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淬火+深冷处理工艺对Cr12Mo1V1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春雷 于航 +3 位作者 任慧远 谷金波 周健 迟宏宵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1,共6页
对退火态Cr12Mo1V1模具钢分别进行一次淬火+回火、双淬火+回火、一次淬火+深冷+回火、双淬火+深冷+回火等工艺处理,其中一次淬火工艺为1 030℃×0.5 h油淬,双淬火工艺为1 050℃×0.5 h油淬+1 030℃×0.5 h油淬,深冷处理工艺... 对退火态Cr12Mo1V1模具钢分别进行一次淬火+回火、双淬火+回火、一次淬火+深冷+回火、双淬火+深冷+回火等工艺处理,其中一次淬火工艺为1 030℃×0.5 h油淬,双淬火工艺为1 050℃×0.5 h油淬+1 030℃×0.5 h油淬,深冷处理工艺为-60℃×1 h+-120℃×1 h,对比研究了双淬火+深冷处理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淬火+回火工艺相比,双淬火+回火工艺可以改善共晶碳化物分布均匀性,使碳化物形态趋于球状;增加深冷处理对改善共晶碳化物形态和均匀度的效果不明显,但可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双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硬度与一次淬火+回火处理后相近,但冲击吸收能量和抗弯强度分别提升22%和12%;增加深冷处理对试验钢硬度、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淬火 深冷处理 模具钢 共晶碳化物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淬火工艺对DH350模具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杜昭阳 赵杰 +1 位作者 陈献刚 曹铁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冲击试验机和硬度计研究了103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Ⅰ)、1030℃空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Ⅱ)和1030℃油冷淬火+98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Ⅲ)处理对DH350钢显微组织...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冲击试验机和硬度计研究了103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Ⅰ)、1030℃空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Ⅱ)和1030℃油冷淬火+98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工艺Ⅲ)处理对DH350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热处理工艺下试验钢的组织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碳化物;不同的是,工艺Ⅰ下组织的板条特征明显,细小碳化物弥散分布,此时硬度和冲击性能都较高,且冲击吸收能量波动较小,综合性能良好;工艺Ⅱ下组织的板条粗化明显,且碳化物沿晶界聚集,使得硬度降低,冲击性能恶化;工艺Ⅲ下组织的晶粒细化显著,但未溶碳化物较多且存在混晶现象,此时冲击吸收能量较高,但波动较大,同时硬度下降明显。因此,DH350模具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30℃油冷淬火+590℃回火+600℃回火,此时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45.1 HRC和22.4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空冷淬火 两次油冷淬火 冲击性能 硬度
原文传递
双液淬火下7A09铝合金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恒 王优强 张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4109-24113,共5页
通过对工件磨损率、摩擦系数和磨损形貌的分析,探究了双液淬火下速度和载荷对7A09铝合金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双液淬火下的7A09铝合金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并借助OM、SEM、XRD和EDS等仪器分析了该铝合金的相组... 通过对工件磨损率、摩擦系数和磨损形貌的分析,探究了双液淬火下速度和载荷对7A09铝合金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双液淬火下的7A09铝合金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并借助OM、SEM、XRD和EDS等仪器分析了该铝合金的相组成与磨损机制。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摩擦系数随速度和载荷的增大而减小,且随时间变化的波动较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磨损率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其随速度和载荷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当工件处于低速轻载工况时,因工件与摩擦副的表面都存在微凸体,该微凸体相当于在摩擦面间存在磨粒,致使工件产生了磨粒磨损;当速度和载荷继续增大时,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逐渐转变为黏着磨损;而当工件处于高速重载工况时,由于接触点的塑性变形大以及表面温度高,使黏着点的强度和面积增大,产生胶合磨损。同时,因摩擦表面温度升高,致使工件出现一定程度的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09铝合金 双液淬火 摩擦系数 磨损率 磨损机制
下载PDF
钢渣淬冷粒化研究现状及进展
4
