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 a中国西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苏秀程 王磊 +1 位作者 李奇临 滕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利用1961—2011年中国西南5省市113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了各个站点逐月潜在蒸散和干湿指数,研究了近50 a来西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候整体较为湿润,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 利用1961—2011年中国西南5省市113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了各个站点逐月潜在蒸散和干湿指数,研究了近50 a来西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候整体较为湿润,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呈"东湿西干"的空间分布特征。近50 a来西南区域的气候有"暖干化"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在进入21世纪以后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西南地区干湿季特征鲜明,夏季最为湿润,冬季最干燥。近50 a来,西南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有两次显著的转变过程,第一次时间点在1992年前后,此时气候开始湿润化,进入相对湿润期;另一次在2002年前后,变化趋势由湿润化转为干旱化,进入相对干旱期。降水量是西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决定因素,日照时数与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对干湿状况也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湿状况 Penman-Monteith模型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Changes in terrestrial surface dry and wet conditions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during the last half century 被引量:15
2
作者 YuBi YAO RunYuan WANG +5 位作者 JinHu YANG Ping YUE DengRong LU Guo,Ju XIAO Yang WANG LinChun LI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15-24,共10页
This paper, using a revised Penman-Monteith model, computed the terrestrial surface humidity index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based on climatic factors of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maximum temperature, minimum tem... This paper, using a revised Penman-Monteith model, computed the terrestrial surface humidity index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based on climatic factors of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maximum temperature, minimum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and sunshine duration observed on the plateau from 1961 to 2008.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anomaly distribution and sub-regional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terrestrial surface dry and wet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annual average surface humidity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in the research anna. Over the period of 1961-2008, an aridification tendency appeared sharply in the central interior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less sharply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egion. The border region showed the weakest tendency ol; aridification. It is clear that aridification diffused in all directions from the interior region. The spatial anomaly distribution of the terrestrial surface dry and wet conditions on the Loess Plateau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ey areas: the southern, western and eastern regions. The terrestrial annual humidity index displayed a significantly descending trend and showed remarkable abrupt changes from wet to dry in the years 1967, 1977 and 1979. In the above mentioned three key areas for dry and wet conditions, the terrestrial annual humidity index exhibited a fluctuation period of 3-4 years, while in the southern region, a fluctuation period of 7-8 years existed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and wet conditions spatial distribution temporal variation Penman-Monteith model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1971—2011年青藏高原干湿气候区界线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然 李栋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6-1115,共10页
