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后的努力:中苏在1960年代初的斗争与调和——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一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丹慧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2-162,共31页
1960年代初,中苏两党实现新的团结的前提,都是要求对方向自己认为正确的立场靠拢。毛泽东更表明中共要影响苏共、帮助赫鲁晓夫。由此两党开始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冲突。通过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中国率先在国际社会组织中公开了中苏两党的分... 1960年代初,中苏两党实现新的团结的前提,都是要求对方向自己认为正确的立场靠拢。毛泽东更表明中共要影响苏共、帮助赫鲁晓夫。由此两党开始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冲突。通过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中国率先在国际社会组织中公开了中苏两党的分歧。赫鲁晓夫进行报复,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组织了对中共代表团的围攻,并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将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面对大跃进造成的中国国内经济衰退,毛泽东与中共在顶住苏联压力的同时,不得不对苏采取让步政策。双方关系出现了短暂的缓和。其间,中苏两党的对外方针在表象上呈现出相互趋同转化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1960年代初 斗争与调和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被引量:3
2
作者 夏杏珍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74,共9页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调整文化政策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中期这两次。60年代初的文化政策调整是一次全面、自觉的调整,调整从调查研究入手,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为关键,注意解决"红专关系"、"双百"方针...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调整文化政策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中期这两次。60年代初的文化政策调整是一次全面、自觉的调整,调整从调查研究入手,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为关键,注意解决"红专关系"、"双百"方针问题,制定了《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和《文艺八条》等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的一系列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是调整取得成果的标志;1975年文化政策的调整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文艺、科技、教育三个领域的调整方式方法特殊,结果也有差异,调整的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划清界限,文艺领域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学、教育方面分别写出了汇报提纲,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整顿被迫中断。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期 1975年整顿 文化 教育 科学 文艺
原文传递
六十年代初期《创业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军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5-109,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学界对柳青名作《创业史》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第三次文代会前的反映平淡;二是第三次文代会后的好评如潮;三是1963—1965年的激烈争论。
关键词 《创业史》 60年代初 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全华 陆茹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7,126,共13页
商品"走后门"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特殊社会现象,源于计划分配的体制性原因和商品短缺的经济原因,在困难时期曾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谨慎开展了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阶段性遏制了... 商品"走后门"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特殊社会现象,源于计划分配的体制性原因和商品短缺的经济原因,在困难时期曾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谨慎开展了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阶段性遏制了这一社会现象,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反对商品“走后门” 计划经济体制 商品短缺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初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历史考察
5
作者 尚长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6,共13页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突出问题有财政出现严重赤字、市场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而社会集团购买力却一度过分膨胀,加剧了经济困难。作为经济调整工作的一部分,中央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在思想动员的基...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突出问题有财政出现严重赤字、市场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而社会集团购买力却一度过分膨胀,加剧了经济困难。作为经济调整工作的一部分,中央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在思想动员的基础上规定了具体的禁止社会集团消费的内容,制定了明确的压缩指标,通过预扣经费、冻结存款和清理"小金库"等措施,成功压缩了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对于当时促进经济恢复、密切党群关系都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初 集团购买力 经济调整 经济困难
原文传递
试论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思路
6
作者 李喆 《宁夏党校学报》 2007年第6期23-26,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路。这些新的思路成为邓小... 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路。这些新的思路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前奏和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我国粮食进口工作
7
作者 熊辉 谭诗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的严重短缺造成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而国内粮食市场和紧急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无能为力,在"不吃进口粮"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粮食进口工作适时开启。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成功解决了粮食进口的外汇短...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的严重短缺造成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而国内粮食市场和紧急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无能为力,在"不吃进口粮"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粮食进口工作适时开启。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成功解决了粮食进口的外汇短缺和进口粮源问题,同时正确处理了敏感的国际粮食援助,出色完成了我国在60年代初期意义深远的粮食进口工作。关键时刻的进口粮食在挽救人民生命,稳定粮食市场,缓解粮食危机和减轻农民负担,缓和农民和国家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恢复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粮食进口工作的实施也促进了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双边贸易,为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初期 饥荒 粮食进口 粮食安全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刘少奇关于如何面对困难的思想探析
8
