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霸王道杂之:中华帝国的政治架构与文化精神——基于文明论视角的宏观扫描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明 《中国政治学》 2020年第2期89-105,136,共18页
分别以个体和阶级为关键词的启蒙叙事和革命叙事都是西方中心的单线进化论,在这种意识形态里中国只是一个被定义解释的对象,其历史和内容得不到充分揭示和重视,而文明论范式则因文明体系预设而内在包含对中国历史与政治文化结构做出把... 分别以个体和阶级为关键词的启蒙叙事和革命叙事都是西方中心的单线进化论,在这种意识形态里中国只是一个被定义解释的对象,其历史和内容得不到充分揭示和重视,而文明论范式则因文明体系预设而内在包含对中国历史与政治文化结构做出把握。本文认为汉代形成的霸王道杂之正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结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与敬天法祖崇圣儒教信仰的矛盾统一维持和塑造了两千多年的稳定和发展。近代以来这种结构的基础性和意义受到现实的冲击和理论的否定,但在今天的国际国内新情势下重新审视这一切却变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论范式 霸王道杂之 启蒙叙事 革命叙事
原文传递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女性小说创作嬗递
2
作者 林珊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8-92,128,共5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女性小说创作经历了复苏、发展、转向、拓展四个阶段,它们又分别表现为充满"人道"情怀的启蒙叙事、充满女性意识的性别叙事、充满"私语"特征的身体叙事、充满女性气息的底层叙事与历史叙事。
关键词 启蒙叙事 性别叙事 身体叙事 底层叙事 历史叙事
下载PDF
阿Q的后裔——中国流氓无产者的审美嬗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学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9-34,共6页
在对现代革命的认识过程中流氓无产者被逐渐发现,他们在革命中的角色与特征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警惕。鲁迅笔下的阿Q是流氓无产者在中国文学的第一次出场,他表现出来的劣根性及其对革命的潜在伤害已然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典... 在对现代革命的认识过程中流氓无产者被逐渐发现,他们在革命中的角色与特征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警惕。鲁迅笔下的阿Q是流氓无产者在中国文学的第一次出场,他表现出来的劣根性及其对革命的潜在伤害已然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典型代表,阿Q身上呈现出启蒙者对于现代革命、现代中国以及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早期思考。阿Q之后在革命叙事与后革命叙事话语中先后塑造出一批流氓无产者形象,这群阿Q的后裔们将阿Q的革命幻想付诸现实。但是在不同的话语语境中他们之于革命的功能性、群体特征以及审美形象都在不断变化,变化背后隐藏的历史认知、价值判断、意识形态、审美标准等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理性分析。尤其是这一群体在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身份,更需要我们做出深入而又全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氓无产者 启蒙叙事 革命叙事 后革命叙事 审美嬗变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的错位——爱情悲剧《伤逝》中的启蒙叙事价值
4
作者 宁一然 朱海坤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7-100,113,共5页
《伤逝》为鲁迅笔下富有代表性的恋爱叙事作品,涓生与子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勇敢冲破封建社会道德的自由恋爱看似勇敢且珍贵,但热恋到分手的过程转瞬即逝,伴侣形象的建构和恋爱生活的日常中处处体现着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导致爱情悲剧的... 《伤逝》为鲁迅笔下富有代表性的恋爱叙事作品,涓生与子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勇敢冲破封建社会道德的自由恋爱看似勇敢且珍贵,但热恋到分手的过程转瞬即逝,伴侣形象的建构和恋爱生活的日常中处处体现着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导致爱情悲剧的产生。联系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语境,这部经典的爱情悲剧展现出了知识分子在私人生活中无所适从的困窘,凝缩了特定时代、社会背景下启蒙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理想爱情与现实的错位实际反映着启蒙话语与现实的错位,成为对启蒙者的观照和反思,让恋爱叙事进一步增添了启蒙叙事的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伤逝》 错位 爱情叙事 启蒙叙事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再批判与再解读——基于社会主义启蒙视域旳考察
5
