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珊 王超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7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转移淋巴结的螺旋CT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73例胃癌患者的就诊资料,将患者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转移淋巴结的螺旋CT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73例胃癌患者的就诊资料,将患者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分析结果和平扫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6.3%,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86.7%;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高于螺旋CT平扫,P<0.05,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转移淋巴结的主要螺旋CT征象:较小转移淋巴结以实体性为主,随直径增大呈环状、囊状改变者增加;强化类型分为实体性均匀强化,环带样强化和囊状不强化;强化峰值时间不同,以动脉期达强化峰值者多见。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提高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对术前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癌 淋巴结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崇权 张丽敏 +3 位作者 斯洋 徐立文 郑文龙 洪瑞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76-779,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17例中小实性肾癌15例,小囊性肾癌2例;CT平扫呈低密度12例,等密度4例,稍高密度1例,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增强...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17例中小实性肾癌15例,小囊性肾癌2例;CT平扫呈低密度12例,等密度4例,稍高密度1例,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3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轻中度强化,另2例小囊性肾癌的囊壁、壁结节及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实质期、肾盂期扫描所有肿瘤强化均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4例可见假包膜。17例MPR/MIP9、例VR重建均能清楚显示肾血管、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并发现副肾动脉2例。结论:小肾癌多为富血供肿瘤,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提高小肾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率;MPR/MIP、VR重建能清楚显示肿瘤及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发现肿瘤肾的肾动脉有无先天变异、静脉内有无癌栓,能为外科手术提供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全腹部64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创伤所致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叶晓青 陈健 谭旭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9期78-80,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全腹部64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创伤所致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957例,利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将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MSCT增强扫描诊断创伤所致... 目的观察全腹部64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诊断创伤所致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957例,利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将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MSCT增强扫描诊断创伤所致腹部脏器损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CT的诊断结果与术后、治疗的结果相比,最后发现在实质脏器的损伤诊断中假阳性为5例、假阴性为3例;而在空腔脏器的CT诊断结果上假阳性为4例、假阴性为3例。CT诊断实质脏器损伤的灵敏度为97.86%,特异性为99.59%;CT诊断空腔脏器损伤的灵敏度为76.67%,特异性为99.89%。结论全腹部MSCT增强扫描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特异性与诊断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特异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其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灵敏度却要显著高于空腔脏器损伤的灵敏度(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空腔脏器损伤 实质脏器损伤
下载PDF
胸部结节病HRCT及PET/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崔艳荣 张玉 +3 位作者 贺海荣 杨景震 王成健 张新成 《中国辐射卫生》 2020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一组结节病的比较影像学的分析,深入认识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收集2015—2019年间32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胸部结节病(包括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患者的CT和18F-FDG PET/CT表现,回顾性的... 目的通过对一组结节病的比较影像学的分析,深入认识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收集2015—2019年间32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胸部结节病(包括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患者的CT和18F-FDG PET/CT表现,回顾性的分析了其病变形态、分布、强化以及代谢特点并进行研究。结果在32例患者中,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30例,肺部表现18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15例,肺内其他表现10例,累及颈部淋巴结2例,累及膈肌脚1例,腹部淋巴结1例;纵隔淋巴结均匀强化25例,环形强化5例,纵隔淋巴结代谢增高8例(100%)。结论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强化及PET高代谢为其特征,二者结合有助于结节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纵隔淋巴结 增强扫描 HRCT PET/CT
