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moxibustion in inflammatory responses during treatment of rat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27
1
作者 Yang Han Tie-Ming Ma +3 位作者 Mao-Lin Lu Lu Ren Xian-De Ma Zeng-Hua B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2期11297-11304,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moxibus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 (UC) rats from morphological, immun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perspectives. METHODS: Thirty-two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moxibus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 (UC) rats from morphological, immun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perspectives. METHODS: Thirty-two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blank control group (normal rats, n = 6) and a model replication (MR) group (UC rats, n = 26). A UC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dextran sulfate sodium enema. Rats in the MR group were further randomly assigned to a 9-min moxibustion (9M) group (9 moxa-cone, n = 6), 6-min moxibustion (6M) group (6 moxa-cone, n = 6), 3-min moxibustion (3M) group (3 moxa-cone, n = 6), and a waiting list control (WLC) group (no moxibustion treatment, n = 6). Rats in the moxibustio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in 14 sessions over 28 d. Disease activity, local tissue morphology, serum level of interleukin (IL)-8 and IL-10, and express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TLR)9 as well as nuclear factor (NF)-kappa B p65 in colonic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 RESULTS: DAI was lowest in the 9M group and highest in the WLC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DAI between the moxibustion treatment (3M, 6M, 9M) and no treatm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for all one-to-one comparisons (0.60 +/- 0.54 vs 1.20 +/- 0.44, 0.60 +/- 0.54 vs 1.80 +/- 0.45, 0.60 +/- 0.54 vs 3.0 +/- 0.45, respectively, P < 0.05).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neatness of the glandular arrangement in colonic mucosal epithelia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WLC, 3M, 6M to 9M groups. IL-8 level successively decreased while IL-10 level increased from the WLC to 3M, 6M and 9M group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for all comparisons (105.46 +/- 8.75 vs 76.61 +/- 3.58, 105.46 +/- 8.75 vs 69.78 +/- 1.87, 105.46 +/- 8.75 vs 67.41 +/- 1.84, respectively, P < 0.01 for IL-8; and 30.83 +/- 1.29 vs 75.64 +/- 1.90, 30.83 +/- 1.29 vs 80.90 +/- 3.16, 30.83 +/- 1.29 vs 83.4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BUSTION Ulcerative co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INTERLEUKIN-8 INTERLEUKIN-10 Toll-like receptor 9 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的抗炎修复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于千惠 李丽红 +5 位作者 卢雨微 侯珣瑞 李林 王钰嘉 孔婷婷 梁欣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体质量、大便性状、出血情况、肠黏膜组织形态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和埋线联合应用对UC大鼠的抗炎修复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埋线...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体质量、大便性状、出血情况、肠黏膜组织形态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和埋线联合应用对UC大鼠的抗炎修复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埋线组、埋线加艾灸组,每组6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联合乙醇灌肠法复制UC大鼠模型。穴位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上巨虚"。艾灸组给予温和灸,每次10 min,每日1次,共干预14次。埋线组给予穴位简易埋线,每周1次,共干预2次。埋线加艾灸组干预方法同艾灸组、埋线组,埋线干预于温和灸干预6 h后进行。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大便性状、出血情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HE染色法观察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饮食减少,活动、精神差,易激惹,毛发少泽,便稀或不成形,肛周红肿伴脓血分泌;治疗后3个治疗组一般情况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埋线加艾灸组、埋线组、艾灸组DAI均明显降低(P<0.01,P<0.05);埋线加艾灸组DAI明显低于埋线组、艾灸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结肠组织结构完整清晰;模型组结肠黏膜上层缺损严重,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均有所改善,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埋线加艾灸组改善最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黏膜组织IL-6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埋线加艾灸组、埋线组、艾灸组结肠黏膜组织IL-6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P<0.05);且埋线加艾灸组IL-6明显低于埋线组、艾灸组(P<0.01)。结论:埋线联合艾灸能有效降低UC大鼠DAI,改善结肠黏膜的病理损伤,下调促炎因子IL-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穴位埋线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指数 结肠黏膜 白细胞介素-6 抗炎作用
原文传递
健脾润燥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瑞瑞 何晓瑾 +3 位作者 金实 黄煜麟 汪莹 张祥毓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润燥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脾虚络阻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润燥通络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每次200 mg,每日2次,... 目的观察健脾润燥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脾虚络阻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润燥通络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每次200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患者报告指数(ESSPRI)、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唾液流量、泪流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补体4(C4)的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43.3%)(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中医症状积分、ESSPRI、IgG,对照组关节肌肉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唾液流量、双侧泪流量,对照组唾液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治疗后除眼干外,治疗组各中医症状积分、ESSPRI均低于对照组,唾液流量、双侧泪流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健脾润燥通络方加减可改善脾虚络阻型pSS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唾液流量、泪流量,降低Ig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健脾润燥通络方 脾虚络阻型 疾病活动指数 免疫因子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分析及粪便炎性标志物检测在炎症性肠病活动度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叶雅丽 闫李侠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12-316,326,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和粪便炎性标志物在炎症性肠病(IBD)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120例IBD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68例,克罗恩病(CD)患者52例。