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Cu,Pb,Zn,Cr,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 被引量:208
1
作者 莫争 王春霞 +3 位作者 陈琴 王海 薛传金 王子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环境后 ,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其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在水稻生长季节 ,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迁移能力的大小依次为 :Cd ,Cr>Zn ,Cu >Pb .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积... 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环境后 ,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其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在水稻生长季节 ,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迁移能力的大小依次为 :Cd ,Cr>Zn ,Cu >Pb .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分布是 :根部 >根基茎 >主茎 >穗 >籽实 >叶部 .水稻分蘖期重金属在根部、茎干部和叶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 ,在根部积累的重金属愈来愈少 ;在茎干部积累的重金属在拔节期降至最小 ,随后含量又稍微上升 ;叶片上的重金属含量在拔节期迅速下降 ,随后趋于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迁移 人布 水稻 土壤 植株 富集 分布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 被引量:42
2
作者 谢玉洪 李绪深 +3 位作者 童传新 刘平 吴红烛 黄志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共12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13大气田的发现,揭示了盆地高温高压带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在解剖东方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天然气富集条... 莺歌海盆地东方13大气田的发现,揭示了盆地高温高压带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在解剖东方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天然气富集条件优越,底辟翼部大型储集体和优质储层是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底辟波及区有利于形成优质气藏。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模式有3种,即底辟核部区及其周缘半封闭超压系统的"混相改造型"成藏模式、底辟波及带远端的"气相渗滤型"成藏模式和非底辟带封闭型超压系统的"水相脱溶型"成藏模式。底辟周缘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上部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向,东方区和乐东区底辟构造翼部大型海底扇储集体是下一步勘探的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央底辟带 黄流组 梅山组 高温高压天然气 富集条件 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断裂输导特征及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孟繁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利用野外观察描述和断裂输导与油气藏分布之间关系,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断裂输导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裂内部可分为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个部分,伴生和派生裂缝及碎裂岩的连通孔隙是其主要输导通道。同一条断裂在不同演化阶段输导... 利用野外观察描述和断裂输导与油气藏分布之间关系,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断裂输导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裂内部可分为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个部分,伴生和派生裂缝及碎裂岩的连通孔隙是其主要输导通道。同一条断裂在不同演化阶段输导油气能力不同,不同断裂在相同活动时期输导能力也不同。断裂的空间分布控制着油气的空间分布,源岩大量排烃期后的断裂活动时期即为油气的大规模运聚时期,断裂活动开启程度的差异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输导通道 活动时期 空间分布 油气富集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金针菇子实体富硒栽培特性及HPLC-ICP-MS法对硒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华为 铁梅 +2 位作者 张崴 张莹 赵迪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1,共6页
以金针菇子实体为富硒载体,比较研究其富硒及生长特性,同时采用高灵敏度分离和超痕量元素分析技术(HPLC-ICP-MS)分离检测其含硒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确定其分子量及硒含量。结果表明:金针菇子实体对硒的富集能力与培养基中硒浓度有关。样... 以金针菇子实体为富硒载体,比较研究其富硒及生长特性,同时采用高灵敏度分离和超痕量元素分析技术(HPLC-ICP-MS)分离检测其含硒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确定其分子量及硒含量。结果表明:金针菇子实体对硒的富集能力与培养基中硒浓度有关。样品中的硒浓度与培养基中硒浓度呈正相关性,同一培养基子实体中硒的分布为:菌冠>菌柄>菌根;培养基中硒浓度小于30mg/kg时对金针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富硒系数在2.8-9.9之间;培养基中硒浓度在40-200mg/kg范围时,对金针菇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高于200mg/kg时,不适于富硒金针菇的培养。对富硒金针菇子实体以Tris-HCl浸提,采用体积排阻色谱法(SEC-HPLC)根据蛋白分子量标样检测浸提液中可溶性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在25kDa以下;同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机(SEC-HPLC-ICP-MS)将不同分子量的含硒化合物中的硒进行高温电离检测各形态硒化合物中硒的含量在68.74-2,986.00μg/kg之间,占浸提液中硒含量的71.87%;其中硒蛋白含硒量占4.88%。因此,以金针菇为载体进行硒的生物有机化不仅成本低,含硒量高,而且硒的主要存在形态安全无毒、人体利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子实体 富硒 HPLC-ICP-MS 形态分布
