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外交分权体系下的议会外交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理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155,160,共17页
议会外交的兴起打破了由行政机关垄断外交权力的结构,创造了一种对外交往的新范式。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进行的国际交往也属于议会外交的范畴,但与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制衡式的议会外交有显著差异。对于中国议... 议会外交的兴起打破了由行政机关垄断外交权力的结构,创造了一种对外交往的新范式。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进行的国际交往也属于议会外交的范畴,但与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制衡式的议会外交有显著差异。对于中国议会外交的研究,应将其放置在外交分权体系之中,侧重对于总体外交下全国人大的外交地位的研究,并总结中国议会外交的策略与方式。具体而言,中国的外交分权体系表现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相结合的"外交双重权力格局"。议会外交既是最高国家权力的直接运行,也是执政党领导下的总体外交的重要环节。在全国人大内部的职责分工上,"一院双层"的宪制构造使得议会外交的职能集中于常委会层面,并且建立了制度化的内外分工协作机制。在开展议会外交过程中,全国人大逐步明确了议会外交的目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策略方式,以服务于总体外交、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升人大自身工作。现有外交分权体系确定了议会外交的制度空间,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则为规范外交分权体系、廓清议会外交的权力边界提供了制度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分权 议会外交 全国人大 总体外交 外交策略
原文传递
国家软实力能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吗? 被引量:5
2
作者 邓路 刘帷韬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4,共8页
以技术、资本、劳动力等为主的硬实力决定着一国的比较优势,同时以文化、外交、价值观为内涵的国家软实力同样有助于贸易优势的形成。以2006—2016年海外各国孔子学院的数量衡量我国对他国的文化传播力度,以我国与各国的建交持续时间和... 以技术、资本、劳动力等为主的硬实力决定着一国的比较优势,同时以文化、外交、价值观为内涵的国家软实力同样有助于贸易优势的形成。以2006—2016年海外各国孔子学院的数量衡量我国对他国的文化传播力度,以我国与各国的建交持续时间和他国领事馆数量衡量我国的外交力度,在引力方程基础上通过LSDV和系统GMM方法检验我国软实力中的文化和外交要素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对外文化传播力度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正面促进作用,尤其有效推动了我国与文化差异大的贸易伙伴国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出口,且该效应在文化产品上体现得更为显著;我国外交力度对出口同样具有正面溢出效应,我国与他国邦交关系为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不亚于经济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软实力 文化传播力度 外交力度 出口贸易
下载PDF
清代的外交礼仪之争与文化传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开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5,共8页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清廷的外交礼仪冲突就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源却是中外国情、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毋庸讳言,中外交往之初,清朝统治者严重存在着唯我独尊的高傲心态,自以为天朝上...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清廷的外交礼仪冲突就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源却是中外国情、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毋庸讳言,中外交往之初,清朝统治者严重存在着唯我独尊的高傲心态,自以为天朝上国,决无国家平等的理念,更不可能采用平等的外交礼仪。这些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清廷所坚持的,往往是与本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外交礼仪与规矩;而外国方面则不同,它们的外交礼仪要求,虽然有些符合近现代国家关系平等原则和外交惯例,但也有一些则完全违背了其本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礼仪惯例,暴露出资本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炮舰政策的侵略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外交礼仪 文化传统 强权政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外交转型:嵌于全球关系网络的中国崛起之路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德军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32,共10页
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网格状世界"之中考察中国外交转型,需要具备一种关系性思维,将"联结"本身视为一种比权力更加重要的战略性外交资源。当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与外部的战略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传统外交渠道与新型网... 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网格状世界"之中考察中国外交转型,需要具备一种关系性思维,将"联结"本身视为一种比权力更加重要的战略性外交资源。当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与外部的战略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传统外交渠道与新型网络共同构成了中国崛起的实力支撑。长远而言,中国影响世界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培育社会资本,提升在关系网络中汲取、动员外交资源的能力。在东亚地区,评估中国蕴含的社会资本存量,可以从宏观—微观、结构—认知维度明确中国外交的进取方向。新时期的外交改革需要致力于将信息、信任与信念深植全球体系,立足社会性连带,构成可持续性战略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转型 社会资本 关系权力 中国崛起
下载PDF
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中的软实力政策调整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莹 关海庭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5,128,共14页
