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与解除技术探讨 被引量:98
1
作者 程广有 唐晓杰 +1 位作者 高红兵 沈熙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100,共6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 (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 )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 .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 (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 )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 .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种子 ,虽然种胚结构完整 ,但体积小 ,不具备萌发能力 ,需要后熟 .风干种子形成大量脱落酸(ABA) ,种皮角质化、坚硬 ,阻碍了水气交换 ,幼小种胚被迫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解除休眠的技术是 ,机械磨损种皮 ,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 .流水冲洗 1周 ,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 .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 ,可提前萌发 ,提高发芽率 .变温 (15~ 2 0℃ 3~ 5℃ )层积 ,可缩短种子休眠时间 ,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 ,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 .经过 4~ 6个月暖温和 3~ 4个月低温层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种子 休眠机理 解除休眠技术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破眠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2
作者 李蓉 叶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350-2355,共6页
种子休眠机理主要围绕透性、抑制剂作用和光敏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而建立.种皮的阻碍作用可能是由于种皮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引起,可导致对水、光、气体或溶质的透性改变.抑制剂作用机理是抑制物质可抵消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的激素的作用... 种子休眠机理主要围绕透性、抑制剂作用和光敏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而建立.种皮的阻碍作用可能是由于种皮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引起,可导致对水、光、气体或溶质的透性改变.抑制剂作用机理是抑制物质可抵消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的激素的作用.光敏素转化机理来源于与休眠有关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的合成、活化或破坏受光诱导的观点,由于发现了光敏素蓝色蛋白的活化型(P fr)和钝化型(P r)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种子光休眠取决于光敏素蓝色蛋白的活化型(P fr)含量和P fr/(P r+P fr)比值.目前,打破休眠的方法一般有机械破皮法、激素处理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法、物理处理法(如激光、烟、热等处理技术)、CO2处理法等.激素的平衡由抑制剂占优势向促进物占优势的变化是打破休眠的决定因素.研究破眠机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多种,包括ABA突变体的利用、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用反义RAN阻止基因的表达、cDNA克隆技术等.用激光照射种子,把适宜的光射入细胞,可增加细胞生物能,促进种子发育,从而可能打破休眠.热处理的机理是由于加热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气性.CO2之所以能提高某些物种的萌发率,在于其影响了种子内部乙烯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休眠 破眠 机理
下载PDF
植物激素在种子休眠与萌发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82
3
作者 于敏 徐恒 +1 位作者 张华 朱英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9-606,共8页
种子休眠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它与农业生产中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息息相关。低休眠水平作物种子容易穗发芽,高休眠水平作物种子会造成播种季节的低萌发率。因此,种子的最佳休眠水平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众多,本文重点阐述... 种子休眠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它与农业生产中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息息相关。低休眠水平作物种子容易穗发芽,高休眠水平作物种子会造成播种季节的低萌发率。因此,种子的最佳休眠水平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众多,本文重点阐述了内源激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阐明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机理,有效防控作物种子穗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内源激素 调控机理
原文传递
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概述 被引量:41
4
作者 陈伟 马绍宾 陈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237-16239,共3页
概述了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的研究情况。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从种子结构,抑制物和激素作用,光敏素的作用,种胚发育程度等方面考虑。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种子休眠是由多基因... 概述了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的研究情况。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从种子结构,抑制物和激素作用,光敏素的作用,种胚发育程度等方面考虑。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种子休眠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需要根据休眠机理采用相应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者综合方法打破种子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休眠类型 休眠机理 破除休眠
下载PDF
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5
作者 程鹏 王平 +2 位作者 孙吉康 费明亮 杨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8,共7页
种子休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植物种子的休眠方式也因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而演变得千变万化。重点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综述了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开展植物种子休眠与... 种子休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植物种子的休眠方式也因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而演变得千变万化。重点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综述了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开展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及解除休眠与种子人工萌发的生产实践工作指明方向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子 休眠 萌发 调控机理 综述
