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1
作者 梁晓红 蔡燕 +1 位作者 杨静 石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4例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及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4例妇科肿瘤患者在输液港置入术中行心腔内电图定位,2例术中见特征性高尖P波,1例术中P波振幅增高,未出现双向P波,1例术中P波振幅不变,术后胸部X线片... 目的总结4例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及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4例妇科肿瘤患者在输液港置入术中行心腔内电图定位,2例术中见特征性高尖P波,1例术中P波振幅增高,未出现双向P波,1例术中P波振幅不变,术后胸部X线片均示导管尖端异位。分别根据胸部X线片或心腔内电图P波外撤导管,采用生理盐水推注、颈内静脉阻断、前端导丝回撤、呼吸配合等送管方法。结果4例均复位成功。结论外撤导管后重新送管不当、未有效识别异常心腔内电图P波变化特点是IC-ECG定位失败的主要原因。上臂输液港置入术中心腔内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应密切观察P波振幅和形态,警惕导管打折或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中心静脉装置 静脉置管 静脉治疗 心腔内电图 导管异位 定位失败 导管调整
下载PDF
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社会竞争力的策略——错位竞争
2
作者 樊彩霞 《价值工程》 2012年第28期262-264,共3页
通过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在目标定位、师资力量、课程开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着力分析其社会竞争力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借用经济学上错位竞争的理念,在目标定位上形成错位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形成错位转移,走"政、... 通过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在目标定位、师资力量、课程开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着力分析其社会竞争力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借用经济学上错位竞争的理念,在目标定位上形成错位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形成错位转移,走"政、校、企"结合的道路等策略,不断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社会竞争力 错位竞争 错位定位 错位转移 “政校企”结合
下载PDF
错位竞争: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定位
3
作者 王亚 曾春花 金勤勤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58-163,共6页
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容忽视。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其发展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AHP分析模型,给各个指... 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容忽视。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其发展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AHP分析模型,给各个指标赋权重,从而判定出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应当采取SO战略,实施错位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竞争 民营企业 SWOT-AHP 战略定位
下载PDF
球体位错理论在2011年日本强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付广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共7页
利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了2011年日本强震产生的远场同震位移与应变,并利用GPS远场数据修正了该强震的总地震矩。结果表明:1)利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得到的理论水平位移场显示,垂直于发震断层的广大区域同震位移较大,位移矢量总体都指向震... 利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了2011年日本强震产生的远场同震位移与应变,并利用GPS远场数据修正了该强震的总地震矩。结果表明:1)利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得到的理论水平位移场显示,垂直于发震断层的广大区域同震位移较大,位移矢量总体都指向震中地区,震中距约5 000千米的地方亦产生了3 mm以上的同震水平位移。理论位移与远场GPS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比较两个独立断层模型对应的理论同震位移场发现,震源西部地区远场位移总体上只有1%~4%的微小差异,而东部广大海域的差异则达到同震信号的6%~15%,震中周围差异更大。该差异表明,相对于震源仅局域覆盖的日本本土GPS观测数据对2011年日本强震的断层滑动分布模型的约束能力有限;3)依据中国及邻区的远场GPS同震观测数据修正2011年日本强震的总地震矩,把该地震释放的总能量约束在(3.24~4.96)×1022Nm,相应的矩震级为Mw8.97~9.10;4)2011年日本强震在华北地区产生的同震应变与该区的长期应力变化背景场大体相反,表明该强震使华北地区的地壳产生了松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体位错理论 2011年日本强震 全球定位系统(GPS) 远场形变 矩震级
下载PDF
床边数字化X线摄影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高伟 张子齐 +1 位作者 朱俊林 卢铃铨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9期162-163,143,共3页
目的探讨床边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移动式床边机对256例PICC置管术后病人进行仰卧胸部前后位摄片。结果导管末端位... 目的探讨床边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移动式床边机对256例PICC置管术后病人进行仰卧胸部前后位摄片。结果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246例,导管反折于外周静脉内2例,导管在左锁骨下静脉内打折1例,导管进入右颈内静脉2例,导管进入右心房4例,导管末端显示不清1例。结论床边DR检查方便快捷,可获得高质量的PICC导管图像,可辅助临床及时纠正导管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数字化X线摄影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 导管异位 B超引导置管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中股骨侧定位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闫鹏安 路凡 +5 位作者 蔡逸帆 闫振兴 魏雨乔 孙重霄 耿彬 夏亚一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6-1282,共7页
目的对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中股骨侧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MPFL重建术中股骨侧定位研究文献,并对其归纳和总结。结果MPFL是限制髌骨外移的主要韧带,因此M... 目的对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中股骨侧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MPFL重建术中股骨侧定位研究文献,并对其归纳和总结。结果MPFL是限制髌骨外移的主要韧带,因此MPFL重建术是治疗髌骨脱位的主要术式,术中股骨侧定位准确性会显著影响手术疗效。目前,MPFL股骨侧定位主要有影像学定位法、骨性标志定位法和新技术定位法。其中,影像学定位法主要采用“Schöttle点”定位法,对透视体位要求较高,必须在股骨标准侧位透视下才能获得准确定位;骨性标志定位法主要通过在体表触摸或者解剖内收肌结节、股骨内上髁等骨性标志进行定位,其不足是定位不够精准、术中视野暴露要求较高,需要较大切口。为解决单纯骨性标志定位法不精确并且操作难度大的问题,近年来临床开始采用骨性标志结合关节镜、3D打印技术及机器人辅助定位等方法,通过术前制备导航模板、提前规划定位路径或在术中直接使用机器人进行辅助定位,获得了良好效果。结论MPFL重建术中股骨侧准确定位较为关键,目前定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以期达到精准快速定位目标,结合计算机图像识别矫正技术和术中体位辅助用具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股骨侧定位点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Coseismic gravity and displacement changes of Japan Tohoku earthquake(Mw 9.0) 被引量:2
