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深烧变岩地下水瞬变电磁法探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鹏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4,共4页
为了研究瞬变电磁法对浅埋深烧变岩地下水的探测效果,以新疆准噶尔盆地某露天矿烧变岩区为研究对象,从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两方面对瞬变电磁法探测效果进行研究。首先针对研究对象赋存条件建立地电模型,从电阻率差异角度论证理论可行性;... 为了研究瞬变电磁法对浅埋深烧变岩地下水的探测效果,以新疆准噶尔盆地某露天矿烧变岩区为研究对象,从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两方面对瞬变电磁法探测效果进行研究。首先针对研究对象赋存条件建立地电模型,从电阻率差异角度论证理论可行性;其次根据理论结果设置采集参数,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实测结果,分别推断烧变岩及地下水分布范围;最后采用地面钻探对异常区进行揭露。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适应浅埋深烧变岩地电结构,能准确反映烧变岩地下水范围,适合在浅埋深烧变岩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烧变岩 瞬变电磁 地下水 地电结构
下载PDF
德令哈6.6级地震前甘肃地区前兆异常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燕明芝 李晓峰 +3 位作者 张昱 郑卫平 张苏平 张小美 《高原地震》 2003年第3期15-26,共12页
利用甘肃地区12个观测台包括三大学科(地电,水氡、气氡、水位,应力)共16个测项的观测资料,经去倾付氏分析及用日均值、5日均值、月均值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分析发现,在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 6级地震前,这些台项出现了较多远场前兆... 利用甘肃地区12个观测台包括三大学科(地电,水氡、气氡、水位,应力)共16个测项的观测资料,经去倾付氏分析及用日均值、5日均值、月均值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分析发现,在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 6级地震前,这些台项出现了较多远场前兆异常,并对6 6级地震与这些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地电 水化 应力 远场前兆异常 德令哈6.6级地震
下载PDF
ZD8仪地电阻率整点值短临异常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田山 郑文俊 +2 位作者 程瑞年 蒋金耀 张志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10,共7页
高精度的地电阻率测量其观测资料中有否短临地震前兆信息 ,为此分析处理了宝坻台ZD8地电仪自 1 987年 5月至 2 0 0 1年 3月的地电阻率整点值观测资料 ,分别对发生在宝坻台附近的中等地震和华北北部 5级以上地震前该项资料的短临前兆变... 高精度的地电阻率测量其观测资料中有否短临地震前兆信息 ,为此分析处理了宝坻台ZD8地电仪自 1 987年 5月至 2 0 0 1年 3月的地电阻率整点值观测资料 ,分别对发生在宝坻台附近的中等地震和华北北部 5级以上地震前该项资料的短临前兆变化的对应情况和异常形态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该项资料的短临异常指标分别为 0 .5 %和 1 .0 % ,其预报效能的 R值分别为 0 .4和 0 .3 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8塌仪 短临预报 地震前兆异常 地电阻率
下载PDF
100kHz地波计算中大地等效电参数和等效地球半径选取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梁仲寰 《陕西天文台台刊》 CSCD 2002年第2期90-100,共11页
在100kHz地波工程计算中,通常将E_0称为基准场强,t_w称为二次相位因子。笔者将1022所计算(简称之为算法1)的E_0和t_w和陕西天文台计算(算法2)的E_0和t_w与12个地波观测地点测得的基准场强E_0和二次相位因子t_w做了比较。基本做法是:由E_... 在100kHz地波工程计算中,通常将E_0称为基准场强,t_w称为二次相位因子。笔者将1022所计算(简称之为算法1)的E_0和t_w和陕西天文台计算(算法2)的E_0和t_w与12个地波观测地点测得的基准场强E_0和二次相位因子t_w做了比较。基本做法是:由E_0^(测)通过算法1得到的E_0~σ和t_w~σ(σ为大地电导率)曲线,导出对应于E_0^(测)的二次相位因子,称之为t_w^(导)(F);对算法2用同样做法亦得相应的t_w^(导)(C),求二次相位因子实测值与导出值之差:△ (F)=t_w^(测)-t_w^(导)(F)和△(C)=t_w^(测) -t_w^(导)(C)。结果是:有8个观测点△(F)和△(C)一致;有两个观测点|△(F)|明显大于|△(C)|;有一个观测点|△(F)|为|△(C)|的3倍多;有一个观测点,t_w^(测)与t_w^(导)(C)吻合得很好,而t_w^(导)(F)无法确定。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实际条件下,对于100kHz的地波工程应用,算法2要比算法1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波场强 大地等效电参数 等效地球半径 低频地波传播 二次相位因子
下载PDF
深穿透地电化学测量在贵州织金新麦地区铅锌矿的初步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光艳 黄林 +1 位作者 左佳丽 罗先熔 《贵州地质》 2015年第3期222-226,221,共6页
为研究地电化学测量在该区的找矿有效性,通过在工作区开展地电提取测量这种新方法找矿预测研究,选择已有工程控制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知的铅锌隐伏矿体上都测出了清晰的异常。得出测区内具有清晰的地电化学集成异常,异常多沿着... 为研究地电化学测量在该区的找矿有效性,通过在工作区开展地电提取测量这种新方法找矿预测研究,选择已有工程控制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知的铅锌隐伏矿体上都测出了清晰的异常。得出测区内具有清晰的地电化学集成异常,异常多沿着测区内的断裂构造展布,且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显示了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该区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利用该技术在该地区深部及外围找矿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铅锌矿 织金新麦地区