原文传递
雄安新区土壤重金属和砷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燕 孙璐 +4 位作者 李海涛 张作辰 张源 李刚 郭小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研究雄安地区土壤重金属和砷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对于支撑新区土地资源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雄安新区土壤环境调查,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技术分析模拟了土壤中As、Hg、Cd、Cu、Pb、Zn、Ni、Cr等8种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雄安地区土壤重金属和砷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对于支撑新区土地资源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雄安新区土壤环境调查,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技术分析模拟了土壤中As、Hg、Cd、Cu、Pb、Zn、Ni、Cr等8种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学方法和正定因子矩阵模型解析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区内土壤质量总体良好,4.35%的土壤样品Cd和Cu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与河北省背景值相比,Cd、Cu、Pb、Zn和Hg存在不同程度中度和显著富集。(2)As、Cd、Cu、Pb、Zn、Ni、Cr含量呈现出由北部向南部逐渐增高的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区西南部;Hg元素分布分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及工业企业周边。(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重金属和砷元素垂向分布受pH值、有机碳和铁铝氧化物等理化性质影响显著。(4)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和砷元素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人为来源贡献率达67.12%,Hg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排放的大气沉降富集,As元素富集受到废渣堆放和利用的影响,Cd、Cu、Pb和Zn元素富集受工业生产、污水灌溉以及尾气排放等活动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雄安新区合理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土壤重金属 富集程度 空间分布 源解析
下载PDF
Size Distributions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on Clear,Hazy and Foggy days in Beijing,China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勇杰 王跃思 +3 位作者 黄蔚薇 胡波 温天雪 赵亚南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63-675,共13页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low pressure impactors (Andersen Series 20-800, USA) on typical clear, hazy and foggy days in Beijing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low pressure impactors (Andersen Series 20-800, USA) on typical clear, hazy and foggy days in Beijing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ze distributions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in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ixteen elements, including Na, Mg, Al, K, Ca, Mn, Fe, Ni, Cu, Zn, As, Se, Cd, Ba, T1 and Pb were detected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 A1, Fe, Mg and Ba on foggy days were 2.0 2.6 times higher than on clear days, and 2.3-2.9 times higher than on hazy days. Concentrations of Cu, Zn, As, Se and Pb on foggy days were 163.5, 1186.7, 65.9, 32.0 and 708.2 ng m-3, respectively, in fine particles, and 68.1, 289.5, 19.8, 1.6 and 103.8 ng m-3, respectively, in coarse particles. This was 1.0~8.4 times higher and 1.4-7.4 times higher than on clear and hazy days, respectively. It is then shown that Mg, A1, Fe, Ca and Ba we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coarse particles, peaking at 4.7~5.8 μm; that Cd, Se, Zn, As, T1 and Pb were most dominant in fine particles, peaking at 0.43-1.1 μm; and that Na, K, Ni, Cu and Mn had a multi-mode distribution, with peaks at 0.43-1.1 μm and 4.7-5.8 μm. The enrichment factors indicated that coal combustion along with vehicle and industry emissions may be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distribution enrichment factor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6段油藏差异成藏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时保宏 秦馨雨 +5 位作者 张才利 刘文 刘刚 史婵媛 张雷 勇子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2-1123,共12页
