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争议问题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树义 龚雄艳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1-85,共15页
民法典第1232条之规定正式在环境侵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与民事范畴的其他惩罚性赔偿一样,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本质上为私人执法,应归属被侵权人所有,在现有规范下尚不涉及作为公共款项专款专用的问题。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与公益诉讼... 民法典第1232条之规定正式在环境侵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与民事范畴的其他惩罚性赔偿一样,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本质上为私人执法,应归属被侵权人所有,在现有规范下尚不涉及作为公共款项专款专用的问题。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与公益诉讼中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有不同质性,私益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不能替代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或修复费用等赔偿责任,私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可以与公益诉讼中的修复责任等并处。迄今为止,我国并没有在公益诉讼中规定惩罚性赔偿,但实践中有法院在公益诉讼案件中判决了惩罚性赔偿。从法理上讲,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决惩罚性赔偿缺乏依据,且会造成重复性惩罚,惩罚性赔偿尚不适宜纳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 修复责任 公益诉讼
原文传递
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利益和权利基础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小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7,共8页
除了具有公共利益的均享性和普惠性外,环境公共利益还具有共同善和自然人独立享受的特征。环境公共利益是一种与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相并列的人之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旨在保障环境权利,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环境公益... 除了具有公共利益的均享性和普惠性外,环境公共利益还具有共同善和自然人独立享受的特征。环境公共利益是一种与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相并列的人之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旨在保障环境权利,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环境公益诉讼不应包括基于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提起的环境侵权诉讼,也不应包括以动物为原告的动物权利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环境权利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侵权诉讼 动物权利诉讼
下载PDF
专门环境诉讼的内涵界定与机制构想 被引量:15
3
作者 蔡学恩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在环境风险时代,环境纠纷频繁发生且引发群体性侵权,这拷问与冲击了当前的环境侵权诉讼机制,且提出了专门环境诉讼的机制需求。专门环境诉讼是一种独立于传统三大诉讼的全新的诉讼类型,该机制体系应当包括环境诉讼主体的扩大化、环境诉... 在环境风险时代,环境纠纷频繁发生且引发群体性侵权,这拷问与冲击了当前的环境侵权诉讼机制,且提出了专门环境诉讼的机制需求。专门环境诉讼是一种独立于传统三大诉讼的全新的诉讼类型,该机制体系应当包括环境诉讼主体的扩大化、环境诉讼的目的明确化、环境诉讼的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的特定化、环境诉讼程序机制的针对性以及在环境诉讼责任承担中增设大规模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基金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环境侵权 专门环境诉讼 内涵 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环境侵权案件审理机制的新发展——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十起案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天宝 段帷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34,共9页
2015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十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实证分析可知,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能动主义、公众参与等要素开始为我国环境司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国环境侵权案件审理机制受传统民事侵权法的影响,仍... 2015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十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实证分析可知,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能动主义、公众参与等要素开始为我国环境司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国环境侵权案件审理机制受传统民事侵权法的影响,仍是在法定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范围内对受损环境权益展开救济,影响了环境司法的价值实现。在专门的环境侵权案件审理机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我国应从协调保障环境公益与环境私益、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强化行政机关环境监管的职责、落实环境侵权诉讼程序中的公众参与原则等四个方面发挥我国环境侵权案件审理机制对受损环境权益救济的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环境损害 环境诉讼
下载PDF
环境健康诉讼因果关系与关联性适用混淆与破解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佑海 孙淑芬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环境侵权复杂性、潜伏性及外延性等特点使其因果关系证明异常困难,为救济被侵权人,实现司法公正,我国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由侵权人承担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责任,被侵权人仅证明行为与损害间具有“关联性”,... 环境侵权复杂性、潜伏性及外延性等特点使其因果关系证明异常困难,为救济被侵权人,实现司法公正,我国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由侵权人承担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责任,被侵权人仅证明行为与损害间具有“关联性”,以减轻被侵权人举证负担。但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不明晰,证明标准适用越位及法官受传统诉讼规则影响思维易进入误区等原因,造成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与“关联性”混淆的现象凸显。通过弘扬保护受害人的立法目的、完善法律及司法解释、明晰“关联性”适用标准,以克服“因果关系”与“关联性”混淆问题,保障“关联性”证明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适用,以减轻被侵权人举证负担且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关联性 环境侵权 环境健康诉讼
