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疗程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及心肺功能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怡锡 李小玲 +3 位作者 张新霞 周文娟 吴奋生 伍贵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疗程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肺功能改善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疗程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肺功能改善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不同疗程的EECP治疗,连续监测评估比较同一研究对象不同疗程反搏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标准疗程EECP治疗后冠心病患者FMD明显高于改良疗程EECP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疗程EECP治疗后CPET Borg 评分、RPE评分明显低于改良疗程EECP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程EECP 治疗后冠心病患者CPET 无氧代谢阈值(anaerobicthreshold,AT)、最大CPET-功率、最大摄氧量(VO2 max)、达到无氧阈值时的公斤摄氧量(VO2/kg)、最大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 max,METs max)、氧脉搏(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疗程EECP 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改良疗程的反搏治疗,改良疗程EECP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与标准疗程反搏治疗疗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管内皮功能 心肺功能
下载PDF
短疗程对比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袁跃龙 侯明英 +6 位作者 向琳 谢辉 刘静 侯云菊 谢远容 杨萍 李峙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2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短疗程体外反搏与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87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95)、短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Ⅱ组n=97)、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Ⅲ组n=95),随访时间为三个月,比较三组治... 目的:研究短疗程体外反搏与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87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95)、短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Ⅱ组n=97)、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Ⅲ组n=95),随访时间为三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结果:随访结束时,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Ⅰ组80.00%、Ⅱ组91.75%、Ⅲ组94.74%;Ⅱ组与Ⅲ组在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等指标上明显优于Ⅰ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疗程与长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相近,且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冠心病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闪 周策 +4 位作者 袁静 孙兴 周远 韩玉浩 刘美霞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心脏内科2019年2月至10月期间收治并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实...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心脏内科2019年2月至10月期间收治并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出院当天及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36h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后,实验组失眠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各项得分优于对照组,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用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慢性心力衰竭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不同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琳琳 李盛楠 +2 位作者 曹广智 王涛 卜晓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长疗程体外反搏及短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短疗程反搏组)及Ⅲ组(长疗程反搏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长疗程体外反搏及短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短疗程反搏组)及Ⅲ组(长疗程反搏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常规治疗及15 d体外反搏治疗,Ⅲ组接受常规治疗及35 d体外反搏治疗.治疗35 d后对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RP水平.结果 Ⅰ组有效率55.2%,Ⅱ组有效率90.0%,Ⅲ组有效率93.1%.Ⅰ组治疗前后对比,CR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对比,Ⅱ组、Ⅲ组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疗程体外反搏与短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疗效相近,均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宇红 任强 +1 位作者 林如明 张高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装置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CHF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EECP...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装置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CHF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EECP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2组均按照指南常规药物治疗,EEC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EECP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6 min步行试验结果、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心率、6 min步行距离、BNP水平、LVEF及Tei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EECP治疗组的心率[(76.4±4.5)vs(80.7±5.7)次/min]、BNP[(1309.0±1497.2)vs(2196.1±2586.6)pg/ml]、Tei指数[(0.59±0.10)vs(0.62±0.11)]均显著下降,而6 min步行距离[(446.20±31.92)vs(407.69±34.80)m]及LVEF[(47.9±2.8)%vs(47.1±3.5)%]均显著增加(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vs 6.7%,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改善部分CHF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钠肽 体外反搏 射血分数 TEI指数
下载PDF
祛痰化瘀中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增建 宫丽鸿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1期2112-2114,共3页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中药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加用祛痰化瘀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常...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中药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加用祛痰化瘀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及祛痰化瘀中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每日1次,每次60 min。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同时记录两个组别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均改善,治疗组心绞痛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水平均改善,治疗组TNF水平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祛痰化瘀中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血清T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冠心病 肿瘤坏死因子 祛痰化瘀中药
下载PDF
复方强心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任龙 宫丽鸿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8期1320-1322,1339,共4页
目的观察强心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中药汤剂、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 目的观察强心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中药汤剂、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ET-1以及NO的水平,并对比其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ET-1的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强心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慢性心力衰竭 内皮素-1(ET-1) 一氧化氮(NO) 强心汤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调节endocan-1和vaspin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辉 赵东升 王云豹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can-1)、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can-1)、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0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给予EE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血清endocan-1、vaspin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缓解、运动耐量增加、心绞痛与运动耐量均改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2.35%、75.49%和65.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92%、35.71%和24.49%(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ndocan-1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vaspin则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endocan-1、vaspin的变化幅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ECP对冠心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其能显著提高心绞痛缓解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endocan-1、vaspin水平,血清endocan-1、vaspin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其发挥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 冠心病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平 李垚 +3 位作者 陈万林 白志生 郑广生 赵晓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8期966-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1.03±0.46)次/周,持续时间为(2.84±0.5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为(10.17±4.72)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FMD为(10.08±2.05)%,峰值流速变化率为(68.1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通过增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观平 廖远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100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100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增强型体外反搏规律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心功能等基线资料相似(均为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踝肱指数、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肌钙蛋白I、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但研究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为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比68.0%,χ~2=13.279,P<0.05),而两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8.0%比12.0%,χ~2=0.444,P=0.5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满意,可明显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心功能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东升 张辉 王云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月6月于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且已明确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200例为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月6月于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且已明确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E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治疗),各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EECP治疗,同时联合尼可地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心肌缺血次数、持续时间及缺血总负荷、心电图疗效、临床疗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24 h的心肌缺血次数、持续时间及缺血总负荷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9.4%和46.5%,研究组比对照组心电图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LP-PLA2、hs-CRP、纤维蛋白原及NT-proBNP浓度均相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的下降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5.