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综合评估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晋川 陈维锋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4期82-85,共4页
简要介绍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现场考察的有关情况,然后重点对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的综合评估原则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综合评估量表。最后,对北川、映秀等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遗址 地震遗迹 典型性 综合评估
下载PDF
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特大地震地质灾害遗迹发育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艳 董颖 +2 位作者 冯希杰 李亚哲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0-308,共9页
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8 1/4级特大地震造成地表强烈变形破坏,灾害群发,伤亡惨重,是史载灾害极端严重的具有世界对比性的特大地震。地表现存的华县特大地震地质遗迹清晰完整,具有重要的地震灾害比较学意义和地震地质学研究价值。本文在深... 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8 1/4级特大地震造成地表强烈变形破坏,灾害群发,伤亡惨重,是史载灾害极端严重的具有世界对比性的特大地震。地表现存的华县特大地震地质遗迹清晰完整,具有重要的地震灾害比较学意义和地震地质学研究价值。本文在深入调查关中盆地东部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等高烈度区地震地质遗迹的基础上,重点对发震断层、地震裂缝、地震山崩与地震滑坡等4类典型地质遗迹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华县特大地震的典型地震地质遗迹的形成机理是地震动力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场地岩土体性质、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等要素和作用的耦合结果。华县地震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考科普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应积极开展评价和保护工作,发挥地质遗迹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县地震 地质遗迹 滑坡 发震断层 地震山崩
下载PDF
陕西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特征、成因及景观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艳 董颖 +2 位作者 张茂省 杨建平 李亚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西安已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在其南部秦岭山峰中发育的多处大型基岩山崩体的形成历史与西安文明史一样久远,其中以西安市南30 km的翠华山大型山崩最为典型。该山崩体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被誉为中国"山崩奇观&q... 西安已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在其南部秦岭山峰中发育的多处大型基岩山崩体的形成历史与西安文明史一样久远,其中以西安市南30 km的翠华山大型山崩最为典型。该山崩体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被誉为中国"山崩奇观",但其成因目前仍存争论。本文在野外调查与勘探基础上,对翠华山天池地段的山崩体形态特征、堆积体结构、成灾范围、形成年代、成因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翠华山山崩体体积约1.8×107 m3,山崩体的形成与距今2900年左右的古西周都城的消亡属同一时期的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山崩过程包括孕育萌生、启动、加速、减速堆积等四个阶段,具有高速和长距离性;遗迹区内湖光、石海、断崖浑然一体,风景秀丽如画,具有奇、险、特、野之景观风格和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山崩 地震 地质遗迹
下载PDF
叠溪地震遗迹拾零 被引量:6
4
作者 闫小兵 安卫平 +3 位作者 赵晋泉 李自红 苏宗正 薛晓东 《山西地震》 2009年第3期21-25,31,共6页
1933年的叠溪7.5级地震将叠溪古城彻底摧毁。2008年笔者在支援茂县汶川8.0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对叠溪古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得到一些关于叠溪古城与叠溪地震的新认识。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叠溪古城 叠溪地震 地震遗迹
下载PDF
地震建筑遗址的破坏特点、加固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成江 孔德刚 +1 位作者 王晓荣 王逢睿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29,87,共7页
研究目的:地震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形式,具有保存状况脆弱、保护工程实施风险大的特点,震后遗址的加固保护完成后要能集中反映被地震震损或震毁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功能类型、材料类型、损毁程度、损毁方式等方面的特殊... 研究目的:地震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形式,具有保存状况脆弱、保护工程实施风险大的特点,震后遗址的加固保护完成后要能集中反映被地震震损或震毁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功能类型、材料类型、损毁程度、损毁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对遗址的破坏特点、加固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论:本文结合地震遗址文物保护工程的特殊设计原则,通过分析汶川及玉树地震遗址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破坏特点,结合文物保护的最小干预、原真性、可逆性和可识别的原则,提出地震遗址抗震加固的内涵是结构整体加固而非单个构件的补强,在遗址加固时应遵循整体以结构抗倒塌能力补强加固为主,局部以受损结构构件修复加固为辅的原则,给出相应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遗址 结构形式 破坏特点 加固原则 加固方法
下载PDF
都江堰深溪沟地震遗迹现状及初步保护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谌文武 张景科 +2 位作者 向忠阳 和法国 孙冠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3,I0005-I0008,共12页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查明了深溪沟地震遗迹区域发震构造、遗迹现状,并进行遗迹价值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保护方案。研究成果为深溪沟地震遗迹保护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为类似地震遗迹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溪沟 地震遗迹 区域构造 价值评估 现状 保护方案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典型大震遗迹保护”项目成果介绍 被引量:2