延长组6段(长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石油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其油层埋深大、油-水关系复杂,油藏在垂向和平面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利用大量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和试油等资料,结合包裹体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资料,对姬塬地... 延长组6段(长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石油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其油层埋深大、油-水关系复杂,油藏在垂向和平面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利用大量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和试油等资料,结合包裹体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油藏的差异富集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砂体类型和储层物性是控制长6段油藏差异富集的关键因素。优质烃源岩、优势砂体和相对高渗区3个有利因素的叠加效应,形成了长6段油藏的富集区。受沉积环境影响,垂向上,姬塬地区长6段的3个亚段中长61亚段砂体厚度大,砂体类型以Ⅰ类为主,横向分布稳定,延伸较远,储层喉道半径较大,物性较好,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平面上,东、西部砂体具有厚度大、类型好、泥质夹层少和物性好的特征,加之区内烃源岩厚度大,供烃能力强,是源-储配置有利的成藏区带。姬塬地区中部砂体厚度虽大,但单层砂体薄且层数多,泥质夹层多,储层非均质性强,区内烃源岩厚度较薄。因此,中部储层物性虽较好,但区内储层含油性较差,以产水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因素 差异富集 油藏分布 长6段 延长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PM2.5 of Nanchang, China 被引量:8
8
作者 ZHAO Yang YU Ruilian +2 位作者 HU Gongren LIN Xiaohui LIU Xianrong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8-106,共9页
Concentrations of sixteen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in PM2.5 and potential-source samples, collected in Nanchang city in mid-September 2013,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Concentrations of sixteen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in PM2.5 and potential-source samples, collected in Nanchang city in mid-September 2013,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REEs(ΣREE) ranged from 78.76 to 1351 ng/mg. The order of REEs in PM2.5 samples showed the anthropogenic effects, Ce and Eu were affected more than the other REEs according to the enrichment factors. The results of chondrite-normalized REEs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showed evident light REEs fractionation, and positive anomalies of Ce and Eu in PM2.5. The other non-local pollution sources affected the PM2.5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triangular diagram of La, Ce and Sm compositions and plot of ΣREE vs δEu. Moreover, plot of(La/Sm)N vs(Gd/Yb)N revealed the effects of local sources. In conclusion, the REEs in potential-source samples were close to the background of local soil, while the REEs in PM2.5 samples in Nanchang city were jointly affected by the investigated local sources and other non-local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rare earth elements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pattern enrichment factor
原文传递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分配初探 被引量:9
9
作者 龚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如何在当事人间进行分配,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学界亦缺乏深入研究,而司法实践中认识以及操作也不统一,争执的焦点集中在"无法律上的原因"由哪一方当事人举证上。借鉴域外关于不当得利举证责任...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如何在当事人间进行分配,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学界亦缺乏深入研究,而司法实践中认识以及操作也不统一,争执的焦点集中在"无法律上的原因"由哪一方当事人举证上。借鉴域外关于不当得利举证责任分配的观点对于研究我国不当得利举证责任分配很有益处。不当得利举证责任的分配应该是:给付型不当得利由原告就取得利益无法律上的原因负举证责任,非给付型不当得利主要由被告就取得利益有法律上的原因负举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当得利 举证责任 分配
下载PDF
合肥老城区土壤重金属分布格局及树木富集重金属潜力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前进 刘华 +1 位作者 陈永生 王嘉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40-4147,共8页
