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原油的作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翠竹 梁凤来 +2 位作者 张心平 刁虎欣 刘如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从大港炼油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NK X3,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 pH 4— 1 2的范围内和 40 0 0mg/L的高钙离子浓度及 1 5%的高盐浓度下仍维持原有表面活性。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在... 从大港炼油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NK X3,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 pH 4— 1 2的范围内和 40 0 0mg/L的高钙离子浓度及 1 5%的高盐浓度下仍维持原有表面活性。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在 1 2 0℃的高温下不失活。该产物可将水的表面张力由 76.6降至 35.5mN/m。其乳化活性值为 1 .50 ,临界胶束浓度 (CMC值 )为 30 .0mg/L。对高含胶质沥青质油的降粘率高达 50 %以上 ,增溶与脱附作用显著 ,可使油水互溶而形成水包油型乳化小滴。可使高含蜡油有效地乳化分散。这些特点有利于原油的增采和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 原油 微生物采油 脂肽类
下载PDF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牧 杨红 刘思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3-58,共6页
方法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同的菌种进行培养并改变温度等条件 ,对菌种进行驯化、培养 ,同时对其进行评价和对原油乳化能力进行测试。目的 获得某一菌株的代谢产品 ,分离检测和评价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含量和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的... 方法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同的菌种进行培养并改变温度等条件 ,对菌种进行驯化、培养 ,同时对其进行评价和对原油乳化能力进行测试。目的 获得某一菌株的代谢产品 ,分离检测和评价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含量和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的试验条件 ,选出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较多的菌株 ,可以使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由 88 0mN/m降到 39 0mN/m。该菌能在以液蜡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但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很少 ,而在含糖培养基中则产生较多的表面活性剂。经分离、提纯、分析为脂肽 (或脂蛋白 ) ,其产物水解后 ,经薄层层析测出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和脂肪酸。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 ,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新陈代谢 ,可以产生大量的表面活性剂 ,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分散作用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中非常重要。同时也为微生物采油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相应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微生物采油 表面活性剂 乳化 降粘 菌种
下载PDF
井下乳化/水热催化裂解复合降黏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向华 蒲春生 +2 位作者 刘洋 张荣军 秦文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g稠油与30g 0.5%催化荆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Pa·...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g稠油与30g 0.5%催化荆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2,耐矿化度达50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Pa·s降低到1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水热裂解 过渡金属催化剂 乳化 降黏 改质 稠油开采 蒸汽吞吐井 胜利孤东油田
下载PDF
超稠原油热敏性降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非 尉小明 +2 位作者 李文静 梅江华 俞庆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6-429,433,共5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不但可以改变乳状液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相转变温度,测定了原油的HLB及PIT等参数,确定了适宜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研制出易乳化、脱水的新型乳化降粘剂,很...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不但可以改变乳状液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相转变温度,测定了原油的HLB及PIT等参数,确定了适宜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研制出易乳化、脱水的新型乳化降粘剂,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稠油降粘中普遍存在的脱水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性降粘剂 稠油开采 化学降粘剂 乳化降粘 相转变温度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宗奎 葛圣松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文章结合稠油乳化降黏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复配型、抗矿盐型、耐高/低温型、共/缩聚物型和易脱水型等典型乳化降黏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乳状液稳定性和降黏率的因素,并结合近年来研究的焦点问题,提出了乳化降黏剂目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稠油 乳化降黏 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辽河超稠油乳化降粘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本芳 沈本贤 +2 位作者 杨允明 王评 曾宪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乳化药剂组成(g/L,以水相计)如下:碱2.0;混合表面活性剂5.0;促进剂1.0;助剂3.0。用该组乳化药剂制备的油水体积比70∶30水包油乳状液,30℃、28.68s-1粘度为40mPa·s,另加入1.0g/L稳定剂可使乳状液粘度降至30mPa·s;如将乳化药剂中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改为11.0,则制得的乳状液粘度升至124mPa·s,其稳定性则增大。这3种水包油乳状液的流变性都比较接近牛顿流体,在20~80℃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较小。图4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乳化 降粘 流变性 稳定性 辽河油田
