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酶法甲酯化新工艺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年初 裘爱泳 胥传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采用酶法研究大豆油馏出物甲酯化的工艺。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时间和酶用量,反应温度和底物比影响其次。最佳甲酯化工艺条件为:料溶摩尔比1:1.5,酶... 采用酶法研究大豆油馏出物甲酯化的工艺。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时间和酶用量,反应温度和底物比影响其次。最佳甲酯化工艺条件为:料溶摩尔比1:1.5,酶用量60plu/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该条件下转化率达9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酶法甲酯化 脂肪酶 生育酚
下载PDF
非水相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薄荷酯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家豫 唐功 +1 位作者 周兴辉 高亚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2-234,247,共4页
研究了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CRL)在有机溶剂中催化薄荷醇与乙酸进行酯化反应的条件。探讨了脂肪酶加入量、溶剂、薄荷醇与乙酸摩尔比、底物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薄荷酯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GC-MS、气相色... 研究了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CRL)在有机溶剂中催化薄荷醇与乙酸进行酯化反应的条件。探讨了脂肪酶加入量、溶剂、薄荷醇与乙酸摩尔比、底物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薄荷酯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GC-MS、气相色谱等方法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产物为乙酸薄荷酯。当溶剂为正己烷、脂肪酶量为1.2%(脂肪酶在薄荷醇和乙酸体系中的质量分数)、薄荷醇与乙酸的摩尔比为1∶1、薄荷醇与乙酸的底物浓度均为0.1mol/L、温度为40℃、反应48h时,乙酸薄荷酯的酯合成转化率达92.4%。产物乙酸薄荷酯的色泽好、气味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催化酯化反应 非水相介质 乙酸薄荷酯
下载PDF
溶剂、酰化剂和底物浓度对手性氯醇酶促酯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庄英萍 许建和 +1 位作者 周利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6,共4页
利用脂肪酶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的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手性药物中间体(±)-1-氯-3-(1-萘氧)-2-丙醇(简称萘氧氯丙醇)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溶剂、酰化剂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 利用脂肪酶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的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手性药物中间体(±)-1-氯-3-(1-萘氧)-2-丙醇(简称萘氧氯丙醇)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溶剂、酰化剂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为异辛烷,酰化剂为醋酸酐、底物浓度为氯醇100mmol/L、酸酐50mmol/L时,酶显示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产物酯的光学纯度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氯-3-(1-萘氧)-2-丙醇 光学拆分 酶促酯化 脂肪酶
下载PDF
米糠油酶法酯化脱酸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传国 潘思轶 +1 位作者 王高林 王德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6,51,共7页
通过添加单甘酯和甘油混合物,以Lipozyme TLIM为催化剂对米糠油酶法酯化脱酸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单甘酯和甘油混合物添加量,单甘酯和甘油的比例对酸价的影响。由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出酶法酯化... 通过添加单甘酯和甘油混合物,以Lipozyme TLIM为催化剂对米糠油酶法酯化脱酸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单甘酯和甘油混合物添加量,单甘酯和甘油的比例对酸价的影响。由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出酶法酯化脱酸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5℃,反应时间9.3 h,催化剂添加量10%,单甘酯和甘油的添加量为150%,单甘酯和甘油的比例为1∶1。在此条件下酸值由原料的43.0 mg/g降至7.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酶法酯化 脱酸
下载PDF
红曲酯化酶促反应及其代谢产物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帅 郑佳 +5 位作者 刘琨毅 彭昱雯 黄钧 易彬 赵金松 周荣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1,共5页
