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教育学者李镇西的朴素教育情怀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双双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1期10-11,共2页
学者李镇西说:"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所以我们要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从儿童本身出发,享受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共同成长。"朴素最美,幸福至上"是他对教育的理解,即教育是一种依恋,一种理解,一种尊重... 学者李镇西说:"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所以我们要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从儿童本身出发,享受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共同成长。"朴素最美,幸福至上"是他对教育的理解,即教育是一种依恋,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浪漫,一种责任担当,所有这些都是人与人的交往,是生命的交往,是生命的融合,就因为是人的交往,才有人的依恋,有理解,有浪漫,有责任,才有生命的传奇。它是一种身体在场的"教育学",是一种生命活生生成长的过程,是生命扩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素教育 教育情怀
下载PDF
为何他们“留得住”?——影响乡村教师乡村教育情怀的多层嵌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蔡其勇 首新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在乡村社会一直有一批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他们“留得住”“教得好”,正在以实际行动振兴乡村教育事业。该研究抽取PISA(2015)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中面向乡村教师调查数据,从教师、学校层分析乡村教育情怀影响因素... 在乡村社会一直有一批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他们“留得住”“教得好”,正在以实际行动振兴乡村教育事业。该研究抽取PISA(2015)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中面向乡村教师调查数据,从教师、学校层分析乡村教育情怀影响因素及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乡村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较好,个体层面“专业发展”“职业追求意愿”“教师合作”等因素,学校层面“校长的领导力”“家校合作”等因素,对乡村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有显著影响,乡村教师乡村教学效能感对个体层变量具有不同形式的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以乡村学校为中心建设乡村教育情怀外部支持环境,从学校层激励乡村教师坚持专业发展、增强职业意愿,开展教师合作与交流,主动寻求家校合作,树立中水平的乡村教学效能感,以厚植乡村教育情怀消解乡村教育的现实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情怀 乡村教师 调节效应 PISA
下载PDF
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培育模型、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烙印理论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家军 王嘉龄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第4期76-84,共9页
培育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乡村教师是新时代师范院校的重要使命,更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烙印理论视角,分析发现,师范院校培育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师范生职业发展敏感期,通过物质支... 培育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乡村教师是新时代师范院校的重要使命,更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烙印理论视角,分析发现,师范院校培育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师范生职业发展敏感期,通过物质支撑、精神指引、文化陶冶、教育引导与制度规训等外部环境影响,给师范生烙上乡村教育情怀印记并促使其发挥持续效力的过程。基于烙印理论视角,研究认为:师范院校(烙印者)和师范生(被烙印者)共同构成了烙印过程的主客体要素,为乡村教育情怀印记的形成奠定了前提;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印记的形成经历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发展阶段,构成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的烙印过程;乡村教育情怀印记形成后,正向烙印效应得以彰显,最终产生近期效力与远期效力。为此,师范院校应通过环境熏陶、教育引导、机制保障三条路径,大力打造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的烙印形成环境,科学设计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的烙印过程,努力稳固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的烙印效果,从而为师范生烙上永不消退的乡村教育情怀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烙印理论 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情怀 师范生 师范院校
下载PDF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情怀及其现实意蕴
4
作者 张珍珍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是以陶行知为核心、以其弟子为代表的致力于乡村改造的教师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具有教育救国的政治抱负、乡村改造的教育信仰和心系农民的平民情感等内涵表征。这种乡村教育情怀是在“知—情—行”的实践逻辑... 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是以陶行知为核心、以其弟子为代表的致力于乡村改造的教师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具有教育救国的政治抱负、乡村改造的教育信仰和心系农民的平民情感等内涵表征。这种乡村教育情怀是在“知—情—行”的实践逻辑中被蕴育与升华的。知,即以乡村改造为己任的具身认知;情,即回馈乡土的情感共鸣;行,即全域拓展乡村教育实践。乡村教育情怀既是陶行知等人进行乡村教育改造的动力与内驱力,亦是他们在改造乡村的教育实践中蕴育而出的强烈的教育情感。改造乡村的教育实践既是陶行知等人将强烈的乡村教育情感付诸行动的体现,也是他们将这种情怀不断升华的途径。通过分析与思考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的内涵与实践价值,探析出其在培育新时代教师乡村教育情怀方面的现实意义,即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政治关心为底色、以乡土情感为支撑、以知行合一为途径来培养教师乡村教育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乡村教育情怀 内涵特质 实践蕴意 现实意蕴 乡村改造
下载PDF