作者 李茂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156,共19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观存在很大问题,它把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排除在外,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文学史观是西方现代启蒙话语影响的结果,而这种西方现代启蒙话语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也无法解释中国的...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观存在很大问题,它把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排除在外,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文学史观是西方现代启蒙话语影响的结果,而这种西方现代启蒙话语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也无法解释中国的革命历史和现实。这就需要对启蒙重新认识和阐释。事实上,启蒙不仅包括自由主义启蒙,也包括社会主义启蒙。社会主义启蒙是对18世纪启蒙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它改变了世界格局,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方向。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启蒙不断扩展和深入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中国文学具有社会主义启蒙性质,社会主义启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底色和主旋律。社会主义启蒙为20世纪中国文学准备了理论和创作队伍,规划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营养,使20世纪中国文学形成了自己的叙事特色,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社会主义启蒙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启蒙叙事
下载PDF
一个人物,两种写法——阿Q与福贵比较论
6
作者 陈晓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8-40,共3页
通过对《阿Q正传》与《活着》两本小说的主人公阿Q及福贵的分析,探讨了对于同一个人物不同作家出于不同目的的不同写法,进而分析了启蒙叙事对于个人话语的压抑及个人叙事对社会批判的缺失。
关键词 阿Q 福贵 国民性批判 启蒙叙事 个人叙事
下载PDF
新时期启蒙叙事空间意象的原型阐释
7
作者 陈力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8-42,共5页
新时期承传了"五四"文学的启蒙传统,沿用了特定空间意象——"铁屋子",它具有突出等级秩序的权力建制、封闭又狭小的表现形态和凝滞又孤立的存在方式等典型特征。大致存在三种模式的空间架构:一是以当代中国历史为... 新时期承传了"五四"文学的启蒙传统,沿用了特定空间意象——"铁屋子",它具有突出等级秩序的权力建制、封闭又狭小的表现形态和凝滞又孤立的存在方式等典型特征。大致存在三种模式的空间架构:一是以当代中国历史为框架和民族集体记忆为基础的宏大空间,二是以个人经历或记忆为基础的写实性的空间设置,三是超越了现实社会的超验性空间设置。空间意象的分化源于启蒙叙事意义结构的松动,也受制于启蒙叙事中不同情节模式。空间意象的营构折射了新时期启蒙叙事的时代印记、意义限度和书写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空间意象 启蒙叙事
下载PDF
民间伦理与启蒙叙事——重读贾大山的小说
8
作者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4-99,共6页
贾大山的小说经历了从"文学工具论"下的民间伦理书写到五四启蒙伦理与民间伦理结合形成的启蒙叙事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审美特点。在贾大山的文学世界中,"民间伦理"作为一种价值融入到新文学传统的启蒙叙事... 贾大山的小说经历了从"文学工具论"下的民间伦理书写到五四启蒙伦理与民间伦理结合形成的启蒙叙事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审美特点。在贾大山的文学世界中,"民间伦理"作为一种价值融入到新文学传统的启蒙叙事,成为它的补充。贾大山虽然摆脱了国家抒情体制下写政治、写政策的主旋律文学成规,但依然坚守着五四新文学的"主旋律",他是孙犁开创的河北文学启蒙叙事流脉中的重要作家,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参与了新国民精神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大山 孙犁 民间伦理 启蒙叙事
下载PDF
王朔现象:宏大叙事的消解与大众文学(文化)的崛起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晓初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1-94,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与文学失去轰动效应构成强烈的时代反差,"王朔现象"一方面以对主流话语的戏谑和嘲弄,彻底消解了启蒙、理想和崇高等人类的深度价值;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破碎、混杂、悖谬的"痞子语言"冲击了板滞、...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与文学失去轰动效应构成强烈的时代反差,"王朔现象"一方面以对主流话语的戏谑和嘲弄,彻底消解了启蒙、理想和崇高等人类的深度价值;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破碎、混杂、悖谬的"痞子语言"冲击了板滞、僵固、单一的精英分子的"书面语言",从而达到与大众文化(文学)的合谋,标示出中国文化(文学)重新构造的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现象 宏大叙事 大众文学 大众文化 文学研究 文学现象
下载PDF
《笨花》:建构21世纪国家民族历史的元叙事 被引量:8
10
作者 闫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铁凝的新作《笨花》大幅度摆脱了自身经历的樊篱和艺本思维定势,在复现国家——民族革命历史元叙事中,体现出强烈的历史理性,在诗性的日常生活叙事的铺陈中,充满了厚重的生活质感,在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的完美融合中建构了21世纪国家... 铁凝的新作《笨花》大幅度摆脱了自身经历的樊篱和艺本思维定势,在复现国家——民族革命历史元叙事中,体现出强烈的历史理性,在诗性的日常生活叙事的铺陈中,充满了厚重的生活质感,在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的完美融合中建构了21世纪国家-民族历史的元叙事。它成功地化解了当代文学审美意识取向上的三种矛盾,为新世纪文学走出困境提供了建设性的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叙事 日常生活叙事 历史理性 生活质感
