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7
1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3 位作者 廖丹葵 黄祖强 张友全 郑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0-1224,共5页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动力学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有机硅复合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和成核机理 被引量:21
2
作者 彭慧 黄光佛 +2 位作者 鲁琴 李盛彪 黄世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聚合方法、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及原料用量对PHMS/BA复合乳液聚合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前期 ,一次加料法比半连续滴加法聚合速率快 ,但反应终了转化率却略低于后者 ;聚合反应速率随搅拌强度增大略有降低 ,... 研究了聚合方法、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及原料用量对PHMS/BA复合乳液聚合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前期 ,一次加料法比半连续滴加法聚合速率快 ,但反应终了转化率却略低于后者 ;聚合反应速率随搅拌强度增大略有降低 ,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 ,Ea=1 3 2 .77kJ/mol;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随PHMS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随NMA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乳液粒径随搅拌强度的变化及粒径追踪结果表明 :乳液粒径随搅拌强度增加变化不大 ,而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慢慢增大 ,PHMS/BA复合乳液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液 聚硅氧烷 丙烯酸丁酯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PHMS/BA复合乳液的研究——PHMS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及聚合反应机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世强 彭慧 +1 位作者 李盛彪 孙争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25,共4页
采用含氢聚硅氧烷 (PHMS)与丙烯酸丁酯 (BA)进行乳液共聚 ,制得一种新型的 PHMS/ BA复合聚合物乳液。对聚合反应机理、产物的结构作了考察 ;并详细讨论了 PHMS浓度对该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乳液的粒径、流变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采用含氢聚硅氧烷 (PHMS)与丙烯酸丁酯 (BA)进行乳液共聚 ,制得一种新型的 PHMS/ BA复合聚合物乳液。对聚合反应机理、产物的结构作了考察 ;并详细讨论了 PHMS浓度对该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乳液的粒径、流变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合反应中发生了硅氢加成反应及双键自加成反应 ;随 PHMS浓度增加 ,聚合反应速率减慢 ,乳液粒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聚硅氧烧 丙烯酸丁酯 复合乳液 反应速率
下载PDF
乳液型膨胀防火涂料的研究(Ⅲ)——影响涂料防火性能的其他因素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国建 张小翠 汪新民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研究了填料、抑烟剂、涂覆量对涂料防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锌、氧化铝等无机填料不仅能提高发泡层强度,而且能有效地抑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当涂层涂覆量为500 g/m2 时其防火效果最好.
关键词 防火涂料 乳液 膨胀 填料 防火性能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秀丽 陈向荣 +3 位作者 丁小斌 郑朝辉 彭宇行 龙新平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7-11,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丙烯酸酯-聚氨酯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稳定的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共聚物结构及其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KH-...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丙烯酸酯-聚氨酯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稳定的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共聚物结构及其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KH-570的用量,反应温度、pH值对共聚反应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链七带有硅氧烷基团;乳胶粒子为粒径在50-100nm之间的球形粒子;体系聚合速率随KH-570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KH-570的引入明显提高了涂层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乳化 乳液共聚 聚合速率 硅氧烷基团
下载PDF
乳胶基质水环输送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佳 刘寿康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4,共4页
