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隐喻与理论创新——叶澜先生教育思想中的隐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高维 郝林玉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4,62,共11页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也是教育学家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重要方式。叶澜先生在其发表的98篇学术论文中,主要创作并使用了106个隐喻。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自然事物与现象、人类生活中事物、人类及其行为活动三种类型,目标域涉及教育目的...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也是教育学家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重要方式。叶澜先生在其发表的98篇学术论文中,主要创作并使用了106个隐喻。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自然事物与现象、人类生活中事物、人类及其行为活动三种类型,目标域涉及教育目的与作用、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学校、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学研究八个主题。隐喻在叶澜先生的教育理论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认知功能、构词功能、说理功能和文化功能。在当代教育理论创新中,隐喻有利于提供认识教育的新视角,催生新的教育概念和理论,促进注重生命体验的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研究者应重视隐喻的认知价值,并与逻辑演绎、实证归纳相结合,促进教育研究方式多元融合和教育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教育隐喻 理论创新 叶澜
下载PDF
早期儒家哲学中的教育隐喻探微
2
作者 李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13,共14页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隐喻中常用的玉、水、木及禾四类典型意象,皆具鲜明的自然属性及农耕特色,被借以讨论教育活动作用的对象及预期的理想。在过程层面,儒家借助诸如染色、熏香、品味、射箭,以及绳墨、规矩、影子、回声等隐喻,揭示教育的渐进、隐微、互动及规范等特征,同时呈现儒家教育重视具身经验、强调反身而诚的特征。儒家将“教-育”与“学-习”可能达至的趣妙境界、理想人格的完成以及良善秩序的实现,进行关联性的整体论述,乃至揭示教育这种世俗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在超越”可能。隐喻语言有其不足,却又普遍泛在。教育研究应当舍离以神秘或鄙弃态度对待隐喻,尝试超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切入,审视教育隐喻的指称内涵、生发机理及运用效果,同时留意辨析其内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教育隐喻 语言 意味 认知 思维
下载PDF
儿童对隐喻性成语认知理解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渭深 蒋联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42-145,共4页
本文选用20则成人教育儿童时常用的隐喻性成语对儿童的隐喻认知能力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儿童隐喻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低龄儿童对隐喻的理解局限于字面意义,到了四五年级(约10岁)之后才具备用别的语义域概... 本文选用20则成人教育儿童时常用的隐喻性成语对儿童的隐喻认知能力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儿童隐喻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低龄儿童对隐喻的理解局限于字面意义,到了四五年级(约10岁)之后才具备用别的语义域概念来理解隐喻的引申意义,较好地实现隐喻的教育意义;儿童在选择题测验比在问答题测验上显示较佳的隐喻理解能力。本文还从社会、家庭、文本三个因素考察了儿童理解隐喻认知不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成语 隐喻能力 字面意义
下载PDF
宗族教化空间中的隐喻与明示:以浦江义门郑氏宗祠为个案的探寻
4
作者 张双婷 王喜旺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7,112,共11页
作为家族日常活动的中心,浦江义门郑氏宗祠呈现出纷繁多样的教育隐喻与教育明示.二者相辅相成、交互作用,共同展示着以祠堂为教育空间的独特价值.无论是宗祠选址、朝向以及“一品当朝”的政治理想等典型的教育隐喻,还是耕读传家、俭德... 作为家族日常活动的中心,浦江义门郑氏宗祠呈现出纷繁多样的教育隐喻与教育明示.二者相辅相成、交互作用,共同展示着以祠堂为教育空间的独特价值.无论是宗祠选址、朝向以及“一品当朝”的政治理想等典型的教育隐喻,还是耕读传家、俭德和有序、尊祖敬宗收族以及生活教育等突出的教育明示,这些教育空间都以悄然无声的方式陶冶着每一位走近宗祠的郑氏子弟.本文借鉴格尔兹“深描”的文化解释学理论,通过对郑氏宗祠中教化空间的诠释,力图撷取中国传统教育基因的奥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 宗族制度 教育隐喻 教育基因
下载PDF
礼俗共生:家庭礼仪的教育隐喻与文化难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陶阳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第1期1-51,共51页
