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于不等双周期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数解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凯 赵一鸣 +1 位作者 叶志宏 首艳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6,共11页
针对现有数解法研究主要适用于单周期控制方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适于不等双周期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数解法,通过重新定义双周期控制方式,打破了双周期交叉口信号周期时长固定为公共信号周期时长1/2的局限,并归纳了双周期交叉口的2... 针对现有数解法研究主要适用于单周期控制方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适于不等双周期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数解法,通过重新定义双周期控制方式,打破了双周期交叉口信号周期时长固定为公共信号周期时长1/2的局限,并归纳了双周期交叉口的2种协调类型。本文算法首先通过计算干道的公共信号周期允许变化范围,为各交叉口选择合适的信号周期控制方式;其次,通过分析双周期交叉口的协调特点,推导出适用于双周期交叉口的理想交叉口间距计算公式;然后,通过设定双周期交叉口各相位绿信比的分配比,实现协调方向相位绿信比的分配;最后,以最大调整偏移绿信比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绿波协调控制方案。算例结果分析表明,与双周期模型法和单周期数解法相比,本文数解法求解方案的干道双向延误时间分别减少16.0%与19.6%,停车次数分别减少15.1%与15.5%,特别是本文数解法的求解方案能使支路车流和行人过街的平均延误时间较单周期数解法分别减少46.0%与50.7%。可见,本文数解法能够获得理想的绿波协调效果,扩大数解法的适用范围,在减少交叉口延误时间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不等双周期 数解法 绿波协调 绿信比
下载PDF
太阳能耦合1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节能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婧 段立强 姜越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81,共9页
为降低600℃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煤耗和碳排放量,针对某1 000 MW典型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方案1),提出耦合太阳能加热除氧器出口回热系统给水的设计方案(方案2),并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基于[火用]分析的单耗分析... 为降低600℃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煤耗和碳排放量,针对某1 000 MW典型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方案1),提出耦合太阳能加热除氧器出口回热系统给水的设计方案(方案2),并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基于[火用]分析的单耗分析法对比了1 000 MW等级600℃二次再热机组不同方案的热力性能,并分析各方案在变工况下的能耗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二次再热燃煤机组集成太阳能后,显著降低发电煤耗和碳排放量;耦合太阳能的二次再热燃煤机组方案2在各工况下发电煤耗均低于方案1,100%THA工况下,方案2抽取除氧器出口10%、30%、50%、70%、100%的给水用太阳能加热时,发电煤耗分别降低4.59、15.70、24.96、32.56、41.32 g/kWh,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2.70、43.50、69.10、90.28、114.50 g/kWh,节煤降碳效果明显;采用单耗分析法研究机组各设备单元的附加单耗,方案2锅炉、回热加热器和冷凝器的附加单耗相比方案1均下降;随除氧器出口给水采用塔式太阳能加热比例的提高,方案2锅炉的附加单耗明显降低,方案2增加了太阳能设备,太阳能的附加单耗高于方案1。因此,耦合太阳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火电机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二次再热 超超临界 太阳能耦合 单耗分析 低碳
下载PDF
双循环法固体热载体中低温快速热解提质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芳儒 张慧蓉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0期88-90,104,共4页
介绍了双循环法固体热载体粉煤中低温热解提质工艺,并且以国内几种典型的热解提质工艺进行对比,对其工艺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国内洁净煤技术发展状况,从煤电多联产,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出发,利用循环半焦分级利用法... 介绍了双循环法固体热载体粉煤中低温热解提质工艺,并且以国内几种典型的热解提质工艺进行对比,对其工艺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国内洁净煤技术发展状况,从煤电多联产,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出发,利用循环半焦分级利用法去研究热解提质工艺,以现有成熟的气化技术为依托,进行配套集成消化半焦产品,实现热解提质装置的油、电、气多联产的循环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法 固体热载体 分级利用 热解提质
下载PDF
层状双周期结构声子晶体带隙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祁鹏山 杜军 +2 位作者 姜久龙 董亚科 张佳龙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307,共5页
设计了一种层状五组元双周期结构声子晶体,并将其等效为一维声子晶体,采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出了该结构的能带结构;在该带隙范围内弹性波或声波的传播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实现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分析了取消内部周期以后第一带隙的变化以及... 设计了一种层状五组元双周期结构声子晶体,并将其等效为一维声子晶体,采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出了该结构的能带结构;在该带隙范围内弹性波或声波的传播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实现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分析了取消内部周期以后第一带隙的变化以及改变硅橡胶层厚度对第一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与简单二元结构相比,在降低带隙频率的同时有效减轻了结构质量,且"内部周期"主要影响带隙宽度;当增加硅橡胶层的厚度时,带隙频率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晶体 双周期 噪声控制 传递矩阵法 有限元
下载PDF
经济双循环格局下安徽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评价
5
作者 贺琳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顺应世界经济形势的瞬息万变,并确保本国制造业企业长远、稳定地发展,研究经济双循环格局下安徽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方法。依照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结合经济双循环的基本概念,以整体协作水平、企业个体实力等六个因素作... 为顺应世界经济形势的瞬息万变,并确保本国制造业企业长远、稳定地发展,研究经济双循环格局下安徽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方法。依照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结合经济双循环的基本概念,以整体协作水平、企业个体实力等六个因素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并选取信任程度与企业品牌等共30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内各评价指标的熵权值,获取权重矩阵。采用未确知理论计算评价指标对于稳定性等级的隶属度,基于隶属向量构建模糊关系矩阵。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将权重矩阵与模糊关系矩阵相结合,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安徽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评价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能够发现造成供应链失稳的风险因素,确保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供应链 稳定性评价 评价指标 熵权法 未确知理论
