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的森林火灾状况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舒立福 田晓瑞 马林涛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3期89-92,共4页
讨论了我国森林火灾的状况, 并对森林火灾的时间变化、区域分布、气候因素、人为因素及地形因素影响等特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中国 森林 火灾 对策研究
下载PDF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熊炜 范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8-233,共6页
以陕南秦巴山区的紫阳县域为例,通过对全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总结了浅表层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滑坡的各种致滑因素,在此基础上,将滑坡整个发展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从破坏形式上将其归纳为两类力学模式和6种表现形... 以陕南秦巴山区的紫阳县域为例,通过对全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总结了浅表层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滑坡的各种致滑因素,在此基础上,将滑坡整个发展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从破坏形式上将其归纳为两类力学模式和6种表现形式。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内浅表层滑坡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非常敏感,尤其表现为滑坡灾害与暴雨同期,但受物源条件限制大规模灾害之间存在9~10年的平静期。浅表层滑坡特有的发展演化可划分为表层卸荷阶段、加速风化阶段、风化堆积阶段、浅表层滑坡发生阶段等四个阶段,根据其变形破坏特征归纳为剧滑—平推和蠕滑—拉裂两种力学模式以及6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秦巴山区 浅表层滑坡 成灾规律 破坏模式
下载PDF
2016年多轮强降雨影响下黄冈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浅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浩 陈金国 +1 位作者 吴恒 王超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年第6期764-768,共5页
黄冈市地处大别山南麓,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率高,但规模小、分布相对密集。2016年黄冈市梅雨期共遭遇了六轮强降雨天气,在为期33 d的梅雨期中,31 d有降雨,持续性降雨覆盖全市,降水量远超历史同期。尤其"6... 黄冈市地处大别山南麓,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率高,但规模小、分布相对密集。2016年黄冈市梅雨期共遭遇了六轮强降雨天气,在为期33 d的梅雨期中,31 d有降雨,持续性降雨覆盖全市,降水量远超历史同期。尤其"6·19"以来,受几轮持续性强降雨影响,黄冈市发生了近400起地质灾害。以2016年黄冈市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历年及2016年降雨量为基础统计数据,分析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重点评价滑坡基于地理位置、岩性、坡脚、坡高、前缘高程等因素的发育规律,通过引入简单相关系数,计算得出2016年黄冈市滑坡数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为今后黄冈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强降雨 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黄冈市
下载PDF
灾害演化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哲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64-66,共3页
从灾害的共性出发 ,探讨分析了灾害演化的规律。灾害演化具有准周期性、连锁性、叠加性、放大性。
关键词 灾害 演化规律 准周期性 连锁性 叠加性 放大性 空间迁移性
下载PDF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成灾规律分析中的应用--以攀西米易地区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唐尧 马松 +1 位作者 王立娟 朱云波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
攀西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强烈,历来是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和易发区。为摸清地质灾害家底,查明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规律,排查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支撑灾害现场核查与工程防治,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简称高分遥感技术)对四川攀西米易... 攀西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强烈,历来是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和易发区。为摸清地质灾害家底,查明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规律,排查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支撑灾害现场核查与工程防治,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简称高分遥感技术)对四川攀西米易地区开展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现场验证,共确定有明显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06处,主要以崩塌、滑坡为主,其次为泥石流。结合调查结果,开展隐患点成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安宁河及其支流沿岸一线,沿省道S214线及米普路、麻楠路、二滩库区环湖路段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于断层两侧500 m范围内,达到51处,占遥感调查隐患点总数的35.8%;2019年5—9月共发生地质灾害104处,占全年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98.11%;区域西北部和中北部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应用结果表明,利用高分遥感技术能够有效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分布与成灾规律,对服务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减轻灾害损失,提升地质灾害科技水平和防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遥感技术 地质灾害 灾害调查 成灾规律
下载PDF
湖南省沅麻盆地红层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灾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冠枝 陈全明 王国卫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7年第3期19-24,共6页
沅麻盆地是湖南省主要的大型红层盆地之一,沅麻盆地红层区"岩水"作用易发生膨胀和崩解,通过对麻阳县红层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强降雨对沅麻盆地红层区的影响分析,总结出沅麻盆地红层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灾规律。