选择30例经结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全部研究对...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和粪便炎性标志物在炎症性肠病(IBD)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120例IBD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68例,克罗恩病(CD)患者52例。选择30例经结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全部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及炎性标志物检测,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及粪便钙卫蛋白(FC)、乳铁蛋白(L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酶(MPO)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UC和CD患者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真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UC患者梭菌数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CD患者梭菌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UC、CD活动期患者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多于缓解期患者(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真杆菌数量明显少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重度活动期患者肠道菌群改变较轻、中度活动期改变更明显(P<0.05)。UC活动期患者梭菌数量明显多于缓解期(P<0.05),CD活动期患者梭菌数量明显少于缓解期(P<0.05)。UC和CD患者粪便中FC、LF、MMP-9及MP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CD活动期患者FC、LF、MMP-9及MPO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重度活动期患者高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P<0.05)。结论肠道菌群变化和粪便中FC、LF、MMP-9及MPO水平可作为IBD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粪便标志物 疾病活动度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方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文艺 翁湘涛 +2 位作者 胡月 陈新林 刘凤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74-281,共8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用Cochrane评价方法对文献的风险偏倚进行评价;对纳...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用Cochrane评价方法对文献的风险偏倚进行评价;对纳入文献的临床疗效、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s文献,涉及1 4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1)与单用西药组比较,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为1.55,95%可信区间(CI)为(1.39,1.72)];根据干预药物种类进行亚组分析,联合使用柳氮磺吡啶组和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组合并的效应量RR分别为1.46[95%CI(1.19,1.77)]、1.59[95%CI(1.40,1.80)];根据干预疗程进行亚组分析,1~30 d、31~60 d、61~90 d疗程组合并的效应量RR分别为1.42[95%CI(1.18,1.70)]、1.69[95%CI(1.44,1.97)]、1.47[95%CI(1.15,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可以改善DAI评分,并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同质性较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与单用西药组比较,参苓白术散方加减联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联用美沙拉嗪一类新型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疗效更佳,可改善疾病活动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适宜的疗程为30~60 d。因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各试验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结论需进一步的高质量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方/治疗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疾病活动指数 炎症因子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畅 李小双 +2 位作者 秦小蓉 廉凯 华寒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1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GA)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A患者78例(GA组)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2例(RA组),两组均行肌骨超声检查,记录超声特征与半定量评分,测量滑膜上血流情况,记录搏动指数(PI)和阻...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GA)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A患者78例(GA组)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2例(RA组),两组均行肌骨超声检查,记录超声特征与半定量评分,测量滑膜上血流情况,记录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GA患者超声半定量评分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A组患者痛风石、双边征、高回声点的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RA组,而腱鞘炎、骨侵蚀的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RA组(均P<0.05)。GA组滑膜PI高于RA组,RI低于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A组超声半定量评分和DAS28评分均显著高于RA组(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GA患者超声半定量评分与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79,P=0.000)。结论 GA患者具有特异性的肌骨超声表现,超声半定量评分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超声半定量评分 疾病活动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效能、疾病活动度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关玉霞 尤丽丽 +3 位作者 何叶 王田田 余旻虹 赵艳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1-1925,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效能、疾病活动度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炎症性肠病病人生存质量量表(IBDQ)、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M⁃SES)、疾病活动指数评价表对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73例炎症性肠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效能、疾病活动度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炎症性肠病病人生存质量量表(IBDQ)、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M⁃SES)、疾病活动指数评价表对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73例炎症性肠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炎症性肠病病人CDM⁃SES总分为(7.08±2.02)分,IBDQ总分为(142.23±39.50)分,疾病活动指数为(4.41±3.02)分。炎症性肠病病人疾病活动指数与IBDQ总分、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5),IBDQ总分与CDM⁃SES总分呈正相关(P<0.05)。自我效能在疾病活动指数和生存质量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结论]护理工作者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干预措施提高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期病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病人的信心,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生存质量 自我效能 疾病活动指数 护理干预 相关性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8