下载PDF
提高地电观测线路抗漏电影响的有效途径
6
作者 金安忠 吴子泉 +1 位作者 赵强 李润贤 《防灾减灾学报》 1992年第3期84-89,共6页
本文对漏电场进行了系统计算,给出漏电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供电线与测量线间的漏电及其转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提高地震台站观测线路抗漏电影响适合地震电法特点的较科学经济的布线原则和方法。荷泽地震台线路改造实例及... 本文对漏电场进行了系统计算,给出漏电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供电线与测量线间的漏电及其转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提高地震台站观测线路抗漏电影响适合地震电法特点的较科学经济的布线原则和方法。荷泽地震台线路改造实例及某些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 抗漏电 漏电场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直流输电接地极多层土壤地电位分布计算 被引量:41
7
作者 刘连光 马成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5,共5页
高压直流输电单极-大地回路方式运行时入地电流会在接地极周围的土壤中产生强电场,会对接地极附近电网的电力设备和地下金属管线等产生影响。针对接地极周围实际土壤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典型土壤模型和多层土壤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典型接... 高压直流输电单极-大地回路方式运行时入地电流会在接地极周围的土壤中产生强电场,会对接地极附近电网的电力设备和地下金属管线等产生影响。针对接地极周围实际土壤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典型土壤模型和多层土壤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典型接地极的地电位分布进行计算。比较了采用典型土壤模型和采用多层土壤模型下的直流输电接地极的接地特性以及对地面电位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极址附近,接地极所在层土壤电阻率对接地电阻和跨步电压的影响较大,在离接地极数十公里范围内,深层土壤电阻率对地表电位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接地极 电流场 大地电场模型 有限元 地面感应电势
下载PDF
煤矿井下长钻孔水力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晓 张双斌 郭红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共3页
为了实现煤矿井下长钻孔的有效大规模压裂,结合中马村矿羽状长钻孔施工情况,采用HTB500型水力压裂泵组进行重复水力压裂试验,并使用大地电场岩性探测仪对水力压裂有效范围进行探测。试验结果表明,抽采瓦斯纯量由压裂前几近为0增大至... 为了实现煤矿井下长钻孔的有效大规模压裂,结合中马村矿羽状长钻孔施工情况,采用HTB500型水力压裂泵组进行重复水力压裂试验,并使用大地电场岩性探测仪对水力压裂有效范围进行探测。试验结果表明,抽采瓦斯纯量由压裂前几近为0增大至739.8m^3/d;抽采体积分数由0增大为44.1%~99.9%;煤层透气性系数由压裂前的3.2~4.0m^2/(MPa^2·d)增大至25.6~44.8m^2/(MPa^2·d);压裂有效范围以压裂孔为中心呈不对称形式展布,长度沿钻孔延伸方向达370m,宽度为30~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钻孔 重复压裂 抽采效果 大地电场岩性探测
下载PDF
大地电场观测深埋铅电极测量系统试验 被引量:15
9
作者 田山 郑文俊 +2 位作者 张建新 陈嵩 汪翠枝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为使用铅电极替代不极化电极,以解决滨海地区大地电场观测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先后开展了浅埋的铅电极与不极化电极的大地电场对比观测,以及深埋铅电极与浅埋铅电极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铅电极与固体不极化电极的观测数据在短期内... 为使用铅电极替代不极化电极,以解决滨海地区大地电场观测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先后开展了浅埋的铅电极与不极化电极的大地电场对比观测,以及深埋铅电极与浅埋铅电极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铅电极与固体不极化电极的观测数据在短期内有较好的一致性;深埋铅电极的大地电场观测资料在长期稳定性上优于固体不极化电极;而观测数据的内在观测质量也高于浅埋铅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场 铅电极 不极化电极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电流场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马成廉 刘连光 +2 位作者 闫旭东 魏恺 张鹏飞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71,共9页
介绍了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场相关概念,主要阐述了接地、入地电流和跨步电压及其相关指标;指出在接地极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接地极周围土壤电阻率、相关接地参数的计算以及接地极型式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入地电流产生... 介绍了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场相关概念,主要阐述了接地、入地电流和跨步电压及其相关指标;指出在接地极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接地极周围土壤电阻率、相关接地参数的计算以及接地极型式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入地电流产生的电流场对变压器和系统交流电网的偏磁影响、接地极装置及地下金属管网的腐蚀以及对电气化铁路的电磁影响,并概述了相应的抑制措施,包括进行变压器及交流电网直流偏磁的治理,地下金属管网及接地装置腐蚀的防护,同时也探讨了共用接地极模式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建立大地二维乃至三维电场模型的重要性,指出只有考虑大地横、纵向差异,更精确地了解大地电性结构,进而准确地计算直流接地极周围地电流场分布,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建设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接地极 电流场 直流偏磁 大地电场模型
