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日葵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pi)的电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化文平 王喆之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6,共6页
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向日葵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IPI)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基因编码产物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向日葵IPI为亲水性α/β蛋白,含有IPP异构酶结构域,其与其他植物... 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向日葵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IPI)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基因编码产物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向日葵IPI为亲水性α/β蛋白,含有IPP异构酶结构域,其与其他植物的IPI在序列组成、结构及活性位点均有高度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 电子克隆 向日葵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反应蛋白1基因—一个新的鼠脑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的克隆、表达分布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谢超 罗敏 +8 位作者 杨义生 蔡东升 李连喜 陈刚 丁伟 刘优萍 李果 苏青 张芳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 克隆新的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 ,研究其表达特征并初步预测其功能。方法建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新生大鼠模型 ,用荧光标记的差异显示PCR(DD PCR)技术、亚克隆、测序及相似性检索获得未知的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 目的 克隆新的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 ,研究其表达特征并初步预测其功能。方法建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新生大鼠模型 ,用荧光标记的差异显示PCR(DD PCR)技术、亚克隆、测序及相似性检索获得未知的大鼠脑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的cDNA片段。采用电子克隆、RT PCR、测序并克隆其cDNA全长。经Northern印迹法证实其表达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并用半定量RT PCR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观察其分布转录水平和预测其功能。结果 克隆了甲状腺激素反应蛋白 1(thyroidhormone responseprotein 1,TRP 1)基因全长cDNA ,共 973bp(基因登录号为AF3 4 83 65) ,在甲减新生大鼠的脑中 ,该基因的转录增强。该基因表达广泛 ,以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 ;其在大鼠不同脑区的表达含量亦不同 ,以嗅脑最高。该基因的编码产物具有一些重要的结构域和功能基序。结论 TRP 1基因是新发现的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 ,它在正常的脑发育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异常表达可能是甲减性脑发育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反应蛋白1基因 脑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 克隆 表达 分布 功能预测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小麦Cyp450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安泉 王俊生 +1 位作者 张玉玺 殷贵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8期38-44,共7页
为获得对小麦Cyp45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结构特性等,利用电子克隆方法克隆了一个新的小麦Cyp450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155bp,编码511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的N端存在一个显著信... 为获得对小麦Cyp45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结构特性等,利用电子克隆方法克隆了一个新的小麦Cyp450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155bp,编码511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的N端存在一个显著信号肽序列,属于CypX超家族,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于分泌途径中的信号肽蛋白,含有多个不同的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占48.14%)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占33.86%),存在5个不稳定区,在85~511位处形成一个较大的球形蛋白域。该蛋白与大麦、二穗短柄草、水稻和高粱的同源Cyp450蛋白相似性较高,进化距离较近。获得了一个新的小麦细胞色素P450基因,并分析了其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特性,为进一步实验克隆和研究其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yp450蛋白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一个玉米Mlo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邬晓勇 孙雁霞 +2 位作者 何钢 颜军 苟小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2,共5页
Mlo基因家族在植物抗病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但有些Mlo基因的功能还未知。经序列拼接电子克隆得到1个玉米的Mlo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了编码蛋白的一、二、三级结构,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玉米Mlo基因编码的蛋白有一... Mlo基因家族在植物抗病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但有些Mlo基因的功能还未知。经序列拼接电子克隆得到1个玉米的Mlo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了编码蛋白的一、二、三级结构,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玉米Mlo基因编码的蛋白有一个保守的DUF1084结构域,此结构域功能在植物中尚未知。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此蛋白很可能是一种类似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膜结合转运蛋白而参与到信号传递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MLO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小麦CPP转录因子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孟超敏 姬俊华 +1 位作者 李雪林 尚家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运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小麦中的CPP转录因子基因。