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杜威“儿童立场”主张对教育规训的破解
1
作者 姬生凯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8期15-26,共12页
教育的过程时常伴随着规训,纪律、规则是教育规训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提及教育活动时,教育者对儿童的规训常被人们刻意忽略。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不当的规训会导致儿童身体和心灵的被压迫。过度的规训使得生命本体... 教育的过程时常伴随着规训,纪律、规则是教育规训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提及教育活动时,教育者对儿童的规训常被人们刻意忽略。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不当的规训会导致儿童身体和心灵的被压迫。过度的规训使得生命本体价值被忽视,儿童成为经验的“失敏者”,杜威的教育理论给出的主张是坚持儿童立场。杜威“儿童是中心”的论述是一种本原上的回归,“教育无目的”是对教育走向规训的预防,“经验主义”强调的是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如要破解教育规训,“儿童是中心”应成为教育者的首要立场;“教育无目的”让“走出教育规训”有了理论上的坚实根据;“经验主义”的系统论述则指明了走出规训的着力点。杜威“儿童立场”的启示在于:找回具有主体性的儿童,珍视和关注儿童当下的感受;坚定饱含人本关怀的教育方式,饶恕与宽容犯错的儿童;抛弃成人本位的教育假设,尊重与理解地进行表达。理想的教育呼唤人们走出规训,让儿童找回主体、成为他自己,去度过属于他自己的完满而有意义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规训 儿童立场 杜威 教育解放 儿童教育
下载PDF
教育赋“权”与男权重构——从“女师大风潮”中的杨荫榆看近代妇女解放的困局
2
作者 陶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1925年女师大风潮事件中的杨荫榆经历了从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楷模,转变为“依附军阀势力、迫害进步学生、镇压革命力量”的“封建余孽”和“帝国走狗”的命运,其中“悲剧”既有性格因素,更是社会变革中的必然结果,其经历勾连着后... 1925年女师大风潮事件中的杨荫榆经历了从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楷模,转变为“依附军阀势力、迫害进步学生、镇压革命力量”的“封建余孽”和“帝国走狗”的命运,其中“悲剧”既有性格因素,更是社会变革中的必然结果,其经历勾连着后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嬉变与重建。梳理杨荫榆执掌女高师/女师大的历史,以及“女师大风潮”的缘起、经过和结局,以重返历史的方式分析杨荫榆在风潮前后种种行事决断的处境和动因,将发露教育平权背景下“女子长女校”背后的权力机制与权力纠葛,并经由杨荫榆这位被教育与知识赋权的女性的生命境遇揭示近代女性解放所面临的的结构性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榆 女师大风潮 教育赋权 妇女解放
下载PDF
格特·比斯塔教育哲学思想论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洪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9,共9页
格特·比斯塔是当代西方教育哲学和理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主要借鉴欧陆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围绕教育对教学、主体、伦理、解放等主题的研究与论述构建其自成体系的教育理论和哲学思想。从教育本体论的维度,他提出了什... 格特·比斯塔是当代西方教育哲学和理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主要借鉴欧陆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围绕教育对教学、主体、伦理、解放等主题的研究与论述构建其自成体系的教育理论和哲学思想。从教育本体论的维度,他提出了什么构成“好的教育”这一命题,认为“好的教育”是一个复合性命题,且未必是可测量的。从教育主体论的维度,他主张存在主义教育观,力图超越人本主义教育观。从教育方法论的维度,他主张把“教学”重新还给教育并精通“判断”的教育智慧,同时把学习作为一种回应而非获取,以此抵制建构主义教育“常识”。从教育政治论的维度,他重申了教育在民主社会中的角色,反对学习自然化,坚持把教育作为解放事业,从而展露出浓厚的教育解放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特·比斯塔 教育目的 教育测量 教育解放
原文传递
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自我教育 被引量:2
4
作者 平全虎 孔庆新 《太原科技》 2004年第6期44-46,共3页
阐述了自我教育的涵义和特点,从自我教育的发展现状,自我教育作用,如何搞好自我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自我教育,只有全面实施自我教育,才能普及全民教育和提高全民素质。
关键词 自我教育 教育系统 自我解放
下载PDF
试论教育的异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丽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育异化的宏观和微观表现,分析其根本原因,使教育异化变为教育解放的艺术就在于寻求个体内在生命的成长与外在生活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教育真正确认人的自由本性和智慧生活的人生意义,教育最终消除异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教育异化 解放 平衡
下载PDF
教学追求的历史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庆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6,共4页
