距离重建的进化树显示,傣族、佤族和拉祜族的亲缘关系较接近,与藏族距离较远。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他们的地理分布是非常一致的。而拉祜族与相传同为氐羌后裔并有相近语言的藏族跗距离却较远,这一结果提示这两个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D-LOOP 多态性 云南少数民族 遗传关系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
下载PDF
经济转型期的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符号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翀炜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67-71,共5页
本文认为节日符号的功能性首先就是指向民族生存保障 ,经济因素是节日符号的根基。文章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符号的指述功能、表现功能及传递功能的分析 ,指出现代民族节日之所以受重视 ,则在于它们可以资本化运用 ,节日符号已经成为... 本文认为节日符号的功能性首先就是指向民族生存保障 ,经济因素是节日符号的根基。文章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符号的指述功能、表现功能及传递功能的分析 ,指出现代民族节日之所以受重视 ,则在于它们可以资本化运用 ,节日符号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节日符号 文化资本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当代水环境保护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晓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2,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中存在着丰富的水文化,对于各民族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云南的生态环境。由水的观念、使用与保护水的习俗、制度、规范、宗教等构成的水文化,是当代解决水危机、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中存在着丰富的水文化,对于各民族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云南的生态环境。由水的观念、使用与保护水的习俗、制度、规范、宗教等构成的水文化,是当代解决水危机、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从源头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当代,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人类认识与平衡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水文化 当代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绣花鞋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凤英 《学术探索》 2004年第1期90-92,共3页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绣花鞋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外观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民族历史,同时也凝聚着各民族的聪明和智慧。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绣花鞋 种类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研究
5
作者 周馨怡 《工业设计》 2023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拼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民族交流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碰撞,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民风民俗三方面进行探究,... 拼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民族交流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碰撞,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民风民俗三方面进行探究,并总结归纳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在形式、色彩、意蕴中的独特美学特征,为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发展提供多角度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拼布艺术 特征
下载PDF
清代云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变迁及动因
6
作者 杨军 徐超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1,共7页
社会组织是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与有效形式,尤其是基层社会组织的完善能促进社会治理质效的提升。在国家政权对云南民族地区治理历史进程中,清代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云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变... 社会组织是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与有效形式,尤其是基层社会组织的完善能促进社会治理质效的提升。在国家政权对云南民族地区治理历史进程中,清代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云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变革发展,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史资政,鉴古知今,探究云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变迁脉络及动因,可为当今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少数民族 基层社会组织
原文传递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建立与保护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淑嫱 舒翎 +1 位作者 何琛 李伟 《红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3-45,共3页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然而其正在遭受着强烈的全球文化冲击而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档案部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如何把档...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然而其正在遭受着强烈的全球文化冲击而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档案部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如何把档案管理思路和方法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的建立和保护有机结合,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这在当前强调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和推动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形式下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管理 文化保护与传承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禁忌的影响及其扬弃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维川 刘先长 《学术探索》 2004年第1期86-89,共4页