关键词 沅麻盆地 红层 “岩水”作用 发育特征 成灾规律
原文传递
灾害-社会经济系统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爱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88-93,共6页
认为自然灾害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均是动态系统 ,其间又存在着复杂的互馈关系 ,形成了复杂的灾害—社会经济动态体系。灾害—社会经济系统的阶段性演变规律表明 ,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最为脆弱 ,灾害对社会经... 认为自然灾害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均是动态系统 ,其间又存在着复杂的互馈关系 ,形成了复杂的灾害—社会经济动态体系。灾害—社会经济系统的阶段性演变规律表明 ,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最为脆弱 ,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巨大。并进一步指出 ,由于灾害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互为因果、互相强化 ,形成了灾害—社会系统的准周期性振荡 ,所以应避免灾害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放大作用 ,降低高新技术灾害风险 ,提高对重大灾害的预报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系统 自然灾害系统 灾害风险 动态演变
下载PDF
陕西崩塌灾害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魏青珂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4期55-59,共5页
本文论述了陕西的崩塌灾害,并根据陕西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地质灾害防御实践,对区内的崩塌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陕西崩塌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关键词 陕西 地质灾害 塌崩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法律体系的数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宁 周扬 +2 位作者 张鹏 范碧航 吉中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所明确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7种自然灾害分类为依据,以万方数据平台查询到的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标准为基础,分析了这7种自然灾害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差异,由此得到了不同灾害在法律法... 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所明确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7种自然灾害分类为依据,以万方数据平台查询到的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标准为基础,分析了这7种自然灾害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差异,由此得到了不同灾害在法律法规、标准和预案的数量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灾害对应的现有法律法规文件的完备性,提出了不同灾害法律文件在加强数量完备性方面的方向性的建议。对于协调中国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及其平衡发展,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法律 灾害法规 灾害预案 灾害标准 数量差异
下载PDF
藏东地区冻错曲流域崩塌发育特征与链式成灾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诚 黄海 +6 位作者 陈龙 杨栋 田尤 李洪梁 李元灵 张佳佳 高波 《钻探工程》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藏东地区川藏交通廊道冻错曲流域崩塌灾害多发,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源。通过野外调查,总结了研究区域内崩塌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分析了崩塌-碎屑流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冻错曲流域崩塌在空间上沿河流和... 藏东地区川藏交通廊道冻错曲流域崩塌灾害多发,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源。通过野外调查,总结了研究区域内崩塌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分析了崩塌-碎屑流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冻错曲流域崩塌在空间上沿河流和断层两侧呈条状分布,在较软-较坚硬岩层中集中分布,崩塌的垂向分布主要受凸状折线型坡面形态和高程共同控制;斜坡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崩塌的不同发育特征,形成了弯曲倾倒式、拉裂滑移式和复合式3类崩塌失稳模式。流域内崩塌具有高位启动和远程运动致灾的特点,规模受崩源区的高程、高差及坡度影响显著,堆积体的粒径及运动距离与岩性关系密切。研究区崩塌灾害具有典型的崩塌-碎屑流-堵江的链式演进模式,其灾变和链生过程主要受冻融和地形等因素控制,其中巨型崩塌-碎屑流灾害链主要由地震触发。研究结果可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中的崩塌灾害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交通廊道 崩塌 成灾模式 灾害链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斌 徐新兰 +3 位作者 贾贵义 丛凯 刘德玉 陈世昌 《地下水》 2017年第3期174-176,179,共4页
甘肃省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属西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貌起伏变化大,软弱岩土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暴雨和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中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本文针对甘肃省的白... 甘肃省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属西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貌起伏变化大,软弱岩土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暴雨和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中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本文针对甘肃省的白龙江流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基于研究区各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采用gis建立的数据库对主要地灾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区域地质、人类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对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成果和结论可作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参考依据,为促进区内防灾减灾,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泥石流学科的发展和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鹏 唐邦兴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4-18,共5页