下载PDF
辽河冷家油田特稠油降粘剂LJVR-1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庆旺 林瑞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8-551,共4页
采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冷家油田冷 4 7- 5 5 6井特稠油乳化 HL B值 ,然后以混合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 ,快速渗透剂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制备了水基降粘剂 L JVR- 1.实验结果表明 ,该降粘剂具有良好的乳化降粘性能 ,开采后... 采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冷家油田冷 4 7- 5 5 6井特稠油乳化 HL B值 ,然后以混合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 ,快速渗透剂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制备了水基降粘剂 L JVR- 1.实验结果表明 ,该降粘剂具有良好的乳化降粘性能 ,开采后易于破乳脱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乳化降粘 表面活性剂 HLB值
下载PDF
α-烯基磺酸钠与碳酸钠复配降黏剂对稠油乳化降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志坚 马贵阳 +1 位作者 胡志勇 赵志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38,155,共5页
为降低稠油黏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能,将α-烯基磺酸盐(AOS)与碳酸钠(Na_2CO_3)复配作为降黏剂,研究了二者加量对稠油乳化降黏的影响,分析了乳化降黏机理。结果表明,AOS耐温性良好,形成的O/W型乳状液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AOS对稠油... 为降低稠油黏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能,将α-烯基磺酸盐(AOS)与碳酸钠(Na_2CO_3)复配作为降黏剂,研究了二者加量对稠油乳化降黏的影响,分析了乳化降黏机理。结果表明,AOS耐温性良好,形成的O/W型乳状液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AOS对稠油的乳化降黏效果较好,稠油乳液黏度随AOS加量增大而逐渐降低,AOS加量为2.0%时的稠油降黏效果最佳,降黏率为81.95%。AOS与Na_2CO_3复配对稠油乳化降黏有协同增效的作用,1.0%Na_2CO_3与0.05%AOS按体积比1∶1复配后的稠油乳化降黏效果最佳,稠油降黏率为98.22%;与单独使用AOS相比,AOS与碱复配后的稠油乳液黏度降低,AOS用量减少,经济效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烯基磺酸钠 碳酸钠 稠油 表面活性剂 乳化降黏
下载PDF
普通稠油原位乳化降黏驱微观渗流特征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民 孙志刚 +3 位作者 于春磊 吴光焕 孙宝泉 吴秀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158,共7页
普通稠油乳化降黏驱是表面活性剂驱和乳状液驱的综合过程,既包含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又包含乳状液的调驱作用。为此,采用微观物理模拟可视化研究多孔介质中乳状液的形成机制和运移特征,利用天然露头长岩心并联驱替实验分别进... 普通稠油乳化降黏驱是表面活性剂驱和乳状液驱的综合过程,既包含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又包含乳状液的调驱作用。为此,采用微观物理模拟可视化研究多孔介质中乳状液的形成机制和运移特征,利用天然露头长岩心并联驱替实验分别进行水驱+乳化降黏驱和直接乳化降黏驱实验,进一步验证乳化降黏驱渗流特征,对比分析乳化降黏驱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乳化降黏驱在剪切和降低界面张力作用下原位形成乳状液,形成的乳状液通过卡封、架桥和吸附滞留3种封堵模式导致驱替介质的频繁绕流改道,起到扩大波及范围及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乳状液运移过程中与多孔介质相互作用,呈三快三慢的渗流特征。由此导致的渗滤作用,使乳状液分布沿着渗流路径和驱替倍数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对比不同注入方式的岩心并联驱替实验结果,发现直接乳化降黏驱比水驱的启动压力低(分别为0.57和1.52MPa),水驱后进行乳化降黏驱的注入压力由0.37MPa升至1.17MPa。随着乳化降黏剂溶液的注入,驱替压力波动式上升直至平衡。相同注入量下,直接乳化降黏驱比水驱+乳化降黏的驱油效率增加了16.69%,进一步证实乳化降黏驱扩大波及范围和提高驱油效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原位乳化 降黏 微观物理模拟 渗流特征
下载PDF
辽河油田超稠油水基降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尉小明 郭学立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10期12-14,共3页
以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超稠油为研究对象,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快速渗透剂等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合成出了超稠油水基降粘剂LHVR-I。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LHVR-I降粘剂具有乳化温度低(50℃以上)、降粘效果好... 以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超稠油为研究对象,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快速渗透剂等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合成出了超稠油水基降粘剂LHVR-I。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LHVR-I降粘剂具有乳化温度低(50℃以上)、降粘效果好(降粘率达99·85%以上)及自动破乳脱水(沉降72h原油含水量降为4%以下)的特点,同时与联合站破乳剂相配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超稠油水基降粘剂。为替代超稠油井筒电加热降粘工艺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降粘剂 超稠油 乳化降粘 破乳脱水 性能评价 水基降粘剂 辽河油田 超稠油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生物表面活性剂 室内实验 乳化温度 破乳脱水 降粘效果
