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
作者 徐卫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对于大多数昆虫种群,滞育是一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选择,生物体具有识别周围环境改变的能力,通过调节昆虫自身内分泌机制,进而决定是否进入滞育状态。滞育可以发生在昆虫生命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其中卵期是最适昆虫滞育的时期之一。本... 对于大多数昆虫种群,滞育是一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选择,生物体具有识别周围环境改变的能力,通过调节昆虫自身内分泌机制,进而决定是否进入滞育状态。滞育可以发生在昆虫生命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其中卵期是最适昆虫滞育的时期之一。本文综述昆虫滞育,特别是卵滞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个体生态学、环境生理学、内分泌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滞育 胚期 内分泌
下载PDF
瘤背石磺的胚胎和幼虫发育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金庆 成永旭 吴旭干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在水温27~29℃、气温27~31℃和海水盐度为16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孵化瘤背石磺的卵块,根据早期发育的形态变化将其划分为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内担轮幼虫、卵内面盘幼虫)和幼虫发育(包括开口期、大面盘幼虫、附着期、... 在水温27~29℃、气温27~31℃和海水盐度为16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孵化瘤背石磺的卵块,根据早期发育的形态变化将其划分为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内担轮幼虫、卵内面盘幼虫)和幼虫发育(包括开口期、大面盘幼虫、附着期、匍匐幼虫)两个阶段。受精卵发育至卵内担轮幼虫需要51h,胚胎发育89h后变态为卵内面盘幼虫,第7天面盘幼虫孵化出卵,直径增大1倍;第23天幼虫变态为匍匐幼虫,虫体直径为受精卵的4倍。分析认为,瘤背石磺的胚胎发育具备典型的不等全裂、螺旋卵裂特征,幼虫为典型的腹足纲面盘幼虫形态;温度对胚胎发育时间影响显著而充气可以加速幼虫孵化出卵;面盘幼虫需要有适宜的潮间带环境和饵料(如底栖硅藻)才可以正常附着变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胚胎发育 卵内担轮幼虫 卯内面盘幼虫 大面盘幼虫 附着期 匍匐幼虫
下载PDF
盐度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沈和定 陈汉春 +4 位作者 陈贤龙 冉福 施志仪 熊柳平 王飞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7-302,共6页
28℃水温下,实验室内比较观察了盐度为0、3、6、9、15、20、30、40八组水体中石磺(Onchidium sp.)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状况,并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了低盐度(0、3、6、9)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石磺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胚胎发育状... 28℃水温下,实验室内比较观察了盐度为0、3、6、9、15、20、30、40八组水体中石磺(Onchidium sp.)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状况,并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了低盐度(0、3、6、9)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石磺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胚胎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盐度0组中的胚胎畸形率高达97%±2%,盐度3组中的胚胎畸形率达75%±2%,盐度30组中停止发育的胚胎(即单卵黄球胚胎)比例为60%±4%,盐度40组中停止发育胚胎的比例达98%±2%,盐度6、9、15、20组的胚胎能正常发育,孵化率均在90%以上;石磺卵群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6~20。囊胚期的胚胎适应低盐度的能力稍强,盐度0组中的囊胚期胚胎分裂球解体,不能正常发育;盐度3、6、9组中的囊胚期胚胎能正常发育。盐度为23.4和27.4的自然海水环境中,石磺胚胎也能正常发育和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盐度 胚胎发育 囊胚期 畸形率
下载PDF
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EST)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时永香 翟玉梅 唐廷栋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1-345,共5页
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泰山赤磷鱼早期发育不同时期(未受精卵、受精卵、原肠晚期、色素期 )和成体眼、脑、心、肌、肝、肾 6种组织酯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在未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发育时期均表... 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泰山赤磷鱼早期发育不同时期(未受精卵、受精卵、原肠晚期、色素期 )和成体眼、脑、心、肌、肝、肾 6种组织酯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在未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发育时期均表达 ,并且酶谱和酶活性有差异 ,该酶的激活时序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2 )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与组织来源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赤磷鱼 同工酶 早期发育 器官 酯酶
下载PDF
心病患者先天禀赋运气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轩 贺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748-752,共5页
目的研究心病患者受孕、出生、百天、周岁共4个时段的运气特征,探讨先天运气禀赋对后天心病罹患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将东直门医院11年的住院病例按照五脏分类,采用逻辑回归法,以是否罹患心病为因变量,不同时间的五运、六气为自变量,筛选... 目的研究心病患者受孕、出生、百天、周岁共4个时段的运气特征,探讨先天运气禀赋对后天心病罹患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将东直门医院11年的住院病例按照五脏分类,采用逻辑回归法,以是否罹患心病为因变量,不同时间的五运、六气为自变量,筛选出影响心病罹患的关键先天运气因素。结果乙年出生者后天的心病罹患率要增加1.175倍(P<0.05),出生后1周岁时期主要分布在乙年者,后天的心病罹患率亦增加1.169倍(P<0.05)。结论影响心病罹患的关键先天禀赋运气为金运不及(乙年),其重要影响时段在出生期及1周岁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心病 先天禀赋 胚胎期 婴儿期