方法:以水稻的CPP转录因子作为探针,对小麦的EST数据库进行搜索,应用相关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拼接组装和延长。结果:克隆出4个小麦CPP基因,分别命名为TaCPP1、TaCPP2、TaCPP3和TaCP... 目的:运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小麦中的CPP转录因子基因。方法:以水稻的CPP转录因子作为探针,对小麦的EST数据库进行搜索,应用相关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拼接组装和延长。结果:克隆出4个小麦CPP基因,分别命名为TaCPP1、TaCPP2、TaCPP3和TaCPP4,序列长度分别为977bp、3 022bp、1 582bp和1 156bp,开放阅读框为975bp、2 298bp、720bp和750bp。4个CPP类型蛋白质都具有一个或两个CXC域,而且多数还拥有完整的CRC结构域。结论:4个小麦CPP基因与水稻CPP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实验克隆和研究其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PP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小麦F-box蛋白基因的电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俊生 李俐俐 +2 位作者 杨欢 谭光轩 殷贵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9,25,共6页
为探讨F-box蛋白在小麦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了一个小麦F-box蛋白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质从序列特征、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讨F-box蛋白在小麦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了一个小麦F-box蛋白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质从序列特征、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F-box蛋白由362个氨基酸组成,在N端和C端分别存在一个F-box保守结构域和一个DUF295保守结构域(功能未知),该蛋白质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23.48%)、扩展束(25.41%)和无规则卷曲(47.24%)为主,在94-115位点处可能存在一个由内向外的跨膜区,N端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该F-box蛋白与二穗短柄草、玉米和水稻的F-box蛋白相似性较高,进化距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F—box蛋白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 ThPLA 基因的电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张宴萍 黄德华 +3 位作者 李鹏 崔正勇 何方 闫百蔷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8,共7页
本研究基于长穗偃麦草高通量测序信息,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长穗偃麦草磷脂酶基因(ThPLA),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氨基酸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高级结构、亲水性/疏水性、跨膜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及功能表达等方面对该基因gDNA和编... 本研究基于长穗偃麦草高通量测序信息,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长穗偃麦草磷脂酶基因(ThPLA),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氨基酸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高级结构、亲水性/疏水性、跨膜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及功能表达等方面对该基因gDNA和编码蛋白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ThPLA基因全长1620 bp,编码539个氨基酸;与粗山羊草、野生二粒小麦、水稻和玉米的PLA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和GO term预测ThPLA蛋白质位于叶绿体;综合基因表达预测和转录组数据结果,该基因可能在植物根部对盐胁迫做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ThPLA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马铃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畅丽萍 魏琦超 周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9-162,共4页
摘利用电子克隆获得马铃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基因(MAPKK)的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一般理化性质、疏水性、三维结构、亚细胞定位和系统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促分裂原活... 摘利用电子克隆获得马铃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基因(MAPKK)的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一般理化性质、疏水性、三维结构、亚细胞定位和系统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 669 bp,包含1个1 074 bp的ORF,编码357个氨基酸。马铃薯MAPKK为一亲水性的细胞质蛋白,α-螺旋、β-股和无规则卷曲是其主要的二级结构,该酶与同为茄科植物番茄、烟草的MAPKK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虎翼 何新民 +4 位作者 谭冠宁 李丽淑 王晖 何海旺 唐洲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19-121,共3页
利用电子克隆获得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St SAG)的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1 062 bp,包含一个56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6个氨基酸;St SAG的等电点为7.20,为亲水叶绿体蛋白,无信... 利用电子克隆获得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St SAG)的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1 062 bp,包含一个56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6个氨基酸;St SAG的等电点为7.20,为亲水叶绿体蛋白,无信号肽,有12个磷酸化位点,在N末端有一个较短的伸展肽段。St SAG与茄科植物烟草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衰老相关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灵芝UDP-GlcDH基因的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鸿宇 张燎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5期12-17,共6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DP glucose dehydrogenase,UDP-GlcDH)可将UDP葡萄糖催化生成多糖形成必需的前体物质UDP葡萄糖醛酸。以黄曲霉的UDP-GlcDH基因序列为模板,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搜索灵芝EST文库,拼接获得灵芝UDP-GlcDH基因的cDN...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DP glucose dehydrogenase,UDP-GlcDH)可将UDP葡萄糖催化生成多糖形成必需的前体物质UDP葡萄糖醛酸。以黄曲霉的UDP-GlcDH基因序列为模板,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搜索灵芝EST文库,拼接获得灵芝UDP-GlcDH基因的cDNA序列,并通过RT-PCR试验进行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UDP-GlcDH基因进行分析,表明该cDNA序列长度为1 591bp,其中包含能编码471个氨基酸的序列,分子量为51.8kD,PI为6.29,存在于内质网膜中,与污叉丝孔菌和云芝等真菌中的UDP-GlcD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小麦DREB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姬俊华 孟超敏 李雪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28,共4页
