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机构中微生物气溶胶的特性与作用 被引量:40
1
作者 倪晓平 邢玉斌 +2 位作者 索继江 姚宏武 刘运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3-1190,共8页
医疗机构中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大量研究表明,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继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第六版和第七版,有关传... 医疗机构中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大量研究表明,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继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第六版和第七版,有关传播途径分别新增"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以及"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为此,本文就医疗机构传染性病原体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的3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气溶胶的定义、产生、生存、传播、作用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 气溶胶
原文传递
人呼出飞沫和飞沫核的运动传播规律 被引量:13
2
作者 代慧 赵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3-500,共8页
很多呼吸道传染病均以人呼出的飞沫和飞沫核作为载体进行传播.了解飞沫和飞沫核的运动传播规律,不仅对制定有效的传染病工程防治方法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对探索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很多呼吸道传染病均以人呼出的飞沫和飞沫核作为载体进行传播.了解飞沫和飞沫核的运动传播规律,不仅对制定有效的传染病工程防治方法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对探索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基本传播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体呼出飞沫的粒径分布、蒸发规律和传播距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正常说话、咳嗽和喷嚏所释放飞沫的主要粒径范围分别为10~50、73~100和80~340μm,而且小粒径飞沫的数量比大粒径多.飞沫传播的距离是病毒传播的关键因素,较大的飞沫能够在移动2.5 m的水平距离之前落地,是飞沫传播的前提;较小的飞沫在落地前完全蒸发成飞沫核,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并随气流运动,是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的前提.蒸发过程与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以及飞沫的初始粒径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从而为工程控制和公共卫生预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空气传播 飞沫蒸发 传播距离 新型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热分层环境人际间飞沫传染风险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荔 张毅 +1 位作者 付林志 王怡 《暖通空调》 2020年第6期19-25,85,共8页
方舱医院中上千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与医护人员同处一室,彼此近距离接触频繁,可能存在院内感染风险。冬季工况下,冷壁面贴壁流动容易引起热分层。采用2个精确描述人体几何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典型... 方舱医院中上千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与医护人员同处一室,彼此近距离接触频繁,可能存在院内感染风险。冬季工况下,冷壁面贴壁流动容易引起热分层。采用2个精确描述人体几何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典型温度分层条件下呼出飞沫的近距离散布。通过统计易感者口部吸入飞沫的数量,结合实验室结果,量化评估了人际间飞沫传染的风险。研究发现,将人员活动区域的竖直温度梯度由1.50 K/m减小到1.08 K/m,1 m内吸入传染者呼出的5μm飞沫数量下降60%以上。因此,应优先增大新风量,并在玻璃幕墙下布置加热器降低贴壁流动,避免形成竖直温度分层,稀释人员所在区域的飞沫和飞沫核浓度,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舱医院 建筑通风 热分层 飞沫传播 CFD
下载PDF
SARS-CoV-2经气溶胶传播的新证据 被引量:10
4
作者 倪晓平 倪凯文 +2 位作者 索继江 金慧 刘运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30-1434,共5页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气溶胶在传播新冠病毒(SARS-CoV-2)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一直存有争议。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持续两年多的人际传播,特别是在出现Delta和Omicron变异株之后,给本就严峻的COVID-19疫情...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气溶胶在传播新冠病毒(SARS-CoV-2)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一直存有争议。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持续两年多的人际传播,特别是在出现Delta和Omicron变异株之后,给本就严峻的COVID-19疫情形势雪上加霜。SARS-CoV-2变异株在人际间传播的速度上明显加快,代际间传播的时间上明显缩短。因此,简单地将近距离感染归咎于飞沫传播受到了质疑,在传统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模式的影响下,忽略了气溶胶也会发生近距离传播,甚至起到主导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人体正常呼吸、讲话和咳嗽可以释放大量呼吸道气溶胶颗粒,且病毒颗粒主要集中在微小粒子(≤5.0μm)中。飞沫核理化特性研究,其生物学的活性和致病的传染性,受到质疑。雪貂、仓鼠动物模型证明,SARS-CoV-2可经气溶胶传播途径感染。为此,本文经文献复习,就SARS-CoV-2经气溶胶传播的新证据进行综述,为COVID-19防控提供最新的循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病毒 气溶胶传播 飞沫传播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在家庭环境中的主要传播途径 被引量:7