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始于2012年开启的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对国内形势、地区局势和国际格局的再评估促使莫斯科开始注重通过软实力建设与多极世界中的不同行为体进行合作,转型首先从软实力政策调整开始。新时期俄罗斯的软实力政策调整... 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始于2012年开启的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对国内形势、地区局势和国际格局的再评估促使莫斯科开始注重通过软实力建设与多极世界中的不同行为体进行合作,转型首先从软实力政策调整开始。新时期俄罗斯的软实力政策调整主要在对外宣传、教育国际交流和国际发展援助三个领域展开,在对传统公共外交领域进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俄罗斯更加注重公共外交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机构功能整合,以更有效地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整体外交战略目标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外交转型 软实力 公共外交 对外宣传 教育国际交流 国际发展援助
原文传递
美国外交由谁负责?——总统与国会的权力之争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5,共7页
美国宪法没有对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限做出界定 ,这是总统和国会外交权力之争的根源。总统和国会的权力争夺表现为 ,双方都在极力扩大自己权力的同时 ,指责对方“篡夺”了自己的“合法”权力。通过争夺 ,双方的权力都大为增加 ,但在美国... 美国宪法没有对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限做出界定 ,这是总统和国会外交权力之争的根源。总统和国会的权力争夺表现为 ,双方都在极力扩大自己权力的同时 ,指责对方“篡夺”了自己的“合法”权力。通过争夺 ,双方的权力都大为增加 ,但在美国外交事务中总统居主导地位。同时 ,他的权力又受到国会的制约 ,其大小由总统个人能力及其与国会关系决定 ,还应视具体外交领域的不同而不同。从历史趋势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宪法 外交权力 总统 国会 外交主导地位
下载PDF
论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权力的博弈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积敏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23-26,35,共5页
总统与国会外交权力的角逐有着制度、法律、权力制衡规律和总统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这种权力之争表现在总统外交权力的扩张与美国国家利益的扩展相伴随、两者的外交权力在不同的时期作用力有所不同、两者外交权力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 总统与国会外交权力的角逐有着制度、法律、权力制衡规律和总统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这种权力之争表现在总统外交权力的扩张与美国国家利益的扩展相伴随、两者的外交权力在不同的时期作用力有所不同、两者外交权力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外交权力在两者之间摆动不会偏离权力制衡这条主线以及两者的外交权力要受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五个方面。虽然总统与国会在外交权力上有竞争的一面,但是两者相互支持与合作的一面也不容忽视,这一趋势在美国新政府中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总统 国会 外交权力
下载PDF
作为权力博弈的工具——论礼宾礼仪的一种隐性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加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外交关系中的礼宾礼仪非常重要,但因其较强的操作性往往受到学者们的忽视,现有的学理研究并不充分。文章对礼宾礼仪的基本功能进行梳理,如国家利益的服务者、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与和谐交往的润滑剂等,并着重分析礼宾礼仪作为权力博弈的... 外交关系中的礼宾礼仪非常重要,但因其较强的操作性往往受到学者们的忽视,现有的学理研究并不充分。文章对礼宾礼仪的基本功能进行梳理,如国家利益的服务者、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与和谐交往的润滑剂等,并着重分析礼宾礼仪作为权力博弈的工具这一功能。礼宾礼仪中的各种仪式、位次先后等反映了对权力的承认与尊重,决定着权力的等级体系,象征性地体现权力的大小与强弱,由此,外交关系中的"礼宾礼仪"之争背后包含了权力的争夺与较量。随着外交关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礼宾礼仪直接导致冲突的可能性变小,但并不意味着国与国之间没有通过礼宾礼仪进行的权力博弈,而是博弈的方式更加柔和与隐蔽、丰富与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宾礼仪 外交礼宾 权力博弈 权力政治
下载PDF
世界和地区大国对外政策中的跨区域主义:俄罗斯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天骄(译) 《俄罗斯学刊》 2020年第6期125-132,共8页
21世纪初,世界主要大国,实际上包括所有的地区大国,都加入到快速发展的跨区域进程中。无论新的还是旧的跨区域方案——金砖国家、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中等强国合作体、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一... 21世纪初,世界主要大国,实际上包括所有的地区大国,都加入到快速发展的跨区域进程中。无论新的还是旧的跨区域方案——金砖国家、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中等强国合作体、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等,均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这些方案之间的不断竞争决定了必须对跨区域主义现象进行综合研究,该现象既是全球化的一个阶段,也是影响世界政治的新趋势,更是世界大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工具。从世界大国在对外战略中实际运用效果的视角分析,跨区域主义是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实现国家和集团利益、消除全球化增长约束因素、全球化破坏性效应最小化、同时保障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收益、合作制度化、改变全球和地区管理体制、建立地区合作和认同、加强相互依存的有效工具。因此,目前出现了跨区域方案激烈竞争的征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主义 全球化 对外政策 国际关系 世界大国 地区大国
下载PDF
外交哲学的四个基本变量及实证分析
10
作者 陈向阳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外交哲学的四个基本变量是实力、利益、观念与行为,其中实力、利益与现念都是自变量,行为是因变量。自变量决定因变量,实力、利益与观念分别作用并共同决定行为。同时,三个自变量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外交哲学 实力 利益 观念 行为 实证分析
下载PDF
提升欧洲对华正面认知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99-105,共7页
近年来,欧洲对华负面认知给中国和中欧关系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这些负面认知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形象、中国崛起、中国国内问题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的认知四个方面。而我国除了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外,还可从以下... 近年来,欧洲对华负面认知给中国和中欧关系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这些负面认知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形象、中国崛起、中国国内问题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的认知四个方面。而我国除了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外,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具体对策提升欧洲对华正面认识:从认知主体视角来看,需要拓展中欧不同层面的交往;从认知客体来看,政府官员需要学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从认知情境来看,中国可参与更多国际事务;从信息传播媒介来看,需尊重和利用对外宣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关系 中外关系 外交政策 民众认知 国家形象 软实力
