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楔形板与物理楔形板剂量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姚红军 于得全 +2 位作者 高宏 梁军 张昕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比较动态楔形板与物理楔形板剂量曲线分布的特点;方法: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分别测量动态楔形板Y1-IN方向15°,30°,45°,60°;固定楔形板IN方向15°,30°,45°,60°,得到相应楔形野的注量图;Dose1剂... 目的:比较动态楔形板与物理楔形板剂量曲线分布的特点;方法: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分别测量动态楔形板Y1-IN方向15°,30°,45°,60°;固定楔形板IN方向15°,30°,45°,60°,得到相应楔形野的注量图;Dose1剂量仪测量相同楔形角的动态楔形板与物理楔形板5cm深度的绝对剂量值;结果:相同楔形角的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的楔形曲线大致重合,同深度相同角度的动态楔形板比物理楔形板的绝对剂量值大15%~25%;结论:动态楔形板完全可以替代物理楔形板,提高工作效率和机器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楔形板 楔形剂量 绝对剂量
下载PDF
多级离心泵动力楔防磨平衡盘的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宗明 周龙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44,69,共2页
针对多级离心泵易出现平衡盘与平衡盘座贴合而引起平衡盘及泵损坏的现象 ,设计出多级离心泵动力楔防磨平衡盘。其结构特点是 :当平衡盘向平衡盘座靠近时 ,动力楔可产生巨大的开启力 ,从而起到防止平衡盘与平衡盘座贴合的作用。经一段时... 针对多级离心泵易出现平衡盘与平衡盘座贴合而引起平衡盘及泵损坏的现象 ,设计出多级离心泵动力楔防磨平衡盘。其结构特点是 :当平衡盘向平衡盘座靠近时 ,动力楔可产生巨大的开启力 ,从而起到防止平衡盘与平衡盘座贴合的作用。经一段时间的运行试验 ,平衡盘工作正常 ,工作面无磨损和划痕 ;平衡管压力稳定 ,并由原来的 4 5 0~ 5 0 0kPa降到低于 4 0 0kPa ,实现了逆流泵送功能。该动力楔平衡盘不仅能延长平衡盘使用寿命 ,而且能减小平衡盘间隙泄漏量 ,节能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动力楔 平衡盘 轴向力平衡装置
下载PDF
乳腺癌放疗应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对健侧乳腺和肺受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丹 吴钦宏 +3 位作者 朱庙生 张绍刚 刘明远 李高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放疗中应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对健侧乳腺和肺受量的影响。方法把实际治疗使用的计划加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分别计算13例患者,得出健侧乳腺(CB)、全肺和患侧肺的剂量分布。CB1和CB2是从内切野边缘算起两个长分别为... 目的比较乳腺癌放疗中应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对健侧乳腺和肺受量的影响。方法把实际治疗使用的计划加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分别计算13例患者,得出健侧乳腺(CB)、全肺和患侧肺的剂量分布。CB1和CB2是从内切野边缘算起两个长分别为4、10cm,内侧边界从皮肤表面标记铅丝至皮下3cm处的区域,用来代表健侧乳腺的受量情况。比较CB1和CB2所用指标为平均值,比较肺所用指标为患侧肺平均剂量及双肺V20。所用计划系统为CadPlan治疗计划系统。利用水模、电离室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比CadPlan和Eclipse计划系统的计算结果。结果在靶区覆盖率相同情况下,采用30°动态楔形板时,CB1和CB2的剂量百分比分别为1.5%~3.9%和1.1%~2.6%,患侧肺为4.1%~14.7%。采用30°物理楔形板时,CB1和CB2的剂量百分比分别为1.5%~4.4%和1.2%~3.0%,患侧肺为4.4%~15.2%。两种情况下全肺V20基本相同。采用15°动态楔形板时,CB1和CB2的剂量百分比也有所降低,但比30°楔形板时小得多;患侧肺的剂量百分比、全肺V20基本相同。实际测量结果说明采用动态板可以使正常组织受量降低。结论采用动态楔形板减少了健侧乳腺的剂量百分比,肺受量也有所减少或基本相同,从而可能使二次乳腺癌、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等副作用的发生概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动态楔形板 物理楔形板 健侧乳腺 肺受量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全向楔形板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葛宁 辜石勇 韩栋梁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全向楔形板(Omni wedge)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从虚拟楔形野的实现方法、Omni wedge 3个组成部分权重计算和Omni wedge最大有效楔形角度计算3个方面阐述全向楔形板的实现方式;分析Omni wedge因子的特性与质保质控方法,介绍Om... 目的 :探讨全向楔形板(Omni wedge)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从虚拟楔形野的实现方法、Omni wedge 3个组成部分权重计算和Omni wedge最大有效楔形角度计算3个方面阐述全向楔形板的实现方式;分析Omni wedge因子的特性与质保质控方法,介绍Omni wedge的剂量学优势及在脑部和胸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结果:Omni wedge能够提供和常规楔形板类似的剂量分布,射野边缘的最大差别在±5%之内,可实现的有效楔形角度有最大限值。结论:Omni wedge的应用能够改善靶区均匀性,降低机器跳数,提高治疗效率与治疗计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楔形板 动态楔形板 临床应用 质量保证