5
作者 雷浩 肖胜蓝 +2 位作者 张楠 魏健健 金滔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86,共9页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1个3人家庭环境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在COVID-19传播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COVID-19传播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和患者交流时保持1.5~2 m的空间距离对控制飞沫传播至关重要,洗...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1个3人家庭环境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在COVID-19传播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COVID-19传播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和患者交流时保持1.5~2 m的空间距离对控制飞沫传播至关重要,洗手和保护环境表面清洁是控制接触传播的最有效手段。虽然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风险相对较小,但当患者呼出飞沫中病原体浓度较高时(患者可能为超级感染者),在家庭环境中24 h暴露下,气溶胶传播风险依然可以高达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气溶胶传播 相对重要性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人体飞沫室内传播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鹏 张华玲 李丹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6年第4期371-376,共6页
人体在不同呼吸活动时产生的飞沫是室内微生物污染物的重要来源。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得到了人体飞沫的粒径范围,发现健康人和病人呼出的飞沫粒径范围近似相同,给出了飞沫传播的主要途径,重点讨论了人体飞沫在传播过程中随室内环境参数... 人体在不同呼吸活动时产生的飞沫是室内微生物污染物的重要来源。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得到了人体飞沫的粒径范围,发现健康人和病人呼出的飞沫粒径范围近似相同,给出了飞沫传播的主要途径,重点讨论了人体飞沫在传播过程中随室内环境参数变化的蒸发、衰减等动力学特性,指出即使是10μm的飞沫,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0%的情况下,蒸发也只是1.12s的转瞬即逝的过程。微生物气溶胶的存活能力与其种类和粒径有密切关系,粒径越小,存活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沫 飞沫传播 蒸发 衰减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irborne Droplet Dispersion in Aircraft Cabins 被引量:4
7
作者 Dinesh Bhatia Antonio De Santis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20年第3期198-207,共10页
The emergenc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has led to a global pandemic which has led to the airline industry facing severe losses. For air travel to recover, airlines need to ensure safe air travel. In this paper, the au... The emergenc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has led to a global pandemic which has led to the airline industry facing severe losses. For air travel to recover, airlines need to ensure safe air travel.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have modeled droplet dispersion after a single breath from an index patien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using the k-ωSST turbulence model in ANSYS Fluent. The authors hav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eve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ize of the mouth opening, the velocity of the cabin air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droplets being exhaled by the index patient to ensure a realistic simula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ter a duration of 20 s, droplets from the index patient disperse within a 10 m2 cabin area. About 75% of the droplets are found disperse for up to 2 m axially behind the index patient. This could possess an enhanced risk to passengers sitting behind the index patient. Ultimatel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potential of CFD to visualise droplet dispersal and give impetus to ensure that necessary mitigating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 through droplet disp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plet Dispersal Aircraft Cabin CFD Airborne transmission