教学活动存在着从追求功利性到追求教育性、发展性和解放性的变化过程。从而功利性的教学、教育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解放性的教学在历史过程中依次出现。功利性的教学指向受教者、教者以及社会的利益;教育性的教学,一是让受教者&qu... 教学活动存在着从追求功利性到追求教育性、发展性和解放性的变化过程。从而功利性的教学、教育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解放性的教学在历史过程中依次出现。功利性的教学指向受教者、教者以及社会的利益;教育性的教学,一是让受教者"好",二是为了受教者"好",对于受教者来说,是一种关怀性的干预;发展性的教学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不仅好,而且聪明;解放性的教学是培养主人的、培养主体的教学,它把师生置入无压迫的行为结构中,遵循对话的逻辑,追求人的自由和创造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追求 历史 功利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 发展性教学 解放性教学
下载PDF
近代中国男女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民国时期中学“男女同学”为例
7
作者 刘楚 《吕梁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中国传统教育重视男性而轻视女性。西方列强的入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改革,自由平等思想主导下的教育改革逐渐由重男轻女向男女平等过渡,民国时期的男女同学是其中重要的体现。由于深受男女有别为千古大防的思想影响,社会上反对中学男女... 中国传统教育重视男性而轻视女性。西方列强的入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改革,自由平等思想主导下的教育改革逐渐由重男轻女向男女平等过渡,民国时期的男女同学是其中重要的体现。由于深受男女有别为千古大防的思想影响,社会上反对中学男女同学的声音不绝于耳,由此引发了以政府关于中学男女同学之法令为轴心、以中西方思想文化为主基调的中学"同分之辩"。"同分之辩"促进了中国民众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场立足于国家民族观的争取男女教育平等权利的思想解放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女同学 教育观念 思想解放
下载PDF
西方批判教育理论:师生交往研究的新视域 被引量:4
8
作者 魏薇 陈旭远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1,共5页
西方批判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重要的教育派别,它强调教育主体批判精神的确立、自我意识的唤醒和个体精神的解放,因此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循批判教育理论的视域来审视师生交往的研究发现:师生交往研究的价值取向... 西方批判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重要的教育派别,它强调教育主体批判精神的确立、自我意识的唤醒和个体精神的解放,因此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循批判教育理论的视域来审视师生交往的研究发现:师生交往研究的价值取向是"批判与反思";内在诉求为"启蒙与唤醒";而其终极旨趣指向"超越与解放"。这为师生交往研究重新开拓了不同的"理论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教育理论 师生交往 批判 唤醒 解放
下载PDF
基于“六解放”理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会计学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5期58-62,共5页
在高校全面梳理课程建设内容打造“金课”的背景下,以“六解放”教育理论为支撑,探讨了当前传统课堂教育和纯粹线上教育的利弊,得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再针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样例、教... 在高校全面梳理课程建设内容打造“金课”的背景下,以“六解放”教育理论为支撑,探讨了当前传统课堂教育和纯粹线上教育的利弊,得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再针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样例、教学考核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分析当前的课程改革情况,并从线上和线下课程内容划分、课程思政融入、丰富教学手段和完善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提出“会计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 “六解放”教育理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从“理性启蒙”到“感性自由”——现代性语境中教育的异化与价值重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李颖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3期165-185,164+229,共23页
从文艺复兴经启蒙运动,人类开启了“现代性”的进程。在整个现代性方案中,理性启蒙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它奠定了一套全新的认识论、生存论和价值观框架。教育现代性的开启,正是来源于理性启蒙对于观念文化、生活方式和制度结构的现代性... 从文艺复兴经启蒙运动,人类开启了“现代性”的进程。在整个现代性方案中,理性启蒙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它奠定了一套全新的认识论、生存论和价值观框架。教育现代性的开启,正是来源于理性启蒙对于观念文化、生活方式和制度结构的现代性价值预设,而基于“人”本体的人学想象构成了其内在的观念动力学基础。但理性启蒙也蕴含着自我分裂的因素,在理性启蒙力量的主导下,教育取得了革命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现代性异化的风险,从而陷入了与“启蒙”背反的合法性危机。不过,“现代性”本身就是复杂和充满张力的,并不能采取全面否定的姿态来进行批判。事实上,“现代性”并非只是理性现代性,也包括感性现代性,教育应在坚持理性启蒙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纳入“感性启蒙”议题,推进人的自由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教育现代性 理性启蒙 感性启蒙 人的自由与解放