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梁伟江 张细谦 +2 位作者 杜清娜 陈伟锋 杨莹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第35期66-72,共7页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现状,分析当前乡村教育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广东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现状,分析当前乡村教育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广东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整体呈较高水平,但在不同高校以及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提高,乡村教育情怀存在逐年降低的现象。3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在乡村教育情怀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如缺少乡村教育的实践机会。因此,该研究拟针对公费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出有助于提高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的培养路径,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乡村体育教师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体育教育专业 乡村教育情怀 乡村体育教师
下载PDF
特殊教育大学生特教情怀现状与对策研究
6
作者 杨曼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3-69,共7页
为改善特殊教育大学生特教情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贵州、云南、安徽的487位特殊教育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发现,特殊教育大学生的特教情怀除关爱残疾人这一维度水平较高之外,专业认同感、专业忠诚度、教育信念的水平一般;大三特殊教... 为改善特殊教育大学生特教情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贵州、云南、安徽的487位特殊教育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发现,特殊教育大学生的特教情怀除关爱残疾人这一维度水平较高之外,专业认同感、专业忠诚度、教育信念的水平一般;大三特殊教育学生教育信念明显低于其余年级;观看以残疾人为主角的影视作品数量达到6部及以上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专业忠诚度、关爱残疾人的水平显著优于观影数量不足6部的学生。建议加强大学期间特殊教育专业归属感的教育;理论授课与实践练习并行,增加成功体验机会,加强教学效能感;增加当代优秀残疾人影视作品的拍摄量和残疾人影视作品的观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大学生 特教情怀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 被引量:175
7
作者 韩延伦 刘若谷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2,共10页
教育情怀是教师执念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教师教育情怀具有育人性、个体特色性、实践生成性、精神愉悦性。教师德性内涵至为重要的教师身份价值自觉、自我修养自觉、专业提升自觉及生命关怀自觉。教... 教育情怀是教师执念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教师教育情怀具有育人性、个体特色性、实践生成性、精神愉悦性。教师德性内涵至为重要的教师身份价值自觉、自我修养自觉、专业提升自觉及生命关怀自觉。教师职业坚守是对教师身份的尊重和崇敬,是对教师生命价值的自觉维护,是对幸福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尊师重教"是教师教育情怀生成的文化资源和心理环境,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情怀生成的制度保障和观念引领,教育情怀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重要内容,教育情怀的培育需要教师自育自建的主体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育情怀 精神叙事 德性自觉 职业坚守
原文传递
论教育情怀的生成机制和升华路径——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刘炎欣 王向东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8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事业产生的心境和情感依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和专业发展的情感向心力,体现了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热爱、忠诚和信念程度,表现为主观上的从教意愿和专业发展愿景。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探讨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事业产生的心境和情感依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和专业发展的情感向心力,体现了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热爱、忠诚和信念程度,表现为主观上的从教意愿和专业发展愿景。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探讨教育情怀的生成机制和升华路径,思考教育情怀的生成机理,构建型塑教育情怀的策略,其核心在于生成仁爱之心,营造"相遇"的人生旅程;启迪自由之性,打造"唤醒"的教育氛围;铸造文化之品,形成"陶冶"的文化境遇;构建审美之情,培植"尚美"的人文情怀。教育情怀的升华需要教育者扎根教育沃土,培养实践情怀;立足理论建构,形成理性情怀;确立专业信念,培植专业情怀;提升教育境界,养成行动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生成机制 升华路径 文化哲学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下载PDF
教师的教育情怀及其养成——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萍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3,共6页
教育现象学以教育生活体验为研究对象,以"替代父母"为逻辑起点,以培养实践智慧为旨归。教育现象学为教育情怀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在教育现象学视域中,教育情怀是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迷恋,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智慧,是教师... 教育现象学以教育生活体验为研究对象,以"替代父母"为逻辑起点,以培养实践智慧为旨归。教育现象学为教育情怀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在教育现象学视域中,教育情怀是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迷恋,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智慧,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承诺。教育情怀的养成需要唤醒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迷恋,需要引领教师对教育情怀的自我构建,对教育情怀的自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象学 情怀 教育情怀