下载PDF
An Outbreak of SARS in a Diabetes Room of a General Hospital without Infected Medical Staff 被引量:3
8
作者 Chun-ling Liu Jun Cheng +6 位作者 He Gao Bo Zhang Qun Yuan Ao Tong Yi-an Liang Hong Tang Xiao-hong Guan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163-168,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an outbreak of SARS that occurred in a single diabetes room of a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in late March 2003.Methods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an outbreak of SARS that occurred in a single diabetes room of a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in late March 2003.Methods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ard,the nursing log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medical record of correlative patients were consulted.SARS-CoV in serum specimen from SARS patient was detected by PCR.Results The room where SARS outbreak occurred was on the 13th floor of the 16-story main ward building.There were 6 beds in the room,living with 6 female patients(aged 45-67)who were all hospitalized due to type2 diabetes.On March 24,2003,Patient 1 began to have a fever and cough,chest X-ray showed pneumonia.Five and six days later,Patient 2 and Patient 3 began to have a fever,respectively.Finally,all of these 3 patients died.Their beds were all at the same side of the room,and the other 3 patients at the opposite side were not infected.Serum SARS CoV-RNA of the Patient 3 was positive by nest-PCR.The daughter-in-law of Patient 1who accompanied Patient 1 by the bedside several days,mainly near the window,upwind of Patient 1,was not infected.Medical staff,family members and visitors of the 6 patients were not infected.Conclusions This outbreak was not transmitted by aerosol.The distance droplets travels could be up to 3.43 meters.Droplet spread has direction,and the droplets direction of propag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wind direction and speed.Those at the downwind position of SARS patients were susceptible to be infected.Medical staff wore face masks and good natural ventilation of this ward building may b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OUTBREAK NOSOCOMIAL Disease transmission droplet
下载PDF
人体咳嗽飞沫传播DPM模拟与实验对比
9
作者 韩朋飞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利用现有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单个液滴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蒸发模型进行了验证。将离散相模型(DPM)加入蒸发模型,对人咳嗽喷出的飞沫液滴在室内随时间发展变化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现有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实验结果吻合得较... 利用现有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单个液滴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蒸发模型进行了验证。将离散相模型(DPM)加入蒸发模型,对人咳嗽喷出的飞沫液滴在室内随时间发展变化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现有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在高相对湿度情况下,液滴蒸发较慢,有利于液滴的重力沉降,使得最后漂浮在空中的病毒飞沫含量更低,有助于防止病毒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病毒传播 咳嗽 蒸发 离散相模型(DPM)