作者 赵凯 王殿新 +3 位作者 甄常亮 张巧荣 陈伟 张玉柱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全国每年新增钢渣排放量在1亿t以上,利用率仅为10%~20%,转炉液态钢渣中有“渣、铁、热”等丰富资源,简单堆存或者填埋造成了极大浪费。目前的钢渣粒化主流技术主要有热闷法、风淬粒化法、滚筒法等,其均基于钢渣粒化和游离氧化钙(f-CaO)... 全国每年新增钢渣排放量在1亿t以上,利用率仅为10%~20%,转炉液态钢渣中有“渣、铁、热”等丰富资源,简单堆存或者填埋造成了极大浪费。目前的钢渣粒化主流技术主要有热闷法、风淬粒化法、滚筒法等,其均基于钢渣粒化和游离氧化钙(f-CaO)的消解开发,便于后续的破碎筛分磁选,以得到渣钢、磁选粉和尾渣。这些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他方法存在的投资大、占地多、污染重等问题,但依然存在钢渣资源利用不完全、体积安定性风险、磨矿成本高、铁含量高等问题,笔者提出采用改质重构与气水两相混合流体淬冷粒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钢渣,该方法向液态钢渣中加入酸性熔剂和还原剂进行改质,利用气体的高运动速度和水的高导热性将液态钢渣迅速冷却成固体状颗粒,降低了钢渣纤维化的情况,兼顾重构渣的粒化与余热回收效率。提铁后的尾渣在粒度分级后可用于建材制备、土壤改质及微晶玻璃、陶瓷材料领域,但目前该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不够成熟,后期还需在高性能钢渣粒化材料制备、环保利用与资源化、钢渣深度加工发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双介质淬冷粒化 改质重构 铁回收 余热回收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非焊接储氢瓶式容器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艳辉 米宽 +3 位作者 汪龙 蔡波 袁卓伟 王骏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2年第4期39-43,共5页
本文主要对非焊接储氢瓶式容器热处理工艺—双面淬火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淬火机构的设计,淬火介质的分析、选择,及热处理工艺的调整,对该工艺制造的50MPa瓶式站用储氢容器产品进行空气中强度、侧膨胀量、冲击吸收能量、硬度和氢气中慢应... 本文主要对非焊接储氢瓶式容器热处理工艺—双面淬火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淬火机构的设计,淬火介质的分析、选择,及热处理工艺的调整,对该工艺制造的50MPa瓶式站用储氢容器产品进行空气中强度、侧膨胀量、冲击吸收能量、硬度和氢气中慢应变速率拉伸数据分析,测得在氢气中和在空气中的抗拉强度之比、最大总延伸率之比分别为99.5%和98.2%,满足《加氢站储氢压力容器专项技术要求》T/CATSI 05003-2020中在氢气和空气中的抗拉强度之比、最大总延伸率之比均不小于0.9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式容器 双面淬火机构 淬火介质 抗拉强度 最大力总延伸率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石油套管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明华 汪新衡 赵健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0-145,共6页
将25Mn V石油套管用钢通过直接淬水与水冷→空冷→水冷的双介质淬火冷却工艺分别处理成全马氏体组织与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对比研究了不同淬火工艺下的微观组织特征及回火工艺参数对试验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介质淬火所得... 将25Mn V石油套管用钢通过直接淬水与水冷→空冷→水冷的双介质淬火冷却工艺分别处理成全马氏体组织与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对比研究了不同淬火工艺下的微观组织特征及回火工艺参数对试验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介质淬火所得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明显的强韧化效果,可以降低应力集中,有利于材料韧性的改善和阻止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试验钢大约在400℃左右出现韧性低谷,呈现出低温回火脆性的特征,因此,该复相组织适合于在高温回火状态下使用,此时复相组织提高材料韧性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套管 双介质淬火 下贝氏体/马氏复相组织 强韧性
原文传递
基于双重猝灭分子信标及核酸染料Hoechst 33258对单链核酸的双色定量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鲁子敬 熊威威 +2 位作者 翟琨 向东山 谭志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4-1020,共7页
利用鸟嘌呤(G)碱基和有机猝灭基团Black Hole Quencher1(BHQ-1)对荧光基团6-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 group,FAM)的双重猝灭作用构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双重猝灭分子信标,结合核酸染料Hoechst 33258,以艾滋病毒RNA片段的反转录序... 利用鸟嘌呤(G)碱基和有机猝灭基团Black Hole Quencher1(BHQ-1)对荧光基团6-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 group,FAM)的双重猝灭作用构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双重猝灭分子信标,结合核酸染料Hoechst 33258,以艾滋病毒RNA片段的反转录序列(33个碱基)为目标DNA,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单链核酸(ssDNA)的双色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此分子信标中,荧光基团及有机猝灭基团分别设计为FAM和BHQ-1,分子信标的茎的碱基全部设计为C-G碱基对,环的碱基序列设计为目标DNA的互补序列,与BHQ-1相连接的为3个带有G碱基的核苷酸。没有目标DNA时,分子信标呈茎-环结构,荧光基团FAM与有机猝灭基团BHQ-1及G碱基距离很近,在BHQ-1及G碱基的双重猝灭下,FAM的荧光很弱;另外,分子信标的茎的碱基全部是C-G碱基对,不能与核酸染料Hoechst 33258相结合,因此Hoechst 33258的荧光也很弱。当有目标DNA存在时,分子信标的环与目标DNA杂交形成双链,茎-环结构被破坏,FAM远离猝灭基团BHQ-1及G碱基,其荧光得到恢复;同时,核酸染料Hoechst 33258与双链DNA中的A-T碱基对相结合,其荧光显著增强。根据荧光基团FAM及核酸染料Hoechst 33258荧光增强的程度可实现对ssDNA的定量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目标DNA的浓度在0.05~8.0nmol/L范围内时,FAM和Hoechst 33258的总荧光强度(ΔIT)与目标DNA的浓度(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T=192.2C+115.08(R^2=0.9938),检出限为20pmol/L(3σ,n=9)。此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猝灭分子信标 单链核酸 Hoechst 33258 双色荧光 定量检测
