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15-116,共2页
距离象似性是语言成分间的首要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发现: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形成特点受到距离象似性的制约;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给予"义、"取得"义双宾语结构更充分对应于概念距离—... 距离象似性是语言成分间的首要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发现: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形成特点受到距离象似性的制约;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给予"义、"取得"义双宾语结构更充分对应于概念距离——事物的转移和达到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带介词的间接宾语位于动词前或直接宾语后的句式则表示一个分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结构 距离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
下载PDF
英汉双宾结构语法化特征的比较
2
作者 邓云华 曹朝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7-111,共5页
文章基于语法化理论,对英汉双宾结构的语法化特征,即语法化形式、程度和形态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了英汉双宾结构的共性和差异,并揭示了其认知动因,为此结构的有效习得和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英汉双宾结构 语法化 主观化
下载PDF
语义上的同指关系与句法上的双宾语句式——兼复刘乃仲先生 被引量:44
3
作者 徐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2-313,共12页
本文在徐杰(1999)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运用语义上的同指关系判定句法结构属性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分化词库中的"双及物动词"与句法中的"双宾语句式"的分析思路,答复了刘乃仲先生(2001)对上述徐文提出的质疑。本文的... 本文在徐杰(1999)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运用语义上的同指关系判定句法结构属性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分化词库中的"双及物动词"与句法中的"双宾语句式"的分析思路,答复了刘乃仲先生(2001)对上述徐文提出的质疑。本文的结论仍然是,"打碎了他四个杯子"是个双宾语句式,其中的"他"是宾语,不是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乃仲 语义 同指关系 句法结构 双宾语句式
原文传递
论汉语的“隐性述结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天琦 郭锐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9-472,共14页
文章着眼于解决"后果宾语"("跑了一身汗")的允准机制及实现模式,论证了"后果宾语"结构与述补结构存在整齐的平行性。这类结构可以分析为补语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述结式"。由此提... 文章着眼于解决"后果宾语"("跑了一身汗")的允准机制及实现模式,论证了"后果宾语"结构与述补结构存在整齐的平行性。这类结构可以分析为补语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述结式"。由此提出"产生"义和"粘附"义两类"隐性述结式",从述结式的论元衍生规则推导出"后果宾语"结构的各种实现模式,并统一解决了这类结构的相关问题。文章还把这一模式扩展到"取夺义双宾"、"隐性致使"等特殊结构,解释了这些结构特殊的论元实现问题,进一步论证了"隐性述结式"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果宾语 隐性述结式 双宾结构 隐性致使结构
下载PDF
从“其”替换“之”看上古-中古汉语的兼语式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共33页
一般所说的兼语式,兼语位置上,先秦本用"之",但从战国末期始,"之"可以为"其"替换。本文意在从此现象入手,利用历史的资料以及历时的演变,对兼语式、控制结构、使役句等复杂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这种替换,王... 一般所说的兼语式,兼语位置上,先秦本用"之",但从战国末期始,"之"可以为"其"替换。本文意在从此现象入手,利用历史的资料以及历时的演变,对兼语式、控制结构、使役句等复杂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这种替换,王力(1980,1989)暗示:中古"其"在兼语位置,是充当包孕句的主语;而魏培泉(2004)等认为仍作宾语。其实答案并非如此简单。本文视上古-中古汉语的兼语式为控制结构,在将其与其他类似结构——小句宾语、紧缩式、连动式、双宾语——进行区分之后,我们将上古-中古汉语中的兼语式分解为4类,并逐一说明各类的结构,以及兼语位置"其"替换"之"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式 控制结构 双宾语 上古-中古汉语
原文传递
双宾结构中的领属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司富珍 《外国语文研究》 2015年第3期2-11,共10页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双宾结构中所包含的领属关系,认为从逻辑语义的角度看,这些不同的双宾领属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通过逻辑隐含推导出来的双宾领属,另一种则是以预设形式存在的双宾领属。给予类双宾属于前一...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双宾结构中所包含的领属关系,认为从逻辑语义的角度看,这些不同的双宾领属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通过逻辑隐含推导出来的双宾领属,另一种则是以预设形式存在的双宾领属。给予类双宾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取得类双宾则属于后一种类型。对汉语不同类型的双宾领属的研究可以丰富生成语法对双宾结构中领属关系及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属关系 双宾结构 隐含 预设 语义推导
下载PDF
双宾语结构被动化移位的跨语言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全峰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32,共12页
