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阿萌 康眼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5期686-688,69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9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9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形状、密度、平扫密度以及三期增强扫描密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主要以胰腺肿胀为影像学表现,CT结果大多为弥漫性强化减低,胰管改变以不规则狭窄为主,易累及肾脏;胰腺癌组患者主要CT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减低,胰管改变以截断为主;胰腺内分泌肿瘤更易出现胰周包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以及假囊肿形成。上述特征性表现与其他疾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相关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胰腺癌 胰腺内分泌肿瘤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原发肺癌病理结果与AI辅助CT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大胜 王大为 +2 位作者 黄宇清 刘晓旭 霍志毅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2期77-80,9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诊断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而探索AI在MPLC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收治...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诊断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而探索AI在MPLC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收治的26例MPLC患者信息,共57个癌灶作为分析样本,采用AI辅诊系统定量分析目标病灶的结节大小、密度,并对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预测。根据病理分期将入组目标病灶分为两组,采用列联表χ^2检验组间AI辅诊系统预测的结节类型的关联性。接着,对不同病理分期(0期、T1a1、T1a2、T1a3、T1b、T3a、T3b)与AI辅诊系统测量值进行线性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病理分期组(二分类时),与AI辅诊系统预测的结节类型存在显著的关联性(P<0.05);同时,AI辅诊系统自动测量的结节体积、最长径和最短径与不同病理分期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随着病理分期的改变,AI辅诊系统测量的最长径值增大;结节体积和最长径测量值随着肿瘤面积的增加而增大。结论AI诊断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MPLC时具有较好区分性能,与基于病理结果的诊断一致性高。在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中,可以参考AI的预测结果,对可疑恶性的肺结节重点观察,结合AI的体积测量和其他征象提示临床MPLC的可能性,提高MPLC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多原发肺癌 磨玻璃结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软斑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丽燕 刘永建 +2 位作者 邓永敏 陈虹 张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软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4例软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软斑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9岁,平均44.8岁;其中2例病变位于膀胱,1... 目的探讨软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4例软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软斑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9岁,平均44.8岁;其中2例病变位于膀胱,1例位于右肾周和右肾下极,1例位于腹膜后。组织学形态均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背景中,见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及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颗粒状,其内散在一些蓝色钙化小体,部分呈靶环或同心圆样结构,即软斑小体(M-G小体)。PAS和普鲁士蓝染色(+),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CD68和AACT弥漫(+),浆细胞CD38和CD138(+);AEl/AE3、S-100蛋白、CD1a、CD21和CD23均(-);Ki-67增殖指数为1%。随访5~18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软斑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影像学常表现为占位,临床易误诊为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临床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和/或手术切除。鉴别诊断包括颗粒细胞瘤、分化差的癌和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斑病 M-G小体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特殊染色
下载PDF
下肢水肿病因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长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2-1074,共3页
组织间隙中液体郁积就会造成水肿,以下肢最常见,是许多不同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与药物治疗、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见表1)[1]。周围水肿是由于液体在血管、
关键词 下肢水肿 病因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7例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9
5