下载PDF
重要藏药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慧玲 刘建全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300,共6页
比较了温度、生长素(赤霉素GA3)和储藏条件对川西獐牙菜(SwertiamussotiiFranch)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和低海拔栽培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未经任何处理的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低海拔栽培种群。无论是赤霉素处理还是低温... 比较了温度、生长素(赤霉素GA3)和储藏条件对川西獐牙菜(SwertiamussotiiFranch)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和低海拔栽培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未经任何处理的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低海拔栽培种群。无论是赤霉素处理还是低温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都有显著提高。经过处理后,两种来源的种子最终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i)野生的或栽培的川西獐牙菜种子都存在休眠现象;(ii)通过引种栽培不能打破川西獐牙菜种子的休眠,该机制可能是受遗传因素的控制;(iii)赤霉素处理和4℃低温冷藏对打破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獐牙菜 休眠机制 种子发芽率
下载PDF
曼陀罗种子休眠机理与破眠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慕小倩 史雷 +2 位作者 赵云青 段磊 雷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3-689,共7页
通过对曼陀罗种子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种子萌发抑制物研究,揭示曼陀罗种子休眠机理,并利用物理、化学法处理曼陀罗种子,以探寻打破曼陀罗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1)新采收的曼陀罗种子为综合休眠,休眠原因包括:... 通过对曼陀罗种子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种子萌发抑制物研究,揭示曼陀罗种子休眠机理,并利用物理、化学法处理曼陀罗种子,以探寻打破曼陀罗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1)新采收的曼陀罗种子为综合休眠,休眠原因包括:种皮障碍、缺少萌发所需激素以及种皮和种仁中存在萌发抑制物,其中种皮障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2)室温存储6个月可解除曼陀罗种子种仁的休眠,但种皮障碍始终是其种子萌发的限制因素。(3)机械摩擦、浓H2SO4处理和NaOH处理均可打破除曼陀罗种皮的休眠障碍,促进种子萌发,其中用10%NaOH处理90min为破除曼陀罗种皮休眠障碍的最佳方法,且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种子 休眠机理 破眠方法
下载PDF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机理与激素调控 被引量:9
8
作者 熊运海 唐道城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6期31-36,共6页
文中扼要综述了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的特点和类型、环境因素对种球休眠的影响,种球休眠期间的生理变化以及植物激素对休眠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种球休眠的可能生理机制.
关键词 球根花卉 休眠机理 激素调控 种球 生态休眠
下载PDF
林木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艳梅 张小雪 +5 位作者 朱秀征 张志华 李志 耿晓东 蔡齐飞 刘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44,共17页
种子休眠是由外界环境因素或者种子自身遗传特性诱导产生的,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有利环境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种子休眠与萌发是2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育状态,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只有休眠解除才可能萌发,种子休眠在一定程度上决... 种子休眠是由外界环境因素或者种子自身遗传特性诱导产生的,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有利环境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种子休眠与萌发是2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育状态,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只有休眠解除才可能萌发,种子休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发芽所需的环境。为了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现象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在收集国内外林木种子休眠、休眠解除及萌发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常见林木种子休眠产生的原因以及休眠类型划分系统,探讨休眠产生的机制,阐述内源激素调控种子休眠、阐述光信号调控种子休眠、Ca^(2+)调控种子休眠、基因控制种子休眠、细胞膜变论等学说;概述了种子通过层积处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激素等解除休眠的方法;种子恢复吸胀则表示已进入萌发阶段,其伴随着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层面的复杂变化。同时讨论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并提出应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启动转录、基因调控、遗传表达等分子调控机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林木种子休眠解除与萌发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为林木种子贮存、苗木繁育、种植推广及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影响因素 调控机理 休眠解除 种子萌发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解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玉 周亚晶 +1 位作者 胡惠 沈永宝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0,共8页
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随着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揭示了种子休眠的分子层面,这对于解除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诱导和解除过程中涉及的... 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随着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揭示了种子休眠的分子层面,这对于解除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诱导和解除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调控因子、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种子休眠的保护机制,为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诱导 休眠解除 环境影响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多年生植物的芽休眠及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新超 马春雷 杨亚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9-595,共7页