下载PDF
鸭胚胎发育早期MyoD和MSTN的表达变化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宏祥 胡艳 +3 位作者 单艳菊 徐文娟 姬改革 李慧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5,共7页
文章旨在对肌肉生长具有反向调控的两个关键基因Myo D和MSTN在鸭胚胎早期的表达模式进行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金定鸭8、8.5、9、9.5、10、11、12日胚龄脑部、肝脏以及腓肠肌中Myo D和MSTN m RNA表达量进行定量,并分别对两个... 文章旨在对肌肉生长具有反向调控的两个关键基因Myo D和MSTN在鸭胚胎早期的表达模式进行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金定鸭8、8.5、9、9.5、10、11、12日胚龄脑部、肝脏以及腓肠肌中Myo D和MSTN m RNA表达量进行定量,并分别对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组织之间、胚龄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脑组织、肝脏、腓肠肌中,Myo D和MSTN基因表达水平均在腓肠肌中最高。Myo D和MSTN基因9.5胚龄时均在脑组织中有一个表达小高峰;在8胚龄到12胚龄的发育中,腓肠肌中的Myo D、肝脏中的MSTN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且在8~12胚龄Myo D和MSTN基因均是在腓肠肌中表达量最高。脑组织和腓肠肌中的两基因表达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果显示,金定鸭胚胎期脑组织、肝脏、腓肠肌均能表达Myo D和MSTN基因,且腓肠肌中表达量均高于脑组织和肝脏,两基因对3个组织生长发育的协调关系可用Myo D/MSTN表达量比值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D MSTN 胚胎期 肌肉调控
下载PDF
17α-乙炔雌二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致畸作用及其基因靶位 被引量:8
7
作者 佟军威 张靖溥 孟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7,共8页
随着炔雌二醇临床适用范围的扩大和畜牧渔业中的滥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使得建立准确、简便、快速的体内检测方法和开展对雌二醇的胚胎发育毒理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以17α-乙炔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为代表化合物,利用模式动... 随着炔雌二醇临床适用范围的扩大和畜牧渔业中的滥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使得建立准确、简便、快速的体内检测方法和开展对雌二醇的胚胎发育毒理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以17α-乙炔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为代表化合物,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研究了EE2的致畸性、靶组织和靶基因及其对胚胎心律的影响。结果表明,EE2的半数致畸浓度(TC50)为0.8μg.mL-1,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3.3μg.mL-1;其致畸靶位涉及脑和眼、心、肌肉、骨骼、色素和内脏。EE2可导致胚胎心率异常。胚胎对EE2敏感期主要在器官形成期之前,且具有时间积累效应。RT-PCR结果显示,EE2可抑制头部发育基因如boz,促进躯干和尾部发育的基因如ntl、spt和成形素shh基因,干扰多功能的Nodal信号基因cyc、sqt和oep。本研究利用斑马鱼建立了快速、有效体内检测炔雌二醇类化合物胚胎毒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乙炔雌二醇 致畸作用 基因靶位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敏感期
原文传递
西伯利亚蝗越冬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闫蒙云 何立志 +8 位作者 王晗 于非 何岚 袁亮 廖成敏 刘余平 李占武 季荣 叶小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85-1993,共9页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形态结构并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发现:在30℃恒温培养下,西伯利亚蝗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个时期:Ⅰ-Ⅶ期(滞育前发育),发育时间约为20d,Ⅷ期(滞育期),滞育时间约为193d,Ⅸ-Ⅻ期(滞育后发育),发育时间约为6d。同时,跟踪调查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并通过电子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蝗卵周围环境的5cm土层地温。结果发现,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7-9月末为胚胎早期发育时期(对应胚胎发育Ⅰ-Ⅶ期);9月末-10月上旬蝗卵逐渐进入滞育阶段,胚胎发育停滞,直至翌年2月(对应胚胎发育第Ⅷ期),此时月平均温度最低,滞育时间约为166d;冬季结束后,3月上旬-4月,蝗卵滞育解除,胚胎恢复发育。3月胚胎发生旋转(对应胚胎发育Ⅸ期),4月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对应胚胎发育第Ⅹ-Ⅻ期)。此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然条件下蝗卵卵壳上气孔的超微结构,发现气孔围壁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胚胎滞育解除后围壁又恢复为原有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以卵滞育越冬,且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内蝗卵个体间的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处于同一发育阶段;恒温条件下蝗卵的滞育持续时间较自然条件下长;发育过程中气孔围壁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卵 胚胎 滞育 阶段划分 气孔
下载PDF
论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艳庆 房蕾 韩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1-37,共7页
