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素质评价区本化实施:缘起、内涵与进路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连照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3期72-79,共8页
新时代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日益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中间层或者说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层面,汇聚信息最多,有效经验最多,对于消解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症结、体现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导向、促进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实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 新时代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日益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中间层或者说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层面,汇聚信息最多,有效经验最多,对于消解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症结、体现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导向、促进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实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综合素质评价区本化实施需要厘清的要点在于:它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以省级、市县区级为单位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仍须观照校本层面中的问题梳理与治理;它不能全面解决综合素质评价实施问题,仍须在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全过程得到全面分析与探讨;它需要争取多种社会力量,但仍须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行为意义,且这一点只能强调,不能弱化。综合素质评价区本化实施进路重在以完善制度设计落实主体责任;以信息闭环反馈精准问题治理;以共同体意识强化区域协同;以双向合力诱发实施动力充沛;以长效机制构建确保愿景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 区本化
下载PDF
区本化教科研培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2
作者 袁弘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1-33,共3页
区本化教科研培训是立足区域教育科研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以尊重培训对象的差异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开发、实施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培训课程来促进基层广大科研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教育科研... 区本化教科研培训是立足区域教育科研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以尊重培训对象的差异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开发、实施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培训课程来促进基层广大科研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本化 区本化培训 科研骨干教师
下载PDF
东京基于社区的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估:做法与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开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5,共5页
东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的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估体系,以东京各町丁目为评估对象,通过对建筑物危险度、火灾危险度和应急避难危险度进行分类评估,得出各地的综合危险度,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东京基于社区的地震灾害危... 东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的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估体系,以东京各町丁目为评估对象,通过对建筑物危险度、火灾危险度和应急避难危险度进行分类评估,得出各地的综合危险度,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东京基于社区的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估具有如下特点:以巨灾为重点,积极开展强烈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的危险度评估;以综合为目标,全面评估强烈地震等巨灾对经济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以专项为基础,深入评估震后建筑物、火灾、避难等各类风险;以公开为动力,大力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地震灾害 脆弱性 以社区为基础 东京
下载PDF
东京都地震防灾计划: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衡苹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东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自然灾害频发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上遭受过严重的地震灾害,至今已在城市防震减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灾害评估→灾难预防规划→灾变危机应急体系三方面考察东京都地震防灾计划的编制,指出国内大都市可... 东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自然灾害频发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上遭受过严重的地震灾害,至今已在城市防震减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灾害评估→灾难预防规划→灾变危机应急体系三方面考察东京都地震防灾计划的编制,指出国内大都市可以从防灾理念、防灾体制、法律保障、技术支撑、公众参与五个方面进行学习与借鉴,最后提出针对国内大都市地区制定防震减灾计划的建议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都 地震 地区危险度调查 防灾规划 应急体系
下载PDF
Wiki支持的区域教研模式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勇辉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2年第3期84-86,90,共4页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技术观为指导,在"行动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Wiki支持的课例研究模式,以及"学习效果"、"他人评价"和"自身表现"三个维度的反思进路。个案分析表明该模式可以促进教师...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技术观为指导,在"行动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Wiki支持的课例研究模式,以及"学习效果"、"他人评价"和"自身表现"三个维度的反思进路。个案分析表明该模式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群体动力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的启示下,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以Wiki支持的校际课例研究为核心的区域教研模式,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最后,文章提出了建设"智慧课堂"实验室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区域教研 课例研究 WIKI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层级医疗设施可达性精细化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泽 程杨 +1 位作者 陶卓霖 孔劲松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4,共13页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独特,精细化评价该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对于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西藏自治区地形和高程等自然地理数据、土地利用、路网、医疗设施以及人口数据,在1 km×1 km栅格尺度精...