泥石流研究首先要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并以泥石流综合防治为契机,促进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得根治泥石流灾害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次,要突破学科的前沿问题——泥石流起动理论和阻力规律。初步提出了... 泥石流研究首先要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并以泥石流综合防治为契机,促进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得根治泥石流灾害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次,要突破学科的前沿问题——泥石流起动理论和阻力规律。初步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灾害防治 起动机理
下载PDF
“人的致灾性”及其界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建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1,共9页
人的致灾性是各种灾害中人的行为不当诱发、引发或者加重、聚集灾害因子,带来灾害损失的属性。这种属性具有主体性、必然性、可控性和义务性等特征,其发生原因是,市场失灵、政策失效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加上许多时候,社会公众个体"... 人的致灾性是各种灾害中人的行为不当诱发、引发或者加重、聚集灾害因子,带来灾害损失的属性。这种属性具有主体性、必然性、可控性和义务性等特征,其发生原因是,市场失灵、政策失效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加上许多时候,社会公众个体"人的致灾性"过于微弱或弱小,被学界当成不具有观察价值的致灾体,以及人利用自然资源行为的过度性。人的致灾性可以通过各种灾害的具体分析和研究加以证明。人的致灾性是灾害法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基础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致灾性 灾害法学 生态环境 过度行为 基础范畴
下载PDF
拉萨市城关区地质灾害特征及成灾规律分析
14
作者 肖进 胡林 +3 位作者 达娃 王维 洛松群培 单增卓玛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4期657-661,共5页
拉萨市城关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城关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83处,其中泥石流38处,崩塌37处,不稳定斜坡5处,滑坡2处,岩溶崩塌1处;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拉萨市城关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城关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83处,其中泥石流38处,崩塌37处,不稳定斜坡5处,滑坡2处,岩溶崩塌1处;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城关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多,点多面广、密度大,分布不均衡,呈线状、带状分布;地质灾害多发生在6~8月,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相关性,强降雨成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成灾规律 拉萨城关区
下载PDF
湖北省历史时期地震灾害统计特征及其减灾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成武 吴斌祥 黄利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31-136,146,共7页
文章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历史地震的地学规律、承灾体的特点及其减灾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历史地震的地学规律主要表现在:(1)从时序特征看,地震活动涨落的时间非均匀性十分明显,大约300余a经历一个地震活动周期;年震... 文章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历史地震的地学规律、承灾体的特点及其减灾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历史地震的地学规律主要表现在:(1)从时序特征看,地震活动涨落的时间非均匀性十分明显,大约300余a经历一个地震活动周期;年震区与年震率有明显的增大趋势;2~3月是地震相对多发季节,而汛期内地震未见明显增多;(2)从空间特征看,地震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多发生在活动性断裂的特殊构造部位及隆起、坳陷边缘地带;中强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鄂西与鄂东两片地区;地震与地质灾害在分布上有明显的耦合关系;(3)从地震种类看,过境性地震较多,源发性地震以构造地震为主;1949年以来,水库地震明显增多;(4)从震级来看,小地震为主,中、强地震不多,特大地震少见。湖北省地震灾害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较重;地震集中分布区大、中型水库多,地质灾害较严重;境内长江中游沿岸(宜昌 沙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大堤防洪、防震标准低,地震引发溃堤的潜在洪水灾害威胁大;民众防震意识淡薄,房屋与建筑工程防震能力差"等特征。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以下防灾策略:(1)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2)省内、外地震监测并举,提高预报能力;(3)并发灾研究、并发灾防治,建设有本省特色的减灾"预防文化";(4)加强针对性专题研究,确定重点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历史地震 地震灾害 地学规律 减灾对策
下载PDF
1368-1948年山西霜雪灾害的特征与周期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万忠 刘晓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84,共5页
通过对山西1368-1948年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周期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在这期间,山西共发生霜雪灾害419次,轻度106次、中度228次、重度85次。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368-1579年为第1阶段,158... 通过对山西1368-1948年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周期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在这期间,山西共发生霜雪灾害419次,轻度106次、中度228次、重度85次。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368-1579年为第1阶段,1580-1699年为第2阶段,1700-1819年为第3阶段,1820-1948年为第4阶段。第1、3阶段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灾害频次较低,以轻、中度灾害为主。第2、4阶段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灾害频次较高,以中度和重度霜雪灾为主。小波分析表明,灾害存在着4个明显的周期,即10~13年、20年左右、45~50年和120年左右的周期。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山西霜雪灾害的主要原因。共发生6次寒冷气候事件,分别出现在1578-1588、1591-1607、1631-1642、1669-1672、1690-1699和1830-1836年。出现3次异常寒冷灾害年,分别是1653、1892和192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雪灾害 1368-1948年 灾害等级 周期规律 寒冷气候事件 山西