下载PDF
五四时期女子教育平权运动
11
作者 陈悦悦 《丹东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22-24,共3页
旧中国妇女几千年长期受到了剥削和压迫 ,一直处于社会最低层。五四运动唤醒了她们自由平等的意识 ,因此一场以男女教育平等为特征的妇女解放运动兴起。这一运动不仅使广大妇女开始求得男女平等的地位 ,而且使得广大妇女开始登上了社会... 旧中国妇女几千年长期受到了剥削和压迫 ,一直处于社会最低层。五四运动唤醒了她们自由平等的意识 ,因此一场以男女教育平等为特征的妇女解放运动兴起。这一运动不仅使广大妇女开始求得男女平等的地位 ,而且使得广大妇女开始登上了社会政治舞台 ,翻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新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男女教育平等 中国 妇女解放运动 女子教育 女子平民教育运动 男女同校
下载PDF
重释劳动教育的人性意义 被引量:28
12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现代教育论丛》 2013年第4期7-12,共6页
有关"劳动教育"是否与德、智、体、美等四育并列的讨论引发对教条主义的"劳动"概念和"劳动教育"的质疑和批判。究其本义,劳动蕴涵"辛苦"、"教养"、"实存"、"解放&qu... 有关"劳动教育"是否与德、智、体、美等四育并列的讨论引发对教条主义的"劳动"概念和"劳动教育"的质疑和批判。究其本义,劳动蕴涵"辛苦"、"教养"、"实存"、"解放"等丰富的人性意义。批判教育学秉承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解放理论,吸纳霍耐特的劳动承认伦理,主张劳动教育应当具有人性解放、现实批判和承认伦理的人性意义。因此,劳动教育是追求自信、自尊和自重的解放过程,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人性 解放 承认
下载PDF
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体育教育的21世纪猜想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岷 许国宝 李翠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3-57,共5页
身体是一种视角,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要认识这个世界,首先要从身体开始。体育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类身体缺陷的自我弥补过程。传统体育教育是一种人类教化自然身体、使身体社会化的教育过程。当代体育教育则是身体被规范化、编... 身体是一种视角,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要认识这个世界,首先要从身体开始。体育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类身体缺陷的自我弥补过程。传统体育教育是一种人类教化自然身体、使身体社会化的教育过程。当代体育教育则是身体被规范化、编码化的"知识身体教育"过程,而且是以"知识身体教育"为主导的活态传承,是一种泛机械化的身体教育。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是发展身体、解放身体。休闲身体教育将取代知识身体教育,它是人类创造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高级生活方式,是人类自我的一种回归,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人类的自我完善与解放。因此可以说体育教育必将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教化身体 解放身体 身体文化
下载PDF
儿童的命运与成人的觉醒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庆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65,共11页
儿童因其自身的特质,始终处于与成人共在的被动结构中。儿童被教育,成人显示自己的权力;儿童被解放,实为成人向教育的精神忏悔;儿童被学习,则是成人的觉醒。如果作为教育者的成人永无觉醒,那么他们只能循环往复地否定自己。觉醒后的成... 儿童因其自身的特质,始终处于与成人共在的被动结构中。儿童被教育,成人显示自己的权力;儿童被解放,实为成人向教育的精神忏悔;儿童被学习,则是成人的觉醒。如果作为教育者的成人永无觉醒,那么他们只能循环往复地否定自己。觉醒后的成人可以少一些教育的自信,多一些对成人世界的省思。教育的自信少了,学习儿童的勇气就会增益;对成人世界的省思多了,我们意识中的儿童就会由教育的对象而成为学习的对象,教育的面貌会因此发生历史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成人 教育 解放 权力
下载PDF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与妇女解放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0-102,共3页
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和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族素质,也加速了妇女自身的解放。
关键词 女子教育 女子体育 妇女解放 意义 影响
下载PDF
自由教育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齐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2-86,共5页