平等对于社会和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理顺、阐明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无疑有助于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 平等对于社会和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理顺、阐明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无疑有助于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恩格斯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平等观 萌芽 发展 成熟
下载PDF
达氏鳇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长江 赵文 +3 位作者 石振广 魏杰 鲁宏申 刘建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9-597,共9页
为了解达氏鳇Huso dauricus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采用人工半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研究了在水温为(16.0±0.2)℃条件下达氏鳇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达氏鳇成熟卵呈圆球形,为黄褐色或灰褐色,不透明,平均卵径... 为了解达氏鳇Huso dauricus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采用人工半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研究了在水温为(16.0±0.2)℃条件下达氏鳇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达氏鳇成熟卵呈圆球形,为黄褐色或灰褐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3.19 mm,属沉性黏性卵;达氏鳇受精卵历时136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148~2592℃·h;达氏鳇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2/3,心跳期心脏呈“c冶型,尾末端到达间脑或中脑时大量仔鱼出膜;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达氏鳇胚胎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形成、心跳和出膜期8个发育阶段,共36个时期。研究表明,达氏鳇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积温略高于鲟科其他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 胚胎发育 发育分期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坝上长尾鸡胚胎期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素敏 张健 +4 位作者 郑晓宁 张传生 潘素娜 李祥龙 贺英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8-20,230,231,共5页
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胚胎期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取孵化至第6~21天的鸡胚胸肌和腿肌制作石蜡切片,显微镜下测定不同时期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对比胸肌、腿肌的发育程度,并取第1,7,14日龄雏鸡胸肌、腿肌制作涂片观察肌节发育情... 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胚胎期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取孵化至第6~21天的鸡胚胸肌和腿肌制作石蜡切片,显微镜下测定不同时期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对比胸肌、腿肌的发育程度,并取第1,7,14日龄雏鸡胸肌、腿肌制作涂片观察肌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从孵化的第6胚龄开始,成肌细胞逐渐融合成肌纤维;从孵化的第14胚龄开始,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逐渐增加,肌纤维密度逐渐降低,腿肌发育更快;而对比观察1,7,14日龄雏鸡的胸肌、腿肌涂片发现,肌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肌纤维数目不变,主要表现为肌节长度增长和直径变大,其腿肌发育比胸肌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长尾鸡 胚胎期 密度 直径 肌节 发育规律
原文传递
小胎龄鼠的腹侧中脑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贡志刚 黄强 兰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76-178,共3页
目的体外培养小胎龄的胎鼠腹侧中脑神经前体细胞,根据多巴胺能神经元产量,确定较好的研究对象,为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奠定基础。方法取不同胎龄胎鼠(E10、E11、E12)的腹侧中脑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扩增7d后用含AA... 目的体外培养小胎龄的胎鼠腹侧中脑神经前体细胞,根据多巴胺能神经元产量,确定较好的研究对象,为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奠定基础。方法取不同胎龄胎鼠(E10、E11、E12)的腹侧中脑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扩增7d后用含AA-2P的分化增养液培养7 d,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成情况。结果E10、E11、E12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分别增加76.39倍、59.67倍、51.85倍。多巴胺能神经元占所有细胞的比例在E11、E10、E12依次显著降低。对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占所有神经元的比例,E11显著高于E10和E12。结论来自胎龄11 d的胎鼠腹侧中脑神经前体细胞是较好的体外培养对象,可为细胞移植研究提供较为充足的细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 体外培养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免疫荧光染色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金定鸭胚胎期骨骼肌发育模式及MRFs家族基因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春红 陶志云 +4 位作者 姬改革 朱文奇 宋卫涛 宋迟 李慧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6-11,共6页