下载PDF
美国国会与“合作降低威胁”项目
12
作者 全克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合作降低威胁"项目是美国与前苏联间一个重要的不扩散合作项目。美国国会在此项目诞生和实施过程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会是"合作降低威胁"理念的首倡者,它积极推动了项目的实施,并且还主导了项目的调整与... "合作降低威胁"项目是美国与前苏联间一个重要的不扩散合作项目。美国国会在此项目诞生和实施过程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会是"合作降低威胁"理念的首倡者,它积极推动了项目的实施,并且还主导了项目的调整与扩展。本文考察了美国国会在"合作降低威胁"项目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并探讨冷战后美国国会参与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些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会 “合作降低威胁”项目 外交权力
下载PDF
美国外交权中的法理学——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法理分析
13
作者 朱颖 杨化 《未来与发展》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本文旨在于探求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中的法理渊源问题,并渴求在法学理论与外交关系这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对于《联邦宪法》中并未明确记载的外交权力的精神源泉、制宪者们关于该项权力的深刻反... 本文旨在于探求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中的法理渊源问题,并渴求在法学理论与外交关系这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对于《联邦宪法》中并未明确记载的外交权力的精神源泉、制宪者们关于该项权力的深刻反思以及在制宪会议中关于外交事务处理的具体设计的回顾与分析,初步展现出这一"隐秘"权力背后关于美国宪政与民主政治之间令人难以捉摸的关系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政策 外交权力 法理渊源 宪法解释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影响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权消长的因素分析
14
作者 孙丽娟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与国会分掌美国的外交决策权。在权力分配上,宪法倾向于国会的权力稍微占优势,但两者大体上呈现均衡状态的关系格局。但从历史发展来看,总统在外交决策领域所占优势越来越大。
关键词 美国 总统 国会 外交权 变化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研究:内涵、创新及其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3,共9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谋划,全面推进外交工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表述,给外交话语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随着外交话语的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的不断增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谋划,全面推进外交工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表述,给外交话语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随着外交话语的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话语权亦显著提升。可以预期,伴随着外交话语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我国的外交工作在新时期将大有作为,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 习近平 外交话语 外交话语权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来外交传播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明星 周安祺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33,共2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对外政策传播工作完成了从“对外宣传”到“外交传播”的战略转型。研究发现,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现在已经开始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形成了以党和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复调传播”格局;二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对外政策传播工作完成了从“对外宣传”到“外交传播”的战略转型。研究发现,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现在已经开始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形成了以党和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复调传播”格局;二是传播内容紧紧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故事化、定制化生产;三是传播媒体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开始向全球互联的平台型媒体转型;四是传播对象在“全球观”与“分众观”双重标准下实现了精准区划。本文认为,中国在外交传播与国际话语权建构方面的实践创新虽已初见成效,但同英美等西方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国内学界对于“外交传播”领域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对“外交”与“传播”关联的学理探索尚不深入,使得“公共外交”与“全球传播”两个系统长期处于相对割裂状态。鉴于知识体系的匮乏可以直接影响传播效果,本文尝试从外交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研究的视角,提炼新中国70年来外交与传播事业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外交传播体系架构,为党和政府在此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实施“全政府”推进和跨部门联动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 外交传播体系 国际话语权 发展方位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外交叙事的百年演进与历史经验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明星 赵玉倩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共26页