为获得小麦中的DREB转录因子基因,运用电子克隆的方法,以拟南芥NP_195489序列为探针,获得小麦DREB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 008bp,包... 为获得小麦中的DREB转录因子基因,运用电子克隆的方法,以拟南芥NP_195489序列为探针,获得小麦DREB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 008bp,包含1个639bp的完整开放性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为可溶性蛋白,含有多个AP2保守功能域。在小麦幼穗、幼苗、花药、种子、根、叶片和花冠中为组成型表达,其中在根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比其他组织类型中表达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REB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葡萄乙醇脱氢酶基因Ⅲ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武雪 黄晓丽 王喆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5,共5页
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葡萄乙醇脱氢酶基因Ⅲ(ADHⅢ),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以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ADHⅢ基因全长1 ... 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葡萄乙醇脱氢酶基因Ⅲ(ADHⅢ),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以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ADHⅢ基因全长1 602 bp,包含1 140 bp的ORF,编码379个氨基酸,该蛋白不具有明显的疏水区域,也无跨膜结构域,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其二级结构的主要构件。葡萄ADHⅢ包含有ADH功能域,和其他植物的ADHⅢ在序列组成、高级结构及活性位点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脱氢酶Ⅲ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网络还源精灵及其网络对拷功能在电子阅览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勇宏 施雁翎 《晋图学刊》 2004年第6期48-51,共4页
本文介绍了网络还原精灵软件NetRG在电子阅览室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如何使用其网络对拷功能从一台计算机读取数据对多台计算机进行硬盘数据克隆。
关键词 电子阅览室 网络还原精灵 克隆 管理工具
下载PDF
大豆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琦超 畅丽萍 +1 位作者 薛晓锋 周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100,共5页
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大豆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PI)的cDNA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一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c... 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大豆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PI)的cDNA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一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384bp,包含一个906bp的ORF,编码301个氨基酸。大豆IPI酶为一亲水性的非分泌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其主要的二级结构,该酶定位于叶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CJ01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申建茹 刘万学 +1 位作者 万方浩 张芬琴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3,共8页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是控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种群的重要生防因子。商业化产品病毒株单一,抗性的快速产生会降低CpGV的防效,高毒力或与之具有遗传差异的新病毒株可用于延缓病毒抗性的产生...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是控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种群的重要生防因子。商业化产品病毒株单一,抗性的快速产生会降低CpGV的防效,高毒力或与之具有遗传差异的新病毒株可用于延缓病毒抗性的产生或发展,对苹果蠹蛾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中国酒泉地区苹果园中的苹果蠹蛾野生种群及其实验室种群发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株致病病毒,通过幼虫发病特征、病毒包涵体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共同证实该病毒株为CpGV,且与CpGV-M相似,将其命名为CpGV-CJ01。其幼虫的发病体征具有CpGV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涵体的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符合CpGV结构特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得到Granulin基因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均与CpGV-M具有99%以上的相似性,但是对于毒力的准确定量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我国新病毒株的发现为我国开展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的生物学防治创造了先决条件,并可作为延缓世界范围内CpGV抗性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颗粒体病毒 分离菌株 发病特征 电镜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cDNA cloning, functional expression and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rat liver mitochondrial electron-transfer flavoprotein-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protein
16