为了解合肥老城区土壤重金属分布以及4种主要绿化树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重金属富集潜力,在城区不同绿地类型中共设36个取样点,分别收... 为了解合肥老城区土壤重金属分布以及4种主要绿化树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重金属富集潜力,在城区不同绿地类型中共设36个取样点,分别收集土壤和树木二年生枝条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样品中Pb、Cd、Hg、Cr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合肥老城区绿地土壤Cd、Pb、Hg 3种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66.2倍、3.6倍和3.4倍,Cr含量稍低于背景值,说明老城区Cd污染最为严重;4种树木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不同,Hg元素被植物富集的程度最高,其次是Pb和Cd,Cr被植物富集的程度最低;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桂花>广玉兰>香樟>悬铃木,对Hg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广玉兰>桂花>香樟>悬铃木,对Cr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香樟>悬铃木>桂花>广玉兰;研究的4种树木对重金属综合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桂花>香樟>悬铃木>广玉兰;4种树木对Pb、Cd、Hg和Cr的富集量分别在4.0、0.2、0.45和0.6mg·kg^-1以下,4种树木对重金属富集储存均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植物富集 分布格局 合肥
原文传递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a wetland soil core from the Sanjiang Plain in China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红光 郝芳华 +3 位作者 欧阳威 刘少卿 林春野 杨文静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731-738,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in a natural wetland soil core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geochemic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in a natural wetland soil core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REEs. A natural wetland soil core of 95 cm was collected from the Sanjiang Plain in China and sliced into 5 cm slices for analyses of REEs, Fe, Al, Mn, Sc, Y,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M was accumula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oil core (0 to 20 cm depth), while Fe and Mn was reductively leach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soil core and accumulated in the low part. The content of total REEs ranged from 137.9 to 225.9 mg/kg in the soil core. Content profiles obtained for all REEs were almost identical except for Ce.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REEs generally occurred at about 20 cm depth, but enrichment factor (EF) of REEs except Ce was usually the highest in the surface horizon. Average EF ranged from 1.1 for La to 2.1 for Gd. The pronounced shift in EF occurred at about 40 cm depth and it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40 cm depth to surface (except for Ce), probably suggesting anthropogenic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REEs. In comparison with chondrite, Eu was depleted in all horizons, while Ce was negatively anomalous in the top horizons and positively anomalous in the bottom horizons. This positive anomaly of Ce in the bottom horizons was due to its preferential adsorption on Fe and Mn oxides, relative to other REEs. Although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fluence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s of REEs in soils, enrichment or mobility of REEs is low in the natural wetland soil core of the San-jiang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soil core rare earth element distribution enrichment factor
原文传递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植物体系重金属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军广 王鹏 +4 位作者 伏箫诺 赵志忠 邱彭华 季一诺 吴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1-618,共8页
