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对女性就业影响研究——基于云南省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马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户籍制度逐渐放开,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在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增长的过程中流动人口结构也渐渐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流动人口性别结构渐渐趋于均衡,女性流动人口渐渐加入了流动人口行列,但是在此过程中许多"流而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户籍制度逐渐放开,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在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增长的过程中流动人口结构也渐渐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流动人口性别结构渐渐趋于均衡,女性流动人口渐渐加入了流动人口行列,但是在此过程中许多"流而不工"的现象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基于2014年云南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迁移模式中的流动女性就业机会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对女性就业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单身女性就业概率最高,半家庭式流动女性就业概率居中,举家式流动女性的就业概率最低。随迁子女数量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在流入地每增加一个孩子,女性就业概率将降低20%左右。此外,女性流动人口个体特征以及流动特征也会对其就业产生影响,在流入地居住时间每增加一年,就业概率大致提高3.6%左右。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过程中的女性就业劣势可能随着人口流动长期化发展得到相应的补偿,长期流动对女性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迁移 女性流动人口 就业概率
下载PDF
职业认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岳德军 田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1,共6页
基于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Logit回归和OLS回归方法,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职业认同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认同对其就业机会的获得、起薪、就业满意度、人职匹配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结果显示:相... 基于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Logit回归和OLS回归方法,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职业认同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认同对其就业机会的获得、起薪、就业满意度、人职匹配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女生,职业认同对男生的就业机会、就业满意度、人职匹配度的影响较大;相对于农村生源的毕业生,职业认同对城镇生源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影响较大,但对其人职匹配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认同 大学毕业生 就业机会 就业质量
下载PDF
保留工资与工作找寻结果: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锋亮 陈晓宇 +1 位作者 汪潇潇 田永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4,共8页
保留工资是工作找寻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但目前国内保留工资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在职员工或失业、下岗人员的研究。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高等教育持续大规模扩展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对于工作找寻结果的影响上,重点考察保留... 保留工资是工作找寻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但目前国内保留工资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在职员工或失业、下岗人员的研究。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高等教育持续大规模扩展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对于工作找寻结果的影响上,重点考察保留工资和就业概率呈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保留工资不但有助于显著提高毕业生的起薪而且有助于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概率。这表明在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中,保留工资是一个较好的衡量毕业生就业期望的指标。最后,本研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工资 高校毕业生 起薪 就业概率 信号
原文传递
高职培养模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一项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建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5-161,共7页
以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多强调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影响,忽视或低估高校培养方式变化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自2006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采用多层线性分析模型,分析高职学校、院系和毕业生个... 以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多强调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影响,忽视或低估高校培养方式变化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自2006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采用多层线性分析模型,分析高职学校、院系和毕业生个体三个层面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培养方式改革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概率和起薪的影响有着不同途径和效果:高职培养方式变革的核心方面对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虽对就业概率影响不显著,但对作为就业质量标志的起薪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本文建议高职教育把培养方式变革作为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变革 就业能力 就业概率 起薪 多层线性模型
下载PDF
中国最低工资政策对低收入群体就业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文辉 江佳鑫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26,共13页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劳动力就业概率进行估计,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最低工资政策对低收入群体就业的影响,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使得低收入群体的总体就业概率提高了1.8...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劳动力就业概率进行估计,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最低工资政策对低收入群体就业的影响,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使得低收入群体的总体就业概率提高了1.8%。其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概率提高了2.9%;中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概率提高了1.7%;东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概率无显著影响。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和实施应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政策 低收入群体 就业概率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外部性是否促进了稳岗扩就业 被引量:5
6