芽休眠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使多年生植物避开不利的环境条件,使种群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得以生存.综述了多年生植物芽休眠的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芽休眠是一个受多个因素和多种基因综合调控的复杂生命现象,其形成和解除受到光... 芽休眠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使多年生植物避开不利的环境条件,使种群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得以生存.综述了多年生植物芽休眠的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芽休眠是一个受多个因素和多种基因综合调控的复杂生命现象,其形成和解除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调控.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激素、糖类、多胺和Ca2+等信号分子以及抗氧化酶类和能量代谢酶类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与之相适应.这些变化是在相应的基因表达调控下实现的,这些基因涉及到光、温响应基因,水分响应基因,能量代谢基因,胁迫响应基因,激素相关基因,以及MADS-box转录因子等,它们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控制着芽休眠的形成与解除.结合研究课题提出今后芽休眠机制的研究方向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植物 芽休眠 生理机制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蔡斌华 庄维兵 +1 位作者 高志红 章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45-2152,共8页
赤霉素是一种高效能的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文主要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赤霉素在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解除中的应用、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生理机制、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在木本植... 赤霉素是一种高效能的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文主要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赤霉素在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解除中的应用、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生理机制、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在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中的作用以及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更好地阐述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的分子机制,为赤霉素在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解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木本植物 季节性休眠 分子机制 应用
下载PDF
植物种子休眠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牛雨晴 许惠滨 +8 位作者 张雨潇 连玲 蒋家焕 江敏榕 谢鸿光 朱永生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56-1164,共9页
种子休眠为种子推迟萌发进而躲避不良环境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机制,是由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休眠的破除受环境和内源信号的协调控制,具有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促进休眠的诱导和维持,而赤霉素(GA)则... 种子休眠为种子推迟萌发进而躲避不良环境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机制,是由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休眠的破除受环境和内源信号的协调控制,具有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促进休眠的诱导和维持,而赤霉素(GA)则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近年来一些影响种子休眠的分子因素被发现,包括休眠特异性基因、染色质因子和非酶促过程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讨论参与休眠诱导与破除的各种调节因子以及环境因素。最后,提出种子休眠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休眠 脱落酸(ABA) 赤霉素(GA)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防风种子的休眠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艳玲 赵敏 赵雨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7,共2页
比较了防风完整种子与种仁的发芽率和吸水率,测定了防风种子粗提液对白菜、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运用原位试验方法探讨了防风种子萌发与内源抑制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防风种子休眠与种皮关系不大,种子中存在的内源抑... 比较了防风完整种子与种仁的发芽率和吸水率,测定了防风种子粗提液对白菜、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运用原位试验方法探讨了防风种子萌发与内源抑制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防风种子休眠与种皮关系不大,种子中存在的内源抑制物质是造成防风种子发芽率低、出苗缓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种子 休眠机制 抑制物质
下载PDF
植物芽休眠的类型、影响因素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期和 杨和生 +1 位作者 李姣清 尹小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9,共6页
植物的芽休眠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要但至今还未弄清楚的问题。讨论了芽休眠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措施。芽休眠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温度和激素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影响芽内部的激素水平、水分状态、膜透... 植物的芽休眠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要但至今还未弄清楚的问题。讨论了芽休眠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措施。芽休眠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温度和激素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影响芽内部的激素水平、水分状态、膜透性和能量代谢影响芽的休眠。芽休眠主要分为预休眠、内休眠和环境休眠3个阶段。芽休眠的调控措施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人们虽然在植物芽休眠的生理和生化方面作了很多工作,但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休眠 阶段 分类 影响因素 调控措施
下载PDF
虉草种子休眠机理与休眠破除方法初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浩 张永亮 高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2,共6页