近代以来,随着“家–国–天下连续体”的断裂,以之为核心意义的“礼”和家庭礼仪逐步走向瓦解。然而,吊诡的地方在于,曾经信誓旦旦要与礼教迷信决裂的不少新派知识人,在“打倒孔家店”之后,开始发起“文明(礼仪)再造”的思想运动,他们儿... 近代以来,随着“家–国–天下连续体”的断裂,以之为核心意义的“礼”和家庭礼仪逐步走向瓦解。然而,吊诡的地方在于,曾经信誓旦旦要与礼教迷信决裂的不少新派知识人,在“打倒孔家店”之后,开始发起“文明(礼仪)再造”的思想运动,他们儿时(清末民初)所经历的家庭礼仪成为思想运动的支持性资源。尽管他们未能阐明礼仪中的“礼俗结构”及“礼”“俗”相互作用的文化机制,但却为今人思考文化重建的难题提供了“礼俗难以两分”的线索。家庭礼仪,正是通过“礼俗共生”中的互补强化、“世俗激励”和共同生活的机制,达致仪式参与者社会文化经验的纵向时空超越和横向情感贯通,这种个体经验的延展和转化成为家庭礼仪之教育隐喻的精髓所在。面对高度竞争的社会、学校教育给家庭文化滋养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或许可以借助“互惠性”这一家庭礼仪教育隐喻的历史智慧,使家庭成为更适合个体精神健全发育、获得人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礼仪 文明再造 礼俗共生 教育隐喻 互惠性
原文传递
教育隐喻中的学生观:历史回溯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原 《现代教育论丛》 2013年第6期31-36,共6页
教育隐喻中有关学生现的表达源远流长。从中西方教育隐喻历史的梳理中不难发现,隐喻形态学生观的内涵结构包括天性观、学习观和地位观三个方面。隐喻形态的学生观受到文化背景的显著影响,其对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教育隐喻中有关学生现的表达源远流长。从中西方教育隐喻历史的梳理中不难发现,隐喻形态学生观的内涵结构包括天性观、学习观和地位观三个方面。隐喻形态的学生观受到文化背景的显著影响,其对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积极的一面应当强调并且推广,而对消极的一面则应当批判和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隐喻 学生观 历史回溯 启示
下载PDF
隐喻语言:一个被忽视的教育范畴 被引量:27
7
作者 宋晔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29,共5页
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教育隐喻是人与自然的粘合剂,并能凭借丰富的想象空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有... 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教育隐喻是人与自然的粘合剂,并能凭借丰富的想象空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灵舒展。对教育隐喻的解读是新的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的关注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的活动,所以呼唤隐喻的回归,教育更易达成人性完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语言 人文精神 教育隐喻 创造力 人性化
原文传递
知识机器生产模式与教育新隐喻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晓珊 戚万学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43,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催生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智能机器从知识生产的辅助者进化为与人类并驾齐驱的“新生产者”。智能机器对割裂的学科知识进行跨界跨域整合,凭借一维的语言打通和聚合各种形态的知识,知...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催生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智能机器从知识生产的辅助者进化为与人类并驾齐驱的“新生产者”。智能机器对割裂的学科知识进行跨界跨域整合,凭借一维的语言打通和聚合各种形态的知识,知识第一次以“非人”的方式被生产出来。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知识观,摒弃知识只能“由人”来生产的理念,树立一种知识必须“为人”而生产的新理念。人类需要发展新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生产方式,为了人的发展、以人的方式生产知识,而不是以机器为目的、以机器的方式生产知识。知识的机器生产模式对人类的知识产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对于知识生产机器的驾驭能力要与智能机器的生产能力同步成长。教育中的知识生产本质上是人的再生产,智能机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要素将参与到人的再生产流程之中。知识的机器生产作为人的再生产的新隐喻,启示我们从机器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过程中“人”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机器生产 生成式人工智能 知识生产模式 教育隐喻
原文传递
作为一种教育隐喻的“绿色教育”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道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42,共7页