自由教育与强制或强迫教育相对,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受他人及外力的强制或强迫,能够自我主宰,做自己的主人。自由教育需要一种对人性的坚定的乐观信念。这种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解放学生时空和师生平等合作的教育,也是学生自主... 自由教育与强制或强迫教育相对,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受他人及外力的强制或强迫,能够自我主宰,做自己的主人。自由教育需要一种对人性的坚定的乐观信念。这种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解放学生时空和师生平等合作的教育,也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自由与纪律、责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自由教育 人性 解放 平等合作 自主选择
下载PDF
希望与审美:作为艺术解放的道德教育——从希望哲学看道德教育的审美逻辑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晓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6,共9页
希望哲学的艺术理论逼迫道德教育回归方法论的改变以及价值观的讨论。审美作为一条精神解放的道路,推动哲学寻求艺术审美的可能,使审美成为哲学诠释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在希望哲学的启示之下,把希望、审美和道德三个元素牢牢地连接在一... 希望哲学的艺术理论逼迫道德教育回归方法论的改变以及价值观的讨论。审美作为一条精神解放的道路,推动哲学寻求艺术审美的可能,使审美成为哲学诠释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在希望哲学的启示之下,把希望、审美和道德三个元素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从伦理的希望走向艺术的想象,从艺术的想象走向道德的审美,从道德的审美走向解放的希望。道德教育借助审美的逻辑成为一种人的解放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哲学 道德教育 艺术解放 审美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与近代徽州乡村妇女生活的变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小坡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7,共6页
近代徽州乡村妇女在田间劳作之外,走出家门,受雇他人,以获取经济收入,无论从业范围还是层次,都有较大的改变,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近代徽州女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男女同校,接受了新教育、新思想的徽州女性努力重塑独立的人格,... 近代徽州乡村妇女在田间劳作之外,走出家门,受雇他人,以获取经济收入,无论从业范围还是层次,都有较大的改变,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近代徽州女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男女同校,接受了新教育、新思想的徽州女性努力重塑独立的人格,在成立妇女组织、发起妇女解放运动、追求婚姻自由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社会转型 妇女职业 女子教育 妇女解放
下载PDF
教育的解放及其实现——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的当代诠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刚成 拓丹丹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34-39,共6页
灌输与强制服从的教育是一种"压迫教育"或"奴化教育",这种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思维,逐步把人引向思维定势,无法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未来社会发展。为此,以弗莱雷为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理念倡导者开始倡... 灌输与强制服从的教育是一种"压迫教育"或"奴化教育",这种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思维,逐步把人引向思维定势,无法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未来社会发展。为此,以弗莱雷为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理念倡导者开始倡导教育的革命与人的解放,形成了以反对灌输为主的知识传递方式和提倡以对话为主旨的教育形式为核心的基本理论。以此为启发,提出通过实现人性化追求人的解放与超越的教育变革选择,认清受教育者的解放与教育者的解放的和谐统一,去追求基于批判性思维重建的自我实现,可以导向对教育的真正解放和人类创造能力喷发与幸福感激增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压迫者教育学 对话教育 解放教育 幸福教育 精神自由
下载PDF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佩芝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6-19,共4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按照"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走出应试教育误区,让学生走向社会和生活的大舞台中得到教育和锻炼;要发扬陶行知普及乡村教育的精神,大力提高农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按照"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走出应试教育误区,让学生走向社会和生活的大舞台中得到教育和锻炼;要发扬陶行知普及乡村教育的精神,大力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思想为指导,贯彻"六个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念 生活教育 素质教育 乡村教育 六个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