气候变化是沙漠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青藏高原的气候背景变化是探讨高原沙漠化的基础。利用1971—2011年青藏高原81个站点逐日气温、降水等多种气象要素资料,采用面积权重方法研究了近41a高原干湿气候变化的年代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是沙漠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青藏高原的气候背景变化是探讨高原沙漠化的基础。利用1971—2011年青藏高原81个站点逐日气温、降水等多种气象要素资料,采用面积权重方法研究了近41a高原干湿气候变化的年代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高原气温持续升高,降水显著增加,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变得更暖更湿;平均风速由显著下降趋势转变为平稳变化;相对湿度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明显;日照时数自80年代开始显著下降,进入21世纪转为上升趋势。在这5个因子共同作用下潜在蒸发量于90年代中后期发生明显转折,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高原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高原干湿界线年代际波动明显,不同干湿气候区的面积存在年代际差异,整体表现为各界线均向西北方向移动,极端干旱区、干旱区面积有所减小,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及湿润区面积有所增大。干湿指数0.5线与高原沙漠化界线重合,干湿界线波动变化在一定程度可反映高原沙漠化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干湿状况
原文传递
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潜在蒸散和干湿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慧根 胡泽勇 +4 位作者 荀学义 孙俊 郝丽 徐丽娇 彭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的MS3478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动力、热力和水分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日潜在...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的MS3478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动力、热力和水分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日潜在蒸散量在0.52~6.46mm之间;夏季蒸发力最旺盛,5~9月的月潜在蒸散量均超过了100mm,11月份潜在蒸散锐减至33mm,潜在蒸散年总量为1037.83mm;夏季热力蒸散量明显大于动力蒸散,而冬季动力蒸散明显大于热力蒸散。藏北冻土区仅在5~9月为半湿润气候,持续时间较短,冬半年的干旱和半干旱维持时间长。水分因子和动力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季节变化大。土壤水分不是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季节性冻土区 潜在蒸散 动力和热力作用 水分因子 干湿状况
下载PDF
基于湿润指数的新疆甘家湖地表干湿状况变化趋势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青红 宁虎森 陈启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1-926,共6页
利用1953—2013年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内精河和乌苏气象站的逐月气象资料,采用伊凡诺夫公式计算出了逐月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分析了地表干湿状况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冬半年、夏半年和全年的多年平均... 利用1953—2013年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内精河和乌苏气象站的逐月气象资料,采用伊凡诺夫公式计算出了逐月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分析了地表干湿状况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冬半年、夏半年和全年的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分别为298、1 107 mm和1 407 mm,潜在蒸散量在冬半年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夏半年和全年潜在蒸散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春、夏季湿润指数的年际变化呈减小趋势,秋、冬季和全年湿润指数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根据湿润指数相对应的气候区划标准,春季甘家湖自然保护区为半干旱地区,夏季和秋季为极干旱区-干旱区,冬季为干旱区的亚湿润区-湿润区。3湿润指数与降水量、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气温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相对湿度变化对湿润指数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日照时数、气温、水汽压和降水量,影响最小的是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 潜在蒸散量 干湿状况 甘家湖 新疆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水热条件对3种植物种子物理休眠解除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刘会良 +1 位作者 张道远 管开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533,共9页
研究种子物理休眠解除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种子休眠生态学和种群适应策略的重要途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银沙槐(Ammodendron bifolium)和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在干旱区分布的3种豆科珍稀物种,... 研究种子物理休眠解除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种子休眠生态学和种群适应策略的重要途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银沙槐(Ammodendron bifolium)和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在干旱区分布的3种豆科珍稀物种,其种子均存在物理休眠现象。以3种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冷层积(5℃)、夏季高温及干/湿处理对种子物理休眠解除的作用。研究表明:1 3种植物种子的硬实率高,种皮透水性低,划破种皮的处理方法可有效解除3种植物种子的物理休眠。2冷层积对3种植物种子的物理休眠解除无显著影响。3高温、干/湿条件和处理时间显著影响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其中,湿热条件更能有效解除3种植物种子的物理休眠。准噶尔无叶豆和银沙槐种子的物理休眠解除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在80℃和65℃湿热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70.48±2.92)%和(78.13±3.67)%,而乌拉尔甘草种子的物理休眠解除率与温度呈负相关,40℃湿热条件下的萌发率最高,达到(85.23±3.82)%。表明荒漠地区夏季的极端高温有利于种子物理休眠的解除,但较少的降水量却限制了种子的萌发,这可能是导致该地区3种植物自然种群实生苗稀少,有性更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种子 温度 干/湿条件 物理休眠
原文传递
