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地区龙山时代的聚落与社会 被引量:14
1
作者 戴向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9,共10页
本文根据近些年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北方地区龙山时代的聚落形态及其反映的社会变化进行了集中的分析,讨论的重点包括包头大青山南麓阿善文化聚落群、凉城县岱海周围老虎山文化聚落群和陕北神木石峁城址及周... 本文根据近些年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北方地区龙山时代的聚落形态及其反映的社会变化进行了集中的分析,讨论的重点包括包头大青山南麓阿善文化聚落群、凉城县岱海周围老虎山文化聚落群和陕北神木石峁城址及周边的聚落。指出北方地区在龙山时代经历了与中原不同的发展轨迹、代表着不同的社会演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龙山时代 聚落与社会 石峁 早期国家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出土漆器的跨区域比较研究
2
作者 秦小丽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漆器作为人类早期的重要发明,与早期陶器一样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认识与利用的结晶。目前考古发现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是中国与日本。我国长江下游在距今8200年的井头山遗址出土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漆... 漆器作为人类早期的重要发明,与早期陶器一样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认识与利用的结晶。目前考古发现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是中国与日本。我国长江下游在距今8200年的井头山遗址出土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漆器,而日本绳文时代鸟滨遗址也出土了距今6000年前的红色漆梳。本文在梳理中日两国新石器时代出土资料的基础上,从漆器原料、制漆工具、制作技术及科技分析等方面,对这一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的复杂性、艺术性和礼仪性进行了跨区域比较分析。漆器作为早期国家祭祀礼仪体系的物化体现之一,彰显了漆器手工业在东亚早期国家进程中具有的重要性和对周边其他国家地区的影响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东亚早期漆器 跨区域比较 早期国家 祭祀礼仪
下载PDF
西双版纳指定服役制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卢中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5,共9页
指定服役制度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动力,贯穿了西双版纳勐泐王国发生、发展、衰亡的整个过程。西双版纳指定服役制度产生于原始共同体内部分工及对外武力征服,在农业劳役、工商业劳役、军事劳役、日常生活劳役、公共... 指定服役制度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动力,贯穿了西双版纳勐泐王国发生、发展、衰亡的整个过程。西双版纳指定服役制度产生于原始共同体内部分工及对外武力征服,在农业劳役、工商业劳役、军事劳役、日常生活劳役、公共劳役中都有具体表现,劳役分配遵循等级原则、平均原则、特长特产原则,并体现出整体性、固定性、强制性、复杂性4个特点,其产生是商品经济不发达、血缘共同体存在的必然结果。这一制度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普遍性,是探索早期国家起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指定服役制度 早期国家
下载PDF
社会进化模式与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性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5-132,共8页
根据学界对夏商奴隶制社会的认定,文章探讨了前苏联社会进化模式和意识形态对学术思维的影响。在介绍和讨论了国内外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后,文章呼吁考古学要走出一味收集资料、囿于文献和公式化概念进行研究的倾向,力求从具体的材料... 根据学界对夏商奴隶制社会的认定,文章探讨了前苏联社会进化模式和意识形态对学术思维的影响。在介绍和讨论了国内外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后,文章呼吁考古学要走出一味收集资料、囿于文献和公式化概念进行研究的倾向,力求从具体的材料来客观探究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性质,为世界早期文明探源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国家 社会性质 苏联社会进化论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黄牛之路:从伏尔加河流域到黄河流域
5
作者 杨益民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共12页
黄牛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家畜之一,是史前物种全球化的主要实证。黄牛既能提供肉、皮和骨等初级产品,也能提供奶、畜力等次级产品。黄牛从西亚起源到传入中国开始大规模养殖经历了约六千年。根据国内外考古资料的梳理,黄牛到中国经历了... 黄牛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家畜之一,是史前物种全球化的主要实证。黄牛既能提供肉、皮和骨等初级产品,也能提供奶、畜力等次级产品。黄牛从西亚起源到传入中国开始大规模养殖经历了约六千年。根据国内外考古资料的梳理,黄牛到中国经历了两次传播,第一波传播在公元前四千纪晚期,从伏尔加河流域到达阿尔泰山脉地区,并零星传播到东北地区和甘青地区,但没在中国社会留下深刻的烙印;第二波传播在公元前三千纪晚期,黄牛从阿尔泰山脉地区传入南疆和黄河流域,让中国先民可以大规模开发之前难以利用的草地资源,提供了新的食物(热量)手工业原料和动力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物质与能量利用形式的一次重大飞跃,引发了牧业革命,从而催化了当时陕北和晋南地区早期国家的诞生。在这些传播过程中,气候变化可能扮演了关键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之路 牧业革命 早期国家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4000年前的黄河关口——碧村遗址视角下的文明起源探索