作者 邱立成 钟晓龙 王自锋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7-101,共15页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城镇住户数据和外来务工住户数据,从就业密度、大学生比例、相对专业化和相对多样化四个溢出渠道,考察了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稳岗扩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比例渠道对稳岗扩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大...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城镇住户数据和外来务工住户数据,从就业密度、大学生比例、相对专业化和相对多样化四个溢出渠道,考察了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稳岗扩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比例渠道对稳岗扩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大学生比例每提高1%,就业稳定性增加0.6525%,就业概率提升0.1225%。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低技能劳动力、城镇住户、男性的受益程度更大。此外,城市相对专业化与产业结构、相对多样化与城市规模的交互作用减弱了其对稳岗扩就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外部性 稳岗扩就业 就业稳定性 就业概率 就业机会
原文传递
高校残障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娟 满艳秋 +1 位作者 曹艳丽 葛婧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利于就业,而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会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结果不同,但这些假设没有在残障大学毕业生中得到过充分检验。本文基于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2017—2022年的全样本统计数据,利用Logit模型...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利于就业,而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会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结果不同,但这些假设没有在残障大学毕业生中得到过充分检验。本文基于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2017—2022年的全样本统计数据,利用Logit模型分析学历和专业是否会对我国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概率和就业质量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在残障毕业生中高等专科毕业生和研究生都比本科生就业概率更高,这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情况有所不同;从就业质量来看,残障毕业生教育层次越高越容易实现高质量就业。在专业方面,理工农医专业的残障毕业生就业概率和就业质量高于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生。此外,残障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残障毕业生就业概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心智障碍毕业生比其他残障类型更难实现就业。这些研究发现为残障学生在教育决策和专业选择上提供参考,也为高校在残障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大学生 就业概率 就业质量 教育层次 专业
下载PDF
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就业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莹莹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7,共13页
本文通过整合劳动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研究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就业影响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的就业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不同... 本文通过整合劳动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研究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就业影响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的就业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其个体劳动者就业概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特大城市中,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就业概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在中小城市,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就业概率的影响是负向的,但不显著。(3)无论是本地劳动者还是外来劳动者,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其个体就业概率的影响均为正,说明劳动力空间集聚以及外来劳动力的进入并不会增加本地劳动者的就业压力,反而均提高两个群体实现就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空间集聚 就业概率 城镇化
下载PDF
对城乡子弟放弃高考比例差别的经济学解释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本飞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5期27-30,共4页
对于我国当前城乡子弟放弃高考比例不同这一问题,可以借用托达罗模型中的就业概率的概念来予以解释。就业的地域歧视和社会资本的欠缺导致农村子弟对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的概率预期值较之城市子弟低,农村子弟的贴现率较高,以及农村子弟... 对于我国当前城乡子弟放弃高考比例不同这一问题,可以借用托达罗模型中的就业概率的概念来予以解释。就业的地域歧视和社会资本的欠缺导致农村子弟对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的概率预期值较之城市子弟低,农村子弟的贴现率较高,以及农村子弟对就业后工资收入的预期值较之城市子弟低是导致农村子弟大学教育预期收益现值较低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倾向较城市学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约束 托达罗模型 就业概率 成本-收益分析
下载PDF
农村家庭非正规就业的代际传递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军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8,共6页
非正规就业是当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2009年农村数据,采用递归双变量概率模型对农村两代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中的代际传递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两代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 非正规就业是当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2009年农村数据,采用递归双变量概率模型对农村两代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中的代际传递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两代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存在差异,但两代农村劳动力在非正规就业选择中也存在一定的代际继承性。子代的就业选择明显受到父辈就业状态的影响。这意味着农村子代劳动力在非正规就业选择中缺乏相应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非正规就业 代际传递 递归双变量概率模型
下载PDF
劳动关系认定的理论澄清与规范建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54,共20页
揭示个别劳动关系认定的指导思想“为资方劳动丧失自主经营的可能”并以此为分析主线,可使诸多争议迎刃而解。从属性理论层面,人格、经济和组织三大从属性统合于劳动从属性。劳动从属性的本质是资方通过指令管理使劳动者丧失自主经营的... 揭示个别劳动关系认定的指导思想“为资方劳动丧失自主经营的可能”并以此为分析主线,可使诸多争议迎刃而解。从属性理论层面,人格、经济和组织三大从属性统合于劳动从属性。劳动从属性的本质是资方通过指令管理使劳动者丧失自主经营的可能,与劳动者人格无关。经济从属性应被区分为“生存依赖性”和“为资方劳动”两种类型,两者实则为劳动从属性必然导致的双重经济结果,均不必且不宜作为核心标准。“受指令约束”和“为资方劳动”的组织从属性可分别归入其他两大属性而无独立必要。应以此为指导构建劳动关系认定由主观到客观标准的规范。劳资通过合意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但法官应谨遵事实优先原则,以劳动从属性为客观核心标准审查实际履行为断。立足于指导思想,法官须甄选和评价所有涉及和保障指令管理的因素综合认定劳动关系。工作时间在所有管理因素中权重最高,其他约束工作履行的因素均围绕和服务于高效支配利用劳动力时间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认定 丧失自主经营的可能 劳动从属性 劳动管理 工作时间
