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蒙古国生态问责制度述评
1
作者
Chuluunbaatar Ariunjargal
刘军
《学术探索》
2020年第7期32-37,共6页
依托于丰富的草原资源,蒙古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使蒙古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不断恶化的情况,不仅制约了蒙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国民生存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蒙...
依托于丰富的草原资源,蒙古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使蒙古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不断恶化的情况,不仅制约了蒙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国民生存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蒙古国逐步建立了法规健全、政府生态责任规定较为明确的生态问责制度。从司法问责、行政问责到非政府组织和公众问责等方面构建起规范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在保护与开发国家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有必要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创新,针对蒙古国生态问责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构建符合国情的生态问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生态问责制
生态环境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官员生态问责对河长制政策成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振波
闫钊
金太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9,共10页
根据环保权责在纵向政府之间的配置趋向,可划分为环保监管集权和环境治理分权两种实践模式;其各自呈现鲜明治理优势,却又分别存在难以规避的内在体制困境。河长制政策统一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和官僚控制、自下而上的治理责任明确与...
根据环保权责在纵向政府之间的配置趋向,可划分为环保监管集权和环境治理分权两种实践模式;其各自呈现鲜明治理优势,却又分别存在难以规避的内在体制困境。河长制政策统一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和官僚控制、自下而上的治理责任明确与治理任务分工,一方面在权能下放、责任划分、社会公开等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典型的分权化治理逻辑,另一方面又以治理权责分级分域、党政领导直接定责以及地方官员显性责任即时惩戒等集权化环保监管为条件。正是因为河长制政策兼具监管集权与治理分权两种机制优势,因此成为该研究解析环保集权-分权悖论的可行政策工具。该研究以7大流域中由地级市主要官员担任河长的河流为样本,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官员生态问责纠正、补充区域环保政策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①河长制政策施行显著降低了河流污染物浓度,实现了流域环境的整体改善;②晋升激励能够对河长制政策成效产生显著影响,即相较于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官员激励,强化官员考核中的生态问责更能提升河长制这一分权化环境治理模式的治理效能;③生态问责对河长制治理成效的促进作用,在政府环保注意力配置更低、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与监管能力相对不足的区域中更为明显,表明环保集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和纠补治理分权下的区域间政策落差与偏差,进而能够克服地方环保治理中的政绩偏好替代、生态政策执行低效、环境治理碎片化与“搭便车”等问题。该研究发现调和了环保监管集权与环境治理分权之间的理论冲突,指出两者环境治理实践中可以呈现为互为条件、相互支撑的补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监管集权
环境治理分权
官员生态问责
区域环境政策
河长制政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蒙古国生态问责制度述评
1
作者
Chuluunbaatar Ariunjargal
刘军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出处
《学术探索》
2020年第7期32-37,共6页
文摘
依托于丰富的草原资源,蒙古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使蒙古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不断恶化的情况,不仅制约了蒙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国民生存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蒙古国逐步建立了法规健全、政府生态责任规定较为明确的生态问责制度。从司法问责、行政问责到非政府组织和公众问责等方面构建起规范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在保护与开发国家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有必要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创新,针对蒙古国生态问责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构建符合国情的生态问责制度。
关键词
蒙古国
生态问责制
生态环境体系
Keywords
Mongolia
ecologic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政治学]
D2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官员生态问责对河长制政策成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振波
闫钊
金太军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不腐’一体促进的能力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批准号:23ZDA133)。
文摘
根据环保权责在纵向政府之间的配置趋向,可划分为环保监管集权和环境治理分权两种实践模式;其各自呈现鲜明治理优势,却又分别存在难以规避的内在体制困境。河长制政策统一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和官僚控制、自下而上的治理责任明确与治理任务分工,一方面在权能下放、责任划分、社会公开等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典型的分权化治理逻辑,另一方面又以治理权责分级分域、党政领导直接定责以及地方官员显性责任即时惩戒等集权化环保监管为条件。正是因为河长制政策兼具监管集权与治理分权两种机制优势,因此成为该研究解析环保集权-分权悖论的可行政策工具。该研究以7大流域中由地级市主要官员担任河长的河流为样本,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官员生态问责纠正、补充区域环保政策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①河长制政策施行显著降低了河流污染物浓度,实现了流域环境的整体改善;②晋升激励能够对河长制政策成效产生显著影响,即相较于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官员激励,强化官员考核中的生态问责更能提升河长制这一分权化环境治理模式的治理效能;③生态问责对河长制治理成效的促进作用,在政府环保注意力配置更低、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与监管能力相对不足的区域中更为明显,表明环保集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和纠补治理分权下的区域间政策落差与偏差,进而能够克服地方环保治理中的政绩偏好替代、生态政策执行低效、环境治理碎片化与“搭便车”等问题。该研究发现调和了环保监管集权与环境治理分权之间的理论冲突,指出两者环境治理实践中可以呈现为互为条件、相互支撑的补充关系。
关键词
环保监管集权
环境治理分权
官员生态问责
区域环境政策
河长制政策
Keywords
dentralized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decentralize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cological
accountability
in
official
assessment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river
chief
system
分类号
D60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蒙古国生态问责制度述评
Chuluunbaatar Ariunjargal
刘军
《学术探索》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官员生态问责对河长制政策成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张振波
闫钊
金太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