下载PDF
中国古代灌钢法冶炼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庚晋 白杉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9-350,共2页
介绍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演变 ,从“块炼法”、“块炼渗碳钢”、“百炼法”、“炒钢”发展到“灌钢法” ,运用“灌钢法”提高钢的品质和产量 ,且操作简便。“灌钢法”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重大成就 。
关键词 冶炼技术 灌钢法 刀剑双液淬火
下载PDF
轧辊双频淬火机用斜喷淬火环的研制与应用
9
作者 沈伟芳 陈光明 《上海金属》 CAS 2000年第6期53-55,58,共4页
在轧辊双频淬火机上 ,设计了淬火环轴向和圆周方向均成一定角度的新型斜喷淬火环代替原来的平喷淬火环 ,不仅使轧辊的淬火环裂率得到有效控制 ,而且轧辊的有效淬硬层从 1 2mm提高到 1 5mm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 冷轧辊 双频淬火 斜喷淬火环
下载PDF
长钢轨双频淬火生产线微机测控系统的研究
10
作者 许安国 朱衡君 彭芬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5,共4页
给出了长钢轨双频淬火生产线微机测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 ,重点阐述了加热温度和加热线圈与轨顶间隙的测量方案 ,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加热温度控制策略 .
关键词 双频淬火 加热温度 BP神经网络 微机测控系统 钢轨 加热线圈 生产线 轨顶间隙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钢轨双频淬火微机系统
11
作者 傅清海 孙艳华 +1 位作者 苏勇 王强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74-175,共2页
对典型Fuzzy控制器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多变量非线性系统使用Fuzzy-PI的控制策略,用于提高钢轨淬火生产线的温度控制精度,提高产品质量。现场运行表明,系统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超调量小,过渡时间短,实现... 对典型Fuzzy控制器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多变量非线性系统使用Fuzzy-PI的控制策略,用于提高钢轨淬火生产线的温度控制精度,提高产品质量。现场运行表明,系统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超调量小,过渡时间短,实现了工况的自动监测、控制,其精度完全达到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双频淬火 温度 微机 模糊控制
下载PDF
行星销的调质处理
12
作者 宋民生 《热处理》 CAS 2020年第3期24-26,共3页
某风力发电装置行星销材料为42CrMo钢,要求进行调质处理。但行星销在进行先水后油的双液淬火时发生批量开裂。对开裂的行星销进行了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行星销开裂是淬火工艺不当所致。为此,改变了行星销的淬火工艺,即在温度为20~36℃的1... 某风力发电装置行星销材料为42CrMo钢,要求进行调质处理。但行星销在进行先水后油的双液淬火时发生批量开裂。对开裂的行星销进行了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行星销开裂是淬火工艺不当所致。为此,改变了行星销的淬火工艺,即在温度为20~36℃的12%~16%LQ311水溶液中淬火而不是水-油双液淬火,结果,成功生产了1129件行星销,质量均达到了要求,且无一件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销 双液淬火 开裂 LQ311水溶液
下载PDF
冷轧辊表面双频淬火工艺探索
13
作者 张诚 李强 郝亚彬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4-87,共4页
介绍了冷轧辊的应用条件及其对材质的要求 ,探讨了冷轧辊表面淬火工艺的过程 。
关键词 冷轧辊 双频淬火 感应器 环裂
下载PDF
超高温双重淬火对40Cr钢显微组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14
作者 谭玉华 唐少龙 +2 位作者 饶秋华 董希淳 贺跃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2-25,共4页
研究了双重淬火工艺对40Cr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显微组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发现双重淬火促进混晶出现和超高温双重淬火引起第二次淬火时的奥氏体晶粒粗化和产生粗大晶粒的遗传,从而使其冲击韧性下降。并指出,高温淬火引起40Cr钢形成的... 研究了双重淬火工艺对40Cr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显微组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发现双重淬火促进混晶出现和超高温双重淬火引起第二次淬火时的奥氏体晶粒粗化和产生粗大晶粒的遗传,从而使其冲击韧性下降。并指出,高温淬火引起40Cr钢形成的单一色调的束状马氏体不是板条马氏体,而是片状马氏体的一种新形态—束状薄片马氏体。超高温预先淬火并不能使40Cr钢生成板条马氏体,而只能生成束状薄片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淬火 40CR钢 组织 冲击韧性
下载PDF
淬火工艺对超高强度特厚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汉 曲锦波 陆春洁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2,共6页