对目前广泛应用于乳化炸药混装车上的水环输送乳胶基质的减阻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推导出层流同心水环、湍流同心水环的速度分布与流量计算公式,并得到了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判据。此外,优化了水环润滑装置结构参数,提出了稳定水环输... 对目前广泛应用于乳化炸药混装车上的水环输送乳胶基质的减阻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推导出层流同心水环、湍流同心水环的速度分布与流量计算公式,并得到了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判据。此外,优化了水环润滑装置结构参数,提出了稳定水环输送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炸药混装车 乳胶基质 水环输送 减阻 速度分布 流量
下载PDF
酸化返排液/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万里平 孔斌 +3 位作者 朱利 孟英峰 周柏年 翟立团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9-45,共7页
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可形成稳定性强的乳状液,影响原油的脱水及原油沉降罐的安全运行。通过室内实验考察温度、破乳剂加量、pH值及降黏剂加量对乳状液黏度和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乳状液微观形态变化。实验表明:酸... 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可形成稳定性强的乳状液,影响原油的脱水及原油沉降罐的安全运行。通过室内实验考察温度、破乳剂加量、pH值及降黏剂加量对乳状液黏度和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乳状液微观形态变化。实验表明: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成的乳状液其黏度随温度升高先急剧下降,后平缓下降,在温度低于40℃时乳状液稳定性较强,温度50~60℃时,随着温度升高,乳状液脱水率上升幅度不大,综合选取破乳温度为50℃;添加破乳剂有利于降低乳状液黏度,但效果不明显,破乳剂加量越大,乳状液破乳效果越好,当破乳剂加量达到150 mg/L后,随破乳剂用量加大,乳状液脱水率上升幅度不大,综合选取破乳剂加量为150 mg/L;调节酸化返排液pH值至6.0~7.0有利于乳状液破乳,pH值越高,油水界面变得棱角分明,脱出水的原油结构更加紧密;加入降黏剂后,乳状液脱水速度明显加快。研究结论对指导油田酸化改造后,井口初期返出的乳状液实施破乳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返排液 乳状液 破乳 脱水率
原文传递
油水乳液的微波分离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晓艳 楚伟华 +2 位作者 戴春雷 方永奎 李清波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1,128,共4页
应用微波技术研究了微波辐照功率、乳液温度及含水率等对油水乳液破乳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经不同功率的微波辐照后均有利于油水的破乳分离,其破乳率随静置时间延长迅速增加;乳液中油、水分离速度不同,水层分离较慢而油层分离快... 应用微波技术研究了微波辐照功率、乳液温度及含水率等对油水乳液破乳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经不同功率的微波辐照后均有利于油水的破乳分离,其破乳率随静置时间延长迅速增加;乳液中油、水分离速度不同,水层分离较慢而油层分离快;乳液脱油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随含水量的降低温度的影响愈加明显;微波辐照破乳可实现油水无损分离,易于油品的回收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油水乳液 分离 破乳率 脱油率
下载PDF
海上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邹剑 曹哲哲 +3 位作者 王秋霞 张龙力 张华 刘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配合注蒸汽热采技术用于海上稠油的乳化降黏,用自制的水溶性乳化降黏剂SP(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制水溶液,将渤海油田海上稠油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以油水质量比70∶30混合制得O/W型乳状液。研究了矿化度、pH值、温度和SP浓度等因素对... 为配合注蒸汽热采技术用于海上稠油的乳化降黏,用自制的水溶性乳化降黏剂SP(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制水溶液,将渤海油田海上稠油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以油水质量比70∶30混合制得O/W型乳状液。研究了矿化度、pH值、温度和SP浓度等因素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乳化体系在50℃下静置60 min的出水率作为体系的稳定性表征参数,出水率越高、稳定性越差。此外,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和稠油间的界面张力,分析了乳状液稳定性机制。结果表明,矿化度、pH值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最大,SP加量次之,温度的影响较小。随着矿化度的增加,界面张力和出水率先降低后增加,当矿化度为55 g/L时,体系的界面张力最小,稳定性最好;钙离子对乳状液界面张力的影响大于钠离子。碱性条件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随着SP加量的减少,界面张力升高,乳状液稳定性降低。SP对海上稠油的最佳乳化温度为50数70℃;SP耐温性良好,经300℃的高温处理后仍具有良好的活性,可配合注蒸汽热采技术用于海上稠油的乳化降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状液 稳定性 出水率 界面张力 渤海油田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2 位作者 黄祖强 张友全 廖丹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84[M]1.12[St]1.07[E]0.54。推导并验证了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机理,双基终止与单基终止过程同时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淀粉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动力学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提高苯丙乳液转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燕冲 张心亚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5,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合温度80℃、后补加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乳液聚合转化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 转化率 乳化剂 聚合工艺