作者 陆鸣 韦萍 +2 位作者 陈书媛 张彦宁 王翠芝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描述肺、肾上腺、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RCCs)的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对7例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及其中5例的肾原发性癌染色并观察。结果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组织学具有实性巢状、... 目的描述肺、肾上腺、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RCCs)的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对7例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及其中5例的肾原发性癌染色并观察。结果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组织学具有实性巢状、有/无腔的腺泡状及腺管状结构,间质少且富于血管。免疫组化示全部转移性及原发性透明细胞性RCCs表达CD10、CK和vimentin。结论在肿瘤发生部位特异性抗体阴性表达的情况下,结合肿瘤组织学特征,应考虑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CD10是鉴别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的首选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转移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熊明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1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外科急腹症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探查诊断正确率达100%。其中有68例患者直接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论腹腔镜诊治外科急腹症,在微创的优势下具有诊断...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外科急腹症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探查诊断正确率达100%。其中有68例患者直接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论腹腔镜诊治外科急腹症,在微创的优势下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能,而且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在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外科急腹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Sézary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7
作者 夏育民 余胜斌 +1 位作者 王巧玲 雷铁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目的归纳、分析S啨zary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S啨zary综合征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9岁,以全身皮肤潮红伴瘙痒为主要特征,外周血淋巴细胞达171.9×109/L,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达33.5%,经... 目的归纳、分析S啨zary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S啨zary综合征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9岁,以全身皮肤潮红伴瘙痒为主要特征,外周血淋巴细胞达171.9×109/L,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达33.5%,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缓解。1994年至今国内共报道11例S啨zary综合征患者,男性10例占90.9%,平均年龄56.9±19.1岁,以红皮病、剧痒为显著皮肤表现。结论S啨zary综合征是一种较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多见于老年男性,早期皮肤损害显著但不典型,易被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ZARY综合征 皮肤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下肢非深静脉血栓性肿胀的病因学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新天 殷敏毅 +6 位作者 刘晓兵 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陆民 蒋米尔 张培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28-30,38,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非深静脉血栓性肿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一度误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后,部分病例进行了彩超、下肢深静脉造影、CT、MR、同... 目的探讨下肢非深静脉血栓性肿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一度误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后,部分病例进行了彩超、下肢深静脉造影、CT、MR、同位素淋巴扫描等检查,以期追踪下肢肿胀的病因。结果 44例下肢肿胀病例中,其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0例;股静脉血管内皮瘤1例;髋关节滑膜囊肿6例;下肢自发性出血、血肿8例;体位性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盆腔恶性肿瘤7例;良性纤维瘤病3例;厌氧菌感染5例;慢性淋巴水肿3例。结论下肢非深静脉血栓性肿胀并不少见,病因各异;仔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建立;静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肿胀 深静脉血栓形成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郜红艺 赖日权 +2 位作者 霍雷军 张佳立 吴坤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yosarcoma,SCR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CRM的临床表现、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婴幼儿,年龄2天~4岁。肿瘤部位:睾...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yosarcoma,SCR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CRM的临床表现、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婴幼儿,年龄2天~4岁。肿瘤部位:睾丸旁2例,腰背部1例,肿瘤直径2~6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韧。镜检:肿瘤呈侵袭性生长,边界尚清。瘤细胞由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胞质深嗜伊红色,纤维状,可呈席纹状或漩涡状排列,局部区域可见波浪状结构,似神经纤维。部分细胞内可见横纹结构,有些区域见散在的横纹肌母细胞。瘤细胞间质内有少量胶原纤维。细胞核多为长圆形,有些细胞核呈纤细波浪状,细胞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偶见。免疫表型:vimentin、desmin、myogenin和Myo D1均阳性,CK、α-inhabin、AFP、CD34、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 SCRM是横纹肌肉瘤中一种少见的新类型,常发生于婴幼儿。需与婴儿纤维瘤病、先天性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蝾螈瘤及促纤维组织的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郜红艺 赖日权 +2 位作者 张佳立 吴坤河 张江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状弯曲,瘤细胞围绕丰富的血管,大多是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间质可见胶原束。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α-SMA和CD34局灶阳性,发生于宫颈的3例ER和PR弱阳性,所有病例CK、S-100蛋白阴性。