后疫情时代大国关系日益演化为一种大国对国际话语权的激烈争夺,而大国对话语权的角逐时常表现为其对国际关系叙事模式的博弈和竞争,因而外交叙事能力建设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和话语权构建的重要考量。本文以国际关系学、... 后疫情时代大国关系日益演化为一种大国对国际话语权的激烈争夺,而大国对话语权的角逐时常表现为其对国际关系叙事模式的博弈和竞争,因而外交叙事能力建设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和话语权构建的重要考量。本文以国际关系学、叙事学和传播学等跨学科研究为视角,构建了外交叙事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认为外交叙事不仅是一国战略叙事和政治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深入且持久的外交传播方式。本文采用历时梳理与共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追溯了建党百年来中国特色外交叙事的演进历程,总结了其中的"变"与"不变",揭示了其阶段性特征与独特的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叙事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新时代为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中国外交故事,应加快推动"外交叙事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 外交叙事学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国际传播
原文传递
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及生成逻辑 被引量:11
18
作者 叶淑兰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78,共26页
中国外交话语权建设经历了外交承认的获得与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话语权的生成、国际认同度的提高与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与新型全球治理实践的发展三个阶段。考察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生成逻辑,不仅对... 中国外交话语权建设经历了外交承认的获得与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话语权的生成、国际认同度的提高与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与新型全球治理实践的发展三个阶段。考察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生成逻辑,不仅对于推动改变当前国际舆论"西强中弱"格局,进一步推动国际战略力量"西降东升"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本质和特点:一是高科技驱动的国家硬实力与价值观驱动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话语权生成的基础;二是在外交实践与融通中外基础上创新外交理论体系是话语权提升的关键;三是拓展人民外交、国际组织外交与媒体外交等多元外交形式是话语权提升的保证;四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真诚重义与和平中庸的外交风格是话语权建设的助力。本文认为,外交话语转化为话语权需要满足被听闻、被回应、被认同、被实践等条件,需要遵循外交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在国家实力基础上加强话语构建、翻译、传播"一体化"建设,通过阴阳共生与多元结构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跨越中西"话语鸿沟",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型的全球性话语,借此提升我国的战略性外交话语权与制度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权 中国外交 话语权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大国外交的政治学理论基础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19,154,共17页
大国的外交总是具有深厚的国内政治渊源。中国的大国外交理论与中国的政治学理论存在一致性和连贯性,两者在学理上义理相贯、逻辑互通。从中国自身的政治学理论知识出发,可以丰富和拓展对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理解。中国大国外交追求“天... 大国的外交总是具有深厚的国内政治渊源。中国的大国外交理论与中国的政治学理论存在一致性和连贯性,两者在学理上义理相贯、逻辑互通。从中国自身的政治学理论知识出发,可以丰富和拓展对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理解。中国大国外交追求“天下为公”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中国政治思想对更好政治秩序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其避免了党争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干扰,为大国外交提供了更强的确定性和连续性;中国政治学中的政府观丰富了政府理论的内涵,中国政府内在的公道属性则界定了中国大国外交的利益观、角色观和责任观;中国自身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和实践赋予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以新的内涵;与流行的对抗式制度体系相比,中国合作协商的制度体系为国际合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国内制度支持。中国大国外交的发展道路与政治发展道路在逻辑上是一贯的、相互联系的,中国外交理论和中国政治学理论具有相互启发的效果和意义,两者的更多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理论 中国政治理论 知识体系 大国外交
原文传递
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树勇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43,共25页
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其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其经验启示十分宝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六大特点: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二是始终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发展道路;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伸... 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其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其经验启示十分宝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六大特点: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二是始终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发展道路;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伸张国际正义和履行国际责任三位一体;四是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五是外交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目标明确,涉台、涉藏、涉疆外交地位突出;六是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全方位、全领域,外交制度、决策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和完善。本文就上述特点逐一进行分析,以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究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70周年纪念 外交成就 外交理论 大国社会性成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