原文传递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国芬 骆成 刘海波 《癌症进展》 2018年第7期834-836,8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脑转移瘤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灶数目、密度特征、瘤周...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脑转移瘤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灶数目、密度特征、瘤周水肿情况及强化特征。结果 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共显示165处脑转移灶,其中17例腺癌患者检出75处转移灶,12例鳞癌患者检出41处转移灶,7例小细胞癌患者检出40处转移灶,2例大细胞癌患者检出5处转移灶,2例腺鳞癌患者检出4处转移灶。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以多发病灶为主,占62.5%(25/40);瘤周水肿多为中~重度,占77.5%(31/40)。腺癌及小细胞癌脑转移瘤中,多发转移灶的比例较高,分别为76.5%和71.4%;鳞癌脑转移瘤中,单发转移灶的比例较高,为58.3%。腺癌及小细胞癌脑转移瘤中,混杂密度比例较高,分别为40.0%和35.0%;鳞癌、大细胞癌及腺鳞癌脑转移瘤中,等密度比例较高,分别为43.9%、40.0%和50.0%。不同病理类型比较,腺癌中合并出血的比例最高,为56.0%;鳞癌中未合并出血的比例最高,为82.9%。肺癌脑转移瘤的强化方式以结节性强化比例最高(45.5%),环形强化次之(37.0%),不强化的比例最低(2.4%)。腺癌脑转移瘤中,环形强化的比例最高,为50.7%;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脑转移瘤中,结节性强化的比例均最高,分别为68.3%、37.5%、60.0%和50.0%。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瘤 CT平扫 增强扫描
下载PDF
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丽娜 李天云 李振武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F)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DF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资料,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病变与周...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F)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DF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资料,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信号特点、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及病理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腹内型2例,均位于肠系膜区,呈椭圆形肿块,边界均不清楚,呈浸润型生长;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延迟强化,T1WI、T2WI条片状低信号区无强化。腹外型17例,肿块形态多呈不规则或分叶状;T1WI多呈等、稍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其内均可见条片状T1WI、T2WI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低信号区无强化。病理表现:肿瘤多质硬、无明显包膜,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束状、旋涡状、编织状排列,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少见,可伴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增生。病灶最长径为4.2~20.5 cm,平均10.2 cm。结论:DF在MRI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缩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范围,可作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样纤维瘤病 MRI 病理表现 增强扫描 软组织瘤 血管瘤
下载PDF
常见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岩 牛广明 +1 位作者 韩晓东 高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见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临床确诊为脑转移瘤且已明确原发肿瘤类型的患者资料,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脑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强化形态、瘤周水肿均与原发肿瘤相关(P<0.05)... 目的探讨常见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临床确诊为脑转移瘤且已明确原发肿瘤类型的患者资料,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脑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强化形态、瘤周水肿均与原发肿瘤相关(P<0.05)。MRI扫描中,肺癌、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颅内转移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结直肠癌转移灶中有20个(71.4%)呈混杂/短T2信号,DWI上245个(69.4%)转移灶边界清楚。45例(70.3%)肺腺癌、33例(55.0%)肺小细胞癌及15例(78.9%)乳腺癌颅内转移,MRI表现以多发转移灶居多;16例(59.3%)肺鳞癌以单发转移灶居多。72个(57.1%)肺小细胞癌的转移灶为结节状,22个(59.5%)肺鳞癌的转移灶为粟粒状;肺鳞癌有27个(72.9%)转移灶为环形强化;18个(48.6%)肺鳞癌转移灶的瘤周水肿为轻度,重度水肿中有21个(52.5%)转移灶为肺腺癌。结论不同恶性肿瘤颅内转移可有不同的MRI特征;MRI平扫、增强及DWI综合运用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脑转移瘤 原发恶性肿瘤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增强MDCT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史展 关文华 +2 位作者 陈殿森 赵蕾 李真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MDCT诊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病理证实的74例食管癌术后的增强MDCT扫描资料,依据CT征象及病理结果分为3组,A组为正常吻合口组(n=28),B组为吻合口良性增厚组(n=22),C组为吻合口恶性增... 目的探讨增强MDCT诊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病理证实的74例食管癌术后的增强MDCT扫描资料,依据CT征象及病理结果分为3组,A组为正常吻合口组(n=28),B组为吻合口良性增厚组(n=22),C组为吻合口恶性增厚组(n=24),对比分析三组病例吻合口相关征象。结果 1)吻合口区管壁厚度及动脉期强化幅度对于鉴别吻合口情况具有一定意义(P<0.05);2)狭窄段粘膜中断相关性较高(偏心型增厚、管腔肿块、不均匀强化、增厚的管壁上下缘不规则、狭窄段粘膜中断、动脉期强化幅度与吻合口恶性增厚均有一定相关性),而增厚管壁强化环及静脉期强化幅度对吻合口良、恶性增厚的鉴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MDCT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情况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 吻合口复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下载PDF
