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国外教师专业发展新取向 被引量:39
1
作者 姜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近年,教师发展从实体思维范式逐渐转变为实践思维取向。这具体表现为:在教师发展目标上,从关注客观知识转向重视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师发展内容上,从关注纯粹理性到重视教师的情感之维;在教师发展资源上,从关注外部资源到重视教师的个... 近年,教师发展从实体思维范式逐渐转变为实践思维取向。这具体表现为:在教师发展目标上,从关注客观知识转向重视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师发展内容上,从关注纯粹理性到重视教师的情感之维;在教师发展资源上,从关注外部资源到重视教师的个人生活;在教师的发展场所上,从忽视到关注教师的工作现场。这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实体思维 实践思维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知识转型与评价转向: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困境及重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佳乐 高耀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1,共7页
高深知识是科研工作的逻辑起点,当下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出现的评价标准SCI/SSCI至上、评价方式一刀切、评价口径限于学科和评价方法崇尚量化的现实困境需要回归知识本源探寻破解之道。伴随知识评价标准从全球转向本土、知识生产方式从同... 高深知识是科研工作的逻辑起点,当下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出现的评价标准SCI/SSCI至上、评价方式一刀切、评价口径限于学科和评价方法崇尚量化的现实困境需要回归知识本源探寻破解之道。伴随知识评价标准从全球转向本土、知识生产方式从同质转向异质、知识学科边界从清晰转向模糊、知识增长动力从完全理性转向有限理性,高校科研人才评价制度也亟待重构。改革方向包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人才评价标准、细化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方式、探索交叉学科科研人才评价以及遵循规律综合评价科研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 知识转型 科研人才 评价改革
原文传递
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趋向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向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30-35,共6页
从教育思维方式来看,实体思维从本质和规律、原理和模式等视角诠释教育活动和过程;而关系思维则试图从对话分析、过程分析、背景分析和层次分析等维度寻求教育研究的突破,但两者仍局限于概念思维层面。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实践思维已初... 从教育思维方式来看,实体思维从本质和规律、原理和模式等视角诠释教育活动和过程;而关系思维则试图从对话分析、过程分析、背景分析和层次分析等维度寻求教育研究的突破,但两者仍局限于概念思维层面。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实践思维已初现端倪,在主体及其实践的基础上整合了实体思维和关系思维。在教育研究中,它重建了人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转化了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路径以及形成了动态的变革思维。实践思维预示着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维方式 实体思维 关系思维 实践思维
下载PDF
知识与知识观及其演变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5
4
作者 翟楠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0,62,共5页
知识与知识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二者总是被等同。对"知识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回答从应然的"知识即德性"到实然的"知识即权力",充分表露了知识探究方式的转变以及知识观与知识关... 知识与知识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二者总是被等同。对"知识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回答从应然的"知识即德性"到实然的"知识即权力",充分表露了知识探究方式的转变以及知识观与知识关系的扭曲。尤其是在后现代的解构浪潮中,多样化的知识观变成了知识本身,获得了各自的合法性。各种知识观合法性的泛滥不仅表明了知识本身的认识危机,也给教育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后者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知识 知识观 德性 权力 教育
下载PDF
为什么要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
5
作者 梁永佳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156,共9页
本文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类学的域外研究应该尝试“以中释外”,即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从学科特质上看,人类学是一门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异己社会进行“文化翻译”的学科,这是人类各文明赓续自身的共同智慧。从社会学研究的特质上... 本文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类学的域外研究应该尝试“以中释外”,即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从学科特质上看,人类学是一门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异己社会进行“文化翻译”的学科,这是人类各文明赓续自身的共同智慧。从社会学研究的特质上看,费孝通先生在“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论述中号召学者回到中国古代思想并借鉴全世界各文明的智慧,这正是“以中释外”的愿景。从一般意义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上看,多重现代性的世界格局同样说明了现代化道路需要新的解读方式。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将助力中国社会科学深化对自身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中释外 域外研究 文化翻译 认识域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现代知识型的生成及转换
