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务犯罪案件非法证据的审查与排除——以《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之衔接为背景 被引量:68
1
作者 刘艳红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83,共12页
《监察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监察委员会的独特性及相关立法的宏观性引发了《监察法》与新《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衔接新问题。非法证据的排除依据在于"自白任意性规则",对于以刑讯逼供、威胁、非法拘禁等方法获... 《监察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监察委员会的独特性及相关立法的宏观性引发了《监察法》与新《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衔接新问题。非法证据的排除依据在于"自白任意性规则",对于以刑讯逼供、威胁、非法拘禁等方法获取的言词证据应当"强制性排除",对以欺骗引诱方法获取的言词证据以及重复性供述应当予以"裁量性排除"。职务犯罪案件非法证据排除涉及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的外部配合与制约关系,应摆脱"调查中心主义"、强调"以审判为中心"的证据审查实质化,更加注重发挥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检察监督职能,并同时保障被《监察法》迟滞到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等辩护权,不能降低对证据审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非法证据 法法衔接 调查中心主义 证据审查实质化
原文传递
“国家监察全面覆盖”的规范结构探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蔡金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47,110,共2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全面覆盖的立法目的,并且设计了一个三层的规范结构,从监察客体、监察对象和监察事项等三个方面共同规定了监察全面覆盖的实际范围。在监察客体的把握上,社会公权力应当在一定条件下被视为监察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全面覆盖的立法目的,并且设计了一个三层的规范结构,从监察客体、监察对象和监察事项等三个方面共同规定了监察全面覆盖的实际范围。在监察客体的把握上,社会公权力应当在一定条件下被视为监察客体,立法权和司法权由于各自的特殊属性不宜纳入监察客体范围。在监察对象的认定上,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是否行使公权力,而不是看是否具有公职身份,故使用"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表述。在监察事项的确定上,应当将其确立为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和道德操守;对立法机关公职人员的监察以不影响履行代表职责为限;对司法机关公职人员的监察以"审判核心范围"之外的事项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全面覆盖 监察客体 监察对象 监察事项 公权力 公职人员 职务违法 职务犯罪 监察制度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变革探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樊崇义 张自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46,共8页
大数据带来了理念和思维的根本变革,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给职务犯罪侦查带来了变化,总体上体现在:快捷发现线索、拓展侦查思维、创新侦查方式、转变侦查格局和提高侦查效率。我国传统的"由供到证"... 大数据带来了理念和思维的根本变革,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给职务犯罪侦查带来了变化,总体上体现在:快捷发现线索、拓展侦查思维、创新侦查方式、转变侦查格局和提高侦查效率。我国传统的"由供到证"的职务犯罪侦查模式在新形势下向主动型、精确型、技术密集型转变成为大势所趋。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强调物理空间侦查和虚拟空间侦查的相互结合,着重从五个方面构建大数据驱动的职务犯罪侦查模式,即树立"数据引导侦查"理念、建设侦查大数据库、建立操作平台和数学模型、注重电子取证、规范数据运用。同时,要理性客观地认识大数据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作用,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只是参考答案,侦查人员的作用依然无法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职务犯罪 侦查 模式 变革
下载PDF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中的从宽处罚建议制度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潘金贵 王霑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期101-115,共15页
从宽处罚建议制度是融合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兼顾了监察调查和刑事司法的综合性法律制度,具有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实现纪法衔接、法法衔接等价值。对该制度的概括性规定是立法技术的有意为之,却给制度适用造成阻滞。从宽... 从宽处罚建议制度是融合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兼顾了监察调查和刑事司法的综合性法律制度,具有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实现纪法衔接、法法衔接等价值。对该制度的概括性规定是立法技术的有意为之,却给制度适用造成阻滞。从宽处罚建议具有影响后续量刑建议和司法判决的能力,但有赖于司法机关的全面审查和诉讼支持。监察机关是否提出从宽处罚建议取决于对案件整体情况的综合考量,可以采取从宽处罚建议书或者在起诉意见书中专列项的方式向司法机关提出从宽处罚建议。该制度设置的两个严格的审批程序可以弥补律师不能介入的缺憾。应当建立认罪越早从宽越多的激励机制和阶梯式量刑减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监察调查 从宽处罚 认罪认罚
下载PDF
职务犯罪的经济分析及其防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会永 孟海艳 《行政与法》 2010年第3期126-128,F0003,共4页
职务犯罪行为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具有经济学理性特征,因此,其行为必然遵从经济学的基本法则。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产生机理,探讨预防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犯罪经济成本收益理论,通过对职务犯罪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应增大犯罪成本... 职务犯罪行为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具有经济学理性特征,因此,其行为必然遵从经济学的基本法则。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产生机理,探讨预防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犯罪经济成本收益理论,通过对职务犯罪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应增大犯罪成本,控制犯罪收益,从而最终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经济分析 成本收益
下载PDF
职务犯罪涉案人员及其监察管辖 被引量:1
6
作者 兰跃军 《犯罪研究》 2023年第1期2-12,共11页
