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效应导向的污染物分析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千驰 刘艳娜 +2 位作者 史建波 曲广波 江桂斌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5-1206,共12页
与日俱增的化学品污染导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效应导向分析技术(effect-directed analysis, EDA)是分析复杂基质中效应污染物的实用工具,该方法结合了生物效应测试、有机污染物分离、污染物浓度测定和结构鉴定等分析评价方法.本文综述了... 与日俱增的化学品污染导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效应导向分析技术(effect-directed analysis, EDA)是分析复杂基质中效应污染物的实用工具,该方法结合了生物效应测试、有机污染物分离、污染物浓度测定和结构鉴定等分析评价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DA在样品提取、生物效应测试、分离制备流程和质谱鉴定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本文介绍了高通量筛选在EDA中的应用,并对EDA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导向分析 污染物鉴定 生物效应测试 毒性筛查 复合效应 高通量筛选
原文传递
毒性效应导向的集成电路废水关键致毒物质筛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玲 程婉清 +3 位作者 贾敏 穆洪新 张孝林 吴兵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04,共7页
工业废水中毒害污染物的识别是废水管控的难点。本研究融合细胞毒性及其污染物非靶检测方法,开展了典型集成电路废水处理单元出水中的关键污染物甄别研究。结果发现二沉池及强化二沉池出水中高响应可疑物均为酰胺类含氮化合物。基于人... 工业废水中毒害污染物的识别是废水管控的难点。本研究融合细胞毒性及其污染物非靶检测方法,开展了典型集成电路废水处理单元出水中的关键污染物甄别研究。结果发现二沉池及强化二沉池出水中高响应可疑物均为酰胺类含氮化合物。基于人肝癌细胞(HepG2)毒性效应导向的分馏分析发现,两种水体高毒馏分中可疑物主要为含氮化合物、含氟酮类化合物和酯类物质,但两种水体的具体高致毒物质不同,可能是强化工艺对污染物的差异化混凝去除所致。本研究可为集成电路废水中关键致毒物质甄别提供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水 关键致毒物质 效应导向分析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被动加标法在水毒性测试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萍 程飞 +1 位作者 李慧珍 游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7-1188,共12页
被动加标(Passive dosing)可维持水中疏水性化合物的恒定浓度,利于准确测定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毒性效应.相对于传统的主动加标,被动加标可及时补充由于壁吸附、挥发、光解、水解、生物吸收等因素引起的受试化合物损失,维持测试... 被动加标(Passive dosing)可维持水中疏水性化合物的恒定浓度,利于准确测定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毒性效应.相对于传统的主动加标,被动加标可及时补充由于壁吸附、挥发、光解、水解、生物吸收等因素引起的受试化合物损失,维持测试体系中化合物浓度的稳定,增强数据的准确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是最常用的加标介质,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已成功用于多种化合物的细胞和生物个体毒性测试,然而在被动加标的发展中也遇到系列瓶颈问题.PDMS被动加标的应用局限于中等疏水性的化合物(lg K_(OW)=3—6),如多环芳烃(PAHs)和部分多氯联苯(PCBs),却极少用于高疏水性化合物(lg K_(OW)>6);主要用于小体系、短时间实验,而与环境更相关的大体系、长时间暴露的应用尚待研究;缺乏定量方法,难以估算测试体系中PDMS对化合物损失的补偿能力;被动加标方法缺乏标准化.因此,未来发展需加强研究化合物从PDMS释放与水体浓度补充的关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完善被动加标技术规范,发展适用于大体系、长时间暴露的被动加标方法.此外,通过被动加标方法有效地结合原位采样与实验室毒性测试,利于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综合考虑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被动加标 毒性测试 效应导向分析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活性导向的市政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毒性削减能力评价和特征致毒物质识别
4
作者 吴星悦 何若男 +3 位作者 穆洪新 陈玲 吴兵 任洪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5,共11页