7
作者 Xinlin Zhang Shuhei Okubo +1 位作者 Yoshiyuki Tanaka Hui L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and probably the fourth greatest in the last 100 years in the world occurred on March 11, 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Tohoku.Large tsunami and ground motions ca...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and probably the fourth greatest in the last 100 years in the world occurred on March 11, 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Tohoku.Large tsunami and ground motions caused severe damage in wide areas, particularly many towns along the Pacific coast. So far, gravity change caused by such a great earthquake has been reported for the 1964 Alaska and the 2010 Maule events. However, the spatial-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gravity data for these cases is insufficient to depict a co-seismic gravity field variation in a spatial scale of a plate subduction zone. Here, we report an unequivocal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over the Japanese Island, obtained from a hybrid gravity observation(combined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measurements). The time interval of the observ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is within 1 year at almost all the observed sites, including 13 absolute and 16 relative measurement sites, which deduced tecton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gravity change. The observed gravity agrees well with the result calculated by a dislocation theory based on a self-gravitating and layered spherical earth model. In this computation, a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is determined by an inversion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data.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hat the observed gravity change in some area is negative where a remarkable subsidence is observed by GPS, which can not be explained by simple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crust.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ass redistribution in the underground affects the gravity change. This result supports the result that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 satellites detected a crustal dilatation due to the 2004 Sumatra earthquake by the terrestrial observation with a higher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hoku earthquake(Mw 9.0)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change Coseismic geoid change dislocation theor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bsolute gravity measurement Relative gravity measurement
下载PDF
旋体动椎法治疗L1~4腰椎后关节错缝症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顺利 周小波 +4 位作者 王钲 张志伟 郭长利 尚国栋 李兵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旋体动椎法治疗L1~4腰椎后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L1~4腰椎后关节错缝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手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第2次治疗时配以旋体动椎法,对照组在第2次治疗时配以斜扳法。两... 目的观察旋体动椎法治疗L1~4腰椎后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L1~4腰椎后关节错缝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手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第2次治疗时配以旋体动椎法,对照组在第2次治疗时配以斜扳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次数均为2次,每日1次。观察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患椎(相对下位椎体)旋转的棘突点距离差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患椎(相对下位椎体)旋转的棘突点距离差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体动椎法能有效缓解腰痛,改善腰椎功能,减小患椎(相对下位椎体)旋转的棘突点距离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关节错缝症 旋体动椎法 骨错缝 师氏定位扳法
下载PDF
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
9
作者 胡伦玉 袁同洲 +1 位作者 孙小平 黄野 《全科护理》 2010年第7期581-582,共2页
[目的]总结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牵引复位后成功36例,转行后路小关节突切除后复位2例,术前未出现明显... [目的]总结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牵引复位后成功36例,转行后路小关节突切除后复位2例,术前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结论]加强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脱位 术前 颅骨 牵引 复位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