下载PDF
应用烈度衰减关系进行烈度分布快速评估的偏差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卫晓 孙景江 +1 位作者 杨伟松 丁宝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地震发生后,一般都是用烈度衰减关系来初步评估烈度分布。为了研究该方法的偏差特性,首先利用138次地震事件回归出我国大陆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然后应用该衰减关系,以我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震级在6.0级以上的43次地震事件的评估结果,... 地震发生后,一般都是用烈度衰减关系来初步评估烈度分布。为了研究该方法的偏差特性,首先利用138次地震事件回归出我国大陆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然后应用该衰减关系,以我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震级在6.0级以上的43次地震事件的评估结果,总结出应用烈度衰减关系评估烈度分布时的偏差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情评估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等震线
下载PDF
太行山青龙峡景区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艳 马瑞霞 +3 位作者 王祚鹏 李淼 陈天宝 古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3-604,共12页
青龙峡景区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区东部,是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园区。青龙峡作为典型高山峡谷区,山地崩塌灾害极为发育,对景区旅游接待和居民生活构成威胁。为有效防控太行山区崩塌灾害,通过太行山青龙峡景区详细地质环境... 青龙峡景区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区东部,是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园区。青龙峡作为典型高山峡谷区,山地崩塌灾害极为发育,对景区旅游接待和居民生活构成威胁。为有效防控太行山区崩塌灾害,通过太行山青龙峡景区详细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掌握崩塌灾害发育规律,探讨崩塌成因和防治减灾对策。结果表明:青龙峡景区崩塌灾害发育在层状结构的硬岩高位边坡上,中小型崩塌更为常见;岩体破坏以错断式、倾倒式、滑移式和坠落式等4种破坏模式为主。峡谷区崩塌机理表现为多样的地层岩性组合孕崩、高陡的地形地貌育崩、复杂的岩体结构面控崩、岩溶和集中降水诱崩的四要素耦合崩塌成因机理。通过构建典型崩塌落石的Rockfall Analyst模型,分析危岩体崩塌的致灾边界,研判景区崩塌灾害的影响范围,针对青龙峡景区面临的地质安全问题,提出了景区崩塌灾害“风险区监测预警、隐患点工程治理”的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对山岳峡谷型景区和山区城镇的灾害防控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灾害 发育规律 破坏模式 成因机理 监测治理 Rockfall Analyst模型 青龙峡景区 太行山
下载PDF
辽宁营口地区地质灾害信息遥感识别及发育规律研究
19
作者 牟文军 翟富荣 杨新宇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地质灾害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其发生、发展又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利用GF-2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营口地区地质灾害信息进行遥感识别与提取,并辅助野外验证,在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圈定崩塌21处,泥石流16处... 地质灾害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其发生、发展又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利用GF-2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营口地区地质灾害信息进行遥感识别与提取,并辅助野外验证,在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圈定崩塌21处,泥石流16处和塌陷1处。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因素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合区域上典型灾害点遥感特征分析,总结区域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揭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国产高分影像地质灾害识别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遥感识别 分布规律 GF-2影像
下载PDF
1949—2000年山西高原低温冷害特征及小波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万忠 刘晓峰 +1 位作者 王尚义 冯旭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5期251-256,共6页
低温冷害在山西高原四季均可发生,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损失。为了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此类灾害,需要深入研究其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山西1949—2000年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地区低温... 低温冷害在山西高原四季均可发生,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损失。为了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此类灾害,需要深入研究其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山西1949—2000年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地区低温冷害的等级、阶段、周期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2年来山西共发生低温冷害374次,轻度占16.8%;中度占61.0%;重度占22.2%。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1957—1975年为第二阶段,1976—1995年为第三阶段,1996—2000年为第四阶段。第一、三阶段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灾害频次较高,以中、重度灾害为主。第二、四阶段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灾害发生频次低,以轻、中度灾害为主。小波分析表明,灾害存在为2~3年、5~8年和15~20年的周期。降霜、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山西低温冷害的主要原因,气温变化幅度为-25.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小波分析 灾害等级 周期规律 山西高原 1949--2000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