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语作格动词语义加工中的身物交互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善志 陶家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身物交互效应视角下开展二语作格动词加工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首先分析了动词类型的动感强度以及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行为。然后讨论了不同类型作格动词语义加工与身物交互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二语作格... 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身物交互效应视角下开展二语作格动词加工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首先分析了动词类型的动感强度以及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行为。然后讨论了不同类型作格动词语义加工与身物交互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二语作格动词的动性突显及其二语加工中出现偏误的成因。二语作格动词加工中的身物交互效应制约需要未来实证研究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语言 作格动词 身物交互效应 二语加工
下载PDF
具身语言与具身语言理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立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7-31,共5页
文章主要讨论具身语言以及具身语言理解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认为具身语言理解与词条或结构的类型有关;词条的动性和通道特征越强,具身语言理解就越容易。具身语言理解是通过镜像神经元对动作或事件的模拟完成的。模拟分为简单的动作事件... 文章主要讨论具身语言以及具身语言理解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认为具身语言理解与词条或结构的类型有关;词条的动性和通道特征越强,具身语言理解就越容易。具身语言理解是通过镜像神经元对动作或事件的模拟完成的。模拟分为简单的动作事件模拟和复杂的程序性模拟。具身语言中的意义植根于我们的身体和外部世界;具身语言理解具有层级性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语言 具身语言理解 模拟 层级性制约
下载PDF
语言具身认知原理及其理论基础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先文 《阅江学刊》 2010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具身认知是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范式与前沿主题之一,引起多学科的研究兴趣。具身认知与语言认知结合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认知研究范式,即语言具身认知,它从认识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层面研究其认识论基础、心脑机制以及认知神经... 具身认知是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范式与前沿主题之一,引起多学科的研究兴趣。具身认知与语言认知结合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认知研究范式,即语言具身认知,它从认识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层面研究其认识论基础、心脑机制以及认知神经学基础,为理解语言内化、语言体验、语言处理、语言生成等符号文化的创造性加工机制提供了新颖的思想启示,也为探讨语言认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路径、提升语言研究与教学的社会效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具身认知 认识论基础 心脑机制 认知神经学基础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身-脑-形三维模式初探——以获取事件及其构式为例
4
作者 张时倩 王俭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按照具身认知的语言观,语言义形关系应该是“身(感知运动系统)-脑(经验知识网络)-形(语言表达系统)”的三维互动关系。通过对语言“身-脑-形”三维模式进行理论初探,以获取事件及其构式为例,用“认知事件框架”来表述大脑经验知识网络... 按照具身认知的语言观,语言义形关系应该是“身(感知运动系统)-脑(经验知识网络)-形(语言表达系统)”的三维互动关系。通过对语言“身-脑-形”三维模式进行理论初探,以获取事件及其构式为例,用“认知事件框架”来表述大脑经验知识网络的内容,以身(感知运动)和形(语言表达)围绕脑的动态连通关系来阐释构式的识解机制,并自建英语获取动词和构式语料库,经语料定量分析,来验证语言“身-脑-形”三维模式在阐释语言系统的认知操作过程和使用分布倾向中的有效性。同时,基于理论研究和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了语言“身-脑-形”三维模式与“认知事件框架”模式的异同,以期对语言义形关系研究以及具身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语言观 经验知识 感知运动 语言表达 认知事件框架 获取事件 语料定量分析
下载PDF
语言学的“身体”转向——兼评《语言具身认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志杰 邱媛媛 刘平 《阅江学刊》 2015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尽管认知语言学使"身体"成为语言研究的一部分,但唯有"语言具身认知"概念的提出才真正凸显了"身体"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许先文教授所提出的"语言具身认知"概念是对语言学研究历史中&qu... 尽管认知语言学使"身体"成为语言研究的一部分,但唯有"语言具身认知"概念的提出才真正凸显了"身体"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许先文教授所提出的"语言具身认知"概念是对语言学研究历史中"身体"概念的继承。"语言具身认知"概念也是对传统"身体"概念的进一步发展,不但把多个语言学分支学科整合起来,同时也为语言教育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语言学习成为具身化的教学—学习—环境三位一体的认知系统,围绕着"身体"的参与性、情境性和交互性来展开。"语言具身认知"概念为语言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拓展了研究视域与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具身认知研究》 身体 具身认知 语言具身认知
下载PDF
范式论视域中的语言具身认知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先文 《阅江学刊》 2012年第6期102-110,共9页
语言具身认知(ELC)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种独立的研究范式已经见诸学界,但从范式理论的角度审视ELC尚未有效展开。ELC范式在学术传统、理论论证、理论内涵、应用价值、实践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厘清。ELC研究还应坚持理论... 语言具身认知(ELC)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种独立的研究范式已经见诸学界,但从范式理论的角度审视ELC尚未有效展开。ELC范式在学术传统、理论论证、理论内涵、应用价值、实践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厘清。ELC研究还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原则,坚持明确的学术立场,创新基于ELC的教学理念,培育ELC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论 具身认知 ELC 理论建构
下载PDF
语言具身认知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先文 赵娜 《阅江学刊》 201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语言具身认知具有语言学的思想渊源,与近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有着内在关联。语言具身认知的主张和观念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所遵守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有着内在的传承性。系统的整体主义观念影响着语言认知的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 语言具身认知具有语言学的思想渊源,与近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有着内在关联。语言具身认知的主张和观念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所遵守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有着内在的传承性。系统的整体主义观念影响着语言认知的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将身体、环境、脑纳入语言认知系统中,强调身体、环境、心脑之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具身认知 结构主义语言学 身体 交互