《监察法》第22条第2款赋予监察机关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采取留置措施的权力。这里的涉案人员包括公职人员和非公职人员,可能指向每个人,范围过于广泛。而涉案人员中的多数不是党员或公职人员,不属于监察对象。《... 《监察法》第22条第2款赋予监察机关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采取留置措施的权力。这里的涉案人员包括公职人员和非公职人员,可能指向每个人,范围过于广泛。而涉案人员中的多数不是党员或公职人员,不属于监察对象。《监察法实施条例》第46条第4款作出扩大解释,明确监察机关对涉案人员中的非公职人员实行并案管辖,存在一系列隐忧。为此,应当进一步优化职务犯罪涉案人员监察管辖制度,严格控制作为留置对象的涉案人员的范围,从严掌握留置条件。监察机关并案管辖限于涉案人员中的公职人员,并合理限缩管辖的罪名。待主案监察调查结束后,涉案人员中的非公职人员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补充侦查。同时,加强监察管辖中涉案人员的权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涉案人员 留置 非公职人员 并案管辖
下载PDF
职务犯罪调查中电子数据取证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妍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5-42,共8页
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数据逐渐成为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对电子数据的取证程序规定还不完善,存在取证主体资格不明、取证措施粗疏、监督程序缺失等问题,不利于准确查明职务犯罪行为,更不利于保护被调查人的合... 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数据逐渐成为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对电子数据的取证程序规定还不完善,存在取证主体资格不明、取证措施粗疏、监督程序缺失等问题,不利于准确查明职务犯罪行为,更不利于保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因此,职务犯罪调查中电子数据取证程序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专业性原则以及比例原则,明确电子数据取证主体的资格与取证权限,细化电子数据取证措施,完善电子数据取证的监督程序,进而实现程序正义与保障人权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电子数据 取证主体 取证措施 监督程序
下载PDF
公务员职务犯罪应处资格刑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秋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公务员职务犯罪,属执法犯法,亵渎了公权力,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予严惩。但由于刑罚种类单一、司法裁量权过大等原因,职务犯罪缓刑免刑率畸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职务犯罪分子动辄缓免刑,除欲逃脱刑罚制裁外,更重要的目的是企图保留公... 公务员职务犯罪,属执法犯法,亵渎了公权力,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予严惩。但由于刑罚种类单一、司法裁量权过大等原因,职务犯罪缓刑免刑率畸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职务犯罪分子动辄缓免刑,除欲逃脱刑罚制裁外,更重要的目的是企图保留公职。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古今相关立法,设置剥夺其担任公职权利的资格刑,实现罚当其罪,从而更加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促进廉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 职务犯罪 资格刑 权力制约
下载PDF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实证研究——以洛阳市检察机关近5年查办的案件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艳菊 宋涛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犯罪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犯罪隐蔽性不断增强。其原因主要在于犯罪主体综合素质较差,内外部监督缺位。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党和政... 随着我国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犯罪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犯罪隐蔽性不断增强。其原因主要在于犯罪主体综合素质较差,内外部监督缺位。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党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村级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改善和落实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激励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 职务犯罪 监督管理机制
下载PDF
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栗克元 吴国胜 郝斌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4-24,共11页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已经波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给科学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犯罪心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的...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已经波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给科学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犯罪心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的强大处理能力和互联网络的四通八达,已成为犯罪心理形成的新的归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使犯罪动机呈现多样化,使犯罪目的呈现不确定性,使传统犯罪呈现网络化。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犯罪心理预测、预防技术的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犯罪心理学 影响
下载PDF
林业领域职务犯罪调查标准细化与路径指引
11
作者 徐海军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当前,林业领域职务犯罪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的发展态势。随着监察委员会调查、检察机关起诉、法院审判新机制的建立,对林业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模式必须进行检视。在调查标准上,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细化罪名与立案标准。在调查... 当前,林业领域职务犯罪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的发展态势。随着监察委员会调查、检察机关起诉、法院审判新机制的建立,对林业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模式必须进行检视。在调查标准上,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细化罪名与立案标准。在调查路径上,要实现主动型调查,建立和完善调查机制,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使用司法会计检查和鉴定技术方法,实现"由证促审、证供互动",不断提升调查能力,进而提升打击林业领域职务犯罪的效能,形成对该类犯罪的高压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职务犯罪 调查指引