下载PDF
含氢聚硅氧烷/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复合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盛彪 黄光佛 +1 位作者 彭慧 黄世强 《有机硅材料》 CAS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一次加料法制备了含氢聚硅氧烷 (PHMS) /丙烯酸丁酯 (BA) /丙烯酰胺 (AM)复合聚合物乳液 ,考察了PHMS、AM、引发剂用量及温度对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乳液粒径大小的影响。发现该聚合反应Rp∝ [PHMS]-1 2 2 8[AM ]0 4 88[I]0 82 0 ,Ea ... 采用一次加料法制备了含氢聚硅氧烷 (PHMS) /丙烯酸丁酯 (BA) /丙烯酰胺 (AM)复合聚合物乳液 ,考察了PHMS、AM、引发剂用量及温度对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乳液粒径大小的影响。发现该聚合反应Rp∝ [PHMS]-1 2 2 8[AM ]0 4 88[I]0 82 0 ,Ea =16 4 2 0kJ/mol;PHMS用量增加 ,乳液粒径增大 ;AM用量对其影响较小 ;引发剂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含氢聚硅氧烷 丙烯酸丁酯 复合乳液 反应速率
下载PDF
乳液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岱锋 韩鹏 +3 位作者 王涛 赵方志 张小卫 江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6,176,共5页
分析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后的油藏特征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深部调驱乳液微球的合成方法。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乳液微球耐温、耐盐性良好,可逐级进入到油层深部有效封堵;注入0.3 PV浓度为1~4 g/L的乳液微球后,封堵率为37.90... 分析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后的油藏特征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深部调驱乳液微球的合成方法。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乳液微球耐温、耐盐性良好,可逐级进入到油层深部有效封堵;注入0.3 PV浓度为1~4 g/L的乳液微球后,封堵率为37.90%~76.86%。乳液微球对非均质双管并联岩心的驱油性能及分流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并联岩心综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9.86%,乳液微球溶液提高采收率10.13%;高渗岩心的分流率由注乳液微球前的90%降至最低值20%,后续水驱分流率约55%;乳液微球溶液可以有效封堵高渗透岩心,明显改善并联岩心的吸水剖面,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水井油压平均增加2.1 MPa,对应油井见效率达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微球 深部调驱 分流率 采收率 孤岛油田
下载PDF
乳液聚合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卫疆 王镛先 《中国胶粘剂》 CAS 1995年第4期33-36,55,共5页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在选用同类乳化剂情况下,影响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乳化剂的用量,并从理论上探讨了适当的乳化剂用量可使乳液聚合过程最稳定。最后,从乳胶粒平均位径的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理论.
关键词 乳液聚合 稳定性 乳化剂 凝聚率
下载PDF
负载藜麦皂苷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性质表征和体外消化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隋心 宋士新 +2 位作者 陶立 王严超 于雷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由于藜麦皂苷具有苦味,对人体黏膜有刺激性作用,研究用新型Pickering乳液递送系统包埋藜麦皂苷。制备了不同藜麦皂苷添加量、大豆油含量的多组乳液。通过表征乳液的包埋率、粒径、流变、微观结构、色度和苦味值对乳液性质进行研究,通过... 由于藜麦皂苷具有苦味,对人体黏膜有刺激性作用,研究用新型Pickering乳液递送系统包埋藜麦皂苷。制备了不同藜麦皂苷添加量、大豆油含量的多组乳液。通过表征乳液的包埋率、粒径、流变、微观结构、色度和苦味值对乳液性质进行研究,通过模拟体外消化实验测定负载藜麦皂苷Pickering乳液中藜麦皂苷在消化过程中的释放情况和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藜麦皂苷含量为1%(w/v)、大豆油含量为80%(v/v)的Pickering乳液(1%-80%)具有最高的包埋率、最小的粒径、最致密的微观结构和最稳定的乳液状态,并且可以有效遮盖藜麦皂苷的苦味。1%-80%组负载藜麦皂苷Pickering乳液在消化过程中藜麦皂苷释放较为缓慢,藜麦皂苷释放百分比较高且其生物利用率较高。因此,1%-80%组负载藜麦皂苷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性质,可以作为递送系统包埋藜麦皂苷,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皂苷 荞麦蛋白 Pickering乳液 包埋率 体外消化
下载PDF