下载PDF
SIEMENS PRIUMS M 5176直线加速器物理楔形及动态楔形分析
5
作者 刘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907-909,共3页
目的:研究SIEMENS PRIUMS M 5176直线加速器中物理楔形因子和动态楔形因子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为临床准确使用该因子提供依据。方法:在固体水膜体中利用指形电离室对6 MV和10 MV射线束下不同角度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分别测量加和不... 目的:研究SIEMENS PRIUMS M 5176直线加速器中物理楔形因子和动态楔形因子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为临床准确使用该因子提供依据。方法:在固体水膜体中利用指形电离室对6 MV和10 MV射线束下不同角度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分别测量加和不加楔形滤片时的剂量率来计算楔形因子。通过测量不同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在固定照射野(10 cm×10 cm)的不同深度下的楔形因子来研究楔形因子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于楔形因子随射野的变化规律,还测量了不同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在固定深度(d=10 cm)下的不同射野大小的楔形因子。结果:深度对于物理楔形板的楔形因子较为明显,深度增加时楔形因子增大,且随着楔形角的增大变化更明显。对于物理楔形板,当深度由最大深度1.5 cm增加到10 cm时,对于6 MV物理楔形板,它们楔形因子最大为60°增加约3.29%;对于10 MV物理楔形板,楔形因子最大为60°增加了约1.50%。对于6 MV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最大为60°增加了1.01%、对于10 MV动态物理楔形板,楔形因子增加了约0.9%;物理楔形因子与射野大小有一定关系。它随着射野增大而增大,楔形因子最大为60°增加了约7.8%对于6 MV能量;楔形因子最大为60°增加了约8.0%对于10 MV能量。与物理楔形因子不同看到动态楔形因子受射野大小影响很小。它随着射野增大和楔形度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不明显的,它们楔形因子最大为60°分别为对1.0%对于6 MV和0.8%对于10 MV能量。结论:深度和射野对于物理楔形因子及动态楔形因子都有影响。但动态楔形因子的影响较小,且动态楔形板在治疗中要比物理楔形板优越。尽管动态楔形板在调试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在临床剂量计算时使用动态楔形板时对比剂量的影响相对于物理楔形板来说要小很多,因此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因尽量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物理楔形板 动态楔形板 楔形因子 照射野 深度剂量
下载PDF
动态楔形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振桁 曹洋 谭少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在1978年,P.K.Kijewski等人[1]提出动态楔形技术(DW)之后,20世纪90年代,这项技术开始应用于Vari-an加速器上,并根据Varian加速器的特性给出了求增强型动态楔形因子(EDWF)的公式[2]。然而,这个公式是否能应用于所有的医用直线加速器... 目的:在1978年,P.K.Kijewski等人[1]提出动态楔形技术(DW)之后,20世纪90年代,这项技术开始应用于Vari-an加速器上,并根据Varian加速器的特性给出了求增强型动态楔形因子(EDWF)的公式[2]。然而,这个公式是否能应用于所有的医用直线加速器呢?方法:以Siemens Primus医用直线加速器为对象进行了实验验证。对于其他类型的加速器,如果公式适用,公式中所出现的五个待定参量a0,a1,b1,α,β是否需要重新修正呢?结果:通过实验发现,Varian加速器的动态楔形因子的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出现的参量用于Siemens Primus医用直线加速器时,将会出现3%误差。结论:用通过实验按照Siemens Primus加速器特性重新拟出的修正公式和修正参数则可以把误差控制在1%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楔形 放射量测定 分割治疗表 剂量分布
下载PDF
3种组织补偿技术在乳腺癌切线放疗中的优劣比较
7
作者 李承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3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切线照射时物理楔形板、动态楔形及动态调强3种组织补偿形式的优劣。方法:使用材料为瓦里安eclipse 8.1治疗计划系统,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6 MV X线。选择乳腺癌切线野照射患者,物理楔形板、动态楔形分别选择相同并合适... 目的:比较乳腺癌切线照射时物理楔形板、动态楔形及动态调强3种组织补偿形式的优劣。方法:使用材料为瓦里安eclipse 8.1治疗计划系统,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6 MV X线。选择乳腺癌切线野照射患者,物理楔形板、动态楔形分别选择相同并合适的楔形角度,动态调强逆向优化参数靶区0%体积42 Gy,100%体积40 Gy。记录比较所需机器跳数及靶区的均匀性。结果:100%靶区体积40 Gy,3种情况下,45°和30°物理楔形板所需机器跳数最大,分别为510 MU和430 MU,15°动态楔形所需机器跳数最小,为239 MU。15°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靶区最大剂量分别为46.3 Gy和45.5 Gy,均匀性较好。结论:动态楔形靶区均匀性略差于动态调强模式,但较物理楔形板好,而其所需的机器跳数则明显低于动态调强模式和物理楔形板模式。综合考虑,建议乳腺癌切线照射时使用动态楔形作组织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线照射野 乳腺癌 动态楔形 物理楔形板 动态调强 均匀性