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急性心肌梗死、晕厥、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EECP联合尼可地尔通过有效增加缺血心肌细胞的氧含量、降低细胞的耗氧、耗能量等作用机制,在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尼可地尔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垚 白志生 郑广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心绞痛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心绞痛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EECP治疗,2周为1个疗程,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0.094,P=1.677)。治疗前两组患者SAQ评分和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Q评分高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hs-CRP、MMP-9、ET-1及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MMP-9、ET-1及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hs-CRP水平与血清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4、0.104,P<0.05),血清MMP-9水平与血清ET-1水平呈正相关(r=0.173,P<0.05)。结论 EECP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心绞痛严重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因子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炎性因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及MACE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洪飞 许玉兰 +1 位作者 蒲永梅 孟庆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运动耐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非高危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运动耐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非高危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EECP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心绞痛(AP)发作情况、运动耐量,随访3个月,对比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B评分、ST段下移幅度明显降低,SAQ评分、总运动时间、运动耐量、ST段压低0.1 mV时间明显提升,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发AP例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EECP治疗非高危SAP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AP发作,提升运动耐量,降低MACE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耐量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疗效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运动诱导型心肌缺血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友丽 陈光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运动诱导型心肌缺血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或外科治疗后仍有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用EECP治疗,30个小节为1疗程,每个治疗小...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运动诱导型心肌缺血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或外科治疗后仍有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用EECP治疗,30个小节为1疗程,每个治疗小节持续1小时,每天1个治疗小节。每疗程前、后分别做平板运动试验。观察EECP治疗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①基准期和治疗结束时的心绞痛次数;②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③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④运动后ST段下降0.1 mv所需的时间;⑤运动持续的时间。结果患者每天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明显降低(P<0.01);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乘积轻度变化(P>0.05);明显延长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的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 mm所需的时间及运动持续的时间(P<0.05)。结论EECP治疗可以减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绞痛次数,延长其因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运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及与Lp-PLA2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张倩 韩建妙 +3 位作者 李丛然 师志芳 闫士然 张莉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475-1478,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行EECP治疗的297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行EECP治疗的297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267)和无效组(n=30),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及血清Lp-PLA2等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Lp-PLA2水平对EECP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297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经EECP治疗1疗程后,显效77例,有效190例,无效3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90%。经EECP治疗后,有效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预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EECP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89~0.876,P<0.05),截断值为226.15ng/ml,敏感度为76.67%,特异度为80.52%。Logistic回归分析:NYHA分级较高、心律失常、营养不良及高水平Lp-PLA2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EECP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但需注意NYHA分级较高、心律失常、营养不良及高水平LP-PLA2均可能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危险因素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力衰竭 脂蛋白磷脂酶A2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冷建彬 何阳 +1 位作者 周润 魏小玲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1期2352-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化疗、免疫或靶向治疗单独或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EECP治疗。采用欧...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化疗、免疫或靶向治疗单独或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EECP治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疲倦状态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入睡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睡眠时间长于本组治疗前,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分级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经济困难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分级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疲倦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有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博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祥婷 钟兴 +4 位作者 陈鑫 刘杰 胡亚飞 雷玉华 黄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4-961,共8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CHD患者119例,根据是否合并DM分为实验组(合并DM)和对照组(不合并DM),为了使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PSM)的方...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CHD患者119例,根据是否合并DM分为实验组(合并DM)和对照组(不合并DM),为了使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PSM)的方法,最终两组各纳入3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外均接受EECP治疗。用超声记录首次EECP治疗前、中和后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并计算脑部血流量(VF)。最后根据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实验组在EECP结束后左侧颈动脉PI及双侧颈动脉RI,S/D明显低于EECP前(P<0.05);对于椎动脉而言,EECP治疗仅使实验组左侧椎动脉PSV和EDV在EECP过程中逐渐升高,且在结束后较开始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实验组VF先升高再降低,但EECP结束后较开始前有显著提高(P<0.05),亚组分析发现EECP结束后两组对象的双侧颈动脉RI、左侧颈动脉S/D及左侧椎动脉RI均低于EECP开始前(P<0.05),而仅在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中发现左侧颈动脉PI较EECP开始前降低(P<0.05)。结论:EECP可以显著降低CHD合并DM患者颈部动脉的PI、RI,尤其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提高DM患者全脑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糖尿病 颈部血管 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红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肾内科2012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病患14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使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肾内科2012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病患14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使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 EECP 治疗,治疗三个疗程,观测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个疗程结束时24 h 尿微量白蛋白(24 h MALB)、胱抑素 C(Cys-C)、血肌酐(Scr)及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等肾功能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第一、第二、第三疗程结束后的24 h MALB、Cys-C、Scr、β2-MG 血清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与第三疗程结束后相比较,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对照组治疗前与第三疗程结束后相比较,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结论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 EECP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失眠症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燕芬 黄群 +2 位作者 张新霞 周文娟 林丽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将2015-01—12门诊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研究组接受14d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的减少率,比较2组治疗14d及...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将2015-01—12门诊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研究组接受14d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的减少率,比较2组治疗14d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14d及1个月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失眠症有效、安全,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失眠症 艾司唑仑
下载PDF
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改善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术后患者乏力气短病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彩杰 钟孝正 宫丽鸿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改善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后乏力气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患者,观察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变化、代谢当量(METs)变化。结果治疗药物涂...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改善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后乏力气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患者,观察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变化、代谢当量(METs)变化。结果治疗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分,运动耐量6.8代谢当量。结论养心氏片联合体外反搏改善药物涂层球囊术后乏力气短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有效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氏片 体外反搏 运动耐量 药物涂层球囊术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