基于干燥指数的近45年云南滇中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曹言 王杰 +2 位作者 黄英 张雷 戚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249,共7页
基于1970—2014年云南省滇中地区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计算干燥指数,结合M-K检验法和5a滑动平均法,分析了滇中地区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基于1970—2014年云南省滇中地区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计算干燥指数,结合M-K检验法和5a滑动平均法,分析了滇中地区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潜在蒸散量适合滇中地区;(2)滇中地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值为1.55,属于半干旱区,近45年干燥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0.063/10a,春季干燥指数呈减小趋势,减小幅度约为0.025/10a,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干燥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依次为0.024/10a,0.111/10a,0.476/10a,M-K检验结果表明干燥指数发生突变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和2009年左右;(3)滇中干燥指数受降水影响最为显著,整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低的分布特征,冬季最干,春季较秋季干,夏季最湿;(4)在年尺度上变干趋势由中西部向东部越来越明显,春季变湿趋势由东部向中西部越来越明显,夏季变干趋势由中间向东西部越来越明显,秋季变干趋势由西北向东南越来越明显,冬季变润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变干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干湿状况 滇中地区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1964—2012年石河子地区干湿变化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吴燕锋 巴特尔.巴克 +3 位作者 李维 魏小琴 加依娜古丽.窝扎提汗 Rasulov H H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999,共9页
基于石河子地区1964—2012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R/S分析法,研究了石河子地区相对湿润指数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过去49 a,石河子地区... 基于石河子地区1964—2012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R/S分析法,研究了石河子地区相对湿润指数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过去49 a,石河子地区气温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且逐渐趋于暖湿化;2石河子地区年、夏季相对湿润指数和4个气象站的相对湿润指数都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和秋季的相对湿润指数则呈减少趋势;3石河子地区全年、春季、夏季和秋季以及石河子市、莫索湾和炮台地区的相对湿润指数都发生了突变,并存在10-12 a的周期,而乌兰乌苏地区年相对湿润指数没有突变,仅存在10-12 a的周期;4石河子地区全年的相对湿润指数以及莫索湾、石河子市、乌兰乌苏、炮台和石河子地区夏季的相对湿润指数将从增加趋势转变为减少趋势,而春季和秋季的相对湿润指数将从减少趋势转化为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状况 相对湿润指数 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石河子
原文传递
亲水涂层对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秋雨豪 杨维刚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为了分析亲水涂层对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性能的影响,对干/湿工况下亲水涂层翅片和普通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的压降和热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干工况下,亲水涂层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压降略增大,空气侧... 为了分析亲水涂层对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性能的影响,对干/湿工况下亲水涂层翅片和普通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的压降和热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干工况下,亲水涂层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压降略增大,空气侧热阻增大10%左右;在湿工况下,亲水涂层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压降减小,空气侧热阻增大4%左右;亲水涂层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热阻基本不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翅片管式 亲水涂层 干/湿工况 压降 热阻
下载PDF
迷彩服织物与人体肘部皮肤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宇轩 纪伟 +2 位作者 刘陶峰 李炜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44,共7页
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迷彩服穿着环境,研究了5种不同迷彩服织物的表面结构、亲疏水性、接触力值以及干湿状态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1 N时,湿态下的环境增强了织物与皮肤间的黏着力,织物与皮肤在湿态下的摩擦系数... 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迷彩服穿着环境,研究了5种不同迷彩服织物的表面结构、亲疏水性、接触力值以及干湿状态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1 N时,湿态下的环境增强了织物与皮肤间的黏着力,织物与皮肤在湿态下的摩擦系数均高于干态;当法向载荷增加到5 N时,界面间的干湿状态对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无明显影响.在干态时,不同迷彩服织物与皮肤的摩擦性能与织物的材质和针织结构有关,纯棉材质和斜纹结构的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较小;在湿态时,不同迷彩服织物与皮肤的摩擦性能与织物的亲疏水性有关,疏水性强的织物由于增强了皮肤的水合作用以及界面间的粘附力,因此增加了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质地较硬的平纹结构织物易造成摩擦后的皮肤表面粗糙,造成皮肤不同程度的角质层分离及表皮撕裂,增加了皮肤表面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彩服织物 肘部皮肤 往复摩擦 干湿状态 皮肤损伤
下载PDF
横断山区典型干旱河谷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文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10,共5页