以己酸和乙醇为底物,研究了红曲霉粗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及其影响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己酸的消耗量在0~8 h内迅速上升,随后则缓慢上升,反应24 h后,趋于平衡。过量的乙醇对反应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己酸浓度的提高被部分解除。当己酸浓... 以己酸和乙醇为底物,研究了红曲霉粗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及其影响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己酸的消耗量在0~8 h内迅速上升,随后则缓慢上升,反应24 h后,趋于平衡。过量的乙醇对反应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己酸浓度的提高被部分解除。当己酸浓度在15.81~142.31 mmol/L,反应初速率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可视为单底物反应。红曲霉粗酶含多种酶类,酶促酯化反应机理颇为复杂,其动力学关系受多种条件控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的经验数学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其粗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催化形成的主要产物为己酸乙酯,其次为辛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和苯乙醛,其OVA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类酶促反应的产物适合白酒等产品风格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酯化反应 动力学模型 复合酶 己酸乙酯
下载PDF
AOT反胶束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薄荷酯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家豫 梁琼 +3 位作者 廖世奇 唐功 周思彤 袁红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13,共5页
在AOT正/己烷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中,以CRL脂肪酶为催化剂,乙酸和薄荷醇为原料,合成了乙酸薄荷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浓度、薄荷醇与乙酸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转化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折光率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薄荷醇与乙... 在AOT正/己烷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中,以CRL脂肪酶为催化剂,乙酸和薄荷醇为原料,合成了乙酸薄荷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浓度、薄荷醇与乙酸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转化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折光率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薄荷醇与乙酸摩尔比为1∶2,乙酸浓度为0.2 mol/L,反应温度为40℃,缓冲溶液的pH值为7.0,含水量W0=10和反应时间为48h时,乙酸薄荷酯的酯合成转化率达到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薄荷酯 反胶束体系 酶催化酯化反应
下载PDF
外消旋薄荷醇对映选择性酶促酯化中酸酐与羧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建和 朱洁 +2 位作者 川本卓男 田中渥夫 胡英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7-393,共7页
利用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薄荷醇进行了有效的光学拆分。对分别使用酸酐和相应的游离羧酸作酰基给体时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酸酐的反应性远高于对应的游离羧酸,但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酸酐易水解成为游... 利用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薄荷醇进行了有效的光学拆分。对分别使用酸酐和相应的游离羧酸作酰基给体时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酸酐的反应性远高于对应的游离羧酸,但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酸酐易水解成为游离羧酸;在微水系统中使用过高浓度的酸酐会导致酶缺水而失活,同时会促进手性醇的非选择性酯化,从而降低产物的光学纯度。然而,在连续流加丙酸酐的半批式反应系统中,所有这些缺点均可有效地克服。与使用游离丙酸的批式反应系统相比,dl薄荷醇的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酶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而产物l薄荷醇酯的光学纯度不相上下(>98%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酶促酯化 羧酸 酸酐 酶工程
下载PDF
酶催化的多糖酯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振华 刘晨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83-288,共6页
酯化改性可以赋予多糖诸多新的优异性能,拓宽工业应用前景。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可以在有机溶剂中对多糖进行对映选择性、区域选择性的酯化,具有条件温和、步骤简单、无须基团保护、产物可生物降解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文从酶... 酯化改性可以赋予多糖诸多新的优异性能,拓宽工业应用前景。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可以在有机溶剂中对多糖进行对映选择性、区域选择性的酯化,具有条件温和、步骤简单、无须基团保护、产物可生物降解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文从酶催化多糖酯合成的影响因素、多糖酯的酶催化制备方法方面综述了酶催化多糖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酯 酶酰化 酶催化 酯化反应