下载PDF
放疗加速器束流剂量实时成像系统
8
作者 林勇 王经瑾 +2 位作者 宋征 郑溥堂 王建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4-556,562,共4页
介绍了一种放疗加速器束流剂量实时成像系统,采用数字化脉冲X射线成像技术获取放疗加速器的束流强度分布图像,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生成实时3D剂量图。利用该系统可以实时、直观地获得加速器束流强度的相对分布曲面,给出任意剖面的束... 介绍了一种放疗加速器束流剂量实时成像系统,采用数字化脉冲X射线成像技术获取放疗加速器的束流强度分布图像,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生成实时3D剂量图。利用该系统可以实时、直观地获得加速器束流强度的相对分布曲面,给出任意剖面的束流强度分布曲线和FWHM、半影、峰值、对称度、均整度等参数。利用本系统的实时性,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放疗加速器动态楔形剂量分布和束流过渡过程的测量。给出了系统配置和实测的放疗加速器束流强度分布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加速器 束流剂量 实时成像系统 图像处理
下载PDF
二维电离室矩阵在动态楔形板参数验证中的应用与研究
9
作者 张昕 于得全 +2 位作者 高宏 梁军 卢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动态楔形板物理参数的正确性。方法: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分别测量动态楔形板Y1-IN方向15°、30°、45°、60°,固定楔形板IN方向15°、30°、45°、60°,得到相应楔形野的...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动态楔形板物理参数的正确性。方法: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分别测量动态楔形板Y1-IN方向15°、30°、45°、60°,固定楔形板IN方向15°、30°、45°、60°,得到相应楔形野的注量图。结果:相同楔形角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的楔形曲线大致重合。结论:二维电离室矩阵可用于验证Varian动态楔形板的物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电离室矩阵 动态楔形板 物理参数
下载PDF
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对射线深度剂量与射野外周边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月琴 陈英海 王若雨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对射线深度剂量与射野外周边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电离室法测量平野、动态楔形野、物理楔形野的深度剂量和射野外周边剂量。结果:动态楔形野的深度剂量和射野外周边剂量接近于平野的深度剂量和射野外... 目的:探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对射线深度剂量与射野外周边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电离室法测量平野、动态楔形野、物理楔形野的深度剂量和射野外周边剂量。结果:动态楔形野的深度剂量和射野外周边剂量接近于平野的深度剂量和射野外周边剂量;而物理楔形野的深度剂量和射野外周边剂量高于平野的深度剂量和射野外周边剂量。结论:剂量计算时,动态楔形野可以利用平野的深度剂量,而物理楔形野需采用楔形深度剂量;使用物理楔形板时应注意相邻野或野外敏感器官的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形板 物理模形板 深度剂量 射野外周边剂量
下载PDF
6MV-15MV下物理楔形因子和动态楔形因子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艳菊 房彤 +2 位作者 高峰 刘博 任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3728-3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下,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中物理楔形因子和动态楔形因子受照射野大小和深度的影响。方法:在固体水膜体中利用0.6 cc电离室对6 MV和15 MV射线束下不同角度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分别测量加和不加楔形滤片时的剂量率来...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下,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中物理楔形因子和动态楔形因子受照射野大小和深度的影响。方法:在固体水膜体中利用0.6 cc电离室对6 MV和15 MV射线束下不同角度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分别测量加和不加楔形滤片时的剂量率来计算楔形因子。通过测量不同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在固定照射野(10 cm×10 cm)的不同深度下的楔形因子来研究楔形因子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于楔形因子随射野大小的变化规律,还测量了不同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在固定深度(d=10 cm)下的不同射野大小的楔形因子。