作者 柳莹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鄂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饭前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 目的观察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鄂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饭前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固肠止泻丸,4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疾病活动指数(DAI)、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4.29%、9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肠止泻丸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愈时间短,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肠止泻丸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指数
原文传递
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雅琴 奚维东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2期2293-2295,共3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彭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用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单纯...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彭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用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单纯服用美沙拉嗪,每次1 g,每日3次。观察组服用美沙拉嗪,每次1 g,每日3次;同时口服金双歧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3.2±1.6比4.5±2.1,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4.2±1.3)分比(6.8±2.2)分,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6%比74.6%,P<0.01)。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比17.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109±31)ng/L比(89±29)ng/L,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显著低于对照组[(89±22)ng/L比(128±30)ng/L,P<0.01]。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金双歧 疾病活动指数 临床症状评分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疾病活动性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判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雷宇 徐胜前 +4 位作者 肖会 蔡静 刘文 吴颖 徐建华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比较基于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 joint,DAS 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AD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ey index,SDA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 目的比较基于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 joint,DAS 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AD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ey index,SDA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活动性判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423例RA患者,分别采用DAS28、CDAI和SDAI进行疾病活动性的判断,并根据疾病活动性分类标准分为缓解或低疾病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分析各指标在RA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意义。结果①根据DAS28标准,缓解或低疾病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患者比例分别为4.14%(17/423例)、38.20%(157/423例)、57.66%(237/423例);根据CDAI标准,三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86%(29/423例)、29.79%(126/423例)、63.36%(268/423例);根据SDAI标准,三组患者比例分别为5.26%(22/423例)、32.78%(137/423例)、61.96%(259/423例)。CDAI、SDAI和DAS28具有较好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796;均P〈0.05),且CDAI、SDAI均和DAS28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19,0.740,P均〈0.05)。②两两直线相关结果显示,CDAI、SDAI均和DAS28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913,0.912,均P〈0.05),且CDAI和SDAI之间呈现出更高的正直线相关关系(r=0.973,P〈0.05)。③不同疾病活动性组间RA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健康评估问卷(health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映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均明显不同(均P〈0.05),且随疾病活动性的增高,呈现增高趋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随疾病活动性的增高呈现降低趋势(均P〈0.05)。④两两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性指标 基于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 临床疾病活动指数 化疾病活动指数
原文传递
美沙拉秦栓每日1次与每日2次给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晗晗 江学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栓1次/d与2次/d给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非劣效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栓1次/d与2次/d给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非劣效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n=41)和B组(n=41)。A组给予美沙拉秦栓1.0g/次,晚睡前便后纳肛,1次/d;B组给予美沙拉秦栓0.5 g/次,便后纳肛,早、晚各1次。两组均给药8周。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疾病活动程度。以治疗第8周时DAI评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治疗第8周时DAI各分项评分(大便次数、大便带血、黏膜炎症、总体评价)及临床缓解率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8周治疗。两组治疗前后DA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DA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第8周时DAI评分-B组治疗第8周时DAI评分(U1-U2)双侧95%可信区间(-0.33,0.87)的下限>-1.00,拒绝无效假设,认为A组的疗效不差于B组。两组治疗8周后大便次数、大便带血、黏膜炎症、整体评价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两组间大便次数、大便带血、黏膜炎症、整体评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后,A、B两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95.1%(39/41)、90.2%(3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9,P=0.396)。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0/41),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0%(2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1,P=0.267)。结论在8周的临床试验中,美沙拉秦栓1.0 g 1次/d给药与0.5 g 2次/d给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疗效一致,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炎 氨水杨酸 栓剂 疾病活动指数
下载PDF
IL-1β、IL-4在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歆 柯晓 +2 位作者 陈锦团 高尤亮 周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检测IL-1β和IL-4在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评价炎症严重程度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及湿热证UC模型Ⅰ(3d)组、Ⅱ(7d)组、Ⅲ(14d)组、Ⅳ(21d)组,每... 目的检测IL-1β和IL-4在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评价炎症严重程度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及湿热证UC模型Ⅰ(3d)组、Ⅱ(7d)组、Ⅲ(14d)组、Ⅳ(21d)组,每组均10只大鼠。除正常组在自然环境饲养外,其余各湿热证UC模型组均置于高脂高糖饮食及高温高湿环境中,喂养4周后,用TNBS-乙醇灌肠法诱发湿热证UC。检测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IL-1β及IL-4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湿热证UC模型Ⅰ、Ⅱ、Ⅲ组大鼠DAI、CMDI、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模型Ⅱ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血清IL-4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模型Ⅱ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模型Ⅳ组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湿热型UC发病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4参与了其发病过程,且IL-1β上升及IL-4下降水平同炎症严重程度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可作为炎症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指数(DAI) 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 IL-1Β IL-4
