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 被引量:23
1
作者 石磊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104,共15页
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生活史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调查数据,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中国的教育同类婚程度呈现N型变化趋势。具体而言,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 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生活史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调查数据,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中国的教育同类婚程度呈现N型变化趋势。具体而言,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教育同类婚程度迅速提升;从5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的教育同类婚程度出现下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80年代中期后,教育同类婚程度急剧上升。就微观的教育婚配模式而言,长距离跨教育层级婚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后较少,而在"文革"时期相对较多。由"上山下乡"运动所导致的政治干预婚配模式,即初高中层级与小学及以下层级的婚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3个阶段较为显著,且在"文革"时期达到顶峰,而在改革开放中期和深化期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婚姻匹配 工业化发展 国家政策 婚姻匹配模式
原文传递
夫妻教育匹配对婚姻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牛建林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5,共12页
现代社会中,教育匹配已成为婚姻关系建构的重要原则,其影响已超过传统婚姻文化中的"门当户对"。夫妻教育匹配程度提高是否有助于改善婚姻质量、促进婚姻关系的和谐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使用1990-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 现代社会中,教育匹配已成为婚姻关系建构的重要原则,其影响已超过传统婚姻文化中的"门当户对"。夫妻教育匹配程度提高是否有助于改善婚姻质量、促进婚姻关系的和谐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使用1990-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已婚夫妇的教育匹配特征对婚姻关系和谐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受教育程度相当有助于双方对婚姻关系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与之相比,夫妻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双方感知的婚姻和谐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方认为其婚姻不和谐的可能性增大,其自报夫妻融洽的可能性较低、表示遭受过婚内暴力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一方则相反。这种差异性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异质婚中男女双方的婚姻效用。因此,理解和推动整个社会婚姻关系稳定与健康发展,应当正视不同教育匹配现象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匹配 婚姻关系 夫妻融洽 婚内暴力
原文传递
夫妻教育匹配对男性平等分担家务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牛建林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41,共10页
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了21世纪最初十年间中国婚姻家庭的家务分工特征及其变化,着重检验了夫妻教育匹配对家务分工平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平等分担家务的现象近年来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接近两... 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了21世纪最初十年间中国婚姻家庭的家务分工特征及其变化,着重检验了夫妻教育匹配对家务分工平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平等分担家务的现象近年来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接近两成的已婚夫妇相对平等地分担家务。夫高妻低的教育匹配模式不利于推动家务分工平等化以及改变"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与之相对,夫妻教育相同和夫低妻高的教育匹配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男性平等分担家务。文章认为,夫妻平等分担家务代表了现代社会经济和性别平等文化背景下家务分工演变的方向。实现这一转变,女性自身教育水平的相对提高以及教育匹配现象的演化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与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则是家务分工平等化的重要社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教育匹配 家务分工 性别平等
下载PDF
近40年我国18~59岁初婚夫妇婚姻匹配变动的城乡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颖 张志红 +1 位作者 高文力 阚唯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71,共12页
本研究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对1975年(含1975年)之后结婚的18~59周岁分城乡初婚夫妇的婚龄匹配和教育匹配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初婚夫妇的婚龄匹配依然以传统的"男大女小"... 本研究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对1975年(含1975年)之后结婚的18~59周岁分城乡初婚夫妇的婚龄匹配和教育匹配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初婚夫妇的婚龄匹配依然以传统的"男大女小"模式为主流形态,主要介于丈夫小妻子1岁到丈夫大妻子4岁之间;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看,农村和城镇初婚夫妇平均婚龄差(绝对值)的均值呈上升趋势;农村和城镇初婚夫妇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找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配偶。在初婚夫妇教育匹配上,同质婚和异质婚中的"男高女低"仍是中国城乡婚姻匹配的主要形式,教育匹配的同质婚更多地表现为夫妇双方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的对等;由于教育普及、高校扩招以及妇女经济社会地位逐步上升、性别平等推动等因素的影响,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两性教育水平差异不断缩小,初婚夫妇教育匹配异质婚中"男高女低"的占比逐渐下降,而教育匹配的同质性则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适婚人群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受教育程度趋近的配偶,因此,女性在择偶过程中选择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配偶的可能性和倾向性也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我国教育获得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都不均衡,一些地区尚存在性别差异,而同质婚的增加和异质婚"男高女低"婚配模式的减少使得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难以通过婚姻实现社会流动,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男性可能在择偶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婚龄匹配 教育匹配
下载PDF
父母的婚姻教育匹配与子女学业表现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安琪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42,共34页
本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以父母婚姻教育匹配构建的“新型家庭文化资本”为视角,探讨不同婚配模式下“共同养育联盟”的水平与新型家庭文化资本被激活的效率对子女学业表现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与低等教育同... 本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以父母婚姻教育匹配构建的“新型家庭文化资本”为视角,探讨不同婚配模式下“共同养育联盟”的水平与新型家庭文化资本被激活的效率对子女学业表现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与低等教育同质婚家庭的子女相比,向上婚以及高等教育同质婚家庭的子女学业表现更好。其二,父母婚姻教育匹配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存在教育差距效应,随着父母间教育跨层级的增加,向上婚家庭中子女学业表现的优势递增,向下婚家庭中子女学业表现的劣势进一步扩大。其三,父母婚姻教育匹配模式对学业的影响因子女性别而异,向上婚和高等教育同质婚减弱了男孩的学习劣势,向下婚扩大了男孩的学习劣势。最后,家庭中的共同养育联盟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向上婚家庭的父亲与母亲在教养分工中建立了更互补的关系,共同养育联盟水平较高,更有效地激活了新型家庭文化资本,促进子女的学业表现。“强强联合”的婚姻教育匹配虽然成为不平等再生产的“温床”,但是,通过建立高水平的共同养育联盟这一中介路径提高新型家庭文化资本被激活的效率,则可能减缓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教育匹配 子女学业表现 共同养育联盟 文化资本激活 多分类中介分析