下载PDF
高含水油井新型防蜡降粘剂HW-01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迪 李克顺 +1 位作者 梁辉诚 李继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7-201,共5页
本文介绍了根据高含水油井采出液特点研制的高含水油井新型防蜡降粘剂HW01,给出了HW01的乳化降粘性能、对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油珠聚结温度的降低作用、防蜡效果以及以HW01为乳化剂配制的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的热沉降... 本文介绍了根据高含水油井采出液特点研制的高含水油井新型防蜡降粘剂HW01,给出了HW01的乳化降粘性能、对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油珠聚结温度的降低作用、防蜡效果以及以HW01为乳化剂配制的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的热沉降脱水性能,并与AE1910进行了比较。本文还探讨了高含水油井防蜡降粘剂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高含水油井防蜡降粘剂研制开发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蜡降粘剂 高含水油井 油田 乳化降粘 防蜡率
下载PDF
胜利油田陈南稠油的乳化降黏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月文 寇杰 +1 位作者 韩云蕊 李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337,共5页
为实现胜利油田陈南联合站稠油的乳化降黏,选取了7种亲水亲油平衡值在8数18的表面活性剂,通过测量单一和复配乳化剂对乳状液的脱水率和降黏率,筛选出降黏效果和静态稳定性良好的乳化剂,考察了油水质量比、乳化剂浓度、乳化温度、乳化强... 为实现胜利油田陈南联合站稠油的乳化降黏,选取了7种亲水亲油平衡值在8数18的表面活性剂,通过测量单一和复配乳化剂对乳状液的脱水率和降黏率,筛选出降黏效果和静态稳定性良好的乳化剂,考察了油水质量比、乳化剂浓度、乳化温度、乳化强度对乳化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温度50℃、乳化强度2000 r/min×10 min的条件下,筛选出的25.8%Span80+74.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0.1%Span80+89.9%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两种复配乳化剂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静置5 h后的脱水率分别为21.8%和23.0%,剪切速率为100 s-1时的降黏率分别为99.92%和99.89%;随油水质量比降低,乳状液脱水率增加、黏度降低、稳定性变差;随乳化剂浓度增加,乳状液黏度先降低后增加;随乳化温度降低和乳化强度的增大,乳状液黏度增加;在油水质量比5∶5、乳化剂质量分数1%、乳化温度50℃、乳化强度1000 r/min×5 min的乳化条件下,可使陈南稠油黏度(50℃)由1964m Pa·s降至35 m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状液 复配乳化剂 乳化降黏 胜利油田
下载PDF
两株嗜热解烃菌对原油的降黏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配科 王燕森 +3 位作者 张宏祚 潘晓轩 李国强 马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0-4245,共6页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解烃菌是能利用石油烃作为碳源生长代谢,并产生气体、有机酸、脂肪酸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菌 原油 降解 乳化 降黏
下载PDF
稠油化学降黏剂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阳 安高峰 +3 位作者 蒋琪 王鼎立 毛金成 蒋冠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在双碳背景下,以热采为主的稠油开采技术如何经济、高效、绿色地提高稠油采收率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实现稠油油藏的商业开采,其本质是降低稠油黏度,提高流动能力。文章系统分析了稠油的致黏机理以及各类降黏剂的降黏机理,总结了乳... 在双碳背景下,以热采为主的稠油开采技术如何经济、高效、绿色地提高稠油采收率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实现稠油油藏的商业开采,其本质是降低稠油黏度,提高流动能力。文章系统分析了稠油的致黏机理以及各类降黏剂的降黏机理,总结了乳化降黏剂、油溶性降黏剂、纳米降黏剂的合成工艺,评价了不同降黏剂的优势与不足。并对降黏剂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与展望。对现有化学降黏剂的梳理有助于新型降黏剂体系的开发,提高稠油油藏开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黏剂 致黏机理 降黏机理 乳化降黏 双碳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粘剂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忠运 李莉娜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9年第12期23-26,共4页
结合稠油乳化降粘机理,降粘剂的组成及其研制思路,综述了复配型,耐温型,聚合物型,易脱水型,纳米助剂型,低成本型乳化降粘剂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乳化降粘剂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乳化降粘 稠油 综述
下载PDF
高温稠油掺稀降黏开采辅助降黏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鹏 徐海霞 +5 位作者 陈兰 刘敏 姜许健 钟婷 刘迎斌 张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哈拉哈塘油田稠油掺稀开采过程中存在掺稀量大、能耗高等问题。为降低掺稀量,室内研发了PPH乳化降黏剂,耐温160℃,耐矿化度21.74×10~4mg/L,最优使用浓度为0.1%,该浓度下降黏率可达90.51%;在含水率30%~70%范围内均可起到较好的降黏... 哈拉哈塘油田稠油掺稀开采过程中存在掺稀量大、能耗高等问题。为降低掺稀量,室内研发了PPH乳化降黏剂,耐温160℃,耐矿化度21.74×10~4mg/L,最优使用浓度为0.1%,该浓度下降黏率可达90.51%;在含水率30%~70%范围内均可起到较好的降黏作用,并与现场所用絮凝剂、破乳剂及脱硫剂配伍性良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药工艺,进行了现场先导性试验,将试验井掺稀量降低50%,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超深井 高温高盐 乳化降粘 掺稀
下载PDF