6
作者 姜文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视域中,现代性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知识型的现代转换、现代思想文化知识体系的建构及范式转移的枢机与关键。由鸦片战争前后“采西学”“中体西用”的知识范式及知识生产所导引的现代知识型转换及范式转移,与知...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视域中,现代性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知识型的现代转换、现代思想文化知识体系的建构及范式转移的枢机与关键。由鸦片战争前后“采西学”“中体西用”的知识范式及知识生产所导引的现代知识型转换及范式转移,与知识界对于现代性及中国现代性的体验、认知与建构模式构想的转换保持着历史视野中的同步性,并以后者作为知识范式构建和知识生产的现实与学理的前提和依据。新世纪以来的知识生产从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换的可能趋势,也是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而呈现的。这种社会文化现实与知识生产的互动状态,凸显了思想文化知识型、知识范式及知识系统的建构特质,为我们审视、反思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与知识生产历史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性 知识型 知识生产 建构
下载PDF
大学教师角色的知识考古学缕析--兼论数字时代的型塑
7
作者 王立平 苏林猛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大学教师角色相伴于大学诞生而来,随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为供人们探讨的主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型与话语实践对主题进行断裂式历史研究的方法,能在历史的梳理中发现主题的当今样貌。基于知识考古学方法的探究,在不同知识... 大学教师角色相伴于大学诞生而来,随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为供人们探讨的主题。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型与话语实践对主题进行断裂式历史研究的方法,能在历史的梳理中发现主题的当今样貌。基于知识考古学方法的探究,在不同知识型的规定下,西方大学教师角色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角色样态: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中世纪时期的教士、近代时期的学者、现代时期的专家和后现代时期的学术资本家。及至当代社会,数字知识成为新的知识型,大学教师角色走向数字素养者。在数字知识秩序空间中,大学教师角色需“以立足自身为出发点、以面向他者为落脚点、以话语实践为着力点”,对自身进行型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角色 知识考古学 知识型 角色流变 数字时代
下载PDF
策略·知识·文化——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石子岗新校的地形学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笑笑 许懋彦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5,共8页
国民政府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于1936-1937年建设其石子岗新校,结合南京南郊1∶1万的历史地形图,发现其设计存在难以忽视的地形学议题,以石子岗新校设计中基泰工程司、董大酉、范文照和兴业建筑公司的4个主要方案为讨论对象,从策略-知识-文... 国民政府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于1936-1937年建设其石子岗新校,结合南京南郊1∶1万的历史地形图,发现其设计存在难以忽视的地形学议题,以石子岗新校设计中基泰工程司、董大酉、范文照和兴业建筑公司的4个主要方案为讨论对象,从策略-知识-文化3个层次考察各案,总结面对基地的现实策略,揭示方案对布扎体系地形学知识的运用,进而构造此个案分析中的地形学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大学 地形学 石子岗 策略 知识 文化
原文传递
THE IMPORTANCE OF MULTIMEDIA PRINCIPLE AND EMERGENCE PRINCIPLE FOR THE KNOWLEDGE CIVILISATION AGE 被引量:2
9
作者 Andrzej P.WIERZBICKI Yoshiteru NAKAMORI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297-318,共22页
The paper discusses two basic principles derived from results of studies concerning foundations of micro-theories of knowledge creation; these are Multimedia Principle and Emergence Principle. Their epistemic, systemi... The paper discusses two basic principles derived from results of studies concerning foundations of micro-theories of knowledge creation; these are Multimedia Principle and Emergence Principle. Their epistemic, systemic and metaphysical importance i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ir relations to the episteme of technology treated as a separate cultural sphere. A spiral of evolutionary knowledge creation is presented, in which an extended Falsification Principle plays the role of an objectifying feedback; this spiral is related to an episteme of Evolutionary Constructive Objectivism proposed earlier for the coming knowledge civilisation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heories of knowledge creation multimedia principle emergence principle episteme of technology evolutionary constructive objectivism theory of truth metaphysics evolutionary knowledge creation