下载PDF
引起大地电场变化的一些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和平 王长江 +3 位作者 任佳 康有明 马佳 解用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年第1期56-60,共5页
对河北省4个电场台站3年多的大地电场资料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整理,总结出引起大地电场变化的一些因素,这对我们认识资料有所帮助。对分析和利用大地电场资料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大地电场 分钟值
下载PDF
土工膜渗漏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能昌信 董路 +2 位作者 姜文峰 王彦文 魏志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土工膜的渗漏检测及补漏处理是填埋场功效保障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国外填埋场渗漏检测的多种方法的比较,成功研制了基于高压直流电法的渗漏检测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由于填埋场检测面积大所带来的采集数据量大、传输距离远的问题。通过建... 土工膜的渗漏检测及补漏处理是填埋场功效保障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国外填埋场渗漏检测的多种方法的比较,成功研制了基于高压直流电法的渗漏检测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由于填埋场检测面积大所带来的采集数据量大、传输距离远的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地电模型,解决了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电势分布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通过杭州的实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检测电极间距为4m时,误差超过0.4m的概率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渗漏监测 地电模型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煤层覆岩电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莹 梁德贤 翟培合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125 105,105,共5页
为正确确定煤层覆岩受采动变形与破坏范围,更好地了解煤层采动影响下覆岩视电阻率的变化及破坏发育特征,结合围岩的力学性质、岩性与采煤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覆岩分成塑性破坏区、弹塑性过渡区、弹性区3个不同的导电性区段,分别... 为正确确定煤层覆岩受采动变形与破坏范围,更好地了解煤层采动影响下覆岩视电阻率的变化及破坏发育特征,结合围岩的力学性质、岩性与采煤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覆岩分成塑性破坏区、弹塑性过渡区、弹性区3个不同的导电性区段,分别建立了煤层受采动影响下覆岩电性动态变化的正常与存在导水裂隙带的地电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受采动引起其视电阻率显著变化,视电阻率异常区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而移动,且其范围随之加大,致使导水裂隙能与塑性破坏高阻区相连,反映在塑性破坏高阻异常范围和幅度的减小,预示着顶板可能出水;利用覆岩受采动电性变化规律,有利于更为准确的探测顶板水的赋存状态可保障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影响 导电性 地电模型 视电阻率响应 电性变化
下载PDF
地球电场与地球磁场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润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1-1084,共14页
为探讨地球磁场的形成机理,应用经典电磁理论以微分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三种自激发电机模型,用球形自激发电机模型简明地描述地球磁场的形成和分布;从分析地轴参考系中相对于自转地球静止的电荷间洛仑兹力的特点以及地球上的电荷在地球电... 为探讨地球磁场的形成机理,应用经典电磁理论以微分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三种自激发电机模型,用球形自激发电机模型简明地描述地球磁场的形成和分布;从分析地轴参考系中相对于自转地球静止的电荷间洛仑兹力的特点以及地球上的电荷在地球电场和地球磁场作用下的漂移规律,阐述中心磁场的形成及反转机理;分析电荷相对于地球的漂移以阐述偏磁场的形成.理论分析表明:地球上每一点的磁场都可以看成是由该点的几个分磁场叠加而成;地球具有自身的电场;地球电场与地球磁场同时产生、同时变化,且都源自于地球的自转和地球上正负电荷的非对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理 地球电场 地球磁场 自激发电机模型 地轴参考系
下载PDF
土工膜渗漏检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8
15
作者 能昌信 董路 +3 位作者 王琪 王彦文 薛咏海 王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0,共4页
通过比较国外多种填埋场渗漏检测方法,成功地研制了基于高压直流电法的渗漏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CAN总线技术,解决了由于填埋场检测面积大所带来的采集数据量大、传输距离远的问题;利用低频脉冲供电方式,将正负半周采集的数据相减,大大... 通过比较国外多种填埋场渗漏检测方法,成功地研制了基于高压直流电法的渗漏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CAN总线技术,解决了由于填埋场检测面积大所带来的采集数据量大、传输距离远的问题;利用低频脉冲供电方式,将正负半周采集的数据相减,大大减小了低频地电噪声的影响;通过建立合理的地电模型,解决了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电势分布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通过实践检验,表明该系统在检测电极间距为4m时,误差超过0.4m的概率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渗漏检测 地电模型