下载PDF
具身语言理解中的身物交互与特征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立红 张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从身物交互视角探讨具身语言理解中的动感模拟和特征模拟。在讨论身物交互的生物基础上阐述了身体对物体可控程度与具身理解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以"大小"和"方位"为例讨论物体的内在特征、外在特征在具身语言理解中... 从身物交互视角探讨具身语言理解中的动感模拟和特征模拟。在讨论身物交互的生物基础上阐述了身体对物体可控程度与具身理解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以"大小"和"方位"为例讨论物体的内在特征、外在特征在具身语言理解中的作用,还讨论了视角、感受器的不同所致的不同具身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语言理解 身物交互 特征模拟
下载PDF
人称代词对心理模拟视角的影响
9
作者 王慧莉 赵晓敏 顾倍先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53-61,共9页
具身语言认知认为,当理解句子时,人们自动模拟语言描述的运动、感知和情感内容,并对被描述的动作和物体的感知信息进行心理表征。人们在语言理解中也会模拟动作或事件的视角信息。在阅读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句子时,人们往往从内部视角或外... 具身语言认知认为,当理解句子时,人们自动模拟语言描述的运动、感知和情感内容,并对被描述的动作和物体的感知信息进行心理表征。人们在语言理解中也会模拟动作或事件的视角信息。在阅读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句子时,人们往往从内部视角或外部视角模拟句子描述的动作。本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旨在探究在汉语句子理解过程中人称代词对视角模拟的影响。本研究实验句包括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主语两个版本,实验图片分别以内部视角(动作执行者的视角)和外部视角(旁观者的视角)呈现。实验一旨在考察汉语母语者在理解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句子时是否会自动模拟事件的视角,实验二旨在探讨省略主语代词的汉语句子是否会促使读者在语言理解过程中采取特定的心理模拟视角。研究结果表明,在汉语句子理解过程中,汉语母语者对代词调节视角的心理模拟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角选择 心理模拟 人称代词 具身语言认知
下载PDF
具身视角下外语教学VR课程化教学原理和顶层设计探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晓燕 史红敏 +2 位作者 郭亚玲 谢成凯 郭浩儒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4,12,共8页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为学习者营造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VR技术的发展以及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对认知具身特征的揭示为解决此问题带来新契机。在认知科学领域,具身认知在批判传统&qu...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为学习者营造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VR技术的发展以及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对认知具身特征的揭示为解决此问题带来新契机。在认知科学领域,具身认知在批判传统"离身"观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人与外界的互动体验是认知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在语言学领域,认知语言学有关"语言是人在与外界环境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体验符号化的过程及结果"的论述也表明,人的具身体验是语言发生和发展的源泉。在心理学领域,双重编码理论的提出也揭示了概念加工的具身性特征。基于上述学科在认知具身性上的共识,文章论述了基于VR的外语具身教学较之于传统的外语离身教学所独有的"沉浸性体验""虚拟式互动""情境中习得"三大具身特征,并建构了"外语教学VR课程化教学原理"。在遵循VR课程化教学原理上,文章提出了VR课程化外语具身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梳理了外语教学VR课程化具身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介绍了教师、学生以及VR设备各自承担的角色与相互关系,并展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之间的多途径交流互动实现目的语具身式的教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语言体验性 VR具身教学原理 VR具身教学设计
原文传递
英语二语学习者情绪词加工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士法 顾晓岚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4,共10页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情绪词的加工,探讨了情绪状态名词和情绪负载名词的情绪效应以及效价对加工两类词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状态名词、情绪负载名词都与中性名词在反应时和正确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情绪状态名词和情绪负...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情绪词的加工,探讨了情绪状态名词和情绪负载名词的情绪效应以及效价对加工两类词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状态名词、情绪负载名词都与中性名词在反应时和正确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情绪状态名词和情绪负载名词的反应时都显著快于中性名词,情绪状态名词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中性名词,而情绪负载名词的正确率边缘性显著低于中性名词;2)词型主效应在反应时和正确率方面均显著,情绪状态名词比情绪负载名词反应时更快,正确率更高;效价主效应在反应时和正确率方面均显著,积极词比消极词反应时更快,正确率更高;两者的交互效应在反应时上显著,在正确率上不显著。在词型条件下,积极状态名词反应时显著快于消极状态名词,积极负载名词反应时显著快于消极负载名词;在效价条件下,积极状态名词反应时显著快于积极负载名词,消极状态名词反应时边缘性显著快于消极负载词。具身认知语言观能为以上发现提供一定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二语 情绪状态名词 情绪负载名词 具身认知语言观
下载PDF
汉语反义同源单音词语义关系及生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薇薇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95,共11页
本文以汉语反义同源单音词组的语义关系及生成机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语源学、“意象图式”理论、体认语言观等不同的理论及相应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在对同源词组的语义进行离析后发现:同源词组的“语源义”来自“源义素”,而“源义... 本文以汉语反义同源单音词组的语义关系及生成机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语源学、“意象图式”理论、体认语言观等不同的理论及相应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在对同源词组的语义进行离析后发现:同源词组的“语源义”来自“源义素”,而“源义素”具有与“意象图式”类似的功能;汉语反义同源词组的形成来源于基本意象图式在不同概念域之间的隐喻映射,而“反义同源”现象及反义同源词组语义范畴的形成则是认知加工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 语义相反 源义素 意象图式 体认观