下载PDF
教育情怀的情感之维及生成路径——基于情感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萍 李雨露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5,共7页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种关系性体验,属于情感现象的范畴,情感现象学对于我们理解教育情怀的情感之维及生成路径提供了一种可能。情感现象学认为,情感具有客观先验性、层次性和价值等级性,它包括人的一切感官的、机体的、心...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种关系性体验,属于情感现象的范畴,情感现象学对于我们理解教育情怀的情感之维及生成路径提供了一种可能。情感现象学认为,情感具有客观先验性、层次性和价值等级性,它包括人的一切感官的、机体的、心理的以及精神的客观先验感受。从情感现象学视角分析,教育情怀具有心灵感受性、客观先验性与精神价值性的情感特性。教育情怀生成于体验奠基的教师个体教育情怀,并由经验汇集成教师群体的教育情怀,最后理论升华至普遍性的教育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情感现象学 生成路径
原文传递
教师专业发展模型及其实践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侯小兵 张学敏 《当代教师教育》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分类模型,从而把教师区分为事业型、兴趣型、混世型和职业型四种。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和职业生涯建构起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涯模型,反映出不同职业阶段的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上,这两个模型能够为职... 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分类模型,从而把教师区分为事业型、兴趣型、混世型和职业型四种。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和职业生涯建构起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涯模型,反映出不同职业阶段的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上,这两个模型能够为职前教师、在职教师和教师教育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 教育情怀 教育智慧 职业生涯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的价值、优势与路径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付光槐 严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42-47,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趋势。"城市取向"教师发展的牵引使乡村教师呈现出不自觉的脱离乡村实体转向城市的趋同化发展趋势。解决乡土性被遮蔽、主体性被隐匿等问题是实现乡村教师本土化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趋势。"城市取向"教师发展的牵引使乡村教师呈现出不自觉的脱离乡村实体转向城市的趋同化发展趋势。解决乡土性被遮蔽、主体性被隐匿等问题是实现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乡土社会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动力优势,实现文化、科技、教育的有效联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的路径是:凸显乡村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激发乡村教师学习本土文化知识的能动性,增加本土化教育经验;增强乡村教师的互动性,使其厚植教育情怀;把握乡村教师的职业敏感性,重塑其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 乡土文化认同 教育经验 教育情怀 教师职业敏感性
下载PDF
专业认证背景下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海萍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滋养与提升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既是反映国家职教教师教育改革方向的应然举措,也是提高中职师资培养质量的必然举措。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由认同之感、热爱之情、坚守之志三要素构成。认知建构是其生成基础,实践体悟是催发媒介,人文陶冶... 滋养与提升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既是反映国家职教教师教育改革方向的应然举措,也是提高中职师资培养质量的必然举措。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由认同之感、热爱之情、坚守之志三要素构成。认知建构是其生成基础,实践体悟是催发媒介,人文陶冶和德性自觉是生成的外在和内在条件。针对其培育课程文本薄弱、培育方式传统低效、培育主体合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遵循生成机制的逻辑,从课程调整,筑强文本;教学渗透,夯实认知;实践引导,深化体悟;环境熏陶,潜移默化;自育自建,自觉提升;多方支持,加强保障等方面探索改革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职业教育 师范生 教育情怀
下载PDF
论教师的教育情怀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庆昌 《教师发展研究》 2021年第4期73-80,共8页
教育情怀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却又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对教师成长和教育进步具有特殊的价值。究其实质来说,教育情怀是一种人类情怀和人文情怀,它内含主体对人类自身、人类栖居的社会,以及人类创造的精神和制度文化所拥有的认同和珍惜情... 教育情怀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却又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对教师成长和教育进步具有特殊的价值。究其实质来说,教育情怀是一种人类情怀和人文情怀,它内含主体对人类自身、人类栖居的社会,以及人类创造的精神和制度文化所拥有的认同和珍惜情感,可使主体愿意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而立德树人、守卫和传承文化。教育情怀由以下要素构成:对教育目的的价值认同,对教育对象的情感投入,对知识和道德的理性崇尚。教师欲拥有教育情怀,就需要对教育有合理的认知,对文化有真切的理解,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有必要的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育情怀 教育事业 教育过程
下载PDF
用教育情怀和道德信念诠释教育的真谛——我对鲁洁教授学术和人生的体认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应强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共7页
鲁洁教授是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创新的引领者。她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了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她用道德之“眼”审思教育,张扬了教育理想主义精神;她以道德人格躬身教育实践,臻于知行合一境界。她用教育情怀和道德信念奠基学术事业,... 鲁洁教授是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创新的引领者。她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了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她用道德之“眼”审思教育,张扬了教育理想主义精神;她以道德人格躬身教育实践,臻于知行合一境界。她用教育情怀和道德信念奠基学术事业,用做人的高度成就了学问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洁教育思想 道德信念 教育情怀 教育超越论 学问与人生