下载PDF
我国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之思考
12
作者 吴玉萍 刘修军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01-105,共5页
面对日益猖獗的职务犯罪,我国当前采用的是"厉而不严"的刑事政策,表现为死刑规定存在立案标准低、刑法规制范围不严、法定刑幅度过大、罚金刑和资格刑缺失。这种刑事政策模式过分夸大了刑法及重刑对治理犯罪的作用,减损了犯... 面对日益猖獗的职务犯罪,我国当前采用的是"厉而不严"的刑事政策,表现为死刑规定存在立案标准低、刑法规制范围不严、法定刑幅度过大、罚金刑和资格刑缺失。这种刑事政策模式过分夸大了刑法及重刑对治理犯罪的作用,减损了犯罪的治理效果并且不具有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能。因此,我国职务犯罪的刑事政策应由"厉而不严"转向"严而不厉":通过拓宽刑法规制范围、细化法定刑幅度、增设罚金刑、资格刑来实现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之"严";通过废除死刑、提高立案标准来实现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之"不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刑事政策 厉而不严 严而不厉
下载PDF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效能
13
作者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天津法学》 2017年第1期81-86,共6页
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效能,主要包括职务犯罪侦查效率、效益、效果三个方面,司法实践中其通常以初查率、立案率、退查率等数据来衡量。通过对T省检察机关2013年以来职务犯罪侦查办理情况调研发现,当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效能的现实状... 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效能,主要包括职务犯罪侦查效率、效益、效果三个方面,司法实践中其通常以初查率、立案率、退查率等数据来衡量。通过对T省检察机关2013年以来职务犯罪侦查办理情况调研发现,当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效能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诸如初查率和立案率逐年降低,自行发现的线索逐年下降,退回补充侦查次数较高等。究其原因,一是自侦部门独立性不够,在办案中承受各种外来阻力,影响办案进度,二是缺乏强有力的侦查措施,使得案件发现难、取证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三是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落后,侦查人员素质不高。结合我国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实际,若想提高职务犯罪侦查活动的效能,须在实现自侦部门地位独立,增强侦查措施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侦查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上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侦查活动 效能 措施
下载PDF
职务侵占犯罪案件侦查方略初探
14
作者 戴蓬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
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具有犯罪手段多样且不断翻新、发案单位相对集中、内外勾结共同作案、作案后携款潜逃多、侵占事实在财务会计资料中有所反映等特点。该类案件的侦查应把握以下主要环节:秘密初查,初步查明侵占事实;通过多种途径查证犯... 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具有犯罪手段多样且不断翻新、发案单位相对集中、内外勾结共同作案、作案后携款潜逃多、侵占事实在财务会计资料中有所反映等特点。该类案件的侦查应把握以下主要环节:秘密初查,初步查明侵占事实;通过多种途径查证犯罪嫌疑人身份;准确选择侦查突破口;适时采取强制措施,并进行搜查;审查财务会计资料,发现侵占问题;追查涉案资金的流向,认定犯罪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侵占 经济犯罪 侦查
下载PDF
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之探讨——兼论法律监督权的性质 被引量:39
15
作者 徐汉明 张乐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共17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原隶属于政府的行政监察权、行政违法预防权,原隶属于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与职务犯罪预防权进行有效整合,创设具有复合属性的国家监察权。国家监察权的复合性决定了其权力内容的包容性和多样化特征。国...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原隶属于政府的行政监察权、行政违法预防权,原隶属于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与职务犯罪预防权进行有效整合,创设具有复合属性的国家监察权。国家监察权的复合性决定了其权力内容的包容性和多样化特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应当通过监察立法与刑事诉讼法相治洽,细化留置措施的适用条件、留置期限与现行法律期限相协调,赋予检察机关对监察委员会延长留置期限的审批权与提出检察纠正意见权,赋予被留置人近亲属及其委托代理人、律师帮助的权利;明确监察官主体责任,构建监察责任制、非法证据排除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明确赔偿主体赔偿责任,并将职务犯罪特别调查结束后进入刑事诉讼的冤错案件纳入国家赔偿制度,使反腐败目的与保障人权、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法益目标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 复合性 留置 法律监督 权利保障
原文传递
职务侵占罪客观要件争议问题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周光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56,共8页
职务侵占罪是身份犯,其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是公司、企业内部的正式职工,不在公司、企业职工名册上的人员,也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司法实务中,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以及虽无公司、企业人员身份... 职务侵占罪是身份犯,其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是公司、企业内部的正式职工,不在公司、企业职工名册上的人员,也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司法实务中,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以及虽无公司、企业人员身份但实际承担了公司、企业管理职责的人员都能够成立本罪。职务侵占罪客观要件中"利用职务便利"的实质是行为人根据其工作职责能够占有、控制本单位财物,仅仅短时间内"握有"单位财物,或者是财物仅仅从行为人手中"过一下",而对该财物并无占有、处分权限的,不属于本罪的"利用职务便利",这种被告人可能构成盗窃罪。职务侵占罪的行为对象不应包括股权,股权是财产性利益,其不是"本单位财物",而是归属于特定股东即出资者个人的财产权益。有关部门关于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意见法律位阶较低,不属于司法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侵占其他股东股权(而非本单位财物)的行为如果确有定罪必要的,也应由被害股东根据我国《刑法》第270条的规定以(普通)侵占罪提起自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侵占罪 犯罪主体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占股权