作者 房彬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9年第6期39-41,共3页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之中。面对困难,刘少奇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如何面对困难的思想。刘少奇认为:面对困难,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困难,充分估计困难;看到困难的同时还要看到光明...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之中。面对困难,刘少奇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如何面对困难的思想。刘少奇认为:面对困难,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困难,充分估计困难;看到困难的同时还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坚定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念;要勇敢前进,努力克服困难。刘少奇的这一思想,对于克服当时国民经济困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刘少奇 困难 调查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高等教育立法及其历史意义
9
作者 鲍嵘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CSSCI 2016年第1期231-239,共9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颁布了准法律性质的教育法规以及大量配套的行政规章和命令,初步搭建了高等教育行政法规体系的框架,对高等教育走向常规治理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教育法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立法 20世纪60年代初期 高等教育行政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初期河南省开封市街道生产自救研究
10
作者 张群梅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06-117,159,共13页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河南省开封市开展了街道生产自救工作,基本解决了街道居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保障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人民政府的认同。同时,在生产自救工作中出现的干部政策认知偏差、相关政策和...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河南省开封市开展了街道生产自救工作,基本解决了街道居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保障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人民政府的认同。同时,在生产自救工作中出现的干部政策认知偏差、相关政策和制度支持缺位等问题,也在实践中得以纠正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 城市 就业 街道 生产自救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对恢复思想路线的努力
11
作者 张永光 谭桂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10,共4页
1957年下半年以来,党的指导思想、认识和行为程度不同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此,毛泽东提出了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人的正确思想靠社会实践检验的思想,并身体力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七千人大会上还带头自我批评... 1957年下半年以来,党的指导思想、认识和行为程度不同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此,毛泽东提出了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人的正确思想靠社会实践检验的思想,并身体力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七千人大会上还带头自我批评,为使党的各项事业恢复到实事求是的轨道作了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使得在文革前十年党虽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这种努力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能顺利全面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初期 毛泽东 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恢复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福建现代戏创作生态平议
12
作者 王汉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戏曲由文化瑰宝成为文化毒草,遭到禁演;现代戏因政治宣传的需要,独占戏曲舞台。这种割裂传统的急变,对浸润传统的普通观众来说难以接受,也使剧作家、导演、演员等舞台工作者都面...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戏曲由文化瑰宝成为文化毒草,遭到禁演;现代戏因政治宣传的需要,独占戏曲舞台。这种割裂传统的急变,对浸润传统的普通观众来说难以接受,也使剧作家、导演、演员等舞台工作者都面临困境。在这样的创作生态影响下,现代戏在内容上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但在艺术上大多是“标语口号”式的宣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现代戏 创作生态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救灾度荒述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宏志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3,126,共8页
1960年下半年,灾荒遍布全省农村并急剧恶化,安徽省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跌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逐渐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迷雾中醒悟过来,努力采取开展整风整社,解散公共食堂;减少... 1960年下半年,灾荒遍布全省农村并急剧恶化,安徽省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跌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逐渐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迷雾中醒悟过来,努力采取开展整风整社,解散公共食堂;减少粮食征购和外调,恢复自留地;推广责任田,改革农业生产责任制;救济与安置灾民,稳定社会秩序;确立农业基础地位,恢复和发展农业等一系列紧急措施救灾度荒,扭转了严重困难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 安徽省 农村 救灾度荒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的退赔工作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富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征的"共产风"在中国农村一度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造成了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紧张。面对这种情况,中...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征的"共产风"在中国农村一度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造成了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紧张。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进行周密的政治部署,积极开展农村的退赔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专门划拨退赔经费,专款专用;成立专门退赔机构,有效领导退赔工作;提高干部对退赔工作的思想认识,推动退赔工作;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地开展退赔工作。这些措施推动了退赔工作的开展,并保障了退赔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密切了党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初期 中国农村 退赔工作
下载PDF
“小宝塔”的建立——一九六零年代前中期重点学校制度变迁初探
15
作者 杨隽 《青年学报》 2019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建国后,不同于按照苏联模式改造的大学体系,中小学教育体系并没有按苏联模式进行改造,尽管中小学都收归公办,设立了政治课,有些教材采用了苏联教材,也搬用了苏联的部分制度,如五分制等。但苏联模式对中小学教育系统的影响实在有限。总... 建国后,不同于按照苏联模式改造的大学体系,中小学教育体系并没有按苏联模式进行改造,尽管中小学都收归公办,设立了政治课,有些教材采用了苏联教材,也搬用了苏联的部分制度,如五分制等。但苏联模式对中小学教育系统的影响实在有限。总的来说,中小学教育制度是在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演变,在六十年代前中期最终形成了"小宝塔"的重点学校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中学 小宝塔 六十年代前中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