下载PDF
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涵养教育情怀探析
16
作者 梁亚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教育情怀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现象。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是本地区中小教师的主要师资来源,其教育情怀的内涵有着自身的特点。涵养教育情怀对于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确定职业理想、坚定从教意愿、强化专业知识、培养教师责任感、促进中小学素... 教育情怀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现象。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是本地区中小教师的主要师资来源,其教育情怀的内涵有着自身的特点。涵养教育情怀对于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确定职业理想、坚定从教意愿、强化专业知识、培养教师责任感、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等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院校培养、自身提升、环境熏陶以及社会保障等途径进行涵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师范生 涵养途径
下载PDF
教育情怀导向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索
17
作者 刘沐洁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育势在必行。教育情怀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情感,为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了持久的内驱力,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育势在必行。教育情怀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情感,为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了持久的内驱力,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情怀导向下,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高职业能力、深入启发情感、重拾职业信心等途径,将教育情怀的养成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底色,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素养 途径
下载PDF
教育现象学视域下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养成及其践行
18
作者 王萍 林利民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7-74,共8页
教育情怀是师范生获得职后专业成长的持续力量,也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教育家型教师的精神品性。教育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精神”“坚持教育实践性原则”“秉承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为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养... 教育情怀是师范生获得职后专业成长的持续力量,也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教育家型教师的精神品性。教育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精神”“坚持教育实践性原则”“秉承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为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养成提供新的视域,即:回归生活体验,以境濡情;扎根教育实践,以行促情;传递教育经验,以情启情;立足理论建构,以理驭情。教育现象学视域下,师范生践行教育情怀则需具身感知,丰富个体教育情怀的实践体验;文本写作,增强个体教育情怀的心理体验;学习榜样,激发个体教育情怀的情感升华;课程修习,厚植个体教育情怀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象学 师范生 教育情怀 教育家精神
原文传递
具身认知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研究
19
作者 王蕊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31-33,共3页
教育情怀是高校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指标,是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情感支撑和精神引领。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内涵,为高校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育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对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情怀 具身认知 培育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教育情怀的养成路径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高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1期145-146,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思政教师。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情怀要深,就是心里要装着国家和民族、装着人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要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高校思政教师,做一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真正投入奉献到教育事业中去,坚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思政教师。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情怀要深,就是心里要装着国家和民族、装着人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要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高校思政教师,做一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真正投入奉献到教育事业中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当代青年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思政教师 教育情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