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的主体间性:双向预测与意义建构 被引量:9
1
作者 何静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4期111-122,198,共13页
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社会交互过程的具身性本质,主张主体通过特定情境中第二人称式的交互过程达成了对他者的理解。就研究现状而言,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主体间精细而复杂的交互如何可能其背后的认... 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社会交互过程的具身性本质,主张主体通过特定情境中第二人称式的交互过程达成了对他者的理解。就研究现状而言,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主体间精细而复杂的交互如何可能其背后的认知机制是什么无意义的感官输入如何构成主体对他者有意义的理解从神经认知科学的视角看,主体间的理解与合作以大脑的预测加工机制为生物学基础;然而从更广阔的实践层面看,主体间性的达成始终蕴含在主体“做事”和“处事”两个维度中。这种基于“事”的主体间性理解将我们的视域从较低层级的神经生物层面带入更宽广、更高层级的人类合作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生成 “事” 自我与他者
下载PDF
论生成认知的实用主义路径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当代认知科学研究呈现了从以"表征"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到以"行动"为核心的范式转换和拓展。这种我们称之为认知科学的"实用主义转向",一方面关注行动在认知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 当代认知科学研究呈现了从以"表征"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到以"行动"为核心的范式转换和拓展。这种我们称之为认知科学的"实用主义转向",一方面关注行动在认知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与古典实用主义的认知观的切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生成认知理论与珀斯的符号心智观在许多方面形成的呼应,不但揭示了生成认知理论的实用主义路径,更展现了古典实用主义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当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实用主义 行动 生成 符号
原文传递
Brain mechanisms of mental processing:from evoked and 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ies to enactive brain activity
3
作者 Chi Zhang Yifeng Wang +1 位作者 Xiujuan Jing Jin H.Yan 《Psychoradiology》 2023年第1期66-72,共7页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uter metaphor,evoked brain activity acts as a primary carrier for the brain mechanisms of mental processing.However,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evoked brain activity is not the major par...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uter metaphor,evoked brain activity acts as a primary carrier for the brain mechanisms of mental processing.However,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evoked brain activity is not the major part of brain activity.Instead,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 exhibits greater intensity and coevolves with evoked brain activity through continuous interaction.Spontaneous and evoked brain activities are similar but not identical.They are not separate parts,but always dynamicall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Therefore,the enactive cognition theory further states that the brain is characterized by unified and active patterns of activity.The brain adjusts its activity pattern by minimizing the error between expectation and stimulation,adapting to the ever-changing environment.Therefore,the dynamic regulation of brain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task situations is the core brain mechanism of mental processing.Beyond the evoked brain activity and 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the enactive brain activity provides a novel framework to completely describe brain activities during mental processing.It is necessary for upcoming researchers to introduce innovative indicators and paradigms for investigating enactive brain activity during mental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mechanism evoked brain activity 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 enactive brain activity mental processing
原文传递
生成认知:具身进路与佛学认知观的交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金颖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3-138,共6页