下载PDF
环境公益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与分配规则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188,共9页
《民法典》为我国以保护环境公益为目的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但此类公益诉讼是否适用《民法典》第1230条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仍有解释的空间。该条并没有对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进行区分,最... 《民法典》为我国以保护环境公益为目的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但此类公益诉讼是否适用《民法典》第1230条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仍有解释的空间。该条并没有对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进行区分,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不同类型的环境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也采取了相似的立场,即仅要求原告提供初步的证明材料。不同诉讼类型统一适用同一套规则有利于法律体系内在逻辑的统一,不仅不会使得原被告双方严重失衡,反而更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 侵权诉讼 证明责任 举证责任 民法典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当事人地位论——从该诉的特殊性出发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凡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7-29,共13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以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主体为拟制原告,以真正的实体利害关系人为被告,以解决环境公共利益与私主体利益之间产生的纠纷的新型民事诉讼。然而,目前该诉在具体规则的设置上仍以传统民事诉讼、尤其是环境侵权之诉的相关...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以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主体为拟制原告,以真正的实体利害关系人为被告,以解决环境公共利益与私主体利益之间产生的纠纷的新型民事诉讼。然而,目前该诉在具体规则的设置上仍以传统民事诉讼、尤其是环境侵权之诉的相关法律制度作为参考、援用的制度蓝本,未及关注到该诉一方当事人代表的公益性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民事诉讼的私益模式,其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也因诉讼模式、法律关系的变化较前两者发生了转变这一事实。在现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相关立法与制度下,由于相关理论支撑的缺乏和实践中的标准不一,本诉部分当事人在处分权的行使、具体法律适用等方面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掣肘。因此,该诉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尚需进一步平衡,在此基础上对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也亟待明确与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当事人地位 环境侵权之诉 拟制主体 平等原则
下载PDF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重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奇 胡佳文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2-34,共3页
我国当前环境公益诉讼可分为环境诉讼和环境侵权诉讼两类,环境诉讼可仿照刑事司法中的模式,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追诉权,同时在诉讼程序完整性的构建和监督体系完善的方面予以重视,以保证环境公益诉讼的有效性。环境侵权诉讼可由环保... 我国当前环境公益诉讼可分为环境诉讼和环境侵权诉讼两类,环境诉讼可仿照刑事司法中的模式,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追诉权,同时在诉讼程序完整性的构建和监督体系完善的方面予以重视,以保证环境公益诉讼的有效性。环境侵权诉讼可由环保部门、团体和个人来行使诉权,依有关法律规定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诉讼 环境侵权诉讼
下载PDF
大数据视野下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的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志坚 丁国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6,共9页
大数据时代对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既形成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存在着技术鉴定与法庭审判"两张皮"的现象,学界主要精力大都投放于规则的设计之中,大数据对于破解环境侵权取证难、判断难等问... 大数据时代对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既形成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存在着技术鉴定与法庭审判"两张皮"的现象,学界主要精力大都投放于规则的设计之中,大数据对于破解环境侵权取证难、判断难等问题的突出作用尚未引起广泛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极为稀少。大数据不仅是一种依据,也是一种法律方法论。将大数据融入到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的优化进程中是当前环境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一大课题,也是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应有之义。对此,制度设计者一方面要突破法学,进行文理结合的前瞻性探索,构建环境侵权证据立法的大数据分析平台、环境侵权证据的全天候监测体系、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大数据证据分析系统等多个大数据平台;另一方面要回归法学,在环境侵权诉讼证据制度中构建大数据的权利图谱,进行法学方法论革新,构建事前预判与事后及时取证相结合的新技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环境侵权诉讼 证据制度 优化路径 法律大数据平台
下载PDF
