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旭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3-57,共5页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活 生活世界 教育功能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点与突破——以生命教育为视角 被引量:39
2
作者 韩小谦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86,共6页
以生命教育为视角,研究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点与突破,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思路。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的本质上一致,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个体生命及生命的完善和发展;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 以生命教育为视角,研究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点与突破,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思路。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的本质上一致,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个体生命及生命的完善和发展;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在教育具体内容上互相交叉与交融,存在着感性与理性、生活与理论、现实与信仰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张力。借鉴生命教育,把鲜活的生命个体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起点,同时在提升个体生命价值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诉求,可以作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突破口。具体做法包括用生命教育的理念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努力实现理论逻辑向生命、生活逻辑的转化;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和彰显其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命教育 难点与突破
原文传递
从青少年自杀现象看学校的生命教育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伶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70-574,共5页
从青少年自杀现象引出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生命价值引导等问题 ,提出学校教育应挑起生死教育观的重担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 。
关键词 生命观 死亡观 生命教育 青少年自杀现象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艺华 叶一舵 +2 位作者 王丽馨 梁世钟 孙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423-426,共4页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某高校1 0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为6.0%。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某高校1 0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为6.0%。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及生活自主三个维度对自杀意念具有预测作用,其中,生命价值维度对自杀意念最具预测力。因此,可利用生命意义感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早进行自杀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无聊 生命意义感 自杀意念 生命教育
下载PDF
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的中国化诠释 被引量:20
5
作者 顾红亮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7,共6页
在杜威访华的百年历程中,胡适、陶行知、梁漱溟对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作出三种不同的诠释。它分别被解读为"教育即实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命"。这些颇具个性的诠释,一方面展示杜威&qu... 在杜威访华的百年历程中,胡适、陶行知、梁漱溟对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作出三种不同的诠释。它分别被解读为"教育即实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命"。这些颇具个性的诠释,一方面展示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有很强的理论辐射力和开放性,另一方面展示一批现代中国思想家有活跃的诠释创造力和充沛的思想活力。胡适、陶行知、梁漱溟对"教育即生活"观念的诠释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个案。尽管有三个维度的解读,但是拥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中国化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陶行知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原文传递
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洁 常美玲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对北京四所高校的10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只有15.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大学生生命意义与二年级大学生的生命意... 对北京四所高校的10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只有15.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大学生生命意义与二年级大学生的生命意义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整体上倾向于自然接受的死亡态度(2)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各维度显著相关,与其在自然死亡接受维度正相关,与恐惧死亡和濒死、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三个维度负相关.(3)不同生命意义水平的大学生在死亡态度各维度上显著差异.最后获得了对生命教育的重要启示:(1)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有所侧重;(2)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可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意义 死亡态度 生命教育
下载PDF
时代发展呼唤生命教育 被引量:10
7
作者 孟引变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7,共4页
生命教育是一个近几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对生命教育缘起的背景、内涵和实施都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生命教育应该是: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努力创设情境,帮助... 生命教育是一个近几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对生命教育缘起的背景、内涵和实施都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生命教育应该是: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努力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去感悟、体味生命之真的教育;增强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生命之美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知识 生命关系 生命价值
下载PDF
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生活的境遇及教育引导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太龙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0年第3期59-65,共7页
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系统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居家生活和学习成为广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真实境遇。网络调查发现,大学生居家生活质量整体上差强人意,甚至在某些方面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居家活动的结构欠合理性... 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系统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居家生活和学习成为广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真实境遇。网络调查发现,大学生居家生活质量整体上差强人意,甚至在某些方面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居家活动的结构欠合理性、闲暇时间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线上生活和线下生活比例失衡、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为帮助大学生度过一个健康、文明和充实的特殊假期,教育工作者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居家生活和闲暇时间的教育引导:正确响应"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指示精神;凝聚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合力;构建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多渠道动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共同开展丰富多样的居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居家生活 教育与生活 生活教育引导 疫情与教育
下载PDF
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1
9
作者 韦光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71-173,共3页
近一时期,大学生自杀事件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发生,并有增加的趋势,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一方面说明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巨大,挫折承受能力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故此,全社会必须高... 近一时期,大学生自杀事件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发生,并有增加的趋势,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一方面说明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巨大,挫折承受能力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故此,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 危机干预
下载PDF
结合“三生教育”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构建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佺 黄志刚 +1 位作者 李立 郭荣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三生教育"理念探索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堂新构建。结论:谈话式教学的生命教育课堂、体验式教学的生存教育课堂、人文式教学的生活教育课堂,把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堂中...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三生教育"理念探索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堂新构建。结论:谈话式教学的生命教育课堂、体验式教学的生存教育课堂、人文式教学的生活教育课堂,把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堂中,有助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促进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不断提高与塑造强健体魄,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以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校公共体育 “三生教育” 体育课堂
下载PDF
中美学校体育比较:生命、文化与制度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聃 聂东风 LI Weidong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752,共5页