为了更好地分析物理楔形因子与动态楔形因子的差异,引入了相对楔形因子NWF。结果:深度对于物理楔形板的楔形因子较为明显,深度增加时楔形因子增大,且随着楔形角的增大变化更明显。对于150、300、450、600的物理楔形板,当深度由最大深度增加到20 cm时对于6 MV能量楔形因子分别增加了1.86%、3.79%、4.99%、7.95%;对于15 MV能量1.29%、1.35%、1.49%、2.03%。而动态楔形因子随深度变化不明显,最大变化不到1%。射野大小对于物理楔形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楔形因子随射野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大;而对于动态楔形板,在6 MV和15 MV射线束下楔形因子受射野的增大都有明显的减小。对于100、150、200、250、300、450、600的动态楔形板,从参考射野(10 cm×10 cm)到最大射野,楔形因子分别减少了7.91%、11.04%、14.08%、16.96%、19.7%、28.03%、35.89%对于6 MV和5.72%、8.17%、10.41%、12.85%、15.08%、21.82%、30.59%对于15 MV能量。结论:对于物理楔形板,深度和射野大小都对物理楔形因子有影响,所以临床剂量计算时必须考虑深度和射野大小对物理楔形因子的影响并对它进行修正。对于动态楔形板,深度对动态楔形因子影响较小,在临床剂量计算时可以忽略;而射野大小对动态楔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物理楔形板 动态楔形板 楔形因子 照射野 深度剂量
下载PDF
动态楔形因子在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剂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振桁 杨文 +2 位作者 吴弟群 曹洋 唐武兵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3350-3353,共4页
目的:动态楔形技术即在加速器治疗时用计算机控制铅门的运动以使X线在所设定的照射野和深度处得到治疗所需要的楔形等剂量线分布,以代替传统的物理楔形板。在1978年,P.K.Kijewski等人[1]提出动态楔形技术(DW)之后,上个世纪90年代,John.P... 目的:动态楔形技术即在加速器治疗时用计算机控制铅门的运动以使X线在所设定的照射野和深度处得到治疗所需要的楔形等剂量线分布,以代替传统的物理楔形板。在1978年,P.K.Kijewski等人[1]提出动态楔形技术(DW)之后,上个世纪90年代,John.P.Gibbons[2]提出了将动态楔形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对Varian加速器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Siemens医用直线加速器报道尚少。方法:本文以Siemens Primus医用直线加速器为研究对象,在水箱中放入0.6 cc电离室并与NE2620型剂量仪相连,分别对6 MV和15 MV光子线在dmax深度处进行测量。通过实验,找出适合Siemens Primus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动态楔形临床剂量计算公式。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按照经验公式所拟合出来的公式与通过与Siemens Primus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动态楔形因子的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出现的参量[3]的理论值比较,即文中的公式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在用于临床时,我们发现,实验拟合出来的公式满足临床要求,误差结果在1%~2%内。结论:对于Siemens Primus加速器,在应用动态楔形技术时,对于对称野在临床剂量计算过程中,可以不考虑EDWF值,即与常规剂量计算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楔形技术 动态楔形因子 对称野 临床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验证
下载PDF
二维半导体阵列应用于动态楔形板二维平面剂量的测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小波 徐本华 +2 位作者 陈远贵 黄妙云 林智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2994-2996,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二维半导体阵列(Mapcheck)测量Varian动态楔形板二维平面剂量的方法。方法与材料:(1)在CMS XIO治疗计划系统(TPS)建立一个模体,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设置一定条件的射野计算并输出二维剂量平面分布图。(2)用标定后的Mapch... 目的:探讨利用二维半导体阵列(Mapcheck)测量Varian动态楔形板二维平面剂量的方法。方法与材料:(1)在CMS XIO治疗计划系统(TPS)建立一个模体,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设置一定条件的射野计算并输出二维剂量平面分布图。(2)用标定后的Mapcheck逐一测量治疗计划系统给定的条件射野及楔形角,并用测量结果与TPS计算结果比较。(3)比较不同照射野及动态楔形角的水下深度5 cm的绝对剂量,并分析。结果:Mapcheck测量的二维平面剂量结果与TPS计算的结果通过率都在98%以上。Mapcheck测量与TPS计算水下深度5 cm剂量相差都在正负0.8%范围内。