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循环——低碳经济社会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当前,建立低碳经济社会成为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基本途径,而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首先提出了共生和循环是低碳经济社会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次总结了共生型、循环... 当前,建立低碳经济社会成为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基本途径,而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首先提出了共生和循环是低碳经济社会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次总结了共生型、循环型(生态型)城市环境建设的方针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最后,概括了共生型、循环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目标、规划设计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低碳经济社会 共生 循环 生态城市 城市园林绿地
下载PDF
屋顶花园分类设计简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梁鼎森 王庆 《山西建筑》 2007年第8期7-8,共2页
介绍了屋顶花园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结合建筑的不同类型,阐述了几类常见屋顶花园的特点,并论述了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对建设生态化城市,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屋顶花园 生态化城市 绿色空间
下载PDF
雨洪韧性导向的生态城市空间塑造——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正光 张旭超 董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4,共7页
提升雨洪韧性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而雨洪韧性的作用主体与生态城市的空间要素有诸多角度可以形成合力,作用于生态城市空间的塑造,并在不同尺度上综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洪排涝问题。基于雨洪韧性与生态... 提升雨洪韧性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而雨洪韧性的作用主体与生态城市的空间要素有诸多角度可以形成合力,作用于生态城市空间的塑造,并在不同尺度上综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洪排涝问题。基于雨洪韧性与生态城市的概念,探讨两者的交汇点和合力点,并通过梳理分析雨洪防治理念的演化历程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明确雨洪韧性导向的生态城市空间塑造在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上的作用途径,最后结合中法生态城案例,介绍在城市空间格局、规划结构、组团肌理、多用途空间、建筑和场地塑造上的设计实践,为生态城市的空间塑造提供可供借鉴的跨学科交互式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雨洪韧性 生态城市空间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
下载PDF
浅议生态城市建设的4个环节 被引量:5
4
作者 高翠琳 王明浩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13,17,共4页
阐述了生态城市理念的演化过程和生态城市的不同提法,针对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应主要抓好的4个环节:和谐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发展是生态城市的动力,绿色是生态城市的生命,文明是生态城市的精髓。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文明 和谐 发展 绿色空间
下载PDF
生态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原则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琳琳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4期34-35,共2页
介绍了苏州西部生态城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规划原则,主要包括组团式发展模式、微风通道、短路径交通、生态社区等,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希望对今后的生态城市规划有所启示。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空间形态 苏州西部生态城
下载PDF
马鞍山市生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1-33,共3页
马鞍山市城市建设中空间结构演变呈现出工业区与生活区界限分明、绿地建设稳步推进等特点。强化马鞍山市主城区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应着力建设"绿心集团—轴向延伸—外围组团"生态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实现人居环境的全面优... 马鞍山市城市建设中空间结构演变呈现出工业区与生活区界限分明、绿地建设稳步推进等特点。强化马鞍山市主城区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应着力建设"绿心集团—轴向延伸—外围组团"生态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实现人居环境的全面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市 生态城市 空间结构优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进展、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姚罗昕 《中外建筑》 2020年第3期48-50,共3页
在工业化及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已对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达成广泛共识。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考验。历经数十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 在工业化及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已对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达成广泛共识。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考验。历经数十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喜人成就,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取得的进展,指出当前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推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进展 Cite space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曹妃甸生态城的公共空间及水系和绿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提亚斯·奥格连 丁利 《世界建筑》 2009年第6期56-65,共10页
本文介绍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的公共空间系统,重点阐述水系和绿化结构的解决方案,并以若干特色地段为例介绍了其他公共空间。鉴于规划区域位于临海滩涂潮间带,淡水资源匮乏,植被贫瘠,并遍布正在运行的石油开采设施,公共空间规划的首要... 本文介绍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的公共空间系统,重点阐述水系和绿化结构的解决方案,并以若干特色地段为例介绍了其他公共空间。鉴于规划区域位于临海滩涂潮间带,淡水资源匮乏,植被贫瘠,并遍布正在运行的石油开采设施,公共空间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建立安全、高效、合理的水系和绿化结构,保护并完善生态环境。进而在城市环境中妥善规划广场、街道等其他公共空间,创造赋有海滨特色的城市生活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 公共空间 水系 绿化 滨水区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探索
9
作者 廖绮晶 杨延 +2 位作者 姚江春 何冬华 袁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76-82,共7页
生态文明战略要求树立底线思维,生态空间划定和管控是保护底线生态资源、控制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2000年以来广州市的生态城市规划历程,发现其按照“结构规划一空间管制一综合治理”的阶段推进,从战... 生态文明战略要求树立底线思维,生态空间划定和管控是保护底线生态资源、控制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2000年以来广州市的生态城市规划历程,发现其按照“结构规划一空间管制一综合治理”的阶段推进,从战略规划明确“山、城、田、海”的生态城市格局,生态专项规划深化落实生态城市框架,到城市总体规划和“三规合一”工作明确重要生态空间管制要求。面对当前生态城市规划的不足,广州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生态空间的共划与共治,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生态评估方法、协同划定生态控制线、构建多层级的生态规划管控体系、加强立法管控和配套政策等方法,将生态空间保护落到实处,为我国特大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空间 广州
下载PDF
生态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天 孙鼎文 +1 位作者 李阳力 臧鑫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103,共9页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首个由国际间合作规划建设的生态城。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不到位、规划标准过时、供给量不足等问题,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及国家最新标准制定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群决策层次分析法及核密度法进行分析,得出...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首个由国际间合作规划建设的生态城。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不到位、规划标准过时、供给量不足等问题,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及国家最新标准制定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群决策层次分析法及核密度法进行分析,得出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存在缺口、空间布局不均衡、细胞级设施有待完善、交通设施不足等问题;提出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方面应增加边缘地带设施密度、补充养老及中青年偏好设施、强化基层设施建设、增加绿色交通服务设施及对外交通工具等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天津生态城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布局 网络分析法 群决策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地恢复补偿探析
11
作者 张雪 姜素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1-216,共6页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正面临遭受破坏甚至丧失的危险,绿地恢复补偿迫在眉睫。绿地恢复补偿指通过生态恢复的方式和技术,使受到干扰或破坏的绿地资源、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通过自身调节功能或自我修复功能,改善且持续地维...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正面临遭受破坏甚至丧失的危险,绿地恢复补偿迫在眉睫。绿地恢复补偿指通过生态恢复的方式和技术,使受到干扰或破坏的绿地资源、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通过自身调节功能或自我修复功能,改善且持续地维持自身的生存状态。遵循IEM理念及其12项基本原则,绿地恢复补偿应坚持遵循生态规律、无害、可持续利用和因地制宜四项主要原则。与绿地货币化补偿不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绿地恢复补偿所产生的效益具有潜在性和发展性以及无法估量性,是货币化补偿所无法取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绿地恢复补偿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 和谐发展
下载PDF
GIS与RS支持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空间导向性控制——以重庆市长寿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洋 赵万民 黄勇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13,共4页
城市生态空间导向性控制策略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前提条件。以重庆市长寿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选取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城市空间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并在此基... 城市生态空间导向性控制策略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前提条件。以重庆市长寿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选取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城市空间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空间导向性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可以借助GIS和RS进行城市生态空间结构识别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和谐生态空间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生态空间导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