原文传递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起源与话语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 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提出哲学的考古学方法,这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起点,对理解他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考古学》是福柯唯一明确讨论方法论的著作,注重揭示科学的知识话语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柯又提出了自己的谱系学方法,与哲学的考古学方法不同,考古学方法是从一种认识型出发描述历史现象,谱系学引入了权力概念,将不同的认识型看作权力的效果,关注权力与知识关系的揭示,这是对考古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学 认识型 谱系学
下载PDF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技艺——析斯多亚派的技艺概念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江霞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8,共6页
斯多亚派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技艺观念的重要改造在于在实践领域中时常将技艺与知识、德性相等同,从而增强了技艺概念的知识性、伦理性,并较好地解决了技艺之可得与善用的统一问题。对于斯多亚派来说,技艺之为技艺,始于生活所需,源于... 斯多亚派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技艺观念的重要改造在于在实践领域中时常将技艺与知识、德性相等同,从而增强了技艺概念的知识性、伦理性,并较好地解决了技艺之可得与善用的统一问题。对于斯多亚派来说,技艺之为技艺,始于生活所需,源于生活经验,成于生活中训练,服务于生活总体。人作为一种技艺动物,可以在以生活为质料的持续训练中习得作为技艺之技艺的德性,并同时将其他技艺提升为一种"类似德性"的技艺,从而实现其技艺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 知识 德性 生活技艺
原文传递
《墨经》正文训诂的问题式变革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7,共5页
《墨经》正文训诂追求概念定义的单义性与不可通约性,排斥同义词近义词,表现出非历史性、非地方性以及非情境化的特征,其训诂方式与话语的形成来自文本中数学、物理等自然名物知识内容的概念定义要求。相对先秦时期以同义词近义词训诂... 《墨经》正文训诂追求概念定义的单义性与不可通约性,排斥同义词近义词,表现出非历史性、非地方性以及非情境化的特征,其训诂方式与话语的形成来自文本中数学、物理等自然名物知识内容的概念定义要求。相对先秦时期以同义词近义词训诂为主的'相似性知识'认识型而言,《墨经》正文训诂实为一种'逆相似性知识'认识型,揭示了问题式变革的理论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训诂 问题式 认识型
原文传递
人的心性、知识、灵魂、教育 被引量:3
13
作者 毕世响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年第8期1-10,共10页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从意见世界上升到知识世界,教育的核心在于灵魂体认知识的能力。灵魂精细繁复,悠远邃深,无始无终,广大幽深,通天彻地,知识亦复如是,乃人灵魂固有之能力。灵魂体认知识的形式和品质,或高或低,高者与人心性的精微、高尚...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从意见世界上升到知识世界,教育的核心在于灵魂体认知识的能力。灵魂精细繁复,悠远邃深,无始无终,广大幽深,通天彻地,知识亦复如是,乃人灵魂固有之能力。灵魂体认知识的形式和品质,或高或低,高者与人心性的精微、高尚、永恒精神相表里,低者与人心性的粗鄙相表里。接受精妙哲学(形而上学)之辩证法教育的人,才能胜任治理国家,因为国家诸机构,犹如人灵魂之精细繁复。这个时代的技术理性,使教育与人往下走,道德也沦丧为"粗俗而精妙的技术",唯有思想经典教育方能提升人的心性。对于自己灵魂不能把握的知识,应该保持崇敬,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心性与机缘,也是一种有涵养的心性,以免亵渎灵魂,露出下等人的寒酸相,失去读书人的尊严。因为,灵魂与精神是不可侮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灵魂 教育 人的心性 精微 粗鄙
下载PDF
从民族志物品收集到东南海洋系文化构建--林惠祥先生收藏与展示实践(1929-1958)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辉 熊佩 《民族学刊》 2016年第6期1-7,90-92,共10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批判的博物馆学研究主张将博物馆收藏、展示视为实践活动,以及具有持续性的科学与社会文化过程,探究博物馆的本质及其暗含在实践活动中的逻辑与策略。本文通过梳理林惠祥在1929至1958年的收藏与展示活动,探究在特定...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批判的博物馆学研究主张将博物馆收藏、展示视为实践活动,以及具有持续性的科学与社会文化过程,探究博物馆的本质及其暗含在实践活动中的逻辑与策略。本文通过梳理林惠祥在1929至1958年的收藏与展示活动,探究在特定认识型下博物馆实践与实践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勾勒林惠祥先生从早期民族志物品收集、展示到利用新进化论理论模型构建东南海洋系文化的人类学思想、博物馆实践以及东南海洋区域文化研究的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型 林惠祥 人类博物馆 东南海洋系文化
下载PDF
暴力性构序:主体对客体的存在论命名——福柯否定性的历史存在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一兵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2-59,共8页