7
作者 戴华光 《国际地震动态》 2006年第9期2-5,共4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西北地区典型大震遗迹保护”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地震遗迹 保护 项目 介绍
下载PDF
论旅游规划中的营销概念设计——基于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的案例
8
作者 刘世明 李蔚 尚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429-433,共5页
将旅游和市场营销结合是旅游学理论和实践探讨的方向之一。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前期工作,是旅游产品的设计阶段。论题结合市场营销学理论,探析了旅游规划中的营销概念问题,建立了旅游营销概念设计的一般逻辑结构图。结合汶川映秀镇旅... 将旅游和市场营销结合是旅游学理论和实践探讨的方向之一。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前期工作,是旅游产品的设计阶段。论题结合市场营销学理论,探析了旅游规划中的营销概念问题,建立了旅游营销概念设计的一般逻辑结构图。结合汶川映秀镇旅游规划的实践,实证了映秀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旅游营销概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划 营销概念 地震 灾害遗址地
下载PDF
海原地震遗迹(宁夏段)保护现状及保护方式讨论
9
作者 张元芳 任栋 陈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2-1336,共5页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地震遗迹[1]。针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情况进行统计,重点对宁夏段遗迹现状和保护情况进行概述,并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和开发方案进...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地震遗迹[1]。针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情况进行统计,重点对宁夏段遗迹现状和保护情况进行概述,并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和开发方案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海原地震遗迹及相关地震遗迹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地震遗迹 保护方案
下载PDF
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形变遗迹及华山山前断裂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安良 米丰收 种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3-81,共9页
华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新活动,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最新断层崖,基岩裂缝、黄土裂缝、山体崩(滑)塌体等众多的地震形变和破坏遗迹,华山山前断裂带应是1556年华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从本文提供的一个古地震剖面分析,... 华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新活动,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最新断层崖,基岩裂缝、黄土裂缝、山体崩(滑)塌体等众多的地震形变和破坏遗迹,华山山前断裂带应是1556年华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从本文提供的一个古地震剖面分析,华山山前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可能发生过四次大地震,其重复间隔约2000—25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形变遗迹 古地震 陕西 华县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想 被引量:14
11
作者 左传长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8年第9期27-30,共4页
在对地震灾区损毁资源及建筑垃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借鉴国外有关建筑垃圾处置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即通过对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对地震灾区损毁资源及建筑垃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借鉴国外有关建筑垃圾处置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即通过对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现场转化为可供灾后重建所用的建筑材料,变废为用,既可节约垃圾堆放占地,减少露天堆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又能为灾后重建提供紧缺的建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建筑垃圾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中四川可移动文物及其建筑受损情况调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巩梦婷 韦荃 +2 位作者 冯萍莉 张孜江 杨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7,共8页
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 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可移动文物的受损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基本探明汶川地震中文博单位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受损原因和类型,为提升文博工作者的文物防震保护意识和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可移动文物 受损情况 调查
下载PDF
泸县6.0级地震文化遗产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安仁兵 游文龙 +1 位作者 潘毅 刘升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4,共12页