下载PDF
地电场架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干扰的排除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东 袁顺 王宝柱 《内陆地震》 2008年第4期348-354,共7页
通过对全疆大地电场仪器的架设和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了很多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排除干扰的方法,例如在架设过程中测线的接法,挖极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筛选电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慎重解决,就直接影响到以... 通过对全疆大地电场仪器的架设和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了很多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排除干扰的方法,例如在架设过程中测线的接法,挖极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筛选电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慎重解决,就直接影响到以后观测资料的好坏。另外,在观测中遇到一些干扰问题,如磁暴、雷电、附加电场等,分析了这些干扰出现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场 仪器架设 干扰问题
下载PDF
地球电、磁力对成矿作用控制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忠实 邓军 彭晓雷 《吉林地质》 2002年第1期1-7,14,共8页
基于地球内核旋转产生地球电场和磁场的同时可使深部物质上涌 ,地球环境电磁场应与成矿作用间存在某种联系 ,故笔者设想地球电、磁力可能对成矿作用有一定的控制性。地球深部电场力和浅部磁场力能使导电矿物和磁性矿物发生分离或聚集 ,... 基于地球内核旋转产生地球电场和磁场的同时可使深部物质上涌 ,地球环境电磁场应与成矿作用间存在某种联系 ,故笔者设想地球电、磁力可能对成矿作用有一定的控制性。地球深部电场力和浅部磁场力能使导电矿物和磁性矿物发生分离或聚集 ,是地壳深部巨量矿质预富集的重要形成过程 ,该过程与地壳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必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根据金和黄铁矿等本身所通过的电流来描述它们周围的磁场、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含金流体的性质 ,铁磁性矿物巨量富集与磁引力的关系 ,抗磁性有色多金属矿物巨量富集与磁斥力关系的讨论等 ,都表明地球电、磁力对成矿作用控制的可能联系。这种可能联系对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的解释上充分显示出地球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力 环境电磁场 成矿作用 地壳 构造板块 地理电力 中生代
下载PDF
双源大地电磁测深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师建 王玉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7,共3页
介绍了双源大地电磁测深特点及数据处理原理。采空区探测和断层构造勘探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使用500Hz~100kHz人工源在几米至200m深度范围可获得理想的大地电阻率勘探效果。
关键词 双源大地电磁测深 采空区 断层构造 大地电阻率勘探 天然电磁场
下载PDF
陕北典型黄土断面电性特征及其地电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松 刘展 +4 位作者 徐凯军 李铁明 陈晓红 闫相相 朱炅君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24-230,共7页
利用从陕北延长、洛川、宝鸡地区7处典型黄土断面实地采集的239个测点的介电常数、电阻率数据,归纳总结了黄土的介电特性和电阻率特性,发现黄土层和红土层表现出明显的电性分层。简要探讨了陕北黄土电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重点以... 利用从陕北延长、洛川、宝鸡地区7处典型黄土断面实地采集的239个测点的介电常数、电阻率数据,归纳总结了黄土的介电特性和电阻率特性,发现黄土层和红土层表现出明显的电性分层。简要探讨了陕北黄土电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重点以数据采集最为详实的延长地区"长10井"黄土断面为例,对长10井黄土断面进行了精细的电特性刻画和描述。主要针对用探地雷达等电磁方法在黄土塬区分辨出红土层的理论可行性、研究过程是否需要消除含水率对电参数的影响、建立科学典型的黄土地电模型这3个问题进行了初期探索,为探地雷达等电磁勘探手段在黄土塬区提取有效激发层(红土层)的研究提供了黄土电特性理论基础、断面解释依据和黄土地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区 红土层提取 介电常数 电阻率 黄土地电模型
下载PDF
大地电场岩性探测在贵州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小庆 彭钦 《地下水》 2015年第5期123-124,133,共3页
通过与贵州沿河和平镇ZK1地热井的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对比分析,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技术能较为精准的探测深部热储的埋藏深度和含水性。作为一种直接判断深部热储含水性的新方法,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技术解决了其他地球物理方法无法解决的深部... 通过与贵州沿河和平镇ZK1地热井的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对比分析,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技术能较为精准的探测深部热储的埋藏深度和含水性。作为一种直接判断深部热储含水性的新方法,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技术解决了其他地球物理方法无法解决的深部热储含水性问题,降低了地热资源勘探的风险,特别在断裂控热地区,质测效果更好。可在今后的地热水资源勘探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场岩性探测 地热勘探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