目前,"绿色教育"一词的基本用法还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范式。这种用法还停留在实践策略层面,限制了自身的理论前景和实践广度。其实,"绿色教育"是一种教育隐喻。在它的隐喻空间内,潜藏着更多的喻意有待发... 目前,"绿色教育"一词的基本用法还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范式。这种用法还停留在实践策略层面,限制了自身的理论前景和实践广度。其实,"绿色教育"是一种教育隐喻。在它的隐喻空间内,潜藏着更多的喻意有待发现和发掘。根据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下三组选择有助于完成这项工作:第一组选择有关问题属性。通过将"绿色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隐喻来使用,可以超越已有的种种意义界限。第二组选择有关问题领域。通过这种选择,"绿色教育"实现了对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超越,侧重点由内容主题转向了价值倾向。第三组选择有关发展定位。这种选择强调教育价值倾向的"绿化",进一步提升了"绿色教育"的立意高度,使其指向对整个现代教育的改进和超越。基于这三组逐步递进的选择,"绿色教育"有可能为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教育 教育隐喻 价值 现代教育
下载PDF
教育隐喻:一种认知与语言视角的诠释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卫东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5,11,共6页
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现象、一种文化—心理过程、一种精神交往的艺术是难以用精确的概念加以认知与表征的。教育隐喻不仅是人们认知教育活动的重要思维工具,更是教育叙述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教育隐喻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教育隐喻的生成背景... 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现象、一种文化—心理过程、一种精神交往的艺术是难以用精确的概念加以认知与表征的。教育隐喻不仅是人们认知教育活动的重要思维工具,更是教育叙述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教育隐喻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教育隐喻的生成背景,同时可以了解教育隐喻创生个体的教育理解与教育信念,为研究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教育隐喻 认知 语言
下载PDF
叶圣陶语文“训练”思想的教育内涵与时代价值
11
作者 姚文晗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5,共7页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是叶圣陶重要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训练”却因为被等同于“应试教育”而遭到了不少的质疑。从教育隐喻的视角,将叶圣陶“训练”思想置于他对语文教育的整体描述中,可以领悟三个层面的意涵:...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是叶圣陶重要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训练”却因为被等同于“应试教育”而遭到了不少的质疑。从教育隐喻的视角,将叶圣陶“训练”思想置于他对语文教育的整体描述中,可以领悟三个层面的意涵:以学生本位的自我成就为目的,以生活本源的知识重构为场域,以实践本体的多样尝试为过程。充分发掘叶圣陶语文“训练”思想的时代价值,应该建构以学生素养为旨归的语文“训练”体系,选择以当前和未来生活为依据的语文“训练”情境,探寻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语文“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语文教育 训练 教育隐喻
下载PDF
西方“以火喻教”思想及其根源
12
作者 毛乐 鄢超云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年第3期166-180,共15页
“以火喻教”是西方思想家的重要言说方式。西方“以火喻教”思想主要包括以火喻教、以火喻师、以火喻学。善于从观火、用火、爱火中对教育进行言说,是西方思想家的重要方法论。对其根源进行探析,城邦民主、火崇拜分别构成了西方“以火... “以火喻教”是西方思想家的重要言说方式。西方“以火喻教”思想主要包括以火喻教、以火喻师、以火喻学。善于从观火、用火、爱火中对教育进行言说,是西方思想家的重要方法论。对其根源进行探析,城邦民主、火崇拜分别构成了西方“以火喻教”思想的政治根源、文化根源。“以火喻教”思想极具西方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教育隐喻 以火喻教 文化
下载PDF
教育隐喻中的学生观:历史回溯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原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9,48,共5页
教育隐喻中有关学生观的表达源远流长。隐喻的方法对于学生观的研究有着独特的功能。通过对学生观隐喻的表达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观在历史流变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揭示学生观的多层次内涵。
关键词 教育隐喻 学生观 历史回溯 启示
下载PDF
中外“教师隐喻”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启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5,128,共5页
教师隐喻表征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待。中外"教师隐喻"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在教师职业地位方面,中外教师隐喻表达了对教师职业崇高地位认识和期待;在教师职业精神方面,中外教师隐喻反映了对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的要求;在... 教师隐喻表征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待。中外"教师隐喻"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在教师职业地位方面,中外教师隐喻表达了对教师职业崇高地位认识和期待;在教师职业精神方面,中外教师隐喻反映了对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的要求;在教师专业形象方面,中外教师隐喻蕴含着注重教师个体存在,要求教师反思成长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教育隐喻 教师隐喻 教师职业道德