利用1959~2015年6个气象站点的连续监测数据,基于Vyshotskii模型、线性倾向分析、Hurst趋势预测等方法,研究了横断山区典型干旱河谷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干湿状况在年际与年内尺度上的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除巴塘和... 利用1959~2015年6个气象站点的连续监测数据,基于Vyshotskii模型、线性倾向分析、Hurst趋势预测等方法,研究了横断山区典型干旱河谷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干湿状况在年际与年内尺度上的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除巴塘和西昌有暖干化趋势外,其余河谷均呈现出暖湿化趋势,年内春季与秋季的干湿变化规律性较明显;年际尺度上雷波未来演变为暖干化的概率较大,而其余河谷仍将维持历史时期的变化趋势,年内尺度上夏季、冬季的未来趋势倾向规律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及纬度增加,干旱河谷暖干化程度越突出,而越偏东的河谷,暖湿化的演变趋势越突出;干湿状况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降水日数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积温、日照时数及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降水量的变化状况直接影响着干湿状况的波动及演变趋势,而特殊地形与人类活动间接影响干旱河谷区的干湿度演变。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干湿变化以暖湿化趋势为主,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变化是该趋势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状况 演变特征 影响因素 横断山区 干旱河谷
下载PDF
基于湿润指数的近50年和田地区地表干湿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6期73-77,共5页
利用1960—2016年和田地区气象站的逐月气象资料,采用伊凡诺夫公式计算出逐月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分析了该地区地表干湿的年际、季节变化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夏半年、冬半年以及全年潜在蒸散量平均值分别为239.8、75.... 利用1960—2016年和田地区气象站的逐月气象资料,采用伊凡诺夫公式计算出逐月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分析了该地区地表干湿的年际、季节变化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夏半年、冬半年以及全年潜在蒸散量平均值分别为239.8、75.1和143.7mm。夏半年、冬半年和全年潜在蒸散发量随时间变化均呈增长趋势,增速分别为0.3493、0.2519和0.3136mm/a。该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湿润指数为0.0272,春季湿润指数的年际变化呈减小趋势,夏、秋、冬季和全年湿润指数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四季和全年湿润指数的多年平均指数分别为0.0239、0.0310、0.0143、0.0408和0.0272,根据湿润指数相对应的气候区划标准,该地区春、夏、秋、冬季以及全年均为极干旱区。年湿润指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潜在蒸散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均未通过0.01、0.05显著性检验。改善该地区湿润状况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的增加,其他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干湿状况起增强或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降水量 干湿状况 和田地区
下载PDF
1961—2009年昌吉市主要作物生长季干湿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尔克江·霍依哈孜 阿帕尔·肉孜 +1 位作者 王雪姣 海丽曼·库尔班塔依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3期36-39,93,共5页
基于昌吉市1961—2009年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Penman公式、Thornthwaite、Holdridge和deMartonne等方法计算了1961—2009年昌吉市生长季可能蒸散量和水分盈亏量、干燥度,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生长季降水、温度、... 基于昌吉市1961—2009年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Penman公式、Thornthwaite、Holdridge和deMartonne等方法计算了1961—2009年昌吉市生长季可能蒸散量和水分盈亏量、干燥度,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生长季降水、温度、蒸散量、水分盈亏量和干燥度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09年昌吉市生长季温度显著上升、潜在蒸散及水分亏缺量显著增加,导致昌吉市生长季的地表干旱呈现缓慢加重的趋势。但由于降水增加、地表干燥度略减少,使得地表干旱状况有所减缓,气候变化并未明显加剧该区的干旱化,即昌吉市主要作物生长季地表干湿状况总体呈缓慢暖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状况 可能蒸散量 气候变化 干燥度 水分盈亏量
下载PDF
梅县干旱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蕾 彭量 张静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583-19584,19735,共3页
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可能是影响气候干湿状况的主要因素,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侧重于汛期降水分析,而缺少蒸发的考虑。根据1980~2009年30年间梅县站实测的逐日平均气温、风速、最低温度、最高温度、降水量等资料,运用具有坚实物理... 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可能是影响气候干湿状况的主要因素,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侧重于汛期降水分析,而缺少蒸发的考虑。根据1980~2009年30年间梅县站实测的逐日平均气温、风速、最低温度、最高温度、降水量等资料,运用具有坚实物理基础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梅县历年的潜在蒸散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推荐的湿润度指数,定量化分析梅县干湿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对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调整种植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度指数 潜在蒸散量 降水量 干湿状况 气象干旱等级
下载PDF
摩擦频率对Al-Mg_3Sb_2复相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婷婷 龙威 周小平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2-416,共5页