种子休眠程度深、发芽率低是限制虉草栽培利用的重要因子。通过对3个年份采收的虉草种子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种子萌发抑制物活性的生物鉴定,揭示虉草种子休眠机理;并利用植物激素、硝酸钾和有机溶剂浸泡处理虉草种子,以探寻打破虉草... 种子休眠程度深、发芽率低是限制虉草栽培利用的重要因子。通过对3个年份采收的虉草种子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种子萌发抑制物活性的生物鉴定,揭示虉草种子休眠机理;并利用植物激素、硝酸钾和有机溶剂浸泡处理虉草种子,以探寻打破虉草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虉草种子休眠属于种皮吸水障碍、存在萌发抑制物和胚生理休眠的综合性休眠,其中萌发抑制物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用100mg/L GA3、100mg/L 6BA、150mg/L KT或4g/L KNO3浸泡虉草种子24h可显著提高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其中以4g/L KNO3浸种24h效果最好,平均发芽率可提高到91%,比对照高137%;其次是100mg/L GA3浸种24h,平均发芽率为84%,比对照高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虉草 种子 休眠机理 破除休眠
下载PDF
苘麻种子休眠机理及破眠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常青山 张利霞 +7 位作者 刘晶 吕凤娟 张天蒙 朱荣玮 沙晨霞 赵运发 王倩丽 韩晓鹏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7-974,共8页
本文对苘麻种子吸水率进行测定,对其种皮与种仁中萌发抑制物质活性进行分析,并采用GA_3对苘麻进行促萌试验,探索了苘麻种子的休眠机理与打破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造成苘麻种子休眠的原因包括种皮障碍以及种皮与种仁中存在的抑制物质,... 本文对苘麻种子吸水率进行测定,对其种皮与种仁中萌发抑制物质活性进行分析,并采用GA_3对苘麻进行促萌试验,探索了苘麻种子的休眠机理与打破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造成苘麻种子休眠的原因包括种皮障碍以及种皮与种仁中存在的抑制物质,其中种皮透水性差与种子中存在内源抑制物质是限制苘麻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其休眠属于综合休眠。在60°C温水中浸30min后,再用GA_3处理可以促进苘麻种子的萌发;其中,采用400 mg·kg^(-1)GA_3溶液处理种子24 h可以有效打破苘麻种子休眠,较好地提高苘麻种子的萌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苘麻 种子 休眠机理 内源抑制物 破眠方法
原文传递
皇后葵及香棕种子休眠机理与催芽技术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育勤 杨盛昌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文以生产上发芽不整齐的皇后葵和香棕种子为材料,研究棕榈科植物种子的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皇后葵及香棕的果肉及胚乳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同一植株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力的差别还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用GA3 100mg/L或NA... 本文以生产上发芽不整齐的皇后葵和香棕种子为材料,研究棕榈科植物种子的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皇后葵及香棕的果肉及胚乳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同一植株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力的差别还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用GA3 100mg/L或NAA 100mg/L浸种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后葵 香棕 种子 休眠机理 催芽
下载PDF
肿瘤休眠的机制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克复 郑国光 +1 位作者 马小彤 宋玉华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3期129-133,138,共6页
非肿瘤死亡患者尸检常见滤泡性淋巴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休眠肿瘤,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休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休眠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普遍采用的策略,作为体内新生物的肿瘤保留了这类基本性状。肿瘤休眠的机... 非肿瘤死亡患者尸检常见滤泡性淋巴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休眠肿瘤,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休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休眠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普遍采用的策略,作为体内新生物的肿瘤保留了这类基本性状。肿瘤休眠的机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肿瘤防治有指导作用,可能开拓新的防治途径,有助于对“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进一步认识,为“精准医学”提供新线索。文章介绍了肿瘤休眠的细胞机制及免疫和血管生成调控机制,讨论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深入研究的可能途径,以期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休眠 机制 精准医学
原文传递
濒危植物羽叶丁香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和子森 陈苏依勒 +3 位作者 程明 温晋芳 蔡靖 姜在民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0-568,共9页
以濒危植物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种子为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种子吸水规律测定及其种子水浸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究了羽叶丁香种子的基本休眠机制。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探究了不同浸种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 以濒危植物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种子为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种子吸水规律测定及其种子水浸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究了羽叶丁香种子的基本休眠机制。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探究了不同浸种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羽叶丁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并且模拟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羽叶丁香种子随温度升高吸水速率加快,最终吸水率在96%~121%之间,表明种子吸水性良好,不具有物理休眠特性;种子内部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具有化学休眠特性,可通过控制浸种时间解除萌发抑制物的限制;30°C是羽叶丁香种子最好的浸种温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了86.00%±4.00%和54.00%±8.71%,发芽指数为5.44±0.44;浸种处理后的种子放在15和25°C恒温无光照条件下测试所得的发芽指标最好,发芽起始时间最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光照是影响发芽率最显著的生态因子;GA3处理并没有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但高浓度(400~800 mg·L-1)GA3处理能够加快胚的生长速率,缩短萌发持续时间,说明羽叶丁香种子具有部分形态休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羽叶丁香 种子 休眠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