双宾语结构不对称的被动化移位现象在生成语法学界倍受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为解释这一不对称的移位现象,Chomsky(1981,1986)、Larson(1988)等采用了固有格解释法(Inherent Case-based account),而Mc Ginnis(2001,2005)、Anagnostopoulou(... 双宾语结构不对称的被动化移位现象在生成语法学界倍受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为解释这一不对称的移位现象,Chomsky(1981,1986)、Larson(1988)等采用了固有格解释法(Inherent Case-based account),而Mc Ginnis(2001,2005)、Anagnostopoulou(2003)等采用了局域性解释法(Locality-based account)。然而,随着跨语言研究的发展,固有格解释法和局域性解释法都显现出它们各自的问题点和局限性。本研究讨论固有格解释法和局域性解释法的不足之处,并建议结构格解释法(Structural Case-based account)能更全面、统一、简洁地解释各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被动化移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结构 被动化 固有格解释法 局域性解释法 结构格解释法
原文传递
东南亚语言区域内汉语与民族语双宾式的类型差异——附议区域共性表象下语群个性主导的句式群分异演化
8
作者 柳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3-63,共11页
双及物结构是东南亚语言区域内一种重要的句式群,包括很多文献讨论过的双宾B式(亦称“倒置双宾式”)。跨语言罕见但本区域内常见的双宾B式源自汉语东南方言(除闽语)中后动省略后的致移连动式,通过格式复制扩散到部分南方民族语中(张敏20... 双及物结构是东南亚语言区域内一种重要的句式群,包括很多文献讨论过的双宾B式(亦称“倒置双宾式”)。跨语言罕见但本区域内常见的双宾B式源自汉语东南方言(除闽语)中后动省略后的致移连动式,通过格式复制扩散到部分南方民族语中(张敏2011)。然而,这种共享的区域特征及其演化路径可能仅是部分事实。实际上,各语群依据句法、形态、所涉关键功能语素及韵律方面的个性特征对其双及物句式群进行多样的分异演化行为,如致移连动式词汇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式 双及物句式群 东南亚语言区域 区域共性 分异演化
下载PDF
跨语言视角下双宾语结构的格理论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全峰 韩景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双宾语结构的名词赋格现象一直都是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文献中,Chomsky (1981, 1986)、Larson (1988)等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而黄正德(2007)等则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本文从... 双宾语结构的名词赋格现象一直都是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文献中,Chomsky (1981, 1986)、Larson (1988)等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而黄正德(2007)等则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本文从跨语言的角度分析固有格假设在理论和经验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都被赋予结构格的观点,即结构格分析法,并论证结构格分析法不仅能合理、统一、简洁地解释各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被动化移位模式,还有利于解释与格结构具有"致使拥有"义的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结构 被动化移位 固有格分析法 结构格分析法
下载PDF
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省略问题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启林 温宾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67,共12页
"吃了他三个苹果"这类准双宾结构,在文献中已有大量讨论,但有一事实却未受到重视:无定量化成分在这类结构中有时不可或缺,有时则可有可无。文章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这一现象作了尝试性的分析。文章认为,准双宾结构是借助功... "吃了他三个苹果"这类准双宾结构,在文献中已有大量讨论,但有一事实却未受到重视:无定量化成分在这类结构中有时不可或缺,有时则可有可无。文章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这一现象作了尝试性的分析。文章认为,准双宾结构是借助功能语类High-Appl推导生成的,High-Appl需要一个空算子在Spec-FP合并。该空算子必须约束一个变量。而无定量化成分在逻辑式中会转化成变量。它的存在可以使Spec-FP上的空算子得到允准。这就导致无定量化成分有时不可缺失。若空算子能由疑问词等成分转化来的变量允准,那么无定量化成分就可以省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宾结构 无定量化成分 空算子
下载PDF
英汉双宾结构的语义诠释及其句法推导 被引量:1
11
作者 佟和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4,共10页
双宾结构是自然语言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句式。分析发现,英语双宾结构中的间接宾语总是表示"目标",而汉语双宾结构中的间接宾语则因动词类别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题元角色。英汉双宾结构具有共同的功能投射,它们的差异归结于功能语... 双宾结构是自然语言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句式。分析发现,英语双宾结构中的间接宾语总是表示"目标",而汉语双宾结构中的间接宾语则因动词类别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题元角色。英汉双宾结构具有共同的功能投射,它们的差异归结于功能语类FP中F获值方式的参数差异。英语双宾结构中的F值是内在性的[+to],与动词本身的方向性无关;汉语中F的值则必须在句法中通过显性的方式获得,与动词本身的方向和功能语类"给/走"的使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最简方案 功能语类 施用结构 特征赋值
下载PDF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双宾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小祥 佟和龙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8-56,87,共10页