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禁忌的各种表现及其现代影响,对少数民族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扬弃传统禁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禁忌 现代影响 扬弃途径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绣花鞋的艺术特点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园芳 苗容容 《中国皮革》 CAS 2022年第8期76-82,共7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孕育了璀璨的服饰文化,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同民族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本文立足于云南少数民族鲜明的区域特点、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分析云南各少数...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孕育了璀璨的服饰文化,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同民族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本文立足于云南少数民族鲜明的区域特点、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分析云南各少数民族绣花鞋的造型结构、图案纹样和色彩装饰等典型特征,感悟云南各少数民族绣花鞋的审美趣味,探析其中蕴藏的寓意文化和独特价值。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绣花鞋的传统文化元素,将绣花鞋艺术文化持续传承与创新,使其艺术特点回归时代视野,满足当代人的内心需求感和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绣花鞋 寓意文化 审美趣味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研究--以舞蹈《灵境》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钰莹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74-77,共4页
云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资源,但云南少数民族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发展相对滞后。以云南少数民族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灵境》为个案分析其作品选材、形象塑造、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尝试创新少数民族现实题材舞蹈创... 云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资源,但云南少数民族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发展相对滞后。以云南少数民族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灵境》为个案分析其作品选材、形象塑造、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尝试创新少数民族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理念和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舞蹈创作 现实题材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近代社会工作的实践、特征及其历史局限——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徐兴文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社会工作的产生深植于西方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助人实践的土壤之中,随着西方文明和现代性的全球性扩张,教会和西方传教士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了近代最初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实践,客观上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近代教育、医... 社会工作的产生深植于西方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助人实践的土壤之中,随着西方文明和现代性的全球性扩张,教会和西方传教士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了近代最初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实践,客观上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近代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慈善、社会改良以及边疆建设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其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但是,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教会推动为主、以传播福音为目的且严重依赖外国资金与人员支持的特点,从而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云南少数民族 社会工作
下载PDF
神话、礼化与商化: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功能变迁探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玉函 葛恒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6,共7页
运用文化变迁理论,根据各民族的历史记载、地方志、民族志等经史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历史文化资料,梳理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功能从"神化的茶""礼化的茶"到"商化的茶"的变迁... 运用文化变迁理论,根据各民族的历史记载、地方志、民族志等经史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历史文化资料,梳理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功能从"神化的茶""礼化的茶"到"商化的茶"的变迁与发展,体现出茶叶对民族文化的建立、传播、发散和创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 茶马互市 文化变迁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皇清职贡图》、“滇夷图”中的云南古宗图像解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8-153,共6页
古宗一般指历史上云南境内的藏族,文献中对古宗的记载较少,《皇清职贡图》、"滇夷图"作为官修图册,其中有关云南古宗人的图像共4幅,并附有文字解说。对图像与文字记载的对比分析可见,古宗是古老藏族的一部分,清代前期主要分... 古宗一般指历史上云南境内的藏族,文献中对古宗的记载较少,《皇清职贡图》、"滇夷图"作为官修图册,其中有关云南古宗人的图像共4幅,并附有文字解说。对图像与文字记载的对比分析可见,古宗是古老藏族的一部分,清代前期主要分布于今云南的宁蒗、永胜、丽江、兰坪等地,最远到达哀牢山、无量山北部。古宗人体型壮硕,身材较高,肤色黝黑,毛发浓密,轮廓分明。古宗服饰具有多样性特点,高寒地区披皮毡、穿氆氇,着皮靴,戴皮毡帽;温湿地带喜穿短衣,跣足,男子垂发,女梳髻。古宗人喜佩戴珊瑚、砗磲、玛瑙、银豆、银耳环等饰物以及佩刀和挂革囊。古宗生计方式以农耕、畜牧业为主,家庭手工业主要有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清职贡图 滇夷图 古宗 图像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及其现代治理意蕴阐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会柏 安敏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2,共6页
作为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体现和生态伦理智慧结晶的生态文化,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共同体治理的重要资源和路径平台。在经济全球化与后工业文明深入拓展的新治理时代,对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进行探究,目的正在于寻找它与现代文明的转... 作为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体现和生态伦理智慧结晶的生态文化,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共同体治理的重要资源和路径平台。在经济全球化与后工业文明深入拓展的新治理时代,对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进行探究,目的正在于寻找它与现代文明的转化机制。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公共治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文化的和自然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决定了以治理的多元合作模式发展以生态文化为灵魂的生态旅游业是云南民族地区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治理 生态文化 生态旅游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当代土陶产品样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赖军 《陶瓷研究》 2019年第3期61-71,共11页