MRFs(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s)家族包括肌分化因子Myo D、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生肌决定因子Myf5和Myf6,它们参与肌肉发生发育的各个环节。研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金定鸭胚胎期13、17、21、25和27日胚龄MRFs家... MRFs(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s)家族包括肌分化因子Myo D、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生肌决定因子Myf5和Myf6,它们参与肌肉发生发育的各个环节。研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金定鸭胚胎期13、17、21、25和27日胚龄MRFs家族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胚重、骨骼肌发育的相关性。金定鸭胚重及骨骼肌重发育模式显示胚重在胚胎期呈持续增加趋势,但胸肌在胚胎中后期显示出较腿肌滞后的增重变化。MRFs家族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中均能检测到表达,Myo D m RNA在21日胚龄前腿肌中的表达量高于胸肌,而在胚胎发育后期(25及27日胚龄)胸肌中表达量渐渐高于腿肌。胸、腿肌中myogenin m RNA的表达与胚重、胸、腿肌发育重量变化均呈强的负线性相关。上述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鸭胚胎期骨骼肌中MRFs家族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推测Myo D m RNA在胸、腿肌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胸、腿肌增重表型差异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RFs家族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定鸭 胚胎期 骨骼肌 MRFs家族基因
下载PDF
对民歌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大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0-54,共5页
民歌的产生是多元性的。民歌的音调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民歌常作为载体来容纳不同的题材。衍变派生是民歌发展的常见现象。因时而变、因地而迁、因人而殊、因情而异是民歌流变的基本规律。民歌主要价值一是新创作时的素材作用 ,二是为... 民歌的产生是多元性的。民歌的音调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民歌常作为载体来容纳不同的题材。衍变派生是民歌发展的常见现象。因时而变、因地而迁、因人而殊、因情而异是民歌流变的基本规律。民歌主要价值一是新创作时的素材作用 ,二是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素材 音乐创作 音调 价值取向
下载PDF
Research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oach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玉明 田秀娥 +1 位作者 王永军 Yu-ming Xiu-e Yong-ju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5期125-128,共4页
[Objective] Aim to know the whole proces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oach. [Method] DOM + LHRH-A2 was used to induce spawning of loach,then after fertilization,the embryos were cultured into freshwater water with te... [Objective] Aim to know the whole proces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oach. [Method] DOM + LHRH-A2 was used to induce spawning of loach,then after fertilization,the embryos were cultured into freshwater water with temperature from 24 to 26 ℃ and pH from 7.0 to 7.5.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oach was observed and 27 concret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ime of loach from fertilized egg to newly hatched larval period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Result]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oa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cleavage stage,blastocyst stage,gastrula stage,neurula stage and organogenesis stage. The loach embryo from fertilized egg to out membrane period was 30 h 45 min in fresh water from 24 to 26 ℃ and pH from 7.0 to 7.5. [Conclusion] It provided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studying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genetic breeding of l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ch Induced spawn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下载PDF
金钱鱼Dmrt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古皓天 刘倩晴 +4 位作者 司徒家欣 江东能 陈华谱 吴天利 李广丽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为了解金钱鱼Dmrt5在性腺中的作用,克隆了金钱鱼Dmrt5,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了它的组织分布,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Dmrt5在性腺和胚胎期中的表达模式.实验结果表明,金钱鱼Dmrt5的ORF全长为1347 bp,编码蛋白含448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 为了解金钱鱼Dmrt5在性腺中的作用,克隆了金钱鱼Dmrt5,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了它的组织分布,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Dmrt5在性腺和胚胎期中的表达模式.实验结果表明,金钱鱼Dmrt5的ORF全长为1347 bp,编码蛋白含448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发现,金钱鱼Dmrt5与橙线雀的相似性最高为96. 0%,与人的相似性最低为68. 0%.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可知金钱鱼Dmrt5与鲈形目鱼类Dmrt5为一类,与其进化地位一致.组织分布表明,金钱鱼Dmrt5在下丘脑和脑垂体中高表达.对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发现,Dmrt5在Ⅲ期和Ⅳ期精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Ⅴ期精巢,而在Ⅱ、Ⅲ、Ⅳ期卵巢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Dmrt5在胚胎期各阶段都有表达,但差异不显著.金钱鱼Dmrt5可能具有性别调控和神经发生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Dmrt5 克隆 组织表达 性腺 胚胎期 神经发生