下载PDF
酶双循环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实验条件探讨
6
作者 宁勇 邹光楣 +2 位作者 宋杰 陈鹏 白晶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运用Wang法与酶双循环法联合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方法先改良Wang法测定NOS活性的实验条件,再探讨Wang法与酶双循环法偶联的实验条件,比较酶双循环前后检测物性质。结果总NOS(tNOS)测定试剂由20mmol/L L-精氨酸... 目的运用Wang法与酶双循环法联合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方法先改良Wang法测定NOS活性的实验条件,再探讨Wang法与酶双循环法偶联的实验条件,比较酶双循环前后检测物性质。结果总NOS(tNOS)测定试剂由20mmol/L L-精氨酸、25μmol/L还原型辅酶Ⅱ(NADPH+H^+)、50.0μmol/LCaCl2、45.0μmol/L二硫苏糖醇(DTT)、36.0μ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1.8μmol/L苯甲磺酰氯(PMSF)、80μmol/L尼克酰胺、1μg/ml钙调蛋白(CalM)和10μg/ml蛋白酶抑制剂Antipain组成。以上试剂添加诱导性NOS(iNOS)抑制剂N^W-硝基-D-精氨酸用于测定结构型NOS(cNOS)。对NOS生成的氧化型辅酶Ⅱ(NADP^+)采用酶双循环产物6-磷酸葡萄糖酸(6PG)脱氢生成的大量NADPH+H^+,其放大倍数约为70~80倍。结论酶双循环法提高了测定NOS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酶双循环法 辅酶Ⅱ 灵敏度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7
作者 李从欣 刘艺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7,共10页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中国面临严峻的全球环境的新发展战略。选取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下,分别从创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效率化4个维度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体系,...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中国面临严峻的全球环境的新发展战略。选取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下,分别从创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效率化4个维度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在时间层次上呈现出前降低后提高的态势,相邻省份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考虑空间关联的情况下,科技创新、财政支出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交通设施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显著正相关;城镇化、公共服务、人力资本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显著负相关。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制造业转型升级 熵值法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Energy Saving Model and Calculation Example of Three Cooling Schemes for Data Center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
8
作者 Feihu Chen Xinli Zhou Shuguang Liao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21年第12期1-20,共20页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arbon peak” in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2060, the task of energy conservation has rise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and its work is urgent. It focuses on energy s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arbon peak” in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2060, the task of energy conservation has rise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and its work is urgent. It focuses on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data center, 5G network and other fields. The gravity heat pipe double cycle air conditioning is a kind of room air conditioning which uses natural cooling source with high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outdoor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f ten typical cities in China,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unit hybrid refrigeration mod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integral method. A simplified algorithm for statistical summation is proposed. Then it compares with the same type of refrigerant pump air conditioner, water-cooled chiller and natural cooling pl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operation time of gravity heat pipe double cycle air conditioner is 50.8% longer than that of refrigerant pump air conditioner. Then 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annual actual operation data of a data center in Changsh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uble cy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gravity heat pipe can save about 34% energy compared with the chiller. The accuracy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17.5%, which meets the engineering accuracy requirements. The application of gravity heat pipe double cycle air conditioning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 is a scheme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Heat Pipe double cycle Refrigerant Pump Natural Cooling Inte-gral method Simplified Algorithm for Statistical Summation Energy Sav-ing R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