论环境侵权诉讼中鉴定意见的采信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梦天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6-71,共6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完善的鉴定意见的质证和认证程序,对鉴定意见的审查主要集中在合法性上,导致在环境侵权诉讼中鉴定意见的证明力不稳定,诉讼当事人质疑法官采信鉴定意见是否妥当,且不知道应准备何种鉴定意见才能说服法官。结合我国... 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完善的鉴定意见的质证和认证程序,对鉴定意见的审查主要集中在合法性上,导致在环境侵权诉讼中鉴定意见的证明力不稳定,诉讼当事人质疑法官采信鉴定意见是否妥当,且不知道应准备何种鉴定意见才能说服法官。结合我国法院审理环境侵权诉讼的实务经验,借鉴美国专家证言制度,建议完善鉴定意见的认证和质证规则,在坚持法官对鉴定意见质证主导权的基础上,保障当事人的质证权。通过成立环保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与完善环境资源专家陪审员制度等方式,发挥技术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作用,以避免法官采信错误的鉴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诉讼 鉴定意见 美国专家证言制度 认证和质证规则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附带私益诉讼解决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丹妮 向东春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29-32,共4页
同一环境侵权行为可同时引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两种诉讼类型在利益追偿、事实认定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学界主要提出了合并理论和融合理论,但都不能有效衔接环境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立足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辩证统一关... 同一环境侵权行为可同时引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两种诉讼类型在利益追偿、事实认定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学界主要提出了合并理论和融合理论,但都不能有效衔接环境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立足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辩证统一关系,援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构造,构建公益诉讼附带私益诉讼的解决机制,形成更完善的环境诉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公益诉讼 私益诉讼 衔接 附带解决
下载PDF
证据视角下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柯阳友 蒋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7-63,共7页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所特有的客观性、科学性表明其在环境侵权诉讼中证明专业、复杂的案件事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其局限性,它只是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事实认定的辅助性手段,其主观性、依附性等特性进一步证实鉴定意见绝不...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所特有的客观性、科学性表明其在环境侵权诉讼中证明专业、复杂的案件事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其局限性,它只是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事实认定的辅助性手段,其主观性、依附性等特性进一步证实鉴定意见绝不可能完全主宰证据领域。因此,同其他种类证据无异,鉴定意见仍要经过证据检验才可发挥其证明价值。然而,由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制度性缺陷明显,鉴定活动提供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往往经不起由形式到实质的全面检验,亟待完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内部体制,化解多重矛盾,并构建"专家辅助人—专家陪审员"二元制约模式的外部配套制度,对司法鉴定活动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以经得起实质性的证据检验,最终实现鉴定意见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诉讼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鉴定意见 证据检验
下载PDF
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优势及程序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13
作者 冷凌 赵有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55,共5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一直是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新《民事诉讼法》明确排除了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能性。在中国,环保组织并不强大,环保行政机关受到各方利益的牵制,因而检察机关应当是最适格的原告。另外,...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一直是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新《民事诉讼法》明确排除了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能性。在中国,环保组织并不强大,环保行政机关受到各方利益的牵制,因而检察机关应当是最适格的原告。另外,由检察机关担当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在现有诉讼程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就可以适用于环境公益诉讼的需要,更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公益诉讼 程序规则
下载PDF
论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应然状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文燕 郑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环境侵害经由对个体的损害而必然扩展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已经不是个体依据权利处分原则可以决定是否请求救济的问题,而是要求任何社会个体必须为整体利益自觉进行维权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界定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含义,... 环境侵害经由对个体的损害而必然扩展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已经不是个体依据权利处分原则可以决定是否请求救济的问题,而是要求任何社会个体必须为整体利益自觉进行维权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界定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含义,评价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功能优势,构想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实体制度,提出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诉讼保障机制,进而得出环境侵权社会责任在应对环境危机中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社会责任 实体制度 诉讼保障