MRI增强扫描前高压注射系统两种试针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孔艳红 袁雁雯 +5 位作者 苗田 江桂莲 张艺 王克扬 钟朝晖 靳二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比较MRI增强扫描前两种检测高压注射系统状态试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一:在高压注射器针筒中分别抽入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后进行试针,首先同时推送两筒液体排液10 ml以排净导管内空气,而后仅推送生理盐水筒并采集... 目的比较MRI增强扫描前两种检测高压注射系统状态试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一:在高压注射器针筒中分别抽入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后进行试针,首先同时推送两筒液体排液10 ml以排净导管内空气,而后仅推送生理盐水筒并采集排出液20 ml,与等量纯净水、生理盐水、Gd-DTPA注射液同时进行CT扫描并测量CT值,分析取样液体的成分。实验二:以红色钢笔水代替Gd-DTPA注射液以相同步骤重复试针操作,肉眼观察高压注射器总导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结果在以实验一方法试针注射时,纯净水的CT值为-03.54±02.54 HU,生理盐水的CT值为15.81±02.43 HU,取样液体的CT值为44.54±06.07 HU,Gd-DTPA注射液的CT值为3 071±00.00HU。在以实验二方法试针注射时,高压注射器总导管内液体呈现淡红色。结论 MRI增强扫描前试针注射时采用含5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套管针注射可避免Gd-DTPA对比剂提前进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对比剂
下载PDF
术前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张磊 米玉霞 王建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诊断MLNM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80例NSCLC患者中,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25例,其中MLNM 25例(31.25%);术前MSCT诊断N0期34例,N1期24例,N2期22例,术前MSCT对NSCLC患者N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性一般(Kappa=0.735);25例合并MLNM患者中,术前MSCT确诊19例,其对NSCLC患者MLNM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31),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80.00%、78.75%、63.33%和88.00%;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直径、胸膜凹陷与否、不同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与否以及不同淋巴结短径的NSCLC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NSCLC患者MLNM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合原发病灶大小、胸膜凹陷、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等多方面信息可为淋巴结清扫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纵隔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型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竑兵 陈世孝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3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型肝癌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8例原发型肝癌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多次扫描,观察病变特征。结果:(1)巨块型44例,结节型29例,弥漫型5例;(2)影像学表现:动脉期中度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型肝癌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8例原发型肝癌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多次扫描,观察病变特征。结果:(1)巨块型44例,结节型29例,弥漫型5例;(2)影像学表现:动脉期中度强化47例,病理性动脉血管69例,门脉期68例,病变强化值低于临近正常肝组织,42例发现门脉癌栓;(3)延迟期10例表现均为等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充分显示原发型肝癌本身的征象和伴发性征象,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型肝癌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应用
下载PDF
极泌尿系统先天发育畸形CT尿路成像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中银 陈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5期118-12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CT平扫、增强扫描、容积(VR)重建,并对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病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CT平扫、增强扫描、容积(VR)重建,并对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病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泌尿系统肾脏畸形病种中,肾脏异位12例,孤立肾6例,肾异常旋转3例(盘状肾2例、马蹄肾1例),囊性不良发育肾6例,融合肾畸形3例。重肾重输尿管畸形17例(单侧重复肾重输尿管畸形13例、双侧重复肾畸4例)。结论 CT平扫、增强扫描、容积(VR)重建在对30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畸形病种诊断过程中,全方位可靠的呈现了病变之间的关系和解剖结构,发挥了CT的优势,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缺点,大程度的降低了临床上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增强扫描 泌尿系统先天畸形 回顾性分析法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各期磁共振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爱梅 徐鹏 尹建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3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各期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表现。结果:69例中,Ⅰ期15例,Ⅱ期40例,Ⅲ期14例,磁共振对各期结核性脑膜炎均能显示病变,尤其是MR增强扫描,对脑内...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各期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表现。