下载PDF
肌骨超声在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评估及临床疾病活动监测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倩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评估及临床疾病活动监测中的价值。方法100例膝关节RA患者,依据尚处于活动期及经院内标准化非手术治疗后的12周处于缓解期时先后进行两次超声与血液检查,计入活动期组(DAS28量表评分≥2.6...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评估及临床疾病活动监测中的价值。方法100例膝关节RA患者,依据尚处于活动期及经院内标准化非手术治疗后的12周处于缓解期时先后进行两次超声与血液检查,计入活动期组(DAS28量表评分≥2.6分)及缓解期组(DAS28量表评分<2.6分),比较肌骨超声与血液指标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结果活动期组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关节积液及超声半定量评分总分高于缓解期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等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低于缓解期组(P<0.05);超声半定量评分总分与外周血炎症指标ESR、CRP、IL-8呈正相关(P<0.05);肌骨超声评估缓解期与活动期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外周血炎症指标ESR、CRP、IL-8联合评估(P<0.05)。结论膝关节活动期RA在肌骨超声检查中表现出滑膜厚度增加,关节积液多,血流分级程度高、骨侵蚀严重等特点,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评估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效能高于血液指标ESR、CRP、IL-8联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病情评估 肌骨超声 血清指标
下载PDF
清热化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明 方笑丽 王建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栓塞肛,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时间为8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栓塞肛,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时间为8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Baron内镜评分和Geboes指数,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ality questionnaire,IBDQ)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观察两组恶心、腹胀、腹痛、便次增多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但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2,P=0.057)。治疗4周末、8周末两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Baron内镜评分和Geboes指数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12、2.30;治疗8周末与治疗4周末、治疗前比较,Baron内镜评分的OR值分别为63.66、6.50,Geboes指数的OR值分别为33.57、9.4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肠道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全身症状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共15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观察组共5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UC,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改善内镜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保留灌肠 疾病活动指数 内镜评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Fecal microbiota in pouchitis and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14
15
作者 Kai-Yu Li Jian-Lin Wang +4 位作者 Jiang-Peng Wei Sen-Yang Gao Ying-Ying Zhang Li-Tian Wang Gang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0期8929-8939,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icrobiota in feces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UC) and pouchitis using genomic technology.METHODS Fecal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U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n ileal pouch-...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icrobiota in feces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UC) and pouchitis using genomic technology.METHODS Fecal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U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n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 procedure, as well as healthy controls. The touchdow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whole V3 region of the 16 S r RNA gene, which was transcribed from DNA extracted from fecal sample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separate the amplicons. The band profiles and similarity indices were analyzed digitally. The predominant microbiota in different groups was confirmed by sequencing the 16 S rR NA gene. RESULTS Microbial biodiversity in the healthy contro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UC groups(P < 0.001) and IPAA groups(P < 0.001).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the UC patients in remission and those in the mildly active stage,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and severely active UC changed obviously.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dominant microbiota, whic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ease activity of UC(r =-6.591, P < 0.01),was decreased in pouchitis patients. The numbers of two types of bacteria,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and Eubacterium rectale, were reduced in UC. Patients with pouchitis had an altered microbiota composition compared with UC patients. The microbiota from pouchitis patients was less diverse than that from severely active UC patients.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similar microbiota, such as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were shared in both UC and pouchitis.CONCLUSION Less diverse fecal microbiota was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UC and pouchitis. Increased C. perfringens in feces suggest its role in the exacerbation of UC and pouch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CHITIS Intestinal flora Ulcerative co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下载PDF