日益提升的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理念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综合毒性减排提出了挑战,其中特征毒害污染物的识别是出水安全性评估的难点.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转运蛋白)是生物细胞中有毒物质的外排泵... 日益提升的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理念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综合毒性减排提出了挑战,其中特征毒害污染物的识别是出水安全性评估的难点.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转运蛋白)是生物细胞中有毒物质的外排泵,在细胞外源性防御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关于污水中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类污染物的认知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应用ABC转运蛋白活性导向的效应导向分析方法,对长江流域33个采用不同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的市政污水厂的进出水开展了毒性评价和关键致毒物质筛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市政进水具有转运蛋白抑制效应,但绝大多数市政出水不具有抑制效应.对于工艺脱毒能力,厌氧-缺氧-好氧(A^(2)O)、改良氧化沟和改良序批式反应器(SBR)稳定削减了大部分ABC转运蛋白抑制效应,多级串联A^(2)O及其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的组合将整体工艺脱毒率提升至100%,但厌氧-好氧工艺(AO)和倒置A^(2)O的工艺脱毒率不佳.A^(2)O处理后主要生成低极性低毒小分子化合物,而倒置A^(2)O工艺处理后生成以中低极性化合物为主的有毒副产物.对武汉、南京和上海的代表性市政进出水的非靶向分析共识别到1431种可疑化合物,药物类相对丰度最高(42.3%~46.5%),其次是农药、工业化学品和个人护理品.化工医药有机原料或中间体、激素、心血管药物和杀虫剂是与市政污水ABC转运蛋白抑制削减密切相关的关键物质类别.本研究可为全面评估长江流域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提供基础毒理学信息,并为污水处理厂毒性减排工艺设计和新污染物风险管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水 ABC转运蛋白 效应导向分析 非靶向筛查
原文传递
效应引导的污染物分析与识别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曲广波 史建波 江桂斌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89-2398,共10页
识别环境样品中主要贡献污染物有助于确定环境风险的来源,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单一的化学分析和生物学检测方法常常遗漏主要贡献污染物的信息。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effected-directed analysis,EDA)是以生物检测引导组分分离、化学分... 识别环境样品中主要贡献污染物有助于确定环境风险的来源,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单一的化学分析和生物学检测方法常常遗漏主要贡献污染物的信息。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effected-directed analysis,EDA)是以生物检测引导组分分离、化学分析与污染物鉴定的实用方法,是环境风险评价以及环境样品中主要贡献污染物筛查与识别的有力手段。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环境中遗传毒物、内分泌干扰物和芳香烃受体效应污染物等污染物的鉴定,为特定污染地区贡献污染物及其来源的确定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本文综述了EDA中所应用的样品提取、分离策略、生物效应检测以及贡献化合物的识别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以EDA为手段在环境中识别的效应污染物并对目前EDA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引导的分析 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 环境污染物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 新污染物
原文传递
以毒性效应为先导的有毒物质鉴别研究(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婧 史薇 +2 位作者 于红霞 邓东阳 王玉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24,共11页
环境污染通常是由多种污染物相互作用所共同引发的.通过单一的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手段很难全面检测环境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组分,因而很难进行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价.基于毒性效应的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方法(Effect-directed analysis,EDA)旨在... 环境污染通常是由多种污染物相互作用所共同引发的.通过单一的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手段很难全面检测环境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组分,因而很难进行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价.基于毒性效应的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方法(Effect-directed analysis,EDA)旨在将环境效应与特定的化合物或结构对应起来,是一种有效鉴定环境效应与关键毒物的方法.该方法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分离、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3个步骤.本文综述了EDA发展历程及重大进步,分析比较了常用的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流程及优缺点,总结了结构筛选的方法及流程.在已有研究的调研基础上,针对最后的毒性确认步骤地提出了4种确认方法.本文同时指出了不能原位检测及难以避免毒性损失等EDA发展中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先导分析 有机污染物 色谱分析 毒物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