下载PDF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铁君 刘生元 +2 位作者 廖晓华 甘晓琴 张文文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通过对疫情调查处置,分析疫情发生原因。方法对疫情发生的学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部分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14名学生发病,6例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学生周边1 m内是... 目的通过对疫情调查处置,分析疫情发生原因。方法对疫情发生的学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部分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14名学生发病,6例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学生周边1 m内是否有呕吐物的罹患水平(χ~2=11.67,P<0.05)、身边是否有患病学生的罹患水平(χ~2=7.4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起聚集性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吸入含有呕吐物的气溶胶可能是导致疫情播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聚集性疫情 学校 胃肠炎 飞沫传播 气溶胶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物质点法的咳嗽飞沫传播轨迹及防护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爱平 徐磊 +1 位作者 刘娟 李闯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了解咳嗽产生飞沫的传播轨迹及不同口罩对于飞沫的动力学影响。方法基于三维物质点法(MPM3D),建立咳嗽飞沫和口罩防护效果的动力学模型。结果取咳嗽时呼气速度为50 m/s,咳嗽时间为0.75 s,当t=0.05 s时,飞沫会形成体积约为2.75倍口... 目的了解咳嗽产生飞沫的传播轨迹及不同口罩对于飞沫的动力学影响。方法基于三维物质点法(MPM3D),建立咳嗽飞沫和口罩防护效果的动力学模型。结果取咳嗽时呼气速度为50 m/s,咳嗽时间为0.75 s,当t=0.05 s时,飞沫会形成体积约为2.75倍口腔体积的雾云;t=0.5 s时,飞沫扩散至周围1.17 m的环境;t=5 s时,飞沫浓度集中于距离地面0.6 m以下的地方;t=10 s时,空气中的飞沫浓度已经较低。N95口罩在1 m之内的穿透率0.06~0.20,在1.5 m以外衰减到≤0.03;一般口罩在1.5 m之内的穿透率0.08~0.40,在2 m以外衰减到≤0.03。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因咳嗽喷出的飞沫在0.5 s内可对周围1.17 m的环境形成强烈影响,在5 s之后对大部分成年人的影响较小。距离患者1 m以内,口罩防护效果不佳,在2 m内,N95防护效果较好,在2 m以外,一般口罩和N95口罩均可起到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三维物质点法 动力学模型 飞沫传播 口罩
原文传递
液滴飞溅对土壤中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传播的影响
12
作者 王少骅 储天然 +6 位作者 廖锴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柴阿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807,共9页
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土壤带菌是其重要的初侵染源。为了明确液滴飞溅对土壤中病菌传播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土壤中C.cassiicola的qPCR快速检测体系。利用该检测体系从... 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土壤带菌是其重要的初侵染源。为了明确液滴飞溅对土壤中病菌传播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土壤中C.cassiicola的qPCR快速检测体系。利用该检测体系从黄瓜棒孢叶斑病自然发病棚室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到C.cassiicola带菌量为27.00×10^(0)-7.95×10^(5)pgDNA·g^(-1)。液滴撞击能引起土壤或基质中的C.cassiicola飞溅,使空气中的病原菌浓度达到2.71×10^(3)~3.36×10^(3)pgDNA·m^(-3),造成黄瓜发病(土壤和基质带菌的病情指数分别为65.56和41.56)。在带菌土壤或基质表面覆膜可使空气中C.cassiicola浓度降至10.24~12.11pgDNA·m^(-3),显著减轻了病害的发生(带菌土壤和基质覆膜后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3.79和13.83)。本研究明确了液滴撞击飞溅是土壤中C.cassiicola传播的重要方式,为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监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手段,为病害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飞溅 黄瓜叶斑病 多主棒孢菌 传播 土壤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病毒传播风险的地铁车厢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13
作者 伍钒 余超 +2 位作者 徐任泽 崔清民 李恒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1-2251,共11页
地铁交通系统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优化车厢通风方式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构建一个典型的集中回风模式地铁车厢模型,并通过实地测量数据验证其准确性。然后,在集中回风模式基础上提出... 地铁交通系统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优化车厢通风方式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构建一个典型的集中回风模式地铁车厢模型,并通过实地测量数据验证其准确性。然后,在集中回风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散回风模式,与集中回风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2种模式下车厢内流场和飞沫扩散特征。最后,结合感染风险评价模型讨论了乘客的感染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在车厢流场和温度场方面,集中回风模式下车厢内15个测点的气流速度和温度均值分别为(0.27±0.13) m/s和(26.4±1.35)℃,分散回风模式下分别为(0.25±0.08) m/s和(26.2±0.94)℃。在飞沫扩散方面,集中回风模式下飞沫受到集中回风口产生的纵向气流影响,在车厢内扩散的区域相比于分散回风模式下更大,集中回风模式下飞沫扩散的区域是分散回风模式下的1.45倍。在乘客感染风险方面,整体上分散回风模式下站姿和坐姿乘客的感染风险都小于集中回风模式下乘客感染风险,且在飞沫释放后的0~20 s内集中回风模式下站姿乘客感染风险是分散回风模式下的1~2倍。相对于集中回风模式,车厢采用分散回风模式可以提高车厢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并且可以更快地清除乘客呼吸区的飞沫,降低乘客的感染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地铁车厢通风系统和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厢 回风模式 飞沫扩散 数值模拟 感染风险