原文传递
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探索
13
作者 钱秀金 陈玮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66-169,共4页
基于Lakoff&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结合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语言体验观,探讨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的特色,并从教学大纲制定、学生与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四个方面对体验式外语教学的教学原则进行阐述。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语言体验观 体验式外语教学
下载PDF
词汇习得费时低效现象的体验观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洪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74-175,共2页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变词汇费时低效的现状,应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引导英语词汇学习,充分发挥其"三个有利",优化语言输入途径。其次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话题,给学生提供体验,运用词汇的机会,从...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变词汇费时低效的现状,应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引导英语词汇学习,充分发挥其"三个有利",优化语言输入途径。其次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话题,给学生提供体验,运用词汇的机会,从而优化语言输出方式,改进学习策略,提高词汇习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习得 费时低效 体验式教学 提高实效
下载PDF
从语言体验认知观谈隐喻能力与英语写作教学
15
作者 薛露然 《珠江论丛》 2016年第3期98-105,共8页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些误区,学生在写作中也经常遇到许多障碍。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言体验认知观理论,隐喻能力与英语写作教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隐...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些误区,学生在写作中也经常遇到许多障碍。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言体验认知观理论,隐喻能力与英语写作教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文化影响下的隐喻系统,并鼓励学生创造新奇隐喻,从而提高写作中作品的生动性和篇章的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教学语言体验观 概念隐喻 隐喻能力
下载PDF
涉身语言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初探
16
作者 仝志敏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涉身语言认知思想是认知语言学上的一种创新。针对传统认知语言学"语言内在论"和"天赋论"等理论的局限性,以拉可夫和约翰逊为代表的涉身语言认知思想,从身体维度对语言认知机制给予了新的解读。这种以"大脑、... 涉身语言认知思想是认知语言学上的一种创新。针对传统认知语言学"语言内在论"和"天赋论"等理论的局限性,以拉可夫和约翰逊为代表的涉身语言认知思想,从身体维度对语言认知机制给予了新的解读。这种以"大脑、身体和环境"共同参与的语言的认知模式对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为解决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和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给予方法论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身语言认知理论 认知效应 英语教学
下载PDF
再论语言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 被引量:60
17
作者 王寅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自笔者(2003;2004a)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这一性质之后,又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语言的体验性与体验哲学、社会性、人文性、劳动创造语言、隐喻的体验性之间的关系,并... 自笔者(2003;2004a)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这一性质之后,又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语言的体验性与体验哲学、社会性、人文性、劳动创造语言、隐喻的体验性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应基于什么原则来分析语言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语言体验性
下载PDF
语言体验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十八论语言的体验性 被引量:55
18
作者 王寅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6期63-68,共6页
本文基于Lakoff&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体验观",这当算是对语言众多性质的一个补充。该观点与国外很多学者的基本观点完全相符,也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基本吻合,为解释语言来源于实... 本文基于Lakoff&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体验观",这当算是对语言众多性质的一个补充。该观点与国外很多学者的基本观点完全相符,也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基本吻合,为解释语言来源于实践进一步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也是对语言天赋说、自治观的一个有力反驳。本文简述了语言体验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对语言各层面的解释力。这为语言研究指出了一个全新思路,也为体验式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语言体验观 体验英语教学
原文传递
体验哲学与体验式外语教学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惠媛 苑春鸣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60-63,共4页
体验哲学是体验式外语教学赖以建立的哲学基础,它所倡导的语言体验性观点不仅为体验式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体验式外语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体验哲学 体验式外语教学 语言体验性
下载PDF
从涉身认知科学看语言涉身性研究的维度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克勤 姜孟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5,共9页
"涉身性"是方兴未艾的涉身哲学和涉身认知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对语言涉身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释语言的涉身形成机制,重在回答身体体验活动如何塑造了语言。但是从"涉身性"在认知科学中的广阔含义来看,对语言... "涉身性"是方兴未艾的涉身哲学和涉身认知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对语言涉身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释语言的涉身形成机制,重在回答身体体验活动如何塑造了语言。但是从"涉身性"在认知科学中的广阔含义来看,对语言涉身性的探讨应当多维多元,至少可以从身体构造、语言机制、言语活动和环境因素等几个维度来进行,其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身哲学 涉身认知科学 语言涉身性 研究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