6
作者 王晓毅 张光辉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碧村遗址是在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华多元一体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于河套和晋南碰撞交融的关键通道上诞生的一座特殊城池,先天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沟通黄河两岸的重要关口。由于其与“比邻”都邑聚落石峁,在同一考古学文化下,彼此形成了唇齿相... 碧村遗址是在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华多元一体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于河套和晋南碰撞交融的关键通道上诞生的一座特殊城池,先天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沟通黄河两岸的重要关口。由于其与“比邻”都邑聚落石峁,在同一考古学文化下,彼此形成了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构成了都邑与边鄙功能性城池的两级政治结构,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河套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种考察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时期其它区域的中心聚落,可进一步勾勒黄河中游地区4000年前后的文明景观,初步展现天下万国时代黄土高原政治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村遗址 关口 都鄙 早期国家
下载PDF
尧舜共同体的早期国家特征论析
7
作者 李玲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尧舜共同体在国民结构上出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具备了按地域划分国民的国家特质;在国家权力上社会公共权力得到发展,并初步具备了王权特征;在国家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初期特征。这三点与夏商国家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是其进入... 尧舜共同体在国民结构上出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具备了按地域划分国民的国家特质;在国家权力上社会公共权力得到发展,并初步具备了王权特征;在国家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初期特征。这三点与夏商国家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是其进入国家阶段的重要体现,唯其仍有一定原始性,所以可称为早期国家的初始阶段。文献与考古材料对尧舜共同体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有一致之处也有差异,其差异体现了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社会发展的三个特点:早期国家初始阶段,具备国家要素的城邑(或中心聚落)为少数,大多数古城和聚落的发展仍比较原始,规模小,社会形态单一,仍以血缘组织为统治基础;进入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的城邑(或中心聚落)大多规模较小,影响有限;从全国范围看,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社会发展处于多中心状态,直到夏商时期中原地区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才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舜共同体 早期国家 夏商国家
下载PDF
豫北地区二里头时代的地域间关系——以陶器资料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4
8
作者 秦小丽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95,共15页
本文在充分收集豫北地区二里头时代遗址资料的基础上,对遗址中出土的陶器构成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多地域间交流的角度,对豫北地区和其他周边地区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检讨,以确定豫北地区在中国初期国家形成过程中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 豫北地区 二里头时代 陶器 初期国家
原文传递
早期国家之黎明─—兼谈良渚文化社会政治演化水平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淳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6期20-25,共6页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来探讨国家起源的过程,并从民族学和考古学对良渚文化的政治社会发展水平作一初步比较,尝试一种判断国家形成的考古学标准。
关键词 早期国家 良渚文化
下载PDF
土地制度与早期国家的创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起源论说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5,共11页
通过对土地制度与早期国家创制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早期国家创制的过程中土地是政治体系型构的一个结构性要件。具体而言:初民社会中,土地与人类组织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形成紧密相关;原生形态公社阶段,土地权力和土地权利之间的互... 通过对土地制度与早期国家创制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早期国家创制的过程中土地是政治体系型构的一个结构性要件。具体而言:初民社会中,土地与人类组织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形成紧密相关;原生形态公社阶段,土地权力和土地权利之间的互动伴随和推动着公社形态的发展;早期国家创制的过程中,地权演进伴随权力集中、政治统治调和地权冲突、地缘行政开始代替血缘支配。概言之,早期国家正是地权等级形式化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早期国家 土地政治