认知科学家F·瓦雷拉等人提出认知的"生成"概念,主张身体和环境共同构成人的认知系统,认知来源于"活生生"的人类经验,因而对人类认知的考察应当将科学反思和观照经验相结合,借鉴佛教静心、正念的方法。佛学认... 认知科学家F·瓦雷拉等人提出认知的"生成"概念,主张身体和环境共同构成人的认知系统,认知来源于"活生生"的人类经验,因而对人类认知的考察应当将科学反思和观照经验相结合,借鉴佛教静心、正念的方法。佛学认知观视身体为"心"、"色"的蕴积,认为心智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以身体为基础,蕴积身体观与具身性观念对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具有相同的诉求。进而,生成认知对认知的根基进行反思,批判了认知科学中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论证了佛学中道认识论的合理性,以"动态耦合"诠释"和合缘起",从身体观、方法论、认识论等方面体现了具身进路与佛学认知观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的 具身性 蕴积 缘起
原文传递
Chinese Culture and Cognitive Science 被引量:2
5
作者 Su Jiajia Ye Haosheng 沈学甫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2年第4期184-202,共19页
In the civilizations of the axial age,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gave birth to different scientific traditions—the image sciences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within the knowledge frameworks of the union of man and na... In the civilizations of the axial age,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gave birth to different scientific traditions—the image sciences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within the knowledge frameworks of the union of man and nature and of the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respectively.Therefore,there are inevitably insurmountable barriers to 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terms of a natural science concerned with“things.”However,human nature is universal,and it is possible to make direct comparis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terms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 dealing with the mind.One important way to compare and interpret Chinese culture and cognitive science is the mutu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In view of this,we have integrated enactive cognition(the frontier of cognitive science)and the free energy principle to propose the predictive mind model of enactive cognition and have used this mutual interpretation to study the two cultures using this model of cognitive science as a truly unified cross-cultural paradigm for cognitive science.First,the theory of enaction embedded in Chinese culture is actually closely related to enactive cognition,the frontier of Western cognitive science.Laozi’s theory of universal enaction(cosmology)shows that Chinese culture has an ancient theory of enaction.He firmly planted in the minds of Chinese people a way of thinking dealing with union of man and nature.Western enactive cognition,as a modern theory,advocates continuity of life and mind and emphasizes that life is both autopoietic and cognitive,which is actually a scientific cognitive express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idea of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This is actually a scientific cognitive expression of Chinese culture’s idea of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Second,the qi in Chinese culture is similar to the free energy in Western cognitive science.In terms of concept definition,qi is a mixture of matter,function 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ulture enactive cognition QI free energy principle cognitive science
原文传递
生成认知:理论基础与实践走向 被引量:39
6
作者 叶浩生 曾红 杨文登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0-1280,共11页
生成认知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一个新取向。它主张认知是通过身体活动“生成的”(enacted)。认知的起点不是一个怎样精确表征世界的信息加工问题,而是行动者在情境中怎样利用知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认知不是通过精确的心理表征“恢复”世... 生成认知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一个新取向。它主张认知是通过身体活动“生成的”(enacted)。认知的起点不是一个怎样精确表征世界的信息加工问题,而是行动者在情境中怎样利用知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认知不是通过精确的心理表征“恢复”世界,而是通过知觉引导的行动“生成”或“造就”一个自己的世界。认知是具身的行动,认知结构形成于经常和反复出现的感觉运动模式,与身体构造和身体活动具有深刻连续性。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生成认知具有深刻影响。同时,詹姆斯、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哲学对于实践行动的强调也深刻影响了生成认知。这种认知观强调了“行动”对心智的意义,引发许多争议,也促进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认知 具身认知 具身的行动 身体现象学 实用主义