下载PDF
职务犯罪案件中监检衔接的主要障碍及其疏解 被引量:28
17
作者 虞浔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后,监检衔接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监检衔接既是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反腐合力、落实法律监督、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等的现实需要。当下监检两机关提前...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后,监检衔接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监检衔接既是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反腐合力、落实法律监督、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等的现实需要。当下监检两机关提前介入的衔接、留置与强制措施的衔接、证据的衔接以及被调查人辩护权利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在监察体制改革初期,宜在贯彻“引导为主、监督为辅”、“规范为主、灵活为辅”的原则下,推动监检两机关之间的衔接机制建设,同时以进一步优化调查(强制)措施、证据等衔接为目标,通过设置“过渡条款”等措施,推动监检衔接顺畅以及被调查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促进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调查 监检衔接 程序转换 衔接障碍疏解
下载PDF
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恒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88,共17页
在国家监察体制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监察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建议制度明显有别于2018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二者共同构成广义的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是两法衔接适用机制的组成部分。既有的... 在国家监察体制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监察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建议制度明显有别于2018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二者共同构成广义的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是两法衔接适用机制的组成部分。既有的一些研究主张忽视了监察规范的特殊性。此类特殊性包括认罪认罚行为符合主动性要求、集体研究与上级批准相结合的权力规束、从宽处罚建议具有强拘束力等。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呈扩大之势,但也出现了有待解决的难题。对此,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应对策略:第一,形成服务于两法衔接需要的共识性理念,而非简单地将刑事诉讼规则照搬至监察活动领域;第二,设置与监察权力运行相应的认罪认罚构成标准,并凸显“主动性”要素的法律评价地位;第三,强调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承担主导责任的同时,专门明确监察机关提出的从宽处罚建议的法律效力;第四,尊重当前法律规则确定的制度安排,参照既有的发展较规范的公职律师制度,探索符合监察工作实际需要的特定的值班律师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案件 监察委员会 认罪认罚 从宽处罚建议
原文传递
我国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制度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思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5,共12页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指定管辖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司法实践中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指定管辖不仅具有法律依据,而且是查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现实需要、维护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两审终审制的法治需要、实...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指定管辖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司法实践中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指定管辖不仅具有法律依据,而且是查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现实需要、维护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两审终审制的法治需要、实现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公正审判的客观需要。目前,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制度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即监察机关的指定调查影响甚至决定了后续的司法管辖;指定管辖与法定的级别管辖标准存在一定的冲突;协商指定管辖耗时较长、效率低下;互涉案件存在重复商请指定管辖的问题;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与关联犯罪案件办理程序不同步而出现事实认定不一致等。建议从明确法院司法指定管辖的最终决定权、完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级别管辖标准、成立指定管辖协商领导小组、明确监察机关负责关联案件的协商指定管辖事宜、明确关联案件随主案并案或者集中管辖等方面,完善我国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职务犯罪 指定管辖 反腐败
下载PDF
职务犯罪调查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检视与规范治理
20
作者 韩晗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41,194,195,共16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对职务犯罪调查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为线索发现由被动回应转向主动检校,管辖结构由科层结构转向扁平结构,取证路径由人证依赖转向算法依赖,取证方式由空间压迫转向数据压迫。数字化转型导致职务犯罪调查程序的“权力... 数字技术的应用对职务犯罪调查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为线索发现由被动回应转向主动检校,管辖结构由科层结构转向扁平结构,取证路径由人证依赖转向算法依赖,取证方式由空间压迫转向数据压迫。数字化转型导致职务犯罪调查程序的“权力-权利”结构面临失衡风险,表现为权利保障的重心偏离、虚化以及监察调查权力的隐性扩张与控制乏力。从指导思想上,需要将数字权力控制理念融入程序法定原则,将合理隐私期待理念切入权利保障原则,将程序效能平衡理念嵌入调查效率原则。从应对策略上,应当以多元化权利保障与规范化数字调查为导向,将人权保障重心转向隐私安全保护,探索以数据知情权为核心的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建立申诉救济机制,并统筹数据平台建设,优化管辖衔接,强化权力运行的过程控制,构建算法正当性的释明与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调查 数字化转型 “权力-权利”结构 风险防范 规范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