【目的】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控制潮间带区域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效态含量及7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 【目的】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控制潮间带区域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效态含量及7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和7种红树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和迁移能力,并对红树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As、Cd、Zn全量均值明显高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只有Pb全量略低于背景值;重金属Cr、Cu、As、Cd、超背景值采样点率高达100%;红树植物所吸收的Cr、Ni、As和Pb主要分布在根部和茎部,其原因是由于重金属元素Cr、Ni、As和Pb在沉积物中无生物活性;7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均未出现富集现象(除桐花树对As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研究区红树植物对As元素的迁移能力均较弱,与王鹏等研究的结果类似,其余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主要原因是红树植物本身具有对重金属的耐性,通过自身耐性机理对重金属离子吸收的阻止和控制,另外也与生存环境相关;红树植物中重金属Ni、Zn和Cd的富集主要来源于沉积物,而Cr、Cu、As和Pb来源于沉积物的可能性很小。【结论】研究表明强烈的人类活动已使得研究区沉积物Cr、Cu、As、Cd、Zn出现了明显的累积。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同一红树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同一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红树植物体中的含量也存在差异。表明在相同环境的不同植物类型,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红树植物 重金属 富集和转移 东寨港
下载PD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Baoshantao Mining Area, China
13
作者 CAO Yuhong LU Chenha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4期909-917,共9页
In areas with a high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heavy metals,some edible plants could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In order to find effective methods to remove heavy metals or reduce their harm,this study inves... In areas with a high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heavy metals,some edible plants could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In order to find effective methods to remove heavy metals or reduce their harm,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nrichment conditions of five soil heavy metals,Cd,Pb,Cu,Zn and Cr,in four edible plants in a mining area,Baoshantao,in eastern China that has a high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metals,and two groups of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assivators on their enrich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heavy metal content in the study area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spatial variability.The five heavy metal element contaminants in the soil are in the order of Cd>Cu>Zn>Pb>Cr.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and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edible plants were different for the different heavy metals.The two groups of passivators showed better passivating effects with an increase in passivating agent dosage.The smaller 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 of water spinach,the lower the bioavailability.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the safe use of land in areas with a high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heavy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ble plant enrichment coefficient transfer coefficient fertilizer passivato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原文传递
Zn胁迫下玉蝉花的耐性和富集转运
14