下载PDF
酶法酯化脱酸米糠油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晨伟 王勇 +3 位作者 李明祺 李明 李磊 金青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90,共6页
对酶法酯化脱酸工艺所生产的米糠油进行了质量与安全性评价。分别对其特征指标、品质指标、食品安全指标、甘油三酯组成、油脂伴随物含量,以及炼耗、辅料消耗、能耗等工艺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酶法酯化脱酸米糠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均... 对酶法酯化脱酸工艺所生产的米糠油进行了质量与安全性评价。分别对其特征指标、品质指标、食品安全指标、甘油三酯组成、油脂伴随物含量,以及炼耗、辅料消耗、能耗等工艺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酶法酯化脱酸米糠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均符合我国米糠油国家标准的要求,其脂肪酸、甘油三酯组成与传统工艺所生产米糠油无明显差异,维生素E、甾醇、角鲨烯、谷维素等有益伴随物保留率更高,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等风险因子生成量减少,且得率大幅度提高,辅料消耗、能耗等显著降低。酶法酯化脱酸工艺所生产的米糠油是一款更安全、更营养的米糠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油酶法脱酸 质量 安全性
下载PDF
高效手性除草剂氰氟草酯清洁生产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宝明 罗世英 +2 位作者 韦自强 叶茂 李俊卿 《世界农药》 CAS 2020年第2期40-41,共2页
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唯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其关键手性中间体(R)-2-(4-羟基苯氧基)丙酸常规合成工艺存在三废量大、收率低等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开发出高选择性、低污染的绿色工艺;氰氟草酯工艺开发不但优化了... 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唯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其关键手性中间体(R)-2-(4-羟基苯氧基)丙酸常规合成工艺存在三废量大、收率低等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开发出高选择性、低污染的绿色工艺;氰氟草酯工艺开发不但优化了常规醚化、酯化工艺方案,还结合了脂肪酶催化酯化方案,充分体现了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氟草酯 清洁生产 酶催化酯化
下载PDF
酶促酯化制备DAG过程中的酰基转移研究
11
作者 宋志华 鲁珊 +2 位作者 黄健花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6,共4页
采用Sn-1,3特异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以油酸和甘油的酶促酯化制备甘二酯(DAG)为模型,探讨酯化时间、酯化温度、底物(油酸与甘油)摩尔比和酶添加量对体系酰基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摩尔比对反应体系的酰基转移影响不大;酯化时间... 采用Sn-1,3特异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以油酸和甘油的酶促酯化制备甘二酯(DAG)为模型,探讨酯化时间、酯化温度、底物(油酸与甘油)摩尔比和酶添加量对体系酰基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摩尔比对反应体系的酰基转移影响不大;酯化时间和酯化温度是影响酰基转移的最主要因素,酯化时间越长、酯化温度越高,酰基转移越严重,65℃酯化10 h时的酰基转移率达26. 1%,75℃酯化2 h时的酰基转移率达15. 1%;酶添加量在油-水反应界面达到饱和(界面饱和的酶添加量为6%)之前,酶添加量的变化对酰基转移的影响不大,达到饱和之后,进一步增加酶添加量,明显加剧体系的酰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二酯 制备 酶促酯化 酰基转移
下载PDF
亚临界R134a中酶催化酯化法制取叶黄素二乙酸酯的研究
12
作者 吴秀丽 李辉 +4 位作者 林劲冬 夏祖枫 许雪磊 丁宏标 陶正国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7年第6期29-36,共8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催化叶黄素与乙酸或乙酸酐在亚临界R134a介质中制备叶黄素二乙酸酯的反应转化率。在250 ml高压磁力搅拌反应器中,0.002 mol(1.14 g)高纯度叶黄素分别与0.0...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催化叶黄素与乙酸或乙酸酐在亚临界R134a介质中制备叶黄素二乙酸酯的反应转化率。在250 ml高压磁力搅拌反应器中,0.002 mol(1.14 g)高纯度叶黄素分别与0.02 mol冰乙酸和0.02 mol乙酸酐(1:10 mol:mol)在1.14 g大孔丙烯酸树脂固定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No-vozym 435)的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在试验范围内,乙酸和乙酸酐均在40℃、10 MPa、6 h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二酯转化率,乙酸酐对叶黄素的最大转化率为94.9%,明显高于乙酸对叶黄素的最大转化率73.9%。(结论)研究表明:亚临界R134a流体是脂肪酶催化叶黄素酯化反应的适合介质,乙酸酐是叶黄素在亚临界R134a中酯化制备叶黄素二乙酸酯的理想酯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二乙酸酯 R134A 酶催化酯化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下载PDF