基于生命、文化、制度视域下对中美学校体育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与美国相比,我国学校体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意识和融合度上还不成熟;我国学校体育的比赛文化氛围不太浓烈、对校园体育文化“人本位”价值的定位不太明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 基于生命、文化、制度视域下对中美学校体育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与美国相比,我国学校体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意识和融合度上还不成熟;我国学校体育的比赛文化氛围不太浓烈、对校园体育文化“人本位”价值的定位不太明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重视不够;我国学校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培养与美国相比,选拔制度和选拔程序还需完善,在培养模式上过度注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培养。基于此,提出以生命教育深度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为前提,充分发挥以运动竞赛为载体的全面育人功能和“人本位”的文化价值定位,实现学校体育的本源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体育文化 高水平运动员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由青少年生命意识现状引发的生命教育思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耀华 汪玉丰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110-117,共8页
以美国为先导的西方生命教育为我们提供契机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说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崭露头角,但在现实中我国青少年生命意识日趋淡薄和生命教育脱轨的现象值得认真反思。毋庸讳言,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 以美国为先导的西方生命教育为我们提供契机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说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崭露头角,但在现实中我国青少年生命意识日趋淡薄和生命教育脱轨的现象值得认真反思。毋庸讳言,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毒害、家庭监管不到位,尤其是学校教育缺少个性张扬、注重知识灌输而导致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鉴于此,在认真反思的同时,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建生命教育机制,引领广大青少年认识生命意义,帮助他们养护灵魂、滋润情感、激发浪漫情怀,引领他们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活品位,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命境界与增强生命意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生命意识 学校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意义
下载PDF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之批判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德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4-97,共4页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命题对教育与生活两者间的密切关系作出了睿智的把握,但也带来了若干实践上的误读。时下我国教育呼唤“回归‘生活世界’”的愿望虽然很好,但因无视教育世界的特殊性,不但存在着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还可能会生...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命题对教育与生活两者间的密切关系作出了睿智的把握,但也带来了若干实践上的误读。时下我国教育呼唤“回归‘生活世界’”的愿望虽然很好,但因无视教育世界的特殊性,不但存在着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还可能会生成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即生活 回归 生活世界 批判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刍议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国民 孙洁 赵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63-665,共3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极其生动而丰富的,可以多学科以及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划分与确定,但根据大学阶段的突出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教育应突出地使大学生了解生命之本,悦纳自我,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理解生命之义,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极其生动而丰富的,可以多学科以及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划分与确定,但根据大学阶段的突出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教育应突出地使大学生了解生命之本,悦纳自我,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理解生命之义,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认识生命的真谛、价值,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生死;珍爱生命的美丽,善待自我,学会生存、休闲与交往,注意自我保护、自我保健与自我保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主要内容
下载PDF
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两条路径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海潮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0-73,共4页
"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指导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要生活化,要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指... "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指导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要生活化,要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要在生活中进行,通过生活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两种理论作为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文章基于这两种理论,探究关于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具体途径,以期实现幼儿数学教育和生活的融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育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途径
下载PDF
“生活”与“生活世界”:误解及其隐喻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宏聚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的意识世界。教育学中的"生活"是指事实性的、被知觉的日常生活。学术界借助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诠释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问题,其并非在严格意义上应用"...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的意识世界。教育学中的"生活"是指事实性的、被知觉的日常生活。学术界借助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诠释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问题,其并非在严格意义上应用"生活世界"概念,因为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与教育学中的"生活"内涵没有共通性。教育学者之所以借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可能并未考虑其内涵的差异,而是学术界或教育学者借物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和生活 生活 生活世界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命哲学论纲——兼论传统生命哲学对生命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有云 刘远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9-63,共5页
以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其主旨在于围绕人的"生命"来展开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儒道释哲学对生命智慧的阐发各有侧重,儒家主要从入世的立场来寻求生命的安顿、调护和完成,强调此生生命历程的... 以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其主旨在于围绕人的"生命"来展开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儒道释哲学对生命智慧的阐发各有侧重,儒家主要从入世的立场来寻求生命的安顿、调护和完成,强调此生生命历程的担当与责任;佛家主要从出世的立场来看破生命之苦的实相,追求生命之苦的解脱之道;道家则介乎两者之间,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然与洒脱,三者共同构筑了中国生命哲学的基本精神。面对当代国人"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的生命智慧缺失,传统的生命智慧为今天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佛家 生命哲学 生命教育
下载PDF
从教育的价值本源探寻生命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洁英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0,共3页
通过追溯教育和人类生活的价值原点探讨生命教育的实质意义,比照现实的迫切需要彰显生命教育对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场域,教师在生命教育中担当着重要责任。刘慧教授主编的《生命教育导论》为教师开展生命教育... 通过追溯教育和人类生活的价值原点探讨生命教育的实质意义,比照现实的迫切需要彰显生命教育对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场域,教师在生命教育中担当着重要责任。刘慧教授主编的《生命教育导论》为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个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命教育 需要 价值
下载PDF
幼儿园“三生教育”之生命教育模式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龙波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52-54,共3页
自"三生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省内幼儿园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三生教育"进行了探究。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原则与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幼儿园"三生教育"之... 自"三生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省内幼儿园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三生教育"进行了探究。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原则与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幼儿园"三生教育"之生命教育模式进行规范化研究,给幼儿教师的"三生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生命教育 模式
下载PDF
图书馆与终身学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华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2-64,共3页
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在时间、空间及其职能上的延伸。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信息交流的中心,图书馆向每个杜会成员开放,能满足任何受教育者的需求,为社会、为受教育者实现终身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 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在时间、空间及其职能上的延伸。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信息交流的中心,图书馆向每个杜会成员开放,能满足任何受教育者的需求,为社会、为受教育者实现终身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满足社会成员获取文献信息及进行终身学习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 教育形式 教育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