下载PDF
从启蒙到狂欢——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影像叙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小平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影走过了启蒙叙事、底层叙事、主流叙事、狂欢叙事的历程,并在新世纪形成了主流叙事与伦理叙事、底层叙事、狂欢叙事相结合的局面。它标志着艺术多元化、自由创造时代的到来。狂欢叙事的成熟和强势登场是文化娱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影走过了启蒙叙事、底层叙事、主流叙事、狂欢叙事的历程,并在新世纪形成了主流叙事与伦理叙事、底层叙事、狂欢叙事相结合的局面。它标志着艺术多元化、自由创造时代的到来。狂欢叙事的成熟和强势登场是文化娱乐化、商业化、欲望化的表征,它是现代性理性文化统治地位终结的结果,也是人的感性解放要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叙事 底层叙事 狂欢叙事 文化娱乐化 感性解放
下载PDF
从神话叙事到神性写作——论1980年代以来小说叙事的话语谱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立文 游迎亚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58-165,共8页
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代际嬗变始于启蒙叙事对十七年小说神话叙事的鼎力反拨,但启蒙叙事这一反神话叙事的话语方式,却逐步演化成了一种以道德神话为内核的新神话叙事。至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启蒙文学的暂时消歇,当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又转向... 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代际嬗变始于启蒙叙事对十七年小说神话叙事的鼎力反拨,但启蒙叙事这一反神话叙事的话语方式,却逐步演化成了一种以道德神话为内核的新神话叙事。至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启蒙文学的暂时消歇,当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又转向了以欲望叙事为突出特征的世俗化叙事。此消彼长之下,世俗化叙事终以构筑身体神话的方式,取代之前的新神话叙事成为了当代小说的叙事主流。但在此历史进程中,启蒙叙事与世俗化叙事的话语博弈,又于90年代中后期催生出了神性写作这一新的小说叙事话语。从神话叙事到新神话叙事,再到世俗化叙事与神性写作,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发展流变,已然自成系统地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叙事 启蒙叙事 世俗化叙事 神性写作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叙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光芒 《北方论丛》 2001年第4期82-88,共7页
“五四”启蒙精神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叙事传统 ,分别表现为“理性浪漫主义叙事”和“情感理性主义叙事” ,它既是中国化的启蒙哲学与美学精神的体现 ,亦有着更为深广的文化人类学与哲学的根据。从审美表现上说 ,理性浪漫主义叙事... “五四”启蒙精神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叙事传统 ,分别表现为“理性浪漫主义叙事”和“情感理性主义叙事” ,它既是中国化的启蒙哲学与美学精神的体现 ,亦有着更为深广的文化人类学与哲学的根据。从审美表现上说 ,理性浪漫主义叙事的特点在于以情绪化、情感化为艺术手段与表现方式 ,但在其深层反映了人的情绪情感对理性的判断与解构 ,对理性的要求及向往 ,突出强调的是情感对理性的作用 ;后者则是理性崇拜精神在审美上的反映 ,从艺术表现对象来说 ,它又表现为探讨理性对人的意志、信仰等情感世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启蒙叙事 理性浪漫主义 情感理性主义
下载PDF
延宕、超越与消解:《铸剑》和《鲜血梅花》的复仇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朝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2期64-68,共5页
鲁迅的《铸剑》和余华的《鲜血梅花》是两个关于复仇的小说。复仇对眉间尺和阮海阔来说,是命运给他们开的一个尴尬玩笑,他们不可能完成复仇任务。两篇小说虽然最后都以复仇的完成作为结局,但复仇已经超越了复仇本身。眉间尺的复仇完成... 鲁迅的《铸剑》和余华的《鲜血梅花》是两个关于复仇的小说。复仇对眉间尺和阮海阔来说,是命运给他们开的一个尴尬玩笑,他们不可能完成复仇任务。两篇小说虽然最后都以复仇的完成作为结局,但复仇已经超越了复仇本身。眉间尺的复仇完成了对自我的重塑,阮海阔复仇的形式被美丽的漂泊消解,变成对复仇本质的嘲讽。眉间尺的复仇体现了鲁迅真正的启蒙叙事立场,而阮海阔的复仇则暴露了余华精神资源的缺乏带来的"伪先锋"纯情的痞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剑》 《鲜血梅花》 复仇 启蒙叙事 伪先锋
下载PDF
现代革命语境下流氓无产者的审美想象
15
作者 宋学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流氓无产者是现代化的产物,他们在现代革命中充当重要角色。中国现代文学同样发现了这一特殊群体,从鲁迅开始便极为关注他们与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他们之于革命的影响与意义。在文化启蒙、革命启蒙与后启蒙话...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流氓无产者是现代化的产物,他们在现代革命中充当重要角色。中国现代文学同样发现了这一特殊群体,从鲁迅开始便极为关注他们与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他们之于革命的影响与意义。在文化启蒙、革命启蒙与后启蒙话语语境中,流氓无产者的劣根性被凸显,他们成为革命的投机家与剽窃者,他们对于革命的热情被视为出于对革命果实的觊觎。在革命叙事里流氓无产者审美形象发生重要转型,虽然他们仍然存在群体人格缺陷,但是只要合理引导同样能够成为革命重要力量。对于流氓无产者的审美认知是我们理解现代革命的一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氓无产者 现代革命 启蒙叙事 革命叙事 人物转型