不同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桂华 王向云 +2 位作者 赵芳 杨颖 任国卫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5,152,共7页
本文以酸价为15.12±0.016mgKOH/g的葡萄籽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物理法和酶法精炼方法脱酸,重点研究了不同的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种类以及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精炼脱酸工艺申葡萄籽油的酸价以及... 本文以酸价为15.12±0.016mgKOH/g的葡萄籽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物理法和酶法精炼方法脱酸,重点研究了不同的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种类以及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精炼脱酸工艺申葡萄籽油的酸价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化学法精炼脱酸,葡萄籽油的酸价降至0.10a±0.022mgKOH/g以下,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了0.31±0.0011%。采用物理法精炼脱酸:在240℃条件下脱酸8h,酸价为0.13±0.018mgKOH/g,反式脂肪酸含量为1.86%。酶法酯化脱酸:在反应温度80℃、甘油添加量300%、加酶量3%、时间8h的条件下,葡萄籽油的酸价降到2.36士0.026mgKOH/g,反式脂肪酸含量由O.034±0.001%升至0.035±0.00l%0.041±0.0016%。不同的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影响的规律为:酶法〈化学法〈物理法。采用酶促酯化脱酸方法对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反式脂肪酸 化学脱酸 物理脱酸 酶促酯化脱酸
原文传递
酶促酯化拆分-化学消旋串联法制备(S)-布洛芬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高乙 李红霞 +2 位作者 陈中胜 乐长高 谢宗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2-1217,1222,共7页
以(±)-布洛芬为原料、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为催化剂,通过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拆分布洛芬,对醇的种类及用量、反应介质、底物物质的量比、酶用量、干燥剂种类及添加量、温度、时间进行了优化。在1 mL环己烷、0.0206 g(0.1 mmol... 以(±)-布洛芬为原料、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为催化剂,通过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拆分布洛芬,对醇的种类及用量、反应介质、底物物质的量比、酶用量、干燥剂种类及添加量、温度、时间进行了优化。在1 mL环己烷、0.0206 g(0.1 mmol)(±)-布洛芬、0.0444 g(0.6 mmol)异丁醇、添加量为40 g/L 5A分子筛、15 mg CALB、温度60℃、时间48 h的条件下,以56%的收率、100%的对映体过量值得到了纯的(S)-布洛芬。接着对上述拆分时生成的(R)-布洛芬异丁酯进行酸性水解;然后以二异丙基氨基锂为催化剂,对水解生成的(R)-布洛芬进行化学消旋得到(±)-布洛芬,再进行酶促酯化拆分。该酶促酯化拆分-化学消旋串联法可循环进行多次,从而提高(±)-布洛芬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布洛芬 消旋 二异丙基氨基锂 酶促酯化拆分 医药原料
下载PDF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酶法甲酯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秀秀 辛嘉英 +2 位作者 陈林林 张颖鑫 夏春谷 《农产品加工(下)》 2010年第8期53-55,共3页
采用脂肪酶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SODD)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参数。经分析初步得出脂肪酶催化法甲酯化最佳条件为:甲酯化温度45℃,甲酯化时间16h,转速180r/min,底物比0.1:1。最佳条... 采用脂肪酶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SODD)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参数。经分析初步得出脂肪酶催化法甲酯化最佳条件为:甲酯化温度45℃,甲酯化时间16h,转速180r/min,底物比0.1:1。最佳条件下脂肪酸甲酯化率达到96.2%。脂肪酶反复使用6个批次活性无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脂肪酶 酶法甲酯化
下载PDF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连续酶法甲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年初 裘爱泳 姚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2-65,共4页
采用连续酶法研究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的工艺。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比,其次分别是反应温度和进料速度与酶柱高比。最佳甲酯化工艺条件为:酸醇比1... 采用连续酶法研究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的工艺。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比,其次分别是反应温度和进料速度与酶柱高比。最佳甲酯化工艺条件为:酸醇比1∶2,进料速度与酶柱高比值0.075 mL/(min.cm),反应温度55℃,该条件下转化率达9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脱臭馏出物 酶法连续甲酯化 脂肪酶 维生素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