下载PDF
多媒体环境下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仲彦 王微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4,共3页
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以91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T检验、ANOVA分析和相关分析测试研究了在多媒体环境下不同英语程度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以... 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以91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T检验、ANOVA分析和相关分析测试研究了在多媒体环境下不同英语程度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以及它的学校、专业和性别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业水平 成功经验
下载PDF
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走出“战国时代”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巍 郭本禹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具身-生成取向正在引领当代认知科学加速发展,然而学术界在理解"具身-生成"的内涵上却正陷入"战国时代",这严重影响了该取向的理论效力。通过分析来自交叉学科的相关证据,发现"具身"与"生成"... 具身-生成取向正在引领当代认知科学加速发展,然而学术界在理解"具身-生成"的内涵上却正陷入"战国时代",这严重影响了该取向的理论效力。通过分析来自交叉学科的相关证据,发现"具身"与"生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互支撑。具身认知主要考察嵌入在社会情境中的身体结构、活动、内容与形式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生成"强调认知结构在大脑、身体与环境的结构性耦合中涌现出来的动态机制,尤其是知觉-行动环路的作用。未来,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只有在应对来自经典认知科学的挑战过程中才有可能走出"战国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生成认知 身体内容 自治 知觉生成解释
下载PDF
生成认知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从概念的发展谈起 被引量:26
9
作者 胡翰林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3,共7页
高阶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教学实践的重点,其形成既依赖认知过程,又以概念的发展为具体表现。生成认知作为学习者认知形成的一种机制与解释,能够有效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文章分析了高阶思维的具体含义与现实问题,对生成认知进行了内涵解... 高阶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教学实践的重点,其形成既依赖认知过程,又以概念的发展为具体表现。生成认知作为学习者认知形成的一种机制与解释,能够有效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文章分析了高阶思维的具体含义与现实问题,对生成认知进行了内涵解析,并依据生成认知的涌现性、具身性与行动性特征提出高阶思维的培养路径:置身情境的理解过程,为学习者创设真实情境、虚拟情境与增强情境来促进概念的形成;具身交互的再造过程,使学习者在概念隐喻与具身交互的过程中获取概念;反思实践的创造过程,以超越教学中的技术理性、解决复杂问题、进行反思性实践等来促进概念的发展,以实现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思维 生成认知 概念发展 具身行动 反思性实践
下载PDF
生成与动力:具身认知研究中的互动观 被引量:25
10
作者 叶浩生 国礼羽 麻彦坤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3-488,共6页
从方法论上讲,认知研究中的个体主义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个体身上,倾向于从个体内部寻求对社会行为的解释。与个体主义取向不同的是,具身认知中的互动观更注重人际和社会互动对于理解他人的重要作用。心理学中的生态学方法最早关注了环境... 从方法论上讲,认知研究中的个体主义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个体身上,倾向于从个体内部寻求对社会行为的解释。与个体主义取向不同的是,具身认知中的互动观更注重人际和社会互动对于理解他人的重要作用。心理学中的生态学方法最早关注了环境与有机体之间的互动对知觉产生的影响。生成认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互动不仅发生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而且表现为主体与主体的交互影响,两个主体间的交互不是两个笛卡尔式心灵的对话,交互的主体是身体,是一种“肉身间性”的过程。具身认知研究中的互动观强调身心一体论,反对身心二元论,在方法论上表现出反还原论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生成认知 互动论 肉身间性
下载PDF
学习科学中“4E+S”认知理论模型的内涵与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婧婧 牛晓杰 +1 位作者 刘杨 王辞晓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1年第8期23-31,共9页
学习科学是起源于认知科学的、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特点的新兴领域。近年来,“4E+S”认知理论模型的提出,将具身认知、嵌入认知、生成认知、延展认知和情境认知理论纳入该理论框架。“4E+S”认知理论模型综合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多种理论... 学习科学是起源于认知科学的、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特点的新兴领域。近年来,“4E+S”认知理论模型的提出,将具身认知、嵌入认知、生成认知、延展认知和情境认知理论纳入该理论框架。“4E+S”认知理论模型综合了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多种理论主张,将个体的认知与身体及其所在环境、情境建立统整性联系,立体地解释了个体如何借助身体与环境进行不同方式的交互来促进认知,帮助学习科学家重视大脑以外的认识过程。在“4E+S”认知理论模型的指导下探索人类学习的新规律,有助于推动认知与学习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嵌入认知 生成认知 延展认知 情境认知