采用不同冷却速度的一次和两次淬火以及不同的二次淬火温度,研究了淬火工艺对超高强度调质特厚板心部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淬火冷速(0.05℃/s)下,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强度和韧性较低;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粒状贝氏体逐... 采用不同冷却速度的一次和两次淬火以及不同的二次淬火温度,研究了淬火工艺对超高强度调质特厚板心部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淬火冷速(0.05℃/s)下,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强度和韧性较低;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粒状贝氏体逐渐减少,马氏体增加,强度和韧性提高。两次淬火能明显细化原始奥氏体晶粒,提高钢板强韧性匹配。当二次淬火温度位于两相区时,大量回火未分解的M/A组元是造成韧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当二次淬火温度位于完全奥氏体区时,随淬火温度增加,韧性逐渐提高,在930℃时获得最佳的强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速度 两次淬火 淬火温度 特厚板
原文传递
高强度螺栓选材与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荣滨 《热处理》 CAS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硼在硼钢中的作用 ,并介绍了一种 40MnB钢高强度螺栓的强化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 高强度螺栓 硼钢 双重淬火 热处理工艺
下载PDF
两次淬火对HSLA钢组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刚 罗小兵 +3 位作者 柴锋 杨才福 张正延 杨志刚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5-711,共7页
研究了两次淬火+回火和传统的一次淬火+回火热处理对HSAL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显著降低强度的条件下,两次淬火使实验钢的冲击功明显提高,还改善了低温韧性和稳定性。两次淬火回火热处理可细化钢的组织,使原始奥... 研究了两次淬火+回火和传统的一次淬火+回火热处理对HSAL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显著降低强度的条件下,两次淬火使实验钢的冲击功明显提高,还改善了低温韧性和稳定性。两次淬火回火热处理可细化钢的组织,使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尺寸和有效晶粒尺寸减小、大角度界面的密度和解离裂纹的扩展偏折频率提高。组织的细化和大角度晶界的增多抑制了裂纹的扩展,使韧性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HSLA100钢 两次淬火 韧性 大角度晶界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双重淬火对7055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胜胆 游江海 +1 位作者 张新明 邓运来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4,共6页
通过拉伸性能测试、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双重淬火对7055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双重淬火可调控晶界和晶内析出状态,使合金时效后晶界上的析出相呈断续分布,晶内沉淀强化相均... 通过拉伸性能测试、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双重淬火对7055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双重淬火可调控晶界和晶内析出状态,使合金时效后晶界上的析出相呈断续分布,晶内沉淀强化相均匀、弥散、细小析出,保证合金高强度的同时,提高晶间和剥落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5铝合金 双重淬火 力学性能 晶间腐蚀 剥落腐蚀
原文传递
热处理工艺对工程机械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文荣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8,共5页
研究了一次淬火、二次淬火和回火对工程机械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试验钢中的铁素体呈现出板条状形态,M/A岛则主要分布在奥氏体晶界和铁素体边界上;经过一次淬火处理后,工程机械用钢呈现出板条贝氏体形态,内部亚结构是... 研究了一次淬火、二次淬火和回火对工程机械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试验钢中的铁素体呈现出板条状形态,M/A岛则主要分布在奥氏体晶界和铁素体边界上;经过一次淬火处理后,工程机械用钢呈现出板条贝氏体形态,内部亚结构是高密度的位错缠结构成的位错胞;热轧态试验钢中的奥氏体含量约4.23%,经过一次淬火处理后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基本消失;经过两次淬火和回火后,工程机械用钢获得了板条贝氏体组织以及弥散析出的细小颗粒状ε-Cu相;740~780℃二次淬火+500~560℃回火处理后,试验钢的力学性能满足工程机械用钢指标要求,且屈强比保持在0.8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用钢 一次淬火 二次淬火 回火 组织 屈强比
原文传递
两次淬火对35CrMnSi钢抗拉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绪平 任强 蔡钢 《热处理》 CAS 2011年第5期45-48,共4页
研究了第一次890~970℃油淬、第二次810~890℃水淬两次淬火及回火工艺对35CrMnSi钢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淬火工艺可细化钢的组织,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对于尺寸为12 mm×40 mm×200 mm的35CrMnSi钢试样,优化的热处理... 研究了第一次890~970℃油淬、第二次810~890℃水淬两次淬火及回火工艺对35CrMnSi钢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淬火工艺可细化钢的组织,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对于尺寸为12 mm×40 mm×200 mm的35CrMnSi钢试样,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为930℃×19 min油淬,890℃×20 min水淬,然后170℃回火120 min,抗拉强度达195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淬火 抗拉强度 显微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