气象因素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孝兵 蒋峰 孙颖慧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933-1936,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RA患者188例,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调查,以每2周作为1个观测点,共设24个观测点。对每个观测点内就诊的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CRP),观察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TJC28)、压痛关节数(SJC28),用于...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RA患者188例,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调查,以每2周作为1个观测点,共设24个观测点。对每个观测点内就诊的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CRP),观察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TJC28)、压痛关节数(SJC28),用于计算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得分(DAS28),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收集气象因素资料,采用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对气象因素(温度、气压、相对湿度、风速)与DAS28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88例RA患者中以寒湿痹阻型最多,共71例占37.8%,且多集中在冬季,各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象因素中温度、风速均与DAS28呈负相关(P<0.01)。结果寒湿痹阻为RA主要证候类型,且主要分布在冬季,温度和风速越低则RA疾病活动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气象因素 中医证候 疾病活动度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杜岩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675-1678,共4页
目的探索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4粒... 目的探索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4粒/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 m L/次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腹痛程度、疾病活动指数(DAI)、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6%、9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程度评分、DA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痛程度评分、DA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腹痛程度,降低DAI指数,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溃疡性结肠炎 腹痛程度 疾病活动指数
原文传递
黄芩多糖提取条件优化方法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崔莉 宁青 +4 位作者 张润桐 刘国光 钟荣龄 夏智 汪晶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9期993-1000,共8页
目的:基于响应面法探讨黄芩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并评价优化条件下所得黄芩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疗效。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二项式回归拟合,得到提取多糖的最优工艺参数。取60只C... 目的:基于响应面法探讨黄芩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并评价优化条件下所得黄芩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疗效。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二项式回归拟合,得到提取多糖的最优工艺参数。取60只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100 mg/kg)及黄芩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 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连续7 d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急性期UC小鼠模型。造模开始即按分组灌胃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0 d。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提取多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4.3 h、提取温度93℃、液料比24∶1,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预测值为6.58%,验证值6.45%,两者偏差为2.02%,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动物实验表明,黄芩多糖可回调溃疡性结肠炎小鼠DAI,修复病理组织损伤、降低组织学损伤评分,降低MPO活性,并降低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IL-18、TNF-α水平。结论:响应面法得到的黄芩多糖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所提取的黄芩多糖对UC小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多糖 响应面 提取工艺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活动指数 组织学损伤评分 髓过氧化物酶 炎症因子 小鼠
下载PDF
2,4,6-三硝基苯磺酸与不同浓度乙醇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于恒 杨芳 何永恒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12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混合液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判断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Ⅲ组共4组,每组各20只,模型Ⅰ、Ⅱ、Ⅲ组大鼠分别给予... 目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混合液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判断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Ⅲ组共4组,每组各20只,模型Ⅰ、Ⅱ、Ⅲ组大鼠分别给予TNBS(100 mg·kg^(-1))-无水乙醇0.25 mL、TNBS(100 mg·kg^(-1))-50%乙醇0.25 mL、TNBS(100 mg·kg^(-1))-25%乙醇0.25 mL混合液灌肠,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造模后每日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计算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并于2、7、14、21、28 d分批处死相同数量的大鼠,采集结肠组织,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同时进行HE染色,计算组织学损伤指数(TDI)。结果除空白组外,各模型组造模后均有明显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P<0.05);各模型组的死亡率、DAI、CMDI、TDI评分均在造模后7 d高于其他时间点,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Ⅲ组无死亡,与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相比,DAI、CMDI、T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Ⅰ、Ⅱ、Ⅲ组均能成功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模型Ⅲ组死亡率较低、模型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模型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疾病活动指数 结肠黏膜损伤指数 组织学损伤指数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罗静 张丽宁 +4 位作者 陈嘉琪 胡琪 杨建英 黄子玮 陶庆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4-679,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pSS患者150例,采用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进行症状评估...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pSS患者150例,采用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进行症状评估,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采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免疫学、疾病活动度等。χ^(2)检验分析各证候要素的免疫学特点,二元Logistic回归探索各证候要素与ESSPRI、ESSDAI的相关性。结果150例pSS患者中,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气虚证[75.3%(113/150)]、阴虚证[69.3%(104/150)]、痰湿证[52.0%(78/150)]、血瘀证[46.0%(69/150)]、气滞证[42.0%(63/150)]、燥热证[38.0%(57/150)]。χ^(2)检验发现,pSS气滞证患者较非气滞证患者抗核抗体(ANA,χ^(2)=4.790,P=0.029)和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χ^(2)=6.069,P=0.014)的阳性率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瘀证较非血瘀证患者ESSPRI 5分(OR=2.728,95%CI 1.255~5.928,P=0.011)和ESSDAI 5分(OR=3.968,95%CI1.912~8.234,P=0.000)的比例更高,气虚证较非气虚证患者ESSPRI 5分的比例更高(OR=4.384,95%CI 1.601~12.004,P=0.004)。结论约50%的pSS患者存在气虚、阴虚、痰湿及血瘀证,气虚证与ESSPRI 5分相关,血瘀证与ESSPRI 5分、ESSDAI 5分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中医证候 患者报告指数 疾病活动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