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苏格拉底的神
1
作者 杨帆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2-14,共3页
苏格拉底用理性和道德改造传统宗教,认为神即理性;善为神的本性;用"灵机"代替神谕作为沟通神、人之间的媒介,肯定了人在生活中的主动作用。苏格拉底怀着坚定的唯灵主义信仰,并以身殉道。苏格拉底的神是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的... 苏格拉底用理性和道德改造传统宗教,认为神即理性;善为神的本性;用"灵机"代替神谕作为沟通神、人之间的媒介,肯定了人在生活中的主动作用。苏格拉底怀着坚定的唯灵主义信仰,并以身殉道。苏格拉底的神是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神谕 灵机 唯灵主义
下载PDF
《尚书·尧典》“曰若稽古”的经学解释分歧 被引量:4
2
作者 朱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3,共9页
《尚书·尧典》的语端"曰若稽古"四字,在经学史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路向。汉代学者将其解释为"帝尧稽古",而从宋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史官稽古"的理解方式,并且这一"新说"渐渐成为主流... 《尚书·尧典》的语端"曰若稽古"四字,在经学史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路向。汉代学者将其解释为"帝尧稽古",而从宋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史官稽古"的理解方式,并且这一"新说"渐渐成为主流,到清代几乎已能取代旧说。原本汉人的解释中包蕴着"人德"与"天道"的关联,并指示古典帝王传统的渊源。而"史官稽古"的新说在断句方式和语义上都迥异于旧说,从中可见古人问题意识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解释 稽古 天道
原文传递
沙夫茨伯里“内在形式”说及其道德哲学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鲍永玲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7,共7页
“内在形式”(inward form)是一个在现代哲学语境里常被忽略的重要观念。但正是基于内在形式这一“活的自然”观,沙夫茨伯里建立起自治而相信情感能力的道德哲学,也建立起以人类内在成形和自我践形即自我教化为核心的审美哲学。沙夫茨... “内在形式”(inward form)是一个在现代哲学语境里常被忽略的重要观念。但正是基于内在形式这一“活的自然”观,沙夫茨伯里建立起自治而相信情感能力的道德哲学,也建立起以人类内在成形和自我践形即自我教化为核心的审美哲学。沙夫茨伯里对道德感、审美感等自然情感能力的推崇,使理性认知为核心的近代认识论问题在其哲学中较为边缘,也使他的思想长期处在现代道德哲学的主流视野之外。但随着20世纪认知科学的进展,情感能力是人类道德能力的核心得到承认,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根基正在受到动摇。对沙夫茨伯里内在形式说及其哲学话语的探察,为此提供了一条回归问题本源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形式 情感 绅士 道德感 神圣秩序
下载PDF
仪式的返祖:英歌舞“共同事件”的秩序再造——一个潮汕村落民俗体育秩序叙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文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1-96,共6页
依附于游神仪式的民俗体育活动英歌舞脱胎于神明鬼怪与英雄好汉的母体形态。从多元祭祀文化圈的生态环境考察英歌舞仪式展演过程中隐喻的意义映照,折射出村落秩序的神性嵌入。认为,英歌舞身体展演的性别界限与神明禁锢是世俗与神性的对... 依附于游神仪式的民俗体育活动英歌舞脱胎于神明鬼怪与英雄好汉的母体形态。从多元祭祀文化圈的生态环境考察英歌舞仪式展演过程中隐喻的意义映照,折射出村落秩序的神性嵌入。认为,英歌舞身体展演的性别界限与神明禁锢是世俗与神性的对话,英歌舞仪式因现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羁绊,但整体上神明的秩序象征仍然支配着仪式的发生形态。从历史时序推演来看,英歌舞的展演诉求流变于武力抗争与祭孔礼制、大兵训练和游神依附、世俗化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英歌舞神性依附现象明显,神性支配着英歌舞的外在形态展演。在世俗化阶段,英歌舞在农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被工具性生产,须依托想象的空间再造仪式的神性秩序与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歌舞 共同事件 民俗体育 神性秩序:祭祀圈 仪式 返祖
下载PDF
简论孔子的"性与天道"学说 被引量:1
5
作者 宁新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性与天道"是孔子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了解孔子"性与天道"思想,有助于对其形而上学意义的认识。在孔子那里,如果说"天"主要是在客观意义上使用的,那么,"道"则不乏含有主体性的意义。对于"... "性与天道"是孔子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了解孔子"性与天道"思想,有助于对其形而上学意义的认识。在孔子那里,如果说"天"主要是在客观意义上使用的,那么,"道"则不乏含有主体性的意义。对于"天道"而言,应该含有"天"和"道"两方面的内容。"性与天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性"是反映"天道"的,"天道"通过"性"表现出来。这一思想应该说体现的是境界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道 境界形而上学
下载PDF
天道与人道——传统道德主体性缺失探微
6
作者 黄琳 李银兵 罗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6-19,共4页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是分析中国传统道德主体性不可或缺的视角。天道虽为人道设立了一个本原性的价值根据,但作为道德本体的人道却始终笼罩在天道范围之内,人成了被规定的主体性存在。德性虽包括仁智,但总体倾向是以仁统智,作为德性实践条...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是分析中国传统道德主体性不可或缺的视角。天道虽为人道设立了一个本原性的价值根据,但作为道德本体的人道却始终笼罩在天道范围之内,人成了被规定的主体性存在。德性虽包括仁智,但总体倾向是以仁统智,作为德性实践条件和桥梁的工具理性意义上的知识在传统文化土壤里很难破土而出,德性成果也难以通过实践主体巩固落实。这种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以及受其制约的德与智的关系,束缚了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传统道德主体性的缺失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人道 德智 主体性
下载PDF
简析荀、孟天道观终极层面的一致性
7
作者 刘力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荀子、孟子在天道观本体论的最高层面具有一致性,即在终极层面的“礼”中,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的“礼”处,荀、孟走到了一起。但是,孟子主张教化为先,强调内省,用伦理道德... 荀子、孟子在天道观本体论的最高层面具有一致性,即在终极层面的“礼”中,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的“礼”处,荀、孟走到了一起。但是,孟子主张教化为先,强调内省,用伦理道德来教化被统治阶级;荀子却主张礼在法先,强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礼法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天道观 殊途同归 本体论 一致性 伦理道德 终极层面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帝王政治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化
8
作者 袁德良 江荣海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6-89,共4页
中国古代的帝王政治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帝王政治文化传统可以从帝王与天道、帝王与臣属以及帝王与民众等三个方面加以剖析。上述三种关系中,既有皇权专断、专制的一面,又有适应现代社... 中国古代的帝王政治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帝王政治文化传统可以从帝王与天道、帝王与臣属以及帝王与民众等三个方面加以剖析。上述三种关系中,既有皇权专断、专制的一面,又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要实现中国传统帝王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重要的就是要发扬和改造其中的优秀文化要素,使之适应现代政治和社会。传统的专制制度对帝王政治文化具有重要影响,要想实现帝王文化的现代化,政治制度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帝王 天道 臣属 民众 帝制 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