作者 于雪泽 郭王子杰 宋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采用基质栽培法,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Zn胁迫下的玉蝉花(Iris ensata)的耐性以及富集转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Zn胁迫浓度的升高,玉蝉花的生物量、株高、叶宽、叶面积逐渐减小,根冠比和根长分别呈先增大后减少、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 采用基质栽培法,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Zn胁迫下的玉蝉花(Iris ensata)的耐性以及富集转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Zn胁迫浓度的升高,玉蝉花的生物量、株高、叶宽、叶面积逐渐减小,根冠比和根长分别呈先增大后减少、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表现出相似的下降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i)逐渐增大,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随着浓度升高而不断下降,叶绿素b含量在Zn浓度为200 mg·kg^(-1)时最大,在高浓度胁迫下逐渐降低。Zn含量升高使玉蝉花体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在Zn浓度为1 000 mg·kg^(-1)时最高,在2 000 mg·kg^(-1)时最低。在不同程度的Zn污染下,玉蝉花的富集量随着浓度升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地下部分富集量始终高于地上部。在2 000 mg·kg^(-1)时到达吸收顶峰,总富集量高达15 844.44mg·kg^(-1),转运系数为0.733。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Zn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和可溶性物质中。综合看,玉蝉花在Zn浓度为200~2 000 mg·kg^(-1)的土壤上栽植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为其今后的园林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胁迫 玉蝉花 生理生化 富集转运 亚细胞分布 园林应用
下载PDF
桂西北岩溶地质高背景和矿业活动叠加区土壤剖面镉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
15
作者 王艺惠 文鑫 +3 位作者 钟聪 朱槟栾 苏丹妮 王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5,共15页
桂西北岩溶地质高背景与矿业活动叠加,导致土壤污染风险增大,对粮食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以广西河池地区典型岩溶地质高背景与矿业活动叠加区作为研究区域,采集了3条水稻田土壤剖面(0~100 cm)样品,分析镉(Cd)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 桂西北岩溶地质高背景与矿业活动叠加,导致土壤污染风险增大,对粮食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以广西河池地区典型岩溶地质高背景与矿业活动叠加区作为研究区域,采集了3条水稻田土壤剖面(0~100 cm)样品,分析镉(Cd)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物有效性,结合富集因子法、风险评价指数等对土壤剖面Cd污染状况与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条剖面土壤Cd在表层(0~20 cm)均显著富集,表明在土壤表层有明显人为来源的重金属Cd积累。根据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距离矿区较远的两条剖面土壤Cd含量有个别样品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而靠近矿区的剖面则有90%的土壤样品超过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值。研究区土壤剖面Cd含量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农业耕作和矿业活动等多因素相互叠加,不同剖面含量差异主要取决于距离矿区的远近,同一剖面则与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关。土壤剖面Cd主要以铁锰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和残渣态存在,其生物有效性主要受控于土壤Cd总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铁锰氧化物的固定作用,表现出远离矿区的土壤剖面以及土壤表层的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剖面 富集特征 形态分布 生物有效性 岩溶地区 广西
下载PDF
甜瓜不同生长阶段5种重金属在植株 中富集分配的变化及关联分析
16
作者 马凌 沈琦 +3 位作者 康琪 张忠祥 贾宏涛 王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2-899,共8页
【目的】研究甜瓜不同生长阶段5种重金属在植株中富集分配的变化及其关联性。【方法】于2020年6月26日至7月25日,每间隔4 d分别采集甜瓜根、茎、叶、果实及对应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铜Cu、镉Cd、... 【目的】研究甜瓜不同生长阶段5种重金属在植株中富集分配的变化及其关联性。【方法】于2020年6月26日至7月25日,每间隔4 d分别采集甜瓜根、茎、叶、果实及对应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铜Cu、镉Cd、砷As、铬Cr和镍Ni 5种重金属含量,定量分析植株各部位5种重金属富集系数所占百分比,研究不同生长阶段5种重金属在甜瓜植株中富集分布及其关联性。【结果】6月26日至7月25日,甜瓜植株Cr、Ni、As的富集分配为根>叶>茎>果实;6月26日至7月25日Cu与6月26日至7月16日Cd的富集分配为叶>根>茎>果实;7月16日至7月25日,甜瓜植株Cd富集分配为根>茎>叶>果实;随时间延长,甜瓜果实中Cr、As、Cd富集系数所占比例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i和Cu富集系数所占比例整体呈降低趋势;当甜瓜果实Cr、As、Cu、Ni富集分配增加时,植株根中该4种重金属的富集分配有降低趋势,叶中Cr、As、Ni的富集分配有升高趋势,Cd和Cu有降低趋势。【结论】5种重金属在甜瓜植株中的分配、富集占比变化、关联部位因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重金属 富集分布 关联性
下载PDF
哈拉沟煤矿高氟矿井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波 王彦堂 郝春明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6期94-100,共7页