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县发生6.0级地震,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掌握文化遗产在此次地震中的破坏情况,对古建筑、古桥、渡槽、摩崖造像、古遗址以及可移动文物进行震害调查,分析破坏原因,提出不同文化遗产的震害等级... 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县发生6.0级地震,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掌握文化遗产在此次地震中的破坏情况,对古建筑、古桥、渡槽、摩崖造像、古遗址以及可移动文物进行震害调查,分析破坏原因,提出不同文化遗产的震害等级,并统计其在此次地震中破坏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古建筑中木结构的震害较轻,砖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墙体开裂、倾斜、倒塌和屋面损毁等破坏;古桥的桥面板产生裂缝和起壳,桥头堡基石发生移位;摩崖造像发生开裂、石像脱落,部分岩石发生坠落;古遗址的原有缝隙增大,石砌墙歪闪或倾斜;可移动文物与陈列台连接的金属卡件在地震下崩落。根据震害调查结果,将文化遗产的震害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古建筑的维修与加固、摩崖造像的一体化监测、古桥的维护与应急抢险、可移动文物的隔震保护提出几点建议,为我国文化遗产的抗震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地震 震害调查 古建筑 古桥 摩崖造像 可移动文物
下载PDF
石窟防震减灾与文物保护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玉成 《灾害学》 CSCD 1998年第4期90-94,共5页
针对石窟文物的特点,强调了防震减灾在石窟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石窟的抗震防灾应从地震安全性评价、石窟地震稳定性分析、工程防护措施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并就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石窟 防震 减灾 文物保护 防震措施 地震
下载PDF
石窟文物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玉成 蔡红卫 徐晖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804-2808,共5页
本文针对石窟文物的特点,探讨了石窟文物抗震加固设防标准的原则、依据和设防目标。从石窟窟区地震荷载确定、石窟围岩地震稳定性分析、工程防护措施等环节入手,提出了石窟文物抗震安全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地震 石窟 抗震安全评价 文物保护
下载PDF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景观与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秀梅 谢小平 陈园园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年第6期76-79,95,共5页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开园的以地震遗址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内景观类型主要以滑坡、串珠状分布的堰塞湖、地热和可燃气体等为主。人文景观有民居遗址、纪念碑、遇难同胞纪念墙等。...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开园的以地震遗址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内景观类型主要以滑坡、串珠状分布的堰塞湖、地热和可燃气体等为主。人文景观有民居遗址、纪念碑、遇难同胞纪念墙等。与四川其他地震遗址相比,该遗址公园的突出特点是造成当地居民重大伤亡的山地次生灾害集中分布,滑坡和泥石流遗迹保存完好。作为震遗地质公园,需要在人们凭吊和瞻仰过程中配有较好的旅游解说系统,加强解说人员的地学素养,强化地震博物馆中地震模拟的建设。现该遗址公园已成为省级地质公园,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对遗址公园的景观构建及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期望其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乃至世界级地震遗迹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遗公园 景观构建 解说系统 东河口 青川县
下载PDF
地震保险助力应县木塔古建筑保护
17
作者 常兆卿 周林毅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8期203-210,共8页
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应县木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结构虽然对于地震灾害有抗震效果,但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击,部分组件已经开始有损坏的趋势,基于美国、日本、新西兰... 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应县木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结构虽然对于地震灾害有抗震效果,但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击,部分组件已经开始有损坏的趋势,基于美国、日本、新西兰的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经验与启示,整合过去应县木塔受到地震灾害侵蚀损害的数据,提出六点建议:一是自我保险与商业保险分级抗灾;二是应用再保险与风险证券化产品预先筹措损失资金;三是充分融合风险承担和社会参与促使应县木塔加入地震保险;四是解决古建筑地震保险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不足的问题;五是解决应县木塔因应地震的损失压力测试与损失情况不同产生的风险差异化问题;六是解决应县木塔在地震保险实践方面的问题。指出应县木塔可以通过分材料、分层设计分项保险金额与保险费率进行投保,增加商业保险公司承保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 地震灾害保险 文物保护
下载PDF
面向不可移动文物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以福建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澯 黄智卿 +1 位作者 宫阿都 巴婉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9-455,共7页
以福建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文物本体脆弱性3个方面,构建不可移动文物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对文物的实地调查,采用综合指数法、熵权法、... 以福建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文物本体脆弱性3个方面,构建不可移动文物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对文物的实地调查,采用综合指数法、熵权法、专家打分法等计算得到福建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的地震灾害风险值,并利用自然断裂法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福建省地震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较高危险性的地区占福建省总面积的1/3左右;2)福建省地震孕灾环境敏感性内陆地区较高,沿海地区较低,山地区域敏感性最高;3)福建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中,有66%左右处于中等风险及以上,其中鼓山摩崖石刻脆弱性最高,需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风险评估 不可移动文物 指标体系 熵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