下载PDF
我国古代“以水喻教”思想及其根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乐 鄢超云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45,共14页
"以水喻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重要表达方式。我国古代"以水喻教"思想主要包括以水喻性、以水喻学、以水喻教。善于从观水、治水、乐水中汲取营养对教育进行言说,是古代思想家"以水喻教"的重要方法论。... "以水喻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重要表达方式。我国古代"以水喻教"思想主要包括以水喻性、以水喻学、以水喻教。善于从观水、治水、乐水中汲取营养对教育进行言说,是古代思想家"以水喻教"的重要方法论。对其根源进行探析,江河文明、水崇拜、天人合一分别构成了"以水喻教"思想的物质根源、文化根源、思想根源。一定的教育学与一定的文化具有内在关联,"以水喻教"思想体现了鲜明的文化品格与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教育隐喻 以水喻教 文化
原文传递
“石头汤”的信息技术教学隐喻及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霞 郑小军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4年第1期30-35,共6页
在简要介绍"石头汤"故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石头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角色隐喻、教学方法隐喻、教学过程隐喻、教学理念隐喻及其启示,并总结了故事所内含的八种教学角色(士兵——教师、村民——学生、石头... 在简要介绍"石头汤"故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石头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角色隐喻、教学方法隐喻、教学过程隐喻、教学理念隐喻及其启示,并总结了故事所内含的八种教学角色(士兵——教师、村民——学生、石头——教学引子、水——教学内容、食材佐料——学生的特长、火和木柴——教师的教学热情和信念、大锅——教学载体、石头汤——创生的知识)、三种教学方法、四大教学步骤和四大教学理念。此外,还揭示了"石头汤"隐含的信息技术教学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汤 信息技术教学 教育隐喻
下载PDF
大学绿色教育诠释:隐喻认知视角
17
作者 谭敬德 李满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4-68,共5页
隐喻不仅是人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认知手段,更是人类不可或缺表征精神世界的方式。在隐喻视角下,大学绿色教育应该是一种具有生命性、科学性、自由性、开放性的教育取向。基于此,提出一种大学绿色教育模式与实践框架,指出大学是“生... 隐喻不仅是人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认知手段,更是人类不可或缺表征精神世界的方式。在隐喻视角下,大学绿色教育应该是一种具有生命性、科学性、自由性、开放性的教育取向。基于此,提出一种大学绿色教育模式与实践框架,指出大学是“生态园”,是“学习共同体”,是“知识创造库”,是“超级市场”。这种视角新颖、理念开放的大学绿色教育模式与实践框架的构建,突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揭示了教育隐喻的“绿色”属性,证实了隐喻在大学绿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认知 教育隐喻 绿色教育 诠释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宣传与教育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洪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宣传与教育,主要基于现实中国特殊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其内容一般包括卫生基本常识和卫生防疫政策与法规的教育与宣传等。但因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宣传与教育却在反细菌战、爱国...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宣传与教育,主要基于现实中国特殊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其内容一般包括卫生基本常识和卫生防疫政策与法规的教育与宣传等。但因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宣传与教育却在反细菌战、爱国卫生运动和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等政治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体现出了"疾病的隐喻"的深刻意蕴。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宣传与教育的过程,也是对民众进行广泛社会动员的过程,取得了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大众化、卫生观念的逐步确立等社会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政权的扩张和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卫生宣传与教育 政治隐喻 社会动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