文章通过语感的问卷调查,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抢”“寄”“偷”“买”“写”“沏”“舀”构成的双宾结构在句法和语义层面呈现的语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现代汉语中双宾动词可以分为单方向性动词、双方向性动词以及无方向性动... 文章通过语感的问卷调查,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抢”“寄”“偷”“买”“写”“沏”“舀”构成的双宾结构在句法和语义层面呈现的语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现代汉语中双宾动词可以分为单方向性动词、双方向性动词以及无方向性动词;就致使性、领属性和影响性而言,这三类动词在直接宾语是否发生领属转移、领属转移的路径,能否产生取效行为、取效行为的种类,能否对主语、间接宾语以及谈话双方产生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该研究有利于拓宽现代汉语双宾结构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言语行为理论 语义特征 取效行为 领属转移
下载PDF
指示代词对准双宾结构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启林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朱德熙(1982)指出,准双宾结构如"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双宾结构,但添加了指示代词后,就成了单宾结构。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可以归结于A-A’-A的移位限制。具体说,准双宾结构是通过领有名词提... 朱德熙(1982)指出,准双宾结构如"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双宾结构,但添加了指示代词后,就成了单宾结构。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可以归结于A-A’-A的移位限制。具体说,准双宾结构是通过领有名词提升推导出来的。没有指示代词时,领有名词可以绕过Spec-DP这一A’-位置,移至另一A-位置,并形成双宾结构。若有指示代词,领有名词提升时必须经过Spec-DP,这就造成A-A’-A移位。由于此时领有名词不能提升,所生成的结构就是单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宾结构 指示代词 领有名词提升
原文传递
汉语双宾句中名词成分的题元角色、格位形式与语类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志刚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79-87,共9页
汉语双宾句中的主语为定指致事,间宾为定指与/夺事,而直宾为无定指存事。双宾句中三个论元的语义蕴含(题元角色)与其语音形式(格位)、句法结构(语类性质)都有匹配关系:致事主语承载主格、与/夺事间宾承载与格,二者都只能为定指短语DP;... 汉语双宾句中的主语为定指致事,间宾为定指与/夺事,而直宾为无定指存事。双宾句中三个论元的语义蕴含(题元角色)与其语音形式(格位)、句法结构(语类性质)都有匹配关系:致事主语承载主格、与/夺事间宾承载与格,二者都只能为定指短语DP;而存事直宾承载部分格,只能为具有数量修饰语的QP②。基于文献中对名词短语的论述以及母语者的语言直觉,这种匹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兑现自然语言优化简约的最简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汉语双宾句 名词短语 题元角色 格位形式 语类性质
下载PDF
事件句法视域下汉语双宾句的施用分析
15
作者 全峰 石定栩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6,共9页
前期关于汉语“给予”类与“取得”类双宾句的句法结构研究存在3个问题:未能从结构上确切反映两类双宾句的题元指派及生成差异;未能合理解释DO和IO在被动句中的不对称性;未能合理解释“给/走”的结构位置及“V给/走”的句法生成。本文... 前期关于汉语“给予”类与“取得”类双宾句的句法结构研究存在3个问题:未能从结构上确切反映两类双宾句的题元指派及生成差异;未能合理解释DO和IO在被动句中的不对称性;未能合理解释“给/走”的结构位置及“V给/走”的句法生成。本文基于事件句法的视角,指出“V给/走”由两个事件组成:V表示致使事件,而“给/走”表示结果事件,这两个动词通过移位结合为以功能语类为核心的复合词。两类双宾句具有不同的句法生成结构:“给予”类双宾句可分析为提升施用结构,DO和IO都由词根“给”指派题元,APPL只担当名词允准的角色;“取得”类双宾句可分析为高阶施用结构,DO由词根“走”指派题元,IO由APPL引出并指派题元。该分析不仅能够从结构上阐释两类双宾句的句法语义异同,还有利于统一解释双宾句中被动移位的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双宾句 事件句法 施用操作 V给/走 被动移位
原文传递
汉英双宾构式概念化差异的文化动因
16
作者 申小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年第3期127-135,共9页
受洪堡特"语言蕴含民族的精神"著名论断的启发,本研究以民族文化精神为出发点,对汉英双宾构式概念化方式差异背后的文化动因进行挖掘,指出汉英民族的文化精神差异和辩证思维观的差异是导致两者概念化方式差异的文化动因。具... 受洪堡特"语言蕴含民族的精神"著名论断的启发,本研究以民族文化精神为出发点,对汉英双宾构式概念化方式差异背后的文化动因进行挖掘,指出汉英民族的文化精神差异和辩证思维观的差异是导致两者概念化方式差异的文化动因。具体表现为:汉民族长久受"舍得精神"的影响和"合二为一"辩证思维观的作用;而英民族则深受"分析精神"和"一分为二"辩证思维观的影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双宾构式 舍得同构 舍得分立 民族精神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汉语双宾句非主目语移位的施用操作分析
17
作者 全峰 《外国语言文学》 2022年第4期13-27,133,共16页
本文讨论现有施用操作在解释汉语“给予”类与“取得”类双宾句非主目语移位(A-bar movement)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个新方案。本文指出,汉语两类双宾句因为动词的及物性差异具有不同的生成机制,即“给予”类双宾句归属于Paul&Whi... 本文讨论现有施用操作在解释汉语“给予”类与“取得”类双宾句非主目语移位(A-bar movement)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个新方案。本文指出,汉语两类双宾句因为动词的及物性差异具有不同的生成机制,即“给予”类双宾句归属于Paul&Whitman (2010)的提升施用结构,而“取得”类双宾句归属于Pylkk?nen (2002)的High-APPL施用结构。在Chomsky (2000, 2001)的语段理论下,轻动词v是语段,而施用中心语不是语段。因此,在汉语“给予”类双宾句中,只有移位至Spec-vP位置的直接宾语才能非主目语移位至Spec-CP,而在汉语“取得”类双宾句只有移位至Spec-vP位置的间接宾语才能非主目语移位至Spec-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双宾句 非主目语移位 施用操作 语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