孤东油田稠油极性四组分测定方法及其乳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春山 孙卫 +1 位作者 蒋官澄 谢水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8,10,共5页
稠油油藏高效、经济的开发一直是油田企业研究的技术难题之一,胜利孤东油田稠油油藏由于其胶质、沥青质含量均高于国内主要稠油平均值,有其特殊性,开采难度也更大。文章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确定了稠油极性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 稠油油藏高效、经济的开发一直是油田企业研究的技术难题之一,胜利孤东油田稠油油藏由于其胶质、沥青质含量均高于国内主要稠油平均值,有其特殊性,开采难度也更大。文章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确定了稠油极性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的测定方法和分离方法,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了稠油极性四组分的乳化特性、乳化剂对四组分乳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孤东稠油极性四组分乳状液稳定性次序为饱和分<沥青质<芳香分<胶质<原油,原油中胶质与沥青质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缔合,对原油的黏度有重要影响。乳化剂OP对稠油极性四组分均具有强烈的乳化促进作用,使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达到了乳化降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极性四组分 测定方法 乳化特性 降黏
下载PDF
小洼油田特稠油降粘剂配方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尉小明 朱长荣 岳志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72-1474,共3页
采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油田小洼油田3050井特稠油乳化HLB值。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快速渗透剂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合成得到了水基降粘剂配方。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降粘剂配方具有良好的乳化降粘性能(降粘率不低... 采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油田小洼油田3050井特稠油乳化HLB值。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快速渗透剂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合成得到了水基降粘剂配方。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降粘剂配方具有良好的乳化降粘性能(降粘率不低于98%)和配伍性能(与破乳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特稠油降粘用水基降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表面活性剂 水基降粘剂 乳化降粘 HLB值 降粘 破乳脱水
下载PDF
高凝稠油乳化降凝降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玉生 吴本芳 +2 位作者 高晋生 马大骁 杨建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1-435,共5页
油性降凝剂对华北1号高凝稠油的降凝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常温开采和输送的要求。针对高凝稠油存在高凝、高黏的双高特性,用乳化的方法改善该稠油的流动性。70℃下,研究了乳化剂与碱的种类和加量、无机盐对乳液稳定性或转相时间的影响以及... 油性降凝剂对华北1号高凝稠油的降凝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常温开采和输送的要求。针对高凝稠油存在高凝、高黏的双高特性,用乳化的方法改善该稠油的流动性。70℃下,研究了乳化剂与碱的种类和加量、无机盐对乳液稳定性或转相时间的影响以及油水质量比对乳化降凝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乳化剂为油酸钠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混合物(质量比7:3),添加剂优化配方为:复配乳化剂0.5%、多聚磷酸钠0.15%,NaOH0.05%,聚丙烯酰胺0.15%。最佳油水质量比为6:4。乳化后原油的凝点由47℃降至29℃,凝点降幅为18℃;50℃黏度从223.2mPa·s降至29.5mPa·s,降黏率为86.8%,降凝、降黏效果较好。且乳液具有一定的静态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在高凝稠油开采和输送的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稠油 乳化 降凝 降黏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藏组合调驱增油效果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金龙 刘长龙 +6 位作者 李彦阅 肖丽华 黎慧 王楠 庞长廷 宋鑫 鲍文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3,共7页
渤海地区稠油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储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针对矿场实际需求,以LD5-2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开展了组合调驱增油降水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并提出了一... 渤海地区稠油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储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针对矿场实际需求,以LD5-2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开展了组合调驱增油降水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可定量研究层内非均质储层吸液剖面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实现从注入端和采出端同时监测剖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组合调驱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在注入段塞尺寸为0.3 PV条件下,与单一三元复合体系调驱相比,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提高18百分点。“分注分采”岩心实验发现,在发生液流转向作用前提下,高渗透层入口分流率低于出口分流率,低渗透层反之。在调剖调驱过程中合理控制注入压力可避免低渗层受到较严重污染,有利于提高调剖调驱措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乳化降黏 多元组合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