结果:69例中,Ⅰ期15例,Ⅱ期40例,Ⅲ期14例,磁共振对各期结核性脑膜炎均能显示病变,尤其是MR增强扫描,对脑内粟粒性结节及脑膜炎性病变显示最佳,粟粒性结节常位于皮髓交界区,脑膜炎性病变则以脑底部明显。结论: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是结核性脑膜炎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测定肝血管瘤容积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斐 郑宵阳 赵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测定肝血管瘤(HH)容积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HH患者88例,接受64层螺旋CT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经后处理系统,测定瘤体容积和增强容积,计算动脉期强化比率,分析螺旋CT三期增强扫... 目的探讨使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测定肝血管瘤(HH)容积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HH患者88例,接受64层螺旋CT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经后处理系统,测定瘤体容积和增强容积,计算动脉期强化比率,分析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的意义。结果在88例HH患者中,CT平扫检出122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54例(61.4%),多发病灶34例(38.6%);肝右叶95例(77.9%),肝左叶27例(22.1%);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00个(82.0%),边界清楚,不规则22个(18.0%);病灶直径为2~10 cm者87个(71.3%),>10 cm者35个(28.7%);CT平扫显示111个(91.0%)为低密度灶,7个(5.7%)为等密度灶,4个(3.3%)为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122个病灶中有102个(83.6%)存在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其中轻度强化灶25例(24.5%),中等强化灶37例(36.3%),明显强化灶40例(39.2%);门脉期122个病灶中有98个(80.3%)存在造影剂向病灶内部填充,密度逐渐下降,另24个(19.7%)病灶未观察到增强;在增强扫描后经3D后处理,发现直径大于10 cm的HH病灶瘤体容积和强化容积分别为(370.1±52.8)cm^(3)和(50.7±10.9)cm^(3),均显著大于【分别为(118.8±24.6)cm^(3)和(42.3±10.6)cm^(3),P<0.05】,而动脉期强化比率为(13.7±4.3)%,显著小于直径≤10 cm的HH【(35.6±10.2)%,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明确肝血管瘤的形态、大小和密度,测定HH动脉期强化比率可准确地反映病变的血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螺旋CT 增强扫描 瘤体测定
下载PDF
肝脏孤立性胆管错构瘤1例
15
作者 邓辉 程伟 +4 位作者 周怡 王燕 胡艳丽 甘红波 乔大发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5-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胸部CT体检示肝左叶不规则囊性低密度灶,随后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肝左叶不规则囊性低密度灶,边界尚清,无明显强化,提示良性病变,囊腺瘤可能,不除外其它。上腹部MRI示T1WI呈低信号,T2WI示多个囊性灶簇积,部分...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胸部CT体检示肝左叶不规则囊性低密度灶,随后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肝左叶不规则囊性低密度灶,边界尚清,无明显强化,提示良性病变,囊腺瘤可能,不除外其它。上腹部MRI示T1WI呈低信号,T2WI示多个囊性灶簇积,部分囊性灶内可见点状低信号,边界尚清,提示良性病变。术后肉眼可见破碎肝组织5.5cm×5.5cm×1.8cm一堆,切面可见多发囊性改变,其内壁光整,切开可见清亮液体流出。病理示良性胆管源性囊性病变,符合胆管错构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错构瘤 增强扫描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及增强扫描在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立 张成 +7 位作者 安东均 王羊 王金涛 杨林 韩博强 赵宝国 徐垚 何进程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8期2074-2077,共4页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及增强扫描在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肝癌患者,均进行TACE术,术前1~3天及术后30天均进行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术前、术后患者MRI-DWI...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及增强扫描在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肝癌患者,均进行TACE术,术前1~3天及术后30天均进行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术前、术后患者MRI-DWI参数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增强比(CER)动脉期、病灶信号比(SIR)动脉期]及肿瘤直径。对比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MRI-DWI参数值及肿瘤直径。分析MRI-DWI技术及增强扫描对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30天,DSA检查显示完全灭活病灶72个,复发/残留病灶32个,经MRI-DWI检查显示复发/残留病灶26个,MRI增强病灶28个。术后,肝癌患者肿瘤直径、CER动脉期、SIR动脉期均明显降低,ADC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效组患者肿瘤直径、CER动脉期、SIR动脉期均低于无效组,ADC高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联合增强扫描对TACE术后复发/残留病灶检出准确率为93.75%(30/32),高于两者单独检查的81.25%(26/32)、87.50%(28/32);MRI-DWI联合增强扫描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888),高于两者单独检查(Kappa=0.596、0.662)。结论MRI-DWI技术及增强扫描可有效评估肝癌TACE术后治疗效果,而两者联合可提高术后复发/残留病灶检出准确率,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全面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弥散加权成像 增强扫描 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增强对肺部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全新 王庆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4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对肺部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肺内肿块患者78例,均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确诊结核球23例,炎性假瘤组8例,硬化性血管瘤组4例,恶性肿块组43例。