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独特,精细化评价该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对于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西藏自治区地形和高程等自然地理数据、土地利用、路网、医疗设施以及人口数据,在1 km×1 km栅格尺度精细化评价各级医疗设施的就医时间,统计不同就医时间段内覆盖的人口比例,识别缺医区,并评价就近就医和就地就医方式下可达性的空间差异,为优化西藏医疗设施的配置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西藏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和卫生院在1 h内分别可覆盖36.01%、65.55%和86.54%的人口,低等级医疗设施的覆盖人口比例较高。通过人口密度与就医可达性的耦合分析,识别出的缺医区主要位于那曲市与昌都市。就近就医与就地就医方式存在可达性差异的地区主要位于山南市与林芝市,建议在政策上促进这些地区居民跨行政区就近就医便利化。本文建立了适用于青藏高原医疗设施可达性精细化评价的方法框架,并系统评价了西藏自治区医疗设施可达性格局,为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医疗设施可达性 缺医区 精细化 就地就医 就近就医 西藏自治区
原文传递
片区开发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于银亮 《智能城市》 2024年第11期89-91,共3页
文章以南京某新城数字智能建造监管平台为例,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工地系统架构和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实现施工现场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推动建筑业转型升... 文章以南京某新城数字智能建造监管平台为例,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工地系统架构和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实现施工现场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的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区化管理 工程管理 智慧工地
下载PDF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区域式服务发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诗奇 李迅 闻志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7-1203,共7页
基于服务发现机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区域式的服务发现机制模型。分析了对区域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发现机制起支撑作用的分簇路由算法和数据融合算法,改进GAF算法形成了E-GAF算法,采用了感知器数据融合算... 基于服务发现机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区域式的服务发现机制模型。分析了对区域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发现机制起支撑作用的分簇路由算法和数据融合算法,改进GAF算法形成了E-GAF算法,采用了感知器数据融合算法。通过仿真,从能量消耗等多方面论证E-GAF算法和感知器数据融合算法符合区域式服务发现机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区域式服务发现机制 E-GAF算法 感知器数据融合算法
下载PDF
角色认知与关系重构——达州市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微治理研究
9
作者 蒋明远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3-89,共7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中的个体逐渐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社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的单元,出现由“单位社会”向“社区社会”的转变.然而单位并没有因市场的冲击而消亡,在社会治理中依然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中的个体逐渐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社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的单元,出现由“单位社会”向“社区社会”的转变.然而单位并没有因市场的冲击而消亡,在社会治理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区与驻区单位对自身角色重新认知,在新的治理模式下重构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驻区单位通过微治理平台参与社区微治理工作,使社区微治理效果获得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社区 微治理 驻区单位
下载PDF
以区为本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以广东汕头市金平区骨干英语教师听说培训为例
10
作者 袁春艳 袁春兰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0-54,共5页
在类似的时空条件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共性特征,这为以区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了知识基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骨干英语教师听说培训的实例体现了实施区本外语教师培训的大体思路,即开展区域化的培训调研、确定外语素... 在类似的时空条件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共性特征,这为以区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了知识基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骨干英语教师听说培训的实例体现了实施区本外语教师培训的大体思路,即开展区域化的培训调研、确定外语素养和外语教学素养并重的培训目标、选择本土化的培训内容、采用情境化的培训方式、注重本土资源的分享与生成,促进教师个人和所在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本培训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听说培训
下载PDF
“五育融合”区(校)本化实践:基本经验、发展困境与未来展望——全国第三届“五育融合”研究论坛述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宁本涛 陈祥梅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6-92,共7页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重要的创新路径与育人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要素的挖掘、联结和有机融通,高效、可持续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四年来,“五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日趋完善,“五育融合”的实践样本逐渐成...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重要的创新路径与育人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要素的挖掘、联结和有机融通,高效、可持续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四年来,“五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日趋完善,“五育融合”的实践样本逐渐成熟,依托“五育融合”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方兴未艾,贯穿“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程初步生成。当前“五育融合”区(校)本化实践依然面临教育生态紧张及内生动力不足、价值导向游离、协同治理机制不畅等新困境,还需从重构学习生态、打造协同机制、优化教育治理和推进智慧教育等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未来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区(校)本化实践 “双减”政策 教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