原文传递
农民工行业转移就业研究——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庆 丁文将 邓关军 《中国人事科学》 2023年第9期82-92,共11页
文章采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了我国2013—2022年间农民工的行业转移就业情况,并预测了“十四五”期间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表明,农民工倾向于选择在同行业就业,而非跨行业流动,总体就业较为稳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就业... 文章采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了我国2013—2022年间农民工的行业转移就业情况,并预测了“十四五”期间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表明,农民工倾向于选择在同行业就业,而非跨行业流动,总体就业较为稳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就业最为稳定的行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等低端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就业稳定性相对较低。在跨行业转移就业时,农民工主要流向技术门槛较低的低端服务业,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而较少流入第二产业,很少回流到农业。文章预测,“十四五”中后期农民工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将逐步下降、在低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将持续上升。新时期促进农民工就业,应注重低端服务业发展,制订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加强地区间劳务合作,鼓励发展高技能制造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稳定农民工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马尔可夫链 行业转移就业 转移概率 就业结构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对脱贫农户就业的影响——基于西部9省11县的调研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焕柄 张莉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9-2462,共14页
【目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了解脱贫农户在搬迁后能否获得就业、获得怎样的就业,能够为后续扶持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方法】本文基于2021年西部9省11县脱贫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 【目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了解脱贫农户在搬迁后能否获得就业、获得怎样的就业,能够为后续扶持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方法】本文基于2021年西部9省11县脱贫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线性概率模型及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脱贫农户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搬迁农户的非农就业来源、安置方式以及家庭情况的差异性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易地扶贫搬迁显著减少了脱贫户的农业劳动,而对非农就业没有显著影响。(2)将非农就业来源细分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和市场性就业发现,搬迁后脱贫农户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显著增加,而市场性就业没有明显变化。(3)差异性分析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促进作用在城镇安置户中更为明显,而城镇安置户的市场性就业面临较大挑战;搬迁后,资产缺乏型和人力资本缺乏型家庭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显著增加,而复合缺乏型家庭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未发生明显变化;另外,不同家庭情况搬迁户的非农就业和市场性就业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文认为,搬迁农户的自主就业能力还有待增强,应坚持就业扶持和引导并重的政策思路,聚焦改善搬迁农户就业机会和技能水平,对特定搬迁群体进行分类施策及针对性帮扶,以此来激发和增强搬迁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非农就业 公益性岗位就业 市场性就业 安置方式 家庭情况 线性概率模型
原文传递
试论模拟面试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志勇 徐春光 +2 位作者 王尧葵 陈东锐 胡媛 《高教学刊》 2017年第8期184-185,共2页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面试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求职成功率,已成为一个崭新又颇具价值的课题。文章结合模拟面试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提出了模拟面试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并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面试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求职成功率,已成为一个崭新又颇具价值的课题。文章结合模拟面试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提出了模拟面试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并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助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模拟面试 求职成功率
下载PDF
基于客户购买心理分析的汽车网络销售策略
15
作者 谢哲伟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22期111-115,共5页
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研究基于客户购买心理分析的汽车网络销售策略,合理制定汽车网络销售策略,有利于提升汽车销售业绩。本文结合目前国内消费心理现状,提出客户购买汽车时的八种典型购买心理,并将客户购买心理融入销售策略的制定... 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研究基于客户购买心理分析的汽车网络销售策略,合理制定汽车网络销售策略,有利于提升汽车销售业绩。本文结合目前国内消费心理现状,提出客户购买汽车时的八种典型购买心理,并将客户购买心理融入销售策略的制定中,即通过分析客户购买心理和汽车属性之间的关系,利用信念网络创建客户购买心理网络模型,并通过K2结构算法训练该模型,然后将经过离散化操作的汽车属性作为输入项输入至训练好的客户购买心理信念网络模型中,得到客户购买心理类型概率,构建客户购买心理类别概率表,借助该概率表制定出有效的汽车网络销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买心理 网络销售 就业状况 销售策略 K2结构算法 心理类别概率
下载PDF
一种基于历史信息的社会机会网络路由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云辉 王小明 +2 位作者 张立臣 刘森 林亚光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8年第2期64-68,73,共6页
社会机会网络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类手持移动智能设备不断移动形成的通信机会来传输消息数据,移动设备的活动受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针对社会机会网络中节点特有的社会性和移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相遇信息的消息递交路由算法。该路由... 社会机会网络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类手持移动智能设备不断移动形成的通信机会来传输消息数据,移动设备的活动受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针对社会机会网络中节点特有的社会性和移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相遇信息的消息递交路由算法。该路由算法根据节点间的历史相遇信息计算节点的有效转发能力,并且考虑到消息大小不一所需传输时间不同,根据节点间的历史相遇持续时间计算节点间的平均相遇持续时间,始终将消息转发给与目的节点相遇概率更大且平均相遇时间更长的节点,直至消息到达目的节点或者消息失效。仿真实验表明,与现有机会路由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消息成功投递率,较小的消息冗余和消息平均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机会网络 路由 相遇概率 平均相遇时间 仿真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