下载PDF
铁路客运站候车厅病毒飞沫液滴传播研究
14
作者 戴文婷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94-99,16,共7页
通过研究铁路客运站候车厅内全新风工况下的气流流动,选取存在气流旋涡而不利于旅客咳嗽飞沫液滴传播扩散的6个座位位置,分别对6个位置处患病旅客咳嗽喷出的飞沫液滴在候车厅气流流场中的扩散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对飞沫液滴的沉... 通过研究铁路客运站候车厅内全新风工况下的气流流动,选取存在气流旋涡而不利于旅客咳嗽飞沫液滴传播扩散的6个座位位置,分别对6个位置处患病旅客咳嗽喷出的飞沫液滴在候车厅气流流场中的扩散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对飞沫液滴的沉积率、沉积液滴粒径分布、沉积速率、回风口逃逸率、沉积耗时、候车厅空气完全净化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病旅客飞沫液滴中平均73.4%沉积在墙体表面和地面,11.8%从回风口逃逸,14.1%沉积在旅客表面,旅客座位距离、座位长度等直接影响旅客感染病毒的风险;液滴粒径越大,沉积速率越快,沉积率越大,粒径小于30μm的液滴在高大空间流场中的运动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粒径大于40μm的液滴在流场中的运动则受重力的影响更多;飞沫液滴的2.5%~23.8%将在60 s内沉积到旅客表面,且60 s内的沉积速率最快,600 s后飞沫液滴悬浮率在1.4%以内的波动并不会大幅改变空气洁净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 候车厅 飞沫液滴 病毒 传播 沉积 粒径
下载PDF
单液滴热辐射传输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涂茂萍 张丹 +2 位作者 袁洋 韩伟 王一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02-2813,共12页
雾化蒸发是储能、碳捕集、废水处理等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高能耗工艺环节,而利用热辐射加热液滴群不仅可实现容积式快速加热,还易结合太阳能实现绿色生产。为了实现热辐射对雾场液滴群高效、快速的加热,本文对单液滴辐射传输性能开展了... 雾化蒸发是储能、碳捕集、废水处理等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高能耗工艺环节,而利用热辐射加热液滴群不仅可实现容积式快速加热,还易结合太阳能实现绿色生产。为了实现热辐射对雾场液滴群高效、快速的加热,本文对单液滴辐射传输性能开展了研究。首先,采用区域法对不同外部辐射、液滴形态、辐射物性参数下单液滴对投入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过程建立了计算模型。其次,在投射角为0~180°、液滴长宽比为1~10、当量直径为0.1~1.0 mm、液滴吸收系数为10~15000 m^(-1)、折射率为1.2~2的范围内对其辐射传输性能开展了研究。结果指出:在反射环节,液滴总体反射率与当量直径、吸收系数无关;在吸收环节,液滴对辐射有表面式与容积式两种吸收模式,当液滴光学厚度小于1时,容积式吸收占优,此时提高吸收系数或折射率可使液滴获得均匀快速的升温长宽比越大,升温速率越大,且对外部投射方位的选择性越强;液滴的总体吸收率随当量直径的减小或长宽比的增大而降低、随投射方向几乎不变;在透射环节,随当量直径的减小或长宽比的增大,与投射方向位于长轴异侧的透射辐射定向辐射强度迅速增大、液滴总体透射率单调升高。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热辐射加热液滴群等工艺环节的设计与调控提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辐射 液滴形态 投射角 吸收率 反射辐射 透射辐射
原文传递
诊室内飞沫颗粒传播对人体感染风险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玉 纪珅 +2 位作者 张冬青 史博文 陶文轩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医院诊室内空气品质与医患人员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本文以某医院诊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考虑飞沫蒸发的同时将颗粒物当作离散介质追踪传播轨迹,模拟了医生在床前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喷嚏飞沫与空气的相间耦合流动,... 医院诊室内空气品质与医患人员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本文以某医院诊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考虑飞沫蒸发的同时将颗粒物当作离散介质追踪传播轨迹,模拟了医生在床前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喷嚏飞沫与空气的相间耦合流动,分析了不同送风速度下室内气流组织规律及颗粒物传播机理。采用常见的两种检查床的布置方式,对现有通风系统的净化能力比较,同时评估医患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为诊室内设备及通风系统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沫传播 气流组织 数值模拟 感染风险
原文传递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SD18株的传染性及不同途径感染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晓红 王蒙 +5 位作者 武博 龙宪荣 赵孝民 高静 戴培强 柴同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9-1460,共12页
【目的】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对哺乳动物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方法】采集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将分离到的病毒以300μL/只(10^(7) EID_(50))的剂量通过滴鼻和肺递送方式感染豚鼠,每组各15只,对2组感... 【目的】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对哺乳动物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方法】采集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将分离到的病毒以300μL/只(10^(7) EID_(50))的剂量通过滴鼻和肺递送方式感染豚鼠,每组各15只,对2组感染效果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分离株在豚鼠中的传播能力试验验证其气溶胶传播能力,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分离株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上的复制能力。