下载PDF
元宇宙与具“身”认知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研究》 2023年第1期3-11,共9页
轴心时代以来,“元宇宙”可看作是人类新文明的创世纪,终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离身”的文明形态。我们的问题意识是该如何理解元宇宙与人类“身体”的关系。本文将元宇宙定义为一场认知革命,从认知科学的视域中考察出元宇宙文明... 轴心时代以来,“元宇宙”可看作是人类新文明的创世纪,终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离身”的文明形态。我们的问题意识是该如何理解元宇宙与人类“身体”的关系。本文将元宇宙定义为一场认知革命,从认知科学的视域中考察出元宇宙文明的身体形态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离身元宇宙”认为元宇宙就是“火星移民”与“脑机接口”的结合;第二层,“具身元宇宙”认为元宇宙就是集生物身体、技术身体和环境身体于一体的“具身互联网”;第三层,“生成元宇宙”认为元宇宙应与“生成认知”相结合,将身体看作是“意义身体”,元宇宙文明层“去中心化”的价值观和科技层“区块链技术”的联动将有助于解决元宇宙文明的意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预测加工模型”强调大脑是主动的预测引擎,而大脑、身体和环境更是三位一体的动力学系统,这将对元宇宙文明的未来构建提供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本文最后讨论了元宇宙能否终结“笛卡尔身心二元论”发现:虽然其可以为身心问题带来新视角,但是能否解决还是未知之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元宇宙文明的关键就在于人类“身体”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离身认知 具身认知 生成认知 预测加工模型 身心二元论
下载PDF
AI“恐怖谷”蕴含的主体性困境及其重塑 被引量:6
13
作者 邢冬梅 赵艺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森政弘“恐怖谷”曲线揭示了人类对拟人机器的情绪变化。机器智能化发展下人类因主体性释放与“神我”崛起而产生喜悦感,因主体性被压制与“失我”放大而产生厌恶感。主体性一旦失控,“神我”幻想破灭,“失我”的“恐怖谷”由此突现,人... 森政弘“恐怖谷”曲线揭示了人类对拟人机器的情绪变化。机器智能化发展下人类因主体性释放与“神我”崛起而产生喜悦感,因主体性被压制与“失我”放大而产生厌恶感。主体性一旦失控,“神我”幻想破灭,“失我”的“恐怖谷”由此突现,人类对待人工智能的情绪发生极致反转。AI“恐怖谷”是生成主体性冲撞抽象主体性的结果,主体性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丢失了本体意义上的生成性,诱发了认知意义上的“恐惑谷”,人类的高度抽象能力将自己困囿于主体性失控的恐惧之中。而ChatGPT和人技共生共进的主体性重塑能够超越AI“恐怖谷”,促使“恐怖谷”上升拐点的降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恐怖谷” 抽象主体性 生成主体性 ChatGPT 人技共生共进
下载PDF
“生成认知”、“互动理论”与“预测加工模型”——“他心问题”的新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9-1526,共8页
"他心问题"是认知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生成认知"视域下的"互动理论"有望整合传统的他心理论,形成统一的社会认知纲领。文章首先介绍了"互动理论"的认知科学背景,对"生成认知"如... "他心问题"是认知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生成认知"视域下的"互动理论"有望整合传统的他心理论,形成统一的社会认知纲领。文章首先介绍了"互动理论"的认知科学背景,对"生成认知"如何作为认知科学新转向进行了考察;其次,梳理了"互动理论"的核心主张,对"肉体间性"如何解决意义生成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尝试回答了"互动理论"的局限性问题,讨论了"预测加工模型"如何能用数学化思维廓清"表征黑箱",并建立了一个"互动理论"的"预测加工非表征模型"。文章结论认为,"生成认知"、"互动理论"与"预测加工模型"的联动可能是彻底解决"他心问题"的一种最佳组合,未来也将为认知科学新统一范式的数学化趋势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认知 互动理论 预测加工模型 表征 他心问题
下载PDF
生成进路下人工智能的道德主体地位 被引量:8
15
作者 代欣玲 彭小兵 程鹏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2,共8页
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会撼动现代社会法律及伦理秩序。学术界对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以意向为轴的多元主张仍存在内在张力。生成进路通过“道德知觉”、有机图式分别对道德主体中的道德来源、道德目的进行建构,以强调心智与生命... 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会撼动现代社会法律及伦理秩序。学术界对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以意向为轴的多元主张仍存在内在张力。生成进路通过“道德知觉”、有机图式分别对道德主体中的道德来源、道德目的进行建构,以强调心智与生命在道德主体形塑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确立了能感入他者道德世界的公共世界之非自我中心物及时间性的存在者才有资格成为道德主体。基于认知科学的生成进路道德观继承了该进路试图在心智与生命间的解释鸿沟上取得进展的传统,与离身的精神及无意的行为进行二分,提出了整合心智与生命的“道德知觉-有机图式”的道德观,这是一种与古典进路和具身进路相区别的生成进路的人工智能道德主体考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进路 人工智能 道德主体 道德知觉 有机论
原文传递
预测认知模型:认知科学的新统一范式?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浩生 苏佳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8,共14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认知科学”依然是一个多学科汇集而成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可担当共同科学话语体系的“研究范式”。21世纪,在“复杂科学”的时代精神下,“动力学”的发展引领了认知科学的“范式转移”,“预测认知模型”集心理学、物理... 半个多世纪以来,“认知科学”依然是一个多学科汇集而成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可担当共同科学话语体系的“研究范式”。21世纪,在“复杂科学”的时代精神下,“动力学”的发展引领了认知科学的“范式转移”,“预测认知模型”集心理学、物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众学科之力,有望夺得“认知科学大一统范式”的桂冠。但是,预测认知模型诞生于神经科学,能否成功嫁接于认知科学还存在争议。因此,本文的问题意识就是:预测认知模型如何能成为认知科学的新统一范式?文章首先以认知科学的理论演变“认知主义”“联结主义”和“具身认知”与预测认知模型的结合为主线,梳理出三种预测认知模型,发现三者皆因表征问题而未能突破“信息加工范式”;其次,又以“表征之战”“生成认知”和“意义建构”为脉络,论证出传统预测认知模型均站在表征主义立场上,实际上并未解决表征之战,而崇尚“以意义建构取代表征”的生成认知似乎能够与预测认知模型完美契合而应对挑战;最后,在生成认知强调“意义建构”的启发下,我们提出了意义建构的三个视角,并且尝试建立了“生成认知的预测心智模型”,澄清了意义建构的动力学机制。虽然,预测认知模型被质疑是否“可证伪”,但是,与“达尔文演化论”异曲同工,预测认知模型的确担当了认知科学的“最佳解释推理”。有鉴于此,文章结论认为,预测认知模型与生成认知的结合将推动认知科学的彻底“动力学化”,从而有望成为认知科学新统一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认知模型 表征之战 生成认知 意义建构 新范式