原文传递
谈上甲至汤灭夏前商族早期国家的形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宇信 《殷都学刊》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自上甲至汤灭夏前的商部族,究竟处于文明进程的哪一阶段,学者间存有很大分歧。殷先公先王自上甲以后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商汤灭夏前已初步形成了部族奴隶方国,建立了国家机器。
关键词 上甲 成汤 商族 早期国家
下载PDF
商代沚方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坤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4,共6页
沚方为商西边雄方,初与商为敌,后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为商强力征服。商采取"毖"、"告"等手段震慑加安抚,与周初对待四国多方的方式相似,这种"征服——诰诫"模式是早期国家管理的特征。沚方臣服后称"... 沚方为商西边雄方,初与商为敌,后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为商强力征服。商采取"毖"、"告"等手段震慑加安抚,与周初对待四国多方的方式相似,这种"征服——诰诫"模式是早期国家管理的特征。沚方臣服后称"臣沚"、"多沚",相当于卜辞"多臣",是商利用征服的异族武士组建的武装,类于周代虎臣、隶仆。出于军事考量,商王保留了沚方领地,组建的"多沚"仍由沚人率领,用于抗击西、北方向异族的内侵。这种情况并非孤例,卜辞"多羌"、"多马羌"都是类似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方国 早期国家
下载PDF
先秦指定服役制度述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中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指定服役制度的提出是我国学者在探索国家和文明起源问题上的重要理论贡献。先秦时期,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血缘共同体普遍存在等原因,统治者的各种需求并不能通过市场调节得到满足,更不能直接针对个人或地区摊派税役,因此原始血缘共同... 指定服役制度的提出是我国学者在探索国家和文明起源问题上的重要理论贡献。先秦时期,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血缘共同体普遍存在等原因,统治者的各种需求并不能通过市场调节得到满足,更不能直接针对个人或地区摊派税役,因此原始血缘共同体的内部分工被赋予了国家强制力,并以构建仿族组织的方式推及被征服者身上。指定服役制度作为早期国家自然选择的结果,表现出强制性、整体性、固定性等特征,且遵循等级、特长特产、同役平均的摊派原则。先秦早期国家层面的农业劳役、手工劳役、军事劳役、官制起源、服制等,均与指定服役制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指定服役制度 早期国家
下载PDF
纳召:西双版纳早期农业剥削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中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1,共8页
纳召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农业剥削方式,学界先入为主的偏见阻碍对其系统性的研究。纳召作为各级统治者直接经营的土地,来源复杂,并呈现出分散插花的分布特点。其耕作方式表现为指定某一群体世代负责代耕,且收获物全部归统治者所有。它是... 纳召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农业剥削方式,学界先入为主的偏见阻碍对其系统性的研究。纳召作为各级统治者直接经营的土地,来源复杂,并呈现出分散插花的分布特点。其耕作方式表现为指定某一群体世代负责代耕,且收获物全部归统治者所有。它是统治阶级大土地所有制不发达、血缘共同体存在及生产力落后的产物。纳召作为指定服役制度在农业上的表现形式,在世界早期文明中具有普遍性,对探索早期国家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召 指定服役制度 早期国家
原文传递
从玉器传播论华夏早期国家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米力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24,共7页
湮没在传说中的夏代,在古代文献记载中以华夏第一王朝的而广为人知,却在当代国际学界遭遇不能实证和不被承认的尴尬。缺乏文字材料的证实,对夏代纪年内中原政权所体现出的面貌,目前仅能通过考古学材料加以探索,即"四重证据法"... 湮没在传说中的夏代,在古代文献记载中以华夏第一王朝的而广为人知,却在当代国际学界遭遇不能实证和不被承认的尴尬。缺乏文字材料的证实,对夏代纪年内中原政权所体现出的面貌,目前仅能通过考古学材料加以探索,即"四重证据法"中的第四重:文物与图像。而在利用物质材料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玉器作为前文字时代的重要礼器,其易于保存的特质和一贯至今的文化内涵成为理解夏史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玉器的传播、玉礼器的文化内涵和早期国家的用玉特点,探讨从前二里头时代至二里头晚期的华夏早期国家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传播 夏代 早期国家 二里头文化 龙山文化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史前城防遗存及其特征概述
16
作者 胡岩涛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8年第1期258-270,共13页