【结果】试验分离到1株H9N2亚型AIV,命名为SD18,病毒通过肺递送和滴鼻2种攻毒方式感染豚鼠后,肺递送组的排毒量显著高于滴鼻组(P<0.05)。通过对豚鼠肺脏相关模式识别受体和抗病毒蛋白的表达检测发现,2种攻毒方式都能诱导相关的免疫因子Toll样受体3(TLR3)、TLR7、抗黏病毒蛋白(MX)和2′,5′-腺苷酸激酶(OAS)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2组在攻毒后第6天产生抗体,并呈上升趋势。对SD18株在豚鼠中的传播能力验证发现,SD18株具有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感染豚鼠的能力,但并未证实气溶胶的产生和传播。对SD18株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后发现,在感染后12 h可检测到病毒,24 h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能力最强,TLR3、TLR7、MX、OAS、白介素6(IL-6)、IL-8、干扰素-β(IFN-β)相关的免疫因子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H9N2亚型AIV SD18株的跨种传播能力变强,具有不经提前适应便可直接感染豚鼠的能力;SD18株具有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豚鼠并使其产生抗体的能力且SD18株可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上进行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AIV 肺递送气溶胶感染 致病性 飞沫传播
下载PDF
咳嗽飞沫核携带病毒在病房机械通风条件下经空气传播的人工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方 周娅 +3 位作者 周军 朱子犁 胡璐璐 杨荣兴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5-772,共8页
目的建立评估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传播能力的现场试验研究方法。方法在典型机械通风病房内雾化含有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模拟唾液,雾化液滴与咳嗽飞沫具有类似粒径分布的液滴谱系,检测空气中不同粒径液滴核数量并估算其初始液滴的几何尺寸... 目的建立评估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传播能力的现场试验研究方法。方法在典型机械通风病房内雾化含有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模拟唾液,雾化液滴与咳嗽飞沫具有类似粒径分布的液滴谱系,检测空气中不同粒径液滴核数量并估算其初始液滴的几何尺寸,计算液滴核初始携带的噬菌体数量,通过采集空气生物标本获得液滴核内噬菌体的实际存活量,比较两组数据获得液滴核携带的噬菌体在病房空气中的存活函数。结果在表面蒸发作用下,模拟唾液雾化液滴所携带的存活噬菌体数量快速损失约83%,在360 s的检测时间段内液滴核内的噬菌体平均存活函数稳定在17%且不随检测点变化,室内空气中液滴核数量的衰减率与空气生物标本中噬菌体数量的衰减率一致,记录雾化液滴核数量即可推算病房空间生物暴露水平。结论咳嗽飞沫核携带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人工模拟技术,可用于评估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传播能力的现场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 咳嗽 飞沫传播 人工模拟
下载PDF
高速列车客室内呼吸道飞沫传输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任泽 伍钒 +1 位作者 刘欢 钱博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49-2059,共11页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建立高速列车客室流场与呼吸道飞沫耦合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飞沫初始释放位置、粒径以及速度对飞沫传输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送风系统、客室内部结构以及乘客热羽流的共同作用下,各位置释放的...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建立高速列车客室流场与呼吸道飞沫耦合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飞沫初始释放位置、粒径以及速度对飞沫传输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送风系统、客室内部结构以及乘客热羽流的共同作用下,各位置释放的同一粒径的飞沫蒸发速率差异较小;所考虑的散送-散回送风系统具有较好的对称性,超过95%的飞沫聚集在飞沫释放侧,只有极少量飞沫流动到中间过道以及非释放侧空间中;大粒径(大于100μm)飞沫由于重力作用,在6 s内快速沉降到客室表面,且主要集中在释放者周围1 m范围内,而小粒径(10μm)飞沫则在短时间快速蒸发并跟随客室气流一起运动,因此,小粒径飞沫比大粒径飞沫扩散范围更广;与说话产生的飞沫扩散范围(纵向、横向、垂向的最大移动距离分别为0.89、0.76和1.21 m)相比,在喷嚏的强射流作用下,呼吸道飞沫的最大扩散范围明显提高(最大移动距离分别增加4.87、2.59和1.0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客室流场 呼吸道飞沫 飞沫扩散 多尺度仿真
下载PDF
快速稳定性分析仪评价乳液中乳粒的稳定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春燕 岳峰 +2 位作者 余浩权 黄灿中 曾少群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3年第7期574-586,共13页
本研究对乳液中乳粒在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区分了不同处方的乳粒稳定性。采用快速稳定性分析仪-LUMisizer,评估冻融循环对乳粒的影响,结合粒径参数、zeta电位和冷冻透射电镜观察。经过冻融循环后,乳粒的性状、粒径参数和透... 本研究对乳液中乳粒在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区分了不同处方的乳粒稳定性。采用快速稳定性分析仪-LUMisizer,评估冻融循环对乳粒的影响,结合粒径参数、zeta电位和冷冻透射电镜观察。经过冻融循环后,乳粒的性状、粒径参数和透光率发生显著变化。乳粒在冻融循环后破乳(可见浮油和乳化层)。不同丙泊酚含量(10:1和20:1,m/v)的处方,乳粒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异。快速稳定性分析仪可以区分加速破坏的乳粒从而评价其稳定性,有效补充传统方法的不足,可对脂肪乳中的乳粒进行更好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粒 脂肪乳 稳定性分析 多样本分析离心 透光率 冻融循环 水包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