乳化剂对半连续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成核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志娟 张心亚 +2 位作者 江庆梅 黄洪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6-131,共6页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E]时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E]>0.01mol/L时,聚合速率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E]时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E]>0.01mol/L时,聚合速率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聚合规律;而当[E]<0.01mol/L时,Rp∝[E]0.17,体系以均相成核为主要成核方式.此外,根据整个聚合过程中的粒子尺寸分布规律可进一步验证体系在不同[E]时具有不同的成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胶束成核 均相成核 乳化剂 聚合速率 粒子尺寸分布
下载PDF
石油乳状液的黏度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杰 朱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30-35,共6页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化学复合驱数值模拟中应用的石油乳状液黏度模型,包括黏度-含水率模型、黏度-剪切速率模型以及黏度-含水率-剪切速率模型。研究表明:化学驱中生成的乳状液的黏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体系的...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化学复合驱数值模拟中应用的石油乳状液黏度模型,包括黏度-含水率模型、黏度-剪切速率模型以及黏度-含水率-剪切速率模型。研究表明:化学驱中生成的乳状液的黏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体系的含水率(或含油率)、剪切速率和温度;对于不同的含水条件,乳状液的黏度表达式不同;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将出现黏度突变的临界含水率,此临界点对应水包油型与油包水型乳状液之间的转变。建立了化学驱数值模拟软件中对应不同含水阶段的乳状液黏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乳状液 油藏数值模拟 黏度模型 含水率 剪切速率
下载PDF
磷酸二铵包膜缓释肥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毛美琴 龙秉文 +6 位作者 邓伏礼 戴亚芬 张逸 余莹 居丽 梁蕾 丁一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7-51,共5页
以玉米淀粉、聚乙烯醇、二氧化硅(湿法磷酸脱氟制备氟化钾时的副产物)、丙三醇和膨润土为主要原料,以水作为溶剂制备包膜乳液,以高压喷枪将包膜乳液多次雾化对磷酸二铵颗粒(DAP)进行喷涂,成功制备了一种磷酸二铵缓释肥。研究了不同金属... 以玉米淀粉、聚乙烯醇、二氧化硅(湿法磷酸脱氟制备氟化钾时的副产物)、丙三醇和膨润土为主要原料,以水作为溶剂制备包膜乳液,以高压喷枪将包膜乳液多次雾化对磷酸二铵颗粒(DAP)进行喷涂,成功制备了一种磷酸二铵缓释肥。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种类、不同离子浓度对其缓释性的影响;金属离子种类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包膜肥料对土壤保水性和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铵包膜肥料的缓释性能随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多价金属阳离子对包膜肥料缓释性能的影响大于单价金属阳离子;土壤的持水性能会受金属离子种类的影响;包膜肥料能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和持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乳液 磷酸二铵 缓释性能 释放速率
下载PDF
三元聚合纳米复合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童忠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含Si/MPC、MMA、BA粒径较小的单分散纳米种子乳液、制备出具有三元分散粒径分布的纳米乳液 ;研究了聚合动力学和OP - 10、SDS、HV2 5、APS用量及对乳液的反应速率 ;并探讨了第2种子及第 3种子乳液对乳液粒径及粒径... 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含Si/MPC、MMA、BA粒径较小的单分散纳米种子乳液、制备出具有三元分散粒径分布的纳米乳液 ;研究了聚合动力学和OP - 10、SDS、HV2 5、APS用量及对乳液的反应速率 ;并探讨了第2种子及第 3种子乳液对乳液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该聚合反应过程中当加入第 3种子乳液得到三元分散粒径分布乳液且大粒子质量分数越来越低 ,粒径也越来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聚合纳米复合乳液 聚合动力学 种子乳液 多分散 粒径分布
下载PDF
复合乳化沥青的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冰瑞 陈昌国 张洪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7期1012-1015,共4页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乳化剂含量,不同的复合乳化沥青的粘度,系统分析了乳化沥青的流变特性、粘温性能以及剪切速率对乳液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沥青A的流变曲线显示出塑性非牛顿流体特性,且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含量越高越呈...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乳化剂含量,不同的复合乳化沥青的粘度,系统分析了乳化沥青的流变特性、粘温性能以及剪切速率对乳液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沥青A的流变曲线显示出塑性非牛顿流体特性,且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含量越高越呈现出宾汉塑性流体的性能;乳化沥青的粘度对温度敏感,剪切速率对粘温曲线影响较小,乳化剂含量对粘温曲线影响则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流变曲线 粘温曲线 剪切速率 宾汉塑性流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