下载PDF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立案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爱 《凯里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2-35,共4页
立案是诉讼程序的开始,是进入司法途径的门槛。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立案存在不少问题,它使得我国的环境司法进程受阻,应当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诉讼立案制度,以更好地完善与推进我国的环境司法。
关键词 环境侵权诉讼 立案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环境污染侵权中的损害范围
16
作者 赵强 晁荣灿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67-70,共4页
《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的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范围内容含糊,存在很大争议。扩展环境污染适用范围的理论依据有环境权理论、公益信托理论和公益诉讼理论。将环境损害相关内容明确纳入《侵权责任法》,可实现《侵权责任法》和其他相关法... 《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的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范围内容含糊,存在很大争议。扩展环境污染适用范围的理论依据有环境权理论、公益信托理论和公益诉讼理论。将环境损害相关内容明确纳入《侵权责任法》,可实现《侵权责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协调一致,缓解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适用范围 环境损害 环境权 公益信托 公益诉讼
下载PDF
环境责任领域惩罚性赔偿的权利归属主体
17
作者 刘怡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8-22,共5页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消费者保护、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均已适用多年,自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公布后,惩罚性赔偿现已扩展到环境侵权责任领域。在法律规定没有明确说明的前提下,学界对环境责任领域惩罚性赔偿的权利归...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消费者保护、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均已适用多年,自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公布后,惩罚性赔偿现已扩展到环境侵权责任领域。在法律规定没有明确说明的前提下,学界对环境责任领域惩罚性赔偿的权利归属主体存在争议。从惩罚性赔偿的价值构造和适用条件来看,惩罚性赔偿正是为弥补私益救济的不足而提出的,适用于私益诉讼有其合理性和正当性,而环境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也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原则问题,更多的是一些制度设计上的不兼容。因此,惩罚性赔偿的权利归属主体与请求权主体一致,既包括普通公民,也包括国家机关和有关组织,不过对于后者存在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环境侵权 权利归属主体 私益诉讼 公益诉讼
下载PDF
我国农村环境侵权诉讼启动模式探析
18
作者 吴仝美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3,共3页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种类增多,损害后果严重,需要通过诉讼方式对环境权和民事主体的私权进行救济。但诉讼模式类型众多,应当界定农民、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启动各种诉讼模式的主体资格,并明确其提出诉...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种类增多,损害后果严重,需要通过诉讼方式对环境权和民事主体的私权进行救济。但诉讼模式类型众多,应当界定农民、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启动各种诉讼模式的主体资格,并明确其提出诉讼请求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侵权 诉讼主体资格 公益诉讼 诉讼请求
下载PDF
环境侵权案中“有专门知识的人”若干关键性问题探究
19
作者 朱晋峰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随着我国对环境污染事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如何判定环境侵权案中的专业性问题成为关键。然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难以满足环境侵权案中对解决专业问题的需求。'有专门知识的人'作为环境污染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损害... 随着我国对环境污染事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如何判定环境侵权案中的专业性问题成为关键。然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难以满足环境侵权案中对解决专业问题的需求。'有专门知识的人'作为环境污染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对环境侵权案实践应对不足的困境。当然,'有专门知识的人'作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参与诉讼仅需要具有相应的环境专业知识即可,提供专家意见也可以'当事人的陈述'的形式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在'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程序启动、决定、选任等方面应当避免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存在的困境,同时也不强调'有专门知识的人'必须出庭。同时,限于'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特殊性,其在诉讼中有一定程度的倾向性似乎也无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案 有专门知识的人 诉讼地位 实体问题 程序问题
下载PDF
论抽象主观证明责任在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功能与应用——以因果关系事实的鉴定义务分配为中心
20
作者 倪培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3-62,共10页
在我国环境侵权诉讼中,法官对于因果关系鉴定义务的分配存在严重分歧。由于鉴定义务分配属于抽象之主观证明责任的功能范畴,故而解决分歧的关键在于,要明确现行法上因果关系要件之抽象的主观证明责任是如何分配的。尽管《环境侵权若干... 在我国环境侵权诉讼中,法官对于因果关系鉴定义务的分配存在严重分歧。由于鉴定义务分配属于抽象之主观证明责任的功能范畴,故而解决分歧的关键在于,要明确现行法上因果关系要件之抽象的主观证明责任是如何分配的。尽管《环境侵权若干问题解释》第6条规定,被侵权人应就污染物质与损害之间的关联性举证证明,但《侵权责任法》第66条已将因果关系要件的客观证明责任分配给了侵权人,考虑到抽象之主观证明责任的分配与客观证明责任始终保持一致,且为维护法律规范之间的兼容性,这里的"关联性"只能被解读为污染与损害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牵连性,而并不涉及因果关系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之主观证明责任 环境侵权诉讼 功能 因果关系 鉴定义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