下载PDF
新世纪“底层文学”中农民题材小说的启蒙叙事
16
作者 郑明娥 《湘南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农民"题材小说,整体上渗透着一种启蒙精神。其知识分子立场下的启蒙叙事着重体现在对愚昧的揭露、对权力的批判上,并通过揭示农民生存悲剧的根源,反映当下中国社会深层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底层文学 农民题材 愚昧 权力 启蒙叙事
下载PDF
论迟子建的启蒙叙事
17
作者 杨有楠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82-85,共4页
自登上文坛之初,迟子建就坚持将目光和笔墨投注在故乡,执著地发现黑土地上生命的"美"与"痛",以怡人的温度、氤氲的温情建构起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并在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将自己的文学信仰与理想贯彻始终。虽然... 自登上文坛之初,迟子建就坚持将目光和笔墨投注在故乡,执著地发现黑土地上生命的"美"与"痛",以怡人的温度、氤氲的温情建构起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并在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将自己的文学信仰与理想贯彻始终。虽然迟子建并未确认自己"启蒙精英"的身份,但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温暖和温情是有力量的,其意义便在于对人和人性再次启蒙,帮助人们完成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寻觅与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启蒙叙事 生命 温情
下载PDF
现代知识分子的“农民”想象与自我建构
18
作者 张仁竞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6-59,130,共5页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与"农民"并不对等,它是知识分子在建构自我的过程中对农民形象的现代化想象。知识分子通过想象塑造了农民形象,并通过对农民形象的注视和对他们的启蒙叙事,被动地接受思想改造及与他们的目光交流,向...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与"农民"并不对等,它是知识分子在建构自我的过程中对农民形象的现代化想象。知识分子通过想象塑造了农民形象,并通过对农民形象的注视和对他们的启蒙叙事,被动地接受思想改造及与他们的目光交流,向内深入农民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精神对话的方式完成了自我的建构。知识分子建构自我主体性的手段其实是一种诡计,它通过把自我隐藏于人物之后并模糊农民形象的农民身份,使其不"农"又非"知",从而达到精神渗透的目的。知识分子笔下观照的已不是农民身份和农民本身,而是农民的精神,并用他们的话语控制了农民的身体以实现自我构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形象 知识分子 自我建构 启蒙叙事
下载PDF
沟通民间的叙事策略——论乡土叙述者文学史意义
19
作者 傅异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1-146,共6页
乡土人物取代知识分子成为叙述者是1990年代后乡土叙事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90年代知识分子身份反思在文学文体上的应证。乡土叙述者的叙述语言打开了一扇通往乡土世界的大门,是对知识分子启蒙视角中知识分子眼光和思维方式的挑战和颠... 乡土人物取代知识分子成为叙述者是1990年代后乡土叙事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90年代知识分子身份反思在文学文体上的应证。乡土叙述者的叙述语言打开了一扇通往乡土世界的大门,是对知识分子启蒙视角中知识分子眼光和思维方式的挑战和颠覆,而这其中《秦腔》中引生这个叙述人的出现尤其具有文学史意义,它基本上实现了叙述意义从民族国家寓言向乡土生活本身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述者 挑战或颠覆 知识分子启蒙视角
下载PDF
“启蒙”视野之外的人性诗学——试论苏童小说中的性别书写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雪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当代文坛上,苏童是一个在性别书写上颇具特色的作家。他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和对男性心理的透视各有千秋,但他的人性书写并不是建立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赋予人性历史的内涵;也不是建立在对人性形而上的追问中,赋予终极性的意义;他的人... 在当代文坛上,苏童是一个在性别书写上颇具特色的作家。他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和对男性心理的透视各有千秋,但他的人性书写并不是建立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赋予人性历史的内涵;也不是建立在对人性形而上的追问中,赋予终极性的意义;他的人性书写是基于一种对性别和命运的日常描述,并从个体生活的变迁中透视人生百态和宿命种种。他跨越了新时期文学以来主流的"启蒙"叙事边界,关注那些身处历史之流而背对大历史的个体,在还原部分民间生存真相的同时丰富了文学书写中"启蒙"视野之外的人性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叙事 性别书写 人性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