史前城防遗存作为反映早期人类军事活动行为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军事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史前城址中的城防遗存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总体特征及地理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还简要指出长... 史前城防遗存作为反映早期人类军事活动行为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军事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史前城址中的城防遗存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总体特征及地理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还简要指出长江中下游史前城防遗存的研究,对探讨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史前城防遗存 地理环境 早期国家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创制与发展
17
作者 杨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56-160,共5页
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现有的国家制度很多源于早期的国家结构;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制度的创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原始的部落联盟到成熟的封建国家,古人在探索国家制度上体现出非凡的智慧。早期的国家创制是一个从探索到继承... 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现有的国家制度很多源于早期的国家结构;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制度的创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原始的部落联盟到成熟的封建国家,古人在探索国家制度上体现出非凡的智慧。早期的国家创制是一个从探索到继承创新的过程,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先秦到汉朝国家的发展经历了初创到成熟的转变,各项制度的建设也日益完善,确立了国家的基本结构,中央和地方的职能渐趋明晰,反映了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的不断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国家 制度 文明
下载PDF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18
作者 沈长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1,共7页
目前学术界对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概念存在着分歧。我们认为中国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三代已具备公共权力,但社会仍滞留在居民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政治组织。所谓中国在龙山时代就已出现了早期国家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 目前学术界对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概念存在着分歧。我们认为中国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三代已具备公共权力,但社会仍滞留在居民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政治组织。所谓中国在龙山时代就已出现了早期国家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则是走的部落联盟酋长因其职务的“独立化”转变为“社会主人”这样一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国家 夏商周三代 血缘基础 社会职能
下载PDF
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石料来源与资源选择策略——基于二里头遗址的石料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益汇 陈国梁 +2 位作者 赵海涛 许宏 刘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95,共10页
前言 二里头遗址于1959年发现,是一处以二里头文化为主要内涵,包括二里冈文化的重要遗址,至今已发现包含10余座大型建筑基址和制骨作坊的宫城,拥有青铜器作坊、绿松石作坊等以及祭祀坑、墓葬、灰坑、窑址等其他遗迹,
关键词 早期国家 二里头遗址 石料 来源 选择策略
原文传递
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模式与形态研究综述
20
作者 王文轶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
辽西地区的早期国家研究主要滥觞于有关该地区的文明起源研究中,并以“早期国家起源模式”和“早期国家形态”为两大核心内容。其中,有关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模式的探讨,大多着眼于对该区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主要可归纳为“古国—方国... 辽西地区的早期国家研究主要滥觞于有关该地区的文明起源研究中,并以“早期国家起源模式”和“早期国家形态”为两大核心内容。其中,有关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模式的探讨,大多着眼于对该区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主要可归纳为“古国—方国”“部落联盟—古国”和“酋邦—早期国家”三种模式;有关辽西地区早期国家形态的讨论,主要可概括为红山文化的“古国”类型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方国”或“王国”类型。这些探索和总结为辽西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成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有关认识分歧较大,并且在研究方法、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早期国家起源 早期国家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