下载PDF
认知整合与文化濡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姝彦 申一涵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5,共7页
认知整合问题始于对广义具身认知的研究,在注重认知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其要义在于将认知过程作为一个由遍布大脑、身体和环境中的异质成分组成的动态整合系统。一定意义上讲,认知系统的具身-生成基础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能... 认知整合问题始于对广义具身认知的研究,在注重认知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其要义在于将认知过程作为一个由遍布大脑、身体和环境中的异质成分组成的动态整合系统。一定意义上讲,认知系统的具身-生成基础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能够被视为一种持续交互的情境性文化过程,进而可将涵括于人类系统发生历史中的生态位建构以及文化传承视为推动认知系统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视角,其过程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濡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的认知系统 文化濡化 具身认知 生成认知 生态位
原文传递
创生知识:技术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天平 王林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创生知识是人类通过大脑思维进行的探索、创造等知识变换活动的总称,具有个体性、实践性、功能性、发展性等特征。知识创生能够有效推动教师的类型转化,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顺应技术时代的知识... 创生知识是人类通过大脑思维进行的探索、创造等知识变换活动的总称,具有个体性、实践性、功能性、发展性等特征。知识创生能够有效推动教师的类型转化,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顺应技术时代的知识变革,教师应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增强对知识创生或再生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生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知识结构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三个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霄 杨文登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3-486,共4页
具有浓厚哲学色彩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拥有一些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特征,作为对立面的经典认知,对比之下也展现出现代主义哲学的特征。从反基础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后人道主义三个方面,讨论二代认知的主张及其与经典认知的关系。二代认知理论... 具有浓厚哲学色彩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拥有一些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特征,作为对立面的经典认知,对比之下也展现出现代主义哲学的特征。从反基础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后人道主义三个方面,讨论二代认知的主张及其与经典认知的关系。二代认知理论中的矛盾之处,不仅是由于认知科学的发展惯性和理论发展的欠缺,也是理论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更需要谨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认知科学 后现代主义 具身认知 生成认知
下载PDF
生成认知与具身机能主义的比较--表征的取舍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子燊 叶浩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0-1525,共6页
在具身认知不同的思潮中,生成认知以其激进的观点反对表征和计算主义,可以称之为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最为激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标准认知中表征和计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具身认知诞生出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妥协"性理论,其中... 在具身认知不同的思潮中,生成认知以其激进的观点反对表征和计算主义,可以称之为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最为激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标准认知中表征和计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具身认知诞生出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妥协"性理论,其中,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具身的"机能主义"为目前具身认知的主流观点。表征尽管在当前阶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依然无法在所有领域中都得到运用。随着表征的改造与发展,未来的激进具身认知工作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身认知与更多学科的融合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生成认知 具身机能主义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