通过热喷涂在AZ31B表面制备了Al-Mg_3Sb_2复相涂层,分析了摩擦频率对涂层在干湿两种环境下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分析涂层形貌和物相;通过腐蚀磨损试验仪测试涂层的开路电位和摩擦因数;并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测试涂层磨痕的截面... 通过热喷涂在AZ31B表面制备了Al-Mg_3Sb_2复相涂层,分析了摩擦频率对涂层在干湿两种环境下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分析涂层形貌和物相;通过腐蚀磨损试验仪测试涂层的开路电位和摩擦因数;并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测试涂层磨痕的截面轮廓和磨损体积。结果表明,在3.5%的NaCl溶液中,涂层的开路电位随摩擦频率的增大而降低。涂层在两种环境下的摩擦因数均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磨损率却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涂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小于干摩擦条件下的。涂层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痕随频率的增大,剥落现象越来越明显;在3.5%的NaCl溶液中,涂层磨痕表面较光滑,随频率的增大,出现少量的剥落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Al-Mg3Sb2复相涂层 摩擦频率 干湿环境
原文传递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渗透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岩 朱雅仙 +2 位作者 方璟 朱锡昶 葛燕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文章在干湿循环和全浸泡两种条件下,研究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性能,并考虑扩散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因素,为准确地预测实际工况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氯离子 混凝土 全浸泡 干湿循环
下载PDF
利用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反演干旱区土壤干湿状况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家强 梁继业 +3 位作者 李志军 伍维模 于军 韩路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6,共8页
土壤干湿状况是监测土地退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植物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准确地估计土壤湿度在时空上的分布状况对理解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对干旱区农业生产及生态重建也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分析了两种植被指数(NDVI,MSAVI)构建... 土壤干湿状况是监测土地退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植物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准确地估计土壤湿度在时空上的分布状况对理解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对干旱区农业生产及生态重建也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分析了两种植被指数(NDVI,MSAVI)构建的特征空间参数的特征;同时,在考察点尺度上,分析了旱情指数TVDI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并揭示了研究区TVDI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Ts/MSAVI空间和Ts/NDVI空间干边的拟合系数均大于0.90,湿边拟合的效果稍差,而Ts/MSAVI构成的特征空间其拟合的干湿边更易相交,与地表温度结合,更能表示地表湿度的变化情况;TVDIM与TVDIN同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且TVDIM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大于TVDIN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Ts/MSAVI特征空间和Ts/NDVI特征空间反演的旱情指数TVDI,在空间分布上是较为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空间 干旱区 土壤干湿状况
原文传递
近46 a汉江流域地表干湿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俊杰 周悦 +1 位作者 周月华 高正旭 《暴雨灾害》 201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利用1971—2016年汉江流域17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量(ET0),并由此计算出各站的相对湿润度指数(MI),研究M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 利用1971—2016年汉江流域17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量(ET0),并由此计算出各站的相对湿润度指数(MI),研究M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46 a来汉江流域呈微弱的变湿趋势,ET0减少趋势最为明显;MI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低值中心主要位于流域北部的镇安、商州和西峡等地,且其范围从1970年代到2000年以后存在逐渐扩大的变化趋势;ET0的高值中心从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流域东南部向1990年代和2000年以后的流域中部移动。流域地表MI在年内呈单峰型变化,其最高值出现在7月,从汉江流域上游到下游,其MI月均值变化峰值月份有所提前,存在着由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向双峰型曲线转换的趋势,地表湿润状况显著转好;汉江流域地表干湿事件的变化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ET_0、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干湿状况 相对湿润度指数 潜在蒸散发量 汉江流域
下载PDF
当前空调设计中的一些思考
19
作者 胡仰耆 马伟骏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介绍从空调设计中引发的一些思考,包括对干工况风机盘管产品的迫切需求,冷水机组冷凝热量利用的几种可能方式,补风通风柜的节能实践,以及对医院空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的体会。
关键词 干湿分离空调系统 冷凝 热量 医院 空调 风机盘管
下载PDF
村镇路段公路早期破坏分析与对策
20
作者 张希庆 张郃生 《江西建材》 2021年第8期240-241,共2页
文中对河北地区的多条公路进行了分析,发现公路早期破坏现象与路基干湿状况、路基排水设计和当地交通流特征有关,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村镇路段公路 路基干湿状况 排水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