下载PDF
拜城油鸡不同时期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
17
作者 汪家骏 陈若楠 +3 位作者 孙楠桢 张若彤 杨朝永 孙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0-54,61,共6页
为了探讨拜城油鸡胚胎期及出生后1,60日龄脂肪代谢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Spondin3(RSPO3)的表达规律,试验分别采集拜城油... 为了探讨拜城油鸡胚胎期及出生后1,60日龄脂肪代谢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Spondin3(RSPO3)的表达规律,试验分别采集拜城油鸡和科宝鸡7,9,11,14,17胚龄及出生后1,60日龄胸肌,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60日龄胸肌中肌内脂肪(IMF)含量,同时检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7,11,17胚龄及出生后1日龄拜城油鸡C/EBPα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科宝鸡(P<0.01),7~17胚龄及出生后1日龄拜城油鸡FAS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科宝鸡(P<0.05或P<0.01),除9胚龄外其他胚龄及出生后1日龄PPARγ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科宝鸡(P<0.01),SREBP1和RSPO3基因相对表达量在7~11胚龄时极显著低于科宝鸡(P<0.01)。60日龄时,拜城油鸡FAS和SR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科宝鸡(P<0.05),RSPO3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科宝鸡(P<0.01),C/EBPα和PPARγ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科宝鸡(P<0.01)。60日龄拜城油鸡和科宝鸡胸肌IMF含量分别为(3.99±1.33)%和(1.81±0.19)%,拜城油鸡胸肌IMF含量极显著高于科宝鸡(P<0.01)。两个品种鸡60日龄IMF含量分别与C/EBPα、PPARγ基因相对表达量呈中度正相关(P>0.05),与FAS和RSPO3基因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与SR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拜城油鸡和科宝鸡在不同胚龄条件下,C/EBPα、FAS、PPARγ、SREBP1和RSPO3基因表达趋势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城油鸡 胚胎期 脂肪代谢 基因 肌内脂肪
原文传递
四产地卤虫休眠胚胎的发育期及细胞数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素凤 孙世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青海尕海(GH)、新疆阿其克库勒湖(AQK)、西藏(XZ,具体产地不明)、新疆鲸鱼湖(JYH)4个卤虫种群休眠胚胎所处的发育期,发现4个种群卤虫休胚胎均处于原肠期;通过压片染色法对4个卤虫种群休眠胚胎的细胞核计数显示,其胚...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青海尕海(GH)、新疆阿其克库勒湖(AQK)、西藏(XZ,具体产地不明)、新疆鲸鱼湖(JYH)4个卤虫种群休眠胚胎所处的发育期,发现4个种群卤虫休胚胎均处于原肠期;通过压片染色法对4个卤虫种群休眠胚胎的细胞核计数显示,其胚胎细胞数分别为3441±164(GH),3412±171(AQK),3736±212(XZ),3861±155(JYH)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休眠卵 细胞数 胚胎期
下载PDF
诸氏鲻虾虎鱼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研究
19
作者 高彩霞 赖素群 曾进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是我国目前唯一一种已制定质量控制国家标准的海水实验鱼。为探究诸氏鲻虾虎鱼胚胎及早期仔鱼的发育特性,丰富其生物学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诸氏鲻虾虎鱼自繁胚胎、早期仔鱼的发育过程,同时拍照记... 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是我国目前唯一一种已制定质量控制国家标准的海水实验鱼。为探究诸氏鲻虾虎鱼胚胎及早期仔鱼的发育特性,丰富其生物学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诸氏鲻虾虎鱼自繁胚胎、早期仔鱼的发育过程,同时拍照记录其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诸氏鲻虾虎鱼产黏性卵,卵呈圆球状,卵径(0.26±0.03)mm,其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呈长梭状,长径(0.81±0.05)mm,短径(0.39±0.01)mm。在水温(25.46±0.10)℃条件下,诸氏鲻虾虎鱼胚胎历时73 h 20 min孵出,总积温为1833.33℃·h。胚胎发育历经8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1.50±0.01)mm;孵出36 h后仔鱼可开口摄食轮虫;72 h后卵黄囊消失,仔鱼可在水中平游;120 h后仔鱼增长明显,内脏器官发育更加完善。研究结果表明,诸氏鲻虾虎鱼胚胎发育时间短,各发育时期特征明显,仔鱼开口摄食早,生长速度快。该研究可为诸氏鲻虾虎鱼后续研究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氏鲻虾虎鱼 胚胎发育 发育分期 早期仔鱼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20
作者 孙云超 羊玉梅 +3 位作者 刘春胜 杨毅 王爱民 顾志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1,共8页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0.05);不同附着基材质附着密度结果显示,室内采苗阶段黑蝶贝壳附着效果最好,而后依次为海菊蛤壳>牡蛎壳>混凝土饼>黑色遮阳网>绿色聚乙烯网片。在自然海区养殖30d后,海菊蛤壳和牡蛎壳附着及生长效果最优。本研究首次成功开展了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获得了其胚胎和稚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在南海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海菊蛤 人工繁育 胚胎发育 稚贝 附着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