系统采集了哈拉沟煤矿20组不同埋深的矿井水,分析了高氟矿井水的含量分布和空间特征,并探讨其来源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哈拉沟煤矿矿井水中F-浓度范围为0.01~12.72 mg/L,平均值为2.96 mg/L,有55.00%的样品超过了GB5749-2022《生活... 系统采集了哈拉沟煤矿20组不同埋深的矿井水,分析了高氟矿井水的含量分布和空间特征,并探讨其来源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哈拉沟煤矿矿井水中F-浓度范围为0.01~12.72 mg/L,平均值为2.96 mg/L,有55.00%的样品超过了GB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高氟矿井水的赋存埋深为125~225 m,主要赋存于3-1煤矿井水中。高氟矿井水的形成主要受含氟矿物的溶解控制,方解石和白云岩的溶解饱和、阳离子的交换作用、蒸发浓缩和竞争吸附作用也是促进高氟矿井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矿井水 分布特征 形成机制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烃源岩油气藏的圈层效应特征、差异成藏机制与有序分布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群 赵贤正 +5 位作者 蒲秀刚 金凤鸣 姜文亚 张宏利 邱兆轩 文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近源找油、进源勘探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方向。目前近源找油、进源勘探还面临很大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对烃源岩附近,尤其是烃源岩内的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分布规律认识不到位。重新定义了烃源岩系统和烃源岩油气藏的概念,认为一个烃源... 近源找油、进源勘探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方向。目前近源找油、进源勘探还面临很大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对烃源岩附近,尤其是烃源岩内的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分布规律认识不到位。重新定义了烃源岩系统和烃源岩油气藏的概念,认为一个烃源岩系统就是一个独立的油气成藏单元,而烃源岩油气藏为赋存于烃源岩系统内的油气聚集。划分出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两大类,泥岩裂缝油气藏等6种烃源岩油气藏,受构造控制,造就了它们独有的形成机制和特定的分布规律,形成了横向并列成圈、纵向有序成串、上下分层过渡、常规与非常规差异机理成藏和有序共生的圈层结构特征:即从内圈的深湖相页岩油气藏、浊积砂岩性油气藏,到中圈的半深湖相的致密油气藏,再到外圈的浅湖-半深湖过渡相的岩性尖灭油气藏分布序列。成藏机制上,也形成了内圈的页岩油气藏以原地连续性“滞留”与微运移“停留”,中圈的致密油气藏以大面积初次运移“停留”、外圈的岩性尖灭油气藏以浮力二次运移“截流”为特征的有序成藏机理序列。明确了页岩油气藏甜点区位于深盆区内圈前三角洲相带的具有“优势组构-滞留烃超越效应”的区域;致密油气藏甜点区位于深盆区中圈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具有“优势孔缝耦合”的区域;岩性尖灭油气藏有利分布区位于深盆区外圈三角洲平原相带具有汇聚脊优势运移通道的圈闭区域。烃源岩油气藏类型众多、潜力巨大,人类对烃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利用才刚刚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油气藏 圈层效应 成藏机制 富集模式 有序分布
下载PDF
黄鳍金枪鱼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食品安全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安俯 潘帅 +2 位作者 肖娟 黄海 郭志强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了解南海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体内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食品安全性,对大、中、小3种体型的南海黄鳍金枪鱼肌肉与肝脏中8种重金属(Cd、Ba、As、Cu、Fe、Cr、Se、Z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体型的变化,各重金属元素的累... 为了解南海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体内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食品安全性,对大、中、小3种体型的南海黄鳍金枪鱼肌肉与肝脏中8种重金属(Cd、Ba、As、Cu、Fe、Cr、Se、Z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体型的变化,各重金属元素的累积特征不同,肌肉中Fe、Se和Cd的含量随着体型变大而不断增加;Zn与Cu则相反;而As、Ba、Cr的含量在3个体型组中无显著变化。在肝脏组织中,Fe、Se、Cu和Cd的含量随体型变大而不断增加;Cr累积趋势相反;Zn、As、Ba的含量在3个体型组中无显著变化。在3个体型组的肝脏中Cd、As、Cu、Fe、Se和Zn含量均显著高于肌肉对应金属元素含量,而Ba、Cr的含量在肌肉与肝脏中无显著差异。在重金属食品安全方面,可食用部分(肌肉)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Cd与iAs的单因素污染指数表明南海黄鳍金枪鱼存在轻微的重金属安全风险,因此,建议成人和儿童每日摄入南海黄鳍金枪鱼应分别小于120.00和37.71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黄鳍金枪鱼 重金属 累积趋势 组织分布 食品安全评估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钍富集过程及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彪 孙庆 +8 位作者 宋文磊 金海龙 李强 候少春 王其伟 杨占峰 贾晓琪 魏威 刘雁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35-3549,共15页
白云鄂博矿床为一特大型Fe-REE多金属矿床,同时伴生有巨量的钍资源。然而,目前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是铁和稀土资源,钍资源利用率几乎为零。查明矿床中钍资源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及揭示钍资源的富集过程及机制是今后钍资源开发利用的重... 白云鄂博矿床为一特大型Fe-REE多金属矿床,同时伴生有巨量的钍资源。然而,目前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是铁和稀土资源,钍资源利用率几乎为零。查明矿床中钍资源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及揭示钍资源的富集过程及机制是今后钍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依托近些年的系统采样及分析测试成果,对白云鄂博主、东、西矿区570个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观察和全岩化学分析,在不同类型矿石中识别出以硅钍石为主的独立含钍矿物,硅钍石除少量呈现被稀土矿物包裹现象外,通常以细脉状穿插于稀土矿物内部,显示其明显滞后富集的特点。矿区ThO_(2)平均品位达0.0322%,高出地壳钍克拉克值(9.6×10^(-6))30多倍,各种矿石类型中ThO_(2)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在云母型、闪石型、霓石型和萤石型矿石中具有高含量Th O_(2),而白云石型矿石中ThO_(2)含量较低,指示矿区钍矿化主要形成于碱性热液交代和萤石化阶段。此外矿区随深度增加钍矿化作用加强,显示出矿床具有良好的钍资源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资源 富集过程 分布规律 成矿潜力 白云鄂博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