作者 HUANG Shengbing SONG Wei LIN Qishu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4期357-367,共11页
A membrane-bound protein was purified from rat liver mitochondria.After being di-gested with V8 protease,two peptides containing identical 14 amino acid residu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Using the 14 amino acid peptide ... A membrane-bound protein was purified from rat liver mitochondria.After being di-gested with V8 protease,two peptides containing identical 14 amino acid residu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Using the 14 amino acid peptide derived DNA sequence as gene specific primer,the cDNA of correspondent gene 5′-terminal and 3′-terminal were obtained by RACE technique.The full-length cDNA that encoded a protein of 616 amino acids was thus cloned,which included the above mentioned peptide sequence.The full length cDNA was highly homologous to that of human ETF-QO,indicating that it may be the cDNA of rat ETF-QO.ETF-QO is an iron sulfur protein located in mitochondria inner membrane containing two kinds of redox center:FAD and[4Fe-4S]center.After comparing the sequence from the cDNA of the 616 amino acids protein with that of the mature protein of rat liver mitochondria,it was found that the N terminal 32 amino acid residues did not exist in the mature protein,indicating that the cDNA was that of ETF-QOp.When the cDNA was expressed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ith inducible vectors,the protein product was enriched in mitochondrial fraction and exhibited electron transfer activity(NBT re-ductase activity)of ETF-QO.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32 amino acid peptide was a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peptide,and both FAD and iron-sulfur cluster were inserted properly into the expressed ETF-QO.ETF-QO had a high level expression in rat heart,liver and kidney.The fu-sion protein of GFP-ETF-QO co-localized with mitochondria in COS-7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PRECURSOR rat protein purification gene clone tissuespecificity.
原文传递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LEUKEMIC CELL CLONE AFTER CFU-MIX CULTURE
17
作者 陈燕 王辨明 +3 位作者 李崇渔 喻东姣 阮幼冰 郑清平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5-50,共6页
B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leukemlc celb were obwrved after CFU-Mix culture. Even though granulocytlc growth factor, erythropoietin and lymphocytlc growth factor were added at vitor, acute leuke... B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leukemlc celb were obwrved after CFU-Mix culture. Even though granulocytlc growth factor, erythropoietin and lymphocytlc growth factor were added at vitor, acute leukemlc celb still showed defects In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These were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colony which consisted of smooth cells, bizarre shape, nuclear-cytoplasmic asynchrony In development, and appearance of nuclear bleb. However,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lc celb were more nature than the acute ones, manifesting in normal colony with finger- like projections and ruffled membrane. Macrophages and eosinophils could be observed. It b suggested that there b a difference In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cell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LEUKEMIC CELL clone AFTER CFU-MIX CULTURE CML CFU AML
下载PDF
西藏开菲尔粒中Lactobacillus kefiri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宇声 王兴兴 +1 位作者 潘迎捷 王永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8,共8页
Lb.kefiranofaciens是西藏开菲尔粒中的优势菌株,约占乳酸菌总数的95%。通过分离纯化,构建克隆文库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菌落PCR和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分析了开菲尔粒中的非优势乳酸菌Lb.kefiri。扫描电镜显示... Lb.kefiranofaciens是西藏开菲尔粒中的优势菌株,约占乳酸菌总数的95%。通过分离纯化,构建克隆文库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菌落PCR和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分析了开菲尔粒中的非优势乳酸菌Lb.kefiri。扫描电镜显示,其细胞形态呈短杆状(0.8~1.5×0.6~0.7μm),比Lb.kefiranofaciens短,且细菌聚集生长的趋势更为明显。在所构建的克隆文库中,25个菌落经测序分析,发现有1条序列属于Lb.kefiri。以开菲尔粒为样品,通过分离纯化,应用菌落PCR方法验证的22个单菌落中,有5个单菌落是Lb.kefiri。此外,对开菲尔粒进行PCR-DGGE检测,发现4个开菲尔粒样品中都有Lb.kefiri的存在。这些结果都证明了Lb.kefiri在开菲尔粒中稳定存在且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是一种非优势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开菲尔粒 Lb.kefiri 扫描电镜 克隆文库 分离培养 DGGE 细胞形态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