本文是《云南少数民族当代土陶设计文化研究》的前期成果。通过对白族、傣族、彝族、藏族制陶的调研资料,根据土陶功能将其划分为:实用功能对应与精神功能延伸两大部分。通过实用功能中少数民族与水、与食、与生活相关的杂器,精神功能... 本文是《云南少数民族当代土陶设计文化研究》的前期成果。通过对白族、傣族、彝族、藏族制陶的调研资料,根据土陶功能将其划分为:实用功能对应与精神功能延伸两大部分。通过实用功能中少数民族与水、与食、与生活相关的杂器,精神功能中祭祀用品与装饰产品的分析,来构成云南少数民族当代土陶的产品体系。笔者由2014年冬、2015年夏、秋至2017年春季、2019年春季对云南少数民族制陶点进行调研,走访滇东北、滇东南、滇西三条路线,考察内容包括产品样式、制陶点现状、工艺流程、自然地域、民族文化、民俗习惯、土陶的使用方式、销售市场、购买人群等相关情况,结合其他专家学者对云南陶器的研究成果,对云南少数民族当代土陶尽可能做到全面的认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今还在制作土陶的有大理白族自治州凤仪镇敬天村、剑川县甸南镇天马村与上登村的白族;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都吉古村的藏族;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下允村、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那允镇,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那落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曼斗与曼阁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勐龙乡坝蒿村、元阳县那里村,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等地的傣族1;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大水平村、曲靖市会泽县华泥寨、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民江南丘的彝族。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还能看到土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能看到正在努力创新发展的少数民族制陶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 土陶产品
下载PDF
基诺族、独龙族、怒族和普米族对食药用菌的认识和利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芦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云南基诺族、独龙族、怒族和普米族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食药用菌资源,后者在这些民族的文化中具有多重角色,涉及饮食、医疗、经济生活、禁忌、创世和民族起源的认识论等方面,相关知识是我国文化中一笔独特而宝贵的财富。然而过往的社会... 云南基诺族、独龙族、怒族和普米族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食药用菌资源,后者在这些民族的文化中具有多重角色,涉及饮食、医疗、经济生活、禁忌、创世和民族起源的认识论等方面,相关知识是我国文化中一笔独特而宝贵的财富。然而过往的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学研究对此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且缺少对食药用菌知识的民族文化特征的揭示。这与民族真菌学研究在我国尚未起步有密切关系,需要民族学家和生物学家在今后的文化研究和实地考察过程中相互合作,进而从多维度挖掘和传播我国少数民族的食药用菌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食用菌 药用菌 云南
下载PDF
冯至散文中的回族印象
17
作者 白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著名诗人冯至的散文作品《一个消失了的山村》是一篇杰作,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哲理、诗意给人以启示。这篇作品涉及了清代云南回族人民的受难史。大致推测,冯至在昆明生活的一段时间内,或许耳闻了当地关于回族的一些较为浮面的传说... 著名诗人冯至的散文作品《一个消失了的山村》是一篇杰作,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哲理、诗意给人以启示。这篇作品涉及了清代云南回族人民的受难史。大致推测,冯至在昆明生活的一段时间内,或许耳闻了当地关于回族的一些较为浮面的传说之辞。故而在写作《一个消失了的山村》时,有几段文字涉及到了云南回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散文作品 云南回族 史实补充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和汉族特发性癫痫CLCN2基因多态性研究
18
作者 唐于荔 王文敏 俞志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检测云南省5种独有少数民族(基诺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与汉族人群特发性癫痫与电压门控氯通道-2基因CLCN2基因多态性是否相关。方法采用PCR、单碱基延伸(SNap shot)等技术,应用病例-对照法检测云南少数民族特发性癫痫... 目的检测云南省5种独有少数民族(基诺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与汉族人群特发性癫痫与电压门控氯通道-2基因CLCN2基因多态性是否相关。方法采用PCR、单碱基延伸(SNap shot)等技术,应用病例-对照法检测云南少数民族特发性癫痫患者92例及其未发病亲属170例、云南汉族特发性癫痫患者107例及63例健康人群外周血CLCN2基因多态性。统计少数民族与汉族人群中rs13099401、rs4912540两个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用χ2等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LCN2基因rs1309940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少数民族病例组与汉族病例、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828,P=0.033;χ2=9.246,P=0.010,均P<0.05);基因型CC与非CC型在少数民族病例组与汉族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245,OR=3.26,P=0.002,P<0.01)。rs4912540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LCN2基因位点rs13099401可能是云南少数民族特发性癫痫患者的相关性位点,基因型CC为汉族特发性癫痫发作的一个保护性因素;rs4912540与云南人群特发性癫痫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癫痫 遗传学 CLCN2 云南少数民族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宗蔚 肖洋 李刚存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131-138,共8页
数字化传播技术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手段,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却阻碍了“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实践。云南数字鸿沟现象所形成的机理和原因主要是数字化技术在普遍推广和普及过程中相关的基础设施配... 数字化传播技术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手段,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却阻碍了“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实践。云南数字鸿沟现象所形成的机理和原因主要是数字化技术在普遍推广和普及过程中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以及使用者文化背景的差异。同理,不断提高及夯实数字化编码的水平和能力、有效抑制和减少“对抗性解码模式”的生成、着力加强和完善配套性基础设施建设,是消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数字化鸿沟的机理。不断提高和增强运用数字技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切实转变思想、积极顺应当代文化传播的切实需求,探索及延展数字化传播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程度,则是消弭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鸿沟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 数字鸿沟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福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25-30,共6页
笔者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双语、双文化现象,双语观念的转变,双语语码的转换及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民族性特点和云南少数民族的汉语习得特点等。研究主旨在于提高和加深人们对母语的价值、兼用语的价值,民汉双语在改革开放... 笔者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双语、双文化现象,双语观念的转变,双语语码的转换及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民族性特点和云南少数民族的汉语习得特点等。研究主旨在于提高和加深人们对母语的价值、兼用语的价值,民汉双语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西部大开发及保存和发扬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语言、文化中的作用的认识,共同关注双语教育研究这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 文化心态 双语双文化 汉语习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