早期的福柯将考古学看成是穿透表面文字和意识操作的侦探路径,由此建构起来的先在范式生成了早期福柯非凡的哲学天目。在《词与物》一书中,他发现了人类主体如何通过命名事物暴力性地建构自己周围世界的内里秩序结构,以生成自己的同一... 早期的福柯将考古学看成是穿透表面文字和意识操作的侦探路径,由此建构起来的先在范式生成了早期福柯非凡的哲学天目。在《词与物》一书中,他发现了人类主体如何通过命名事物暴力性地建构自己周围世界的内里秩序结构,以生成自己的同一性的存在性历史。实际上,那些被我们指认为客观规律的东西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用特定的存在论注视、检验和语言建构起来的主体存在性网络。在这种存在之网的栅格中,物自身的存在方式和物之间的遭遇方式才被隐蔽地确定,虽然它们都是向着主体性的存在涌现之连贯性,可是却表现为某种人之外的客观自在有序性。这是一切历史发生的根本。由此,人与人文学科才在现代性的意义上被一并生产出来。所以,人与人文科学都是一个晚近发生的事件,一部词与物的同一性构序史,也是对人文科学历史发生的考古学探究。福柯不是后现代,但却开辟了后现代最重要的历史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词与物》 考古学 认识型 构序
原文传递
知识考古学视域下当代建筑功能话语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键源 黄婧琳 《新建筑》 201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以当代建筑功能主义话语为研究对象,指明当代功能主义理论以福柯考古学为构建逻辑,其话语核心分为普遍性论题与研究方案两条线索。结合同时期人文科学功能理论,以福柯考古学的视域,研判以往各时期建筑功能知识型,描绘其不断修正的路径,... 以当代建筑功能主义话语为研究对象,指明当代功能主义理论以福柯考古学为构建逻辑,其话语核心分为普遍性论题与研究方案两条线索。结合同时期人文科学功能理论,以福柯考古学的视域,研判以往各时期建筑功能知识型,描绘其不断修正的路径,以期为当代建筑功能理论寻定历史演进的参照刻度,进而全面"解剖"当代建筑功能的综合性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福柯 考古学 知识型 话语
下载PDF
林耀华汉彝社会研究中的联锁体系理论和亲属观中的知识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靖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8,共12页
不论就国际亲属制度研究而言,还是就百年国内世系学来说,林耀华的联锁体系理论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理论解说模式。在汉彝多边亲属体系研究中,传统的九族学说成为林氏汉人亲属系统研究的知识型,而汉人亲属研究的观念和经验,又成为其彝人... 不论就国际亲属制度研究而言,还是就百年国内世系学来说,林耀华的联锁体系理论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理论解说模式。在汉彝多边亲属体系研究中,传统的九族学说成为林氏汉人亲属系统研究的知识型,而汉人亲属研究的观念和经验,又成为其彝人亲属制度研究的知识型。当然,国际亲属制度研究套路同样成为他认知彝汉亲属制度的知识型。国际的和本土的两种知识型,在其汉彝研究中处于相互陈述状态。20世纪前半期,在激烈否定传统宗法宗族制度背景下,林耀华看到了汉人家族宗族制度和彝人的家支制度对于地方人民生存的意义,选择了与时代主流的批判性立场相反的立场。林耀华的研究作为一种行为,是本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时,传统知识型的发声与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锁体系理论 汉彝亲属观 陈述 知识型
下载PDF
法学视域下的米歇尔·福柯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志平 胡长兵 时刚印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4期156-163,共8页
作为当代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承续了19世纪末以来由尼采开创中经海德格尔的理性形而上学批判传统。依据"知识型"理论和权力理论,他力图揭橥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理念的衍进中无可... 作为当代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承续了19世纪末以来由尼采开创中经海德格尔的理性形而上学批判传统。依据"知识型"理论和权力理论,他力图揭橥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理念的衍进中无可摆脱的种种困境及其渐趋消亡的路向。福柯的学说在法学领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部分归因于其纯粹哲学方面的著述,另一方面则源于他对一些特定法学论题,如犯罪、刑事政策、监狱等的直接涉猎。在法社会学、法律语言学、犯罪学,以及刑法学等诸多研究中,都可见到对其学说观点的批判性借鉴和援引。据此,通过对福柯思想的解读,当可辨析出其之于当前的法学研究所可能引致的某些理论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歇尔·福柯 法学 知识型 话语 权力
下载PDF
《规训与惩罚》的混淆:试论规训权力的“前现代”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嘉弘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9年第1期428-456,549-550,共31页
什么是规训?或者说,当福柯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他想说的是什么?对于《规训与惩罚》一书的读者来说,这一直以来都构成了阅读的核心关切。但很难说福柯对"规训"始终有一个一贯的和一致的定义。实际情况是,在《规训与惩罚》出版... 什么是规训?或者说,当福柯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他想说的是什么?对于《规训与惩罚》一书的读者来说,这一直以来都构成了阅读的核心关切。但很难说福柯对"规训"始终有一个一贯的和一致的定义。实际情况是,在《规训与惩罚》出版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福柯仍然在反复斟酌和重新确立"规训"概念的含义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与惩罚》 规训权力 福柯 重新确立
下载PDF
人的死亡与重生——福柯的主体思想解读
20
作者 陈殿青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人之死”是法国后现代主义者福柯的一个重要哲学发现 ,已成为福柯哲学的标志。但是 ,在福柯的语境里“人”是一个极其特定的概念。“人之死”是福柯主体批判思想的重要方面 ,是尼采“上帝之死”的福音。人的死亡标志旧的知识型的崩溃... “人之死”是法国后现代主义者福柯的一个重要哲学发现 ,已成为福柯哲学的标志。但是 ,在福柯的语境里“人”是一个极其特定的概念。“人之死”是福柯主体批判思想的重要方面 ,是尼采“上帝之死”的福音。人的死亡标志旧的知识型的崩溃和新的知识型的诞生。在人死后的废墟上 ,福柯塑造了一个新的主体 ,一个艺术化存在的审美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知识型 自我塑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