下载PDF
母亲教育水平、婚姻教育匹配与子女非认知能力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安琪 吴瑞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128,共9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数据,揭示了父母教育期望对个体非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即不同婚配模式中父母通过提高教育期望,强化婚配效应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同质婚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母亲教...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数据,揭示了父母教育期望对个体非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即不同婚配模式中父母通过提高教育期望,强化婚配效应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同质婚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母亲教育水平与子女自我效能感、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呈现积极的相关性,并且作用高于父亲。高教育同质婚的“协同促进”对子女发展的边际效应最大。教育婚配对子女影响效应具有城乡与性别差异,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无法弥补城乡教育发展差异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负面影响,农村父亲的教育水平对子女非认知能的影响大于母亲。从子女性别来看,母亲教育水平越高对男孩社会行为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积极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婚姻教育匹配 非认知能力 似不相关回归 中介分析
下载PDF
教育水平“般配”就能幸福终老吗?——正向教育选型婚配倾向与离婚率
7
作者 李兵 赵沛炫 +1 位作者 郭冬梅 孙伟增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19,共21页
本文使用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和2010年人口普查微观样本来构建城市层面的“正向教育选型婚配倾向”指数,以实证考察婚姻的教育匹配对离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刻意追求教育水平的“般配”,特别是中、高教育水平的同级匹配会导致更高的离... 本文使用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和2010年人口普查微观样本来构建城市层面的“正向教育选型婚配倾向”指数,以实证考察婚姻的教育匹配对离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刻意追求教育水平的“般配”,特别是中、高教育水平的同级匹配会导致更高的离婚率。在使用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工具变量处理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保持不变。基于微观家户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同级教育婚配的家庭幸福感更低。机制分析显示,婚姻的教育匹配会通过影响家庭生产的分工模式来影响婚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教育匹配 离婚率 家庭分工
下载PDF
婚姻教育匹配的健康效应及其梯度差异
8
作者 蒋艺岑 朱勤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84,共19页
婚姻对健康的保护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婚姻教育匹配模式作为婚姻背景下的一种资源传递和社会流动机制,与健康不平等息息相关。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配偶受教育程度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对于婚姻匹配对夫妻双方的健康效应及其导致的健... 婚姻对健康的保护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婚姻教育匹配模式作为婚姻背景下的一种资源传递和社会流动机制,与健康不平等息息相关。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配偶受教育程度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对于婚姻匹配对夫妻双方的健康效应及其导致的健康梯度变化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研究从社会流动的视角出发,旨在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夫妻双方的健康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婚姻匹配的影响,该影响如何在不同世代和城乡间发生变化?二是婚姻教育匹配将如何影响不同教育阶层之间的健康梯度?本研究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2018年5期的合并数据,采用对角线参照模型,以对角线上单元格内的同质婚群体为参照组,测量夫妻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差异对健康的影响,并通过交互项分析该影响的世代变迁与城乡差异,解决了传统线性模型无法分解夫妻双方效应以及常见的共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群体因婚姻教育匹配不同而产生的健康梯度差异。研究发现女性的健康状况更易受到自身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而男性的健康状况更多与配偶的受教育水平相关,该现象在“50后”“60后”中更为明显,而夫妻双方受教育程度对于“70后”以及后续世代的健康效应权重则相对更为平均;相比于农村家庭,城市女性的健康水平更易受到配偶的影响,城市男性在健康方面则更为“独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教育异质婚可以促进不同阶层之间的资源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社会群体的健康梯度水平。以上发现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婚姻匹配作为一种社会的流动机制对于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为科学认知健康梯度及改善教育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提供了实证依据。建议加快构建性别平等社会,促进女性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健康梯度 世代 城乡 性别平等
下载PDF
市场化进程、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差距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文涛 曹丹丹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90,共13页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教育同质性婚配在不同家庭间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进而刺激家庭收入差距扩大,而市场化的提升有助于弱化教育同质性婚配对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效应。通过替换指标、更换样本、分组回归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政策导向应着力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教育同质性婚配 收入差距 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
原文传递
教育同型婚姻匹配的变迁及对子代收入的影响(1990—2018)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莹 李昕 关会娟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156,共18页
社会同型婚姻匹配模式中,学历因素已逐渐成为重要标准。然而,教育同型婚姻如何影响子代收入的研究较少,不利于对代际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和内在机制的理解。本文首先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 社会同型婚姻匹配模式中,学历因素已逐渐成为重要标准。然而,教育同型婚姻如何影响子代收入的研究较少,不利于对代际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和内在机制的理解。本文首先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构建了婚姻的教育匹配度指标,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同型婚姻匹配度不断增加。紧接着,本文利用2010—2018年CFPS微观调查数据,将父母的教育同型婚配这一因素引入子代收入的决定方程,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模型分析,发现教育同型婚姻有助于提升子代收入水平。从机制上看,本文发现教育同型婚姻主要通过提升父母婚姻稳定性和亲子关系亲密度来提高子代受教育程度,进而增加子代收入。从异质性分析上看,教育同型婚姻将固化收入的代际传递,减弱代际间流动性,导致子代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受教育机会均等化和婚姻稳定性、亲子间亲密度的提升是缓解教育同型婚姻固化收入差距的重要途经。本文证实了教育同型婚姻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从婚姻匹配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同型婚姻 子代收入 收入差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