恶性肿块组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对肺部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肺内肿块患者78例,均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确诊结核球23例,炎性假瘤组8例,硬化性血管瘤组4例,恶性肿块组43例。恶性肿块组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对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肺部良恶性肿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肾错构瘤的CT扫描及VR重建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滢 兰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肾错构瘤的CT扫描及VR重建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肾错构瘤的诊断率和检出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诊治的40例肾错构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37.50%),女性患者有25例(62.50%),CT检查过程中,患者取... 目的分析肾错构瘤的CT扫描及VR重建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肾错构瘤的诊断率和检出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诊治的40例肾错构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37.50%),女性患者有25例(62.50%),CT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自髂嵴上方至膈顶,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采用CT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螺距为1.25,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后行VR重建。结果本研究40例中,右肾25例,左肾13例,双肾2例。病灶直径范围为2.0-9.6cm。CT平扫特征:呈混杂密度肿块、等、低密度肿块;CT增强扫描特征:见病灶内平滑肌及血管成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强,肿瘤出血灶和脂肪密度灶无明显强化。VR重建:能清晰显示肾动脉血管的分支方向和粗细,以及动脉血管腔是否狭小,血管壁内是否存在斑块或钙化,肿瘤是否浸润血管,肿瘤是否压迫周围血管。结论肾错构瘤小的病变无明显症状,却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肾脏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清楚检查出肾错构瘤小病灶;CT三维重建等影像检查对肾错构瘤及瘤内出血多能作出明确诊断,从而提高肾错构瘤检出率和准确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增强扫描 三维(VR)重建 肾错构瘤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MR诊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军 杜龙庭 +1 位作者 朱襄民 伍玉芬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结果脊柱转移瘤灶的异常MR表现为:(1)信号异常,在T1WI上,112例(93.3%)呈低信号,8例(6.7%)为等或混杂的信号,在T2WI上,89例(74.1%)呈稍高信号,33例(27.5%)为低或混...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结果脊柱转移瘤灶的异常MR表现为:(1)信号异常,在T1WI上,112例(93.3%)呈低信号,8例(6.7%)为等或混杂的信号,在T2WI上,89例(74.1%)呈稍高信号,33例(27.5%)为低或混杂信号;(2)病灶可呈跳跃式破坏,椎体附件受累,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但椎间隙保持完整;(3)伴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灶可呈“楔形”、“盘状”或“倒楔形”。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范围并发现平扫中未能发现的病变。结论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可靠而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MR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下载PDF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MRI平扫及强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琳 吴征平 王小果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儿47例,其中24例纵隔神经鞘瘤,8例纵隔神经纤维瘤,9例纵隔神经节细胞瘤,6例纵隔副神经节瘤...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儿47例,其中24例纵隔神经鞘瘤,8例纵隔神经纤维瘤,9例纵隔神经节细胞瘤,6例纵隔副神经节瘤。47例患儿均进行了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收集患儿影像学资料,分析并总结纵隔神经源性肿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征。结果 (1) 24例纵隔神经鞘瘤患儿中,位于上纵隔者16例(66. 67%),位于下纵隔者8例(33. 33%);平扫示病变区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内信号混杂,部分患儿可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示动脉期病灶轻度花斑样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延时期明显不均匀强化。(2) 8例纵隔神经纤维瘤均位于上纵隔,均呈现圆形或者类圆形,平扫示病变区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2例可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示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延时期明显均匀强化。(3) 9例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均位于下纵隔,呈现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邻近血管受包绕,紧贴脊柱,病变区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T1WI、T2WI信号均不均匀;增强扫描示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延时期明显均匀强化。(4) 6例纵隔副神经节瘤均位于中纵隔,瘤体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病变区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中心见囊变区域;增强扫描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延时期强化逐渐降低。结论不同纵隔神经源性肿瘤MRI平扫及强化特征均具备一定特点,根据其影像表现可进行相关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神经节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磁共振成像 平扫 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