结论:利用Mapcheck测量动态楔形板的二维平面剂量的方法是可行的,测量结果准确,且精度较高,方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阵列 动态楔形板 剂量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两种治疗计划系统三种算法对EDW模型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晓汾 崔桐 +2 位作者 郑旭亮 褚薛刚 郑亚琴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用扩充型动态楔形板(EDW)模型比较Pinnacle^39.0治疗计划系统(TPS)的ACA算法和Eclipse7.3TPS的AAA、PBC算法的准确性。方法对瓦里安21EX6MVX线不同射野的EDW楔形因子(wF)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二维剂量分布曲线,与2种TPS3种... 目的用扩充型动态楔形板(EDW)模型比较Pinnacle^39.0治疗计划系统(TPS)的ACA算法和Eclipse7.3TPS的AAA、PBC算法的准确性。方法对瓦里安21EX6MVX线不同射野的EDW楔形因子(wF)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二维剂量分布曲线,与2种TPS3种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最大偏差比较。叮通过率分析平面剂量强度分布。结果对称野wF的ACA算法相对误差<2.8%,AAA算法的<1.0%,PBC算法的<1.2%;非对称野wF的ACA算法相对误差高达19.4%,AAA算法的<2.0%,PBC算法的<3.0%。楔形方向所有射野ACA算法最大偏差为3.0%,AAA算法的为2.7%,PBC算法的为4.0%。对称野3种算法的通过率>87%,在去除半影区后>96%;非对称野的>85%,在去除半影区后达95%。结论AAA、PBC算法对于对称和非对称野准确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而ACA算法在非对称野条件下wF误差偏大,在实际临床中应尽量避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计划系统 楔形因子 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模型
原文传递
手工计算非对称动态楔形野处方剂量的校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丹 何京学 +3 位作者 高鸿 修霞 李雪南 李高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非对称射野情况下使用动态楔形板时手工计算处方剂量的校正。方法利用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和23EX加速器的数据计算射野分别为6cm×6cm、8cm×8cm、10cm×10cm、12em×12cm、14cm×14cm、16cm×1... 目的研究非对称射野情况下使用动态楔形板时手工计算处方剂量的校正。方法利用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和23EX加速器的数据计算射野分别为6cm×6cm、8cm×8cm、10cm×10cm、12em×12cm、14cm×14cm、16cm×16cm、18cm×i8cm、20cm×20cm的处方剂量。计算时保持射野不变,非楔方向为对称,改变楔形方向的准直器大小,使射野的几何中心与等中心的距离以1cm为步长递增。动态楔形板度数取10°、15°、20°、25°、30°、45°和60°,能量取6和10MV。根据计算结果模拟出射野几何中心与等中心的距离与校正因子之间的关系曲线图。选择有代表性的角度和射野,利用该校正因子对手工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校正,并进行实际测量,验证结果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结果射野大小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很小,所以取不同射野时的平均值作为实际计算时使用的校正因子。不做校正时,能量为6MVX线的情况下,30。楔形板最大误差可达18%,45。楔形板最大误差可达30%,与实际所需要的处方剂量相差很多,校正以后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分别为-1.8%~0.09%和-1.8%--0.25%,该误差大小可以接受。结论在非对称动态楔形野的情况下,手工计算时采用对称野的楔形因子得到的处方剂量与实际治疗时应该使用的处方剂量有很大差别,采用校正因子校正后,误差缩小到临床能够接受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楔形板 非对称射野 处方剂量 校正因子
原文传递
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的校正方法及跳数计算
16
作者 黄思娟 陈立新 +4 位作者 曹午飞 孙文钊 陈阿龙 刘伯基 王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瓦里安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计算修正方法,比较楔形野中心点处手工和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相对测量结果的剂量/跳数差异。方法对于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6 MV、10 MV光子线,使用指形电离室测量水下10 cm处不同动态楔形野的楔... 目的研究瓦里安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计算修正方法,比较楔形野中心点处手工和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相对测量结果的剂量/跳数差异。方法对于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6 MV、10 MV光子线,使用指形电离室测量水下10 cm处不同动态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及射野中心点的剂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相应射野的剂量/跳数。使用加速器输出分割模型手工计算射野的楔形因子,并采用常数因子修正手工计算结果。对手工计算、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种方法下常规二维治疗计划下动态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和射野中心点跳数的误差。结果以测量结果为标准,校正后,手工计算的楔形因子误差明显减小。其中,6 MV光子线下,60°楔形角下对称野最大相对误差由4.2%减小到1.3%,非对称野最大相对误差由-4.7%减小到-1.8%。10 MV所有楔形野相对误差由最大-3.0%降低到1.1%。手工计算跳数与测量结果对比,对称野相应射野跳数计算相对误差在2%以内,但部分非对称野最大相对误差超过5%。比较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5%。结论使用常数因子可以有效减小输出分割模型计算楔形因子的误差。对于常规二维治疗计划楔形野的跳数计算来说,校正后对称野射野中心点的计算结果符合临床治疗要求,但对于射野边缘与等中心最短距离小于4 cm的非对称野来说,需要使用相应的非对称射野处方剂量计算方法,或者采用测量方法或利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相应的射野跳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充型动态楔形板 楔形因子 校正 跳数 剂量
下载PDF
TDF120-250×9型渣油泵平衡盘改造
17
作者 刘昭勇 王宗明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4年第5期40-41,共2页
分析了TDF120-250×9型渣油泵平衡盘频繁失效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力楔平衡盘结构,试用情况表明.该新型平衡盘可有效避免平衡盘与平衡盘座贴合而造成的严重磨损,平衡盘使用寿命显著延长;同时又具有逆流泵送作用,减小了泄漏量,... 分析了TDF120-250×9型渣油泵平衡盘频繁失效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力楔平衡盘结构,试用情况表明.该新型平衡盘可有效避免平衡盘与平衡盘座贴合而造成的严重磨损,平衡盘使用寿命显著延长;同时又具有逆流泵送作用,减小了泄漏量,节约了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泵 平衡盘 重油 加氢装置 故障分析
下载PDF
一种用于动态拉伸试验装置的新型试件装卡方式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耀 庞宝君 盖秉政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3-438,共6页
针对杆杆型动态拉伸试验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楔形卡口试件装卡方式。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采用该新型试件装卡方式的直接式杆杆动态拉伸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试验。得到的波形与SHB(Split Hopkinson Bar)试验典... 针对杆杆型动态拉伸试验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楔形卡口试件装卡方式。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采用该新型试件装卡方式的直接式杆杆动态拉伸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试验。得到的波形与SHB(Split Hopkinson Bar)试验典型波形相符合,得到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与输入材料模型曲线趋势是一致的。利用这种装卡方式对一种2024铝合金进行动态拉伸试验,得到的动态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与利用SHPB试验得到的动态压缩曲线基本一致,证明这种新型试件装卡方式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拉伸 楔形卡口 数值模拟 霍普金森杆 2024铝合金
下载PDF
网版印刷导电油墨转移机理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世朴 李艳 +1 位作者 田野 袁英才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1-241,共11页
为了清晰直观地认识油墨填墨机理和网版回弹机理,根据网版印刷油墨转移过程,建立其理论分析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来分析填墨过程中油墨出口速度与压强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来分析楔形区动压与油墨产生的回弹力之间的... 为了清晰直观地认识油墨填墨机理和网版回弹机理,根据网版印刷油墨转移过程,建立其理论分析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来分析填墨过程中油墨出口速度与压强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来分析楔形区动压与油墨产生的回弹力之间的影响变化;并利用Fluent对分析结果进行仿真验证。理论结果表明,在楔形区动压为8×105 Pa时,导电油墨在网孔两端处产生的回弹力明显大于中间位置,且在20~30μm位置处产生的回弹力基本不发生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当刮刀速度增加时,油墨出口速度增加,但压强变化却呈现减小的趋势,这证明了网版印刷的刮刀速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最佳速度范围为40~65 m/s;在不同楔形区动压下,网孔处油墨产生的回弹力两端位置都大于中间位置,且在20~30μm位置处基本不发生变化;承印物上最大落墨量出现在楔形区动压范围为7×105~9×10^(5) Pa,占网孔体积的95.6%,约为0.189 mm^(3)。数值模拟与理论推导结果相吻合,为了保证承印物上有足够的落墨量,可以适当增加楔形区动压来提高印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油墨 落墨量 转移机理 网版印刷 楔形区动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