结论AMF是发生女性外阴、生殖道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要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的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学 临床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琼 李皖云 +2 位作者 武世伍 周蕾 欧玉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探讨非皮脂腺淋巴腺瘤(nonsebaceous lymphadenoma,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NSL均为成年女性。镜检:肿瘤主要由上皮成分及间质增生... 目的探讨非皮脂腺淋巴腺瘤(nonsebaceous lymphadenoma,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NSL均为成年女性。镜检:肿瘤主要由上皮成分及间质增生的淋巴组织混合形成,与周围腮腺组织界限清楚,由纤维结缔组织分隔,间质内可见增生的淋巴滤泡。上皮成分可由囊腔、实性岛状、梁状或腺管样结构组成,其中囊腔及腺管样结构由两种细胞成分构成,腔面细胞及外层细胞,囊腔内含伊红不定形物及偶见的泡沫细胞,上皮细胞无皮脂腺分化,形态温和,无非典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其中1例见完整的纤维被膜包绕整个肿瘤,被膜下见窦结构。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和CK7阳性,囊腔、腺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p63、CK34βE12和CK5/6阳性。结论 NSL是一种罕见的涎腺良性肿瘤,位于淋巴结内的病变报道较少,组织学结构的多样性使其易与一些涎腺病变相混淆,与一些恶性肿瘤的鉴别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非皮脂腺淋巴腺瘤 淋巴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及影像特征的鉴别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伟 李雪芹 +2 位作者 张海英 王欣欣 李宏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理发病部位同为肝窦周隙,影像学表现相似,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肝淀粉样变性及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目的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理发病部位同为肝窦周隙,影像学表现相似,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肝淀粉样变性及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北京佑安医院2009-2019年经病理诊断的11例肝淀粉样变性和2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其差异。结果(1)肝淀粉样变性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巨肝、肝功能损害轻微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显著升高,国内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多有服用土三七病史,临床多以黄疸伴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增高为主要表现。(2)影像学检查:①超声肝弹性成像检查中肝淀粉样变性肝实质硬度极高(≥75 kPa),显著高于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硬度[(44.65±19.01)kPa];②MRI上肝淀粉样变性T2WI像肝实质信号均匀、细腻,肝“纹理”减少;增强扫描肝实质强化程度减低且强化峰值延迟,静脉期肝实质呈“窗凌花”样改变,可同时伴有脾脏或肾脏的低血流灌注征象。而肝窦阻塞综合征T2WI像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增高,可见不规则片状或呈“云絮”状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门脉期肝实质可呈现地图样强化及环绕三支肝静脉的“三叶草”样强化,延迟期肝实质强化范围较门脉期进一步增大;③肝淀粉样变性肝动脉及门脉主干管径大于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P<0.05);两者病例影像的共同点是静脉期三支肝静脉不显影或显影纤细。结论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可利用这些差别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淀粉样变性 肝窦阻塞综合征 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外周型骨化性纤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成瑙 孙鹏峰 +2 位作者 张佳 段嘉峰 刘红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24-327,共4页
外周型骨化性纤维瘤(peripheral ossifying fibroma,POF)发病相对罕见,临床上易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腭部POF,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及相关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外周型骨化性纤维瘤 影像学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韵 金晶晶 +1 位作者 殷于磊 肖立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102-1106,1153,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MCN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CN伴低级别异型增生14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伴浸润性癌4例,男女比例1∶18。13例位...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MCN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CN伴低级别异型增生14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伴浸润性癌4例,男女比例1∶18。13例位于胰体尾部,6例位于胰头部。15例MCN伴异型增生大体囊内壁均光滑,镜下见产黏液上皮及卵巢样间质。4例伴浸润性癌大体可见囊壁增厚、附壁结节或囊内坏死,浸润性癌成分包括导管腺癌、腺鳞癌、管状乳头状腺癌。免疫表型:上皮19例CK7、MUC5AC、MUC6均阳性,SMAD4/DPC4无表达缺失;卵巢样间质9例ER阳性,11例PR阳性。2例伴浸润性癌者检出Kras基因2号外显子12号密码点突变。结论MCN是少见的胰腺外分泌部肿瘤,好发于女性患者,常位于胰体尾部。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合并浸润性癌者预后要好于非MCN相关性导管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分子检测
下载PDF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东 唐震 +1 位作者 周伟文 刁胜林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 (PAP)的 X线诊断、X线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经病理证实的PAP的 X线表现 ,全部病例都作了胸部 X线平片检查 ,其中 3例作了全肺体层。结果 :15例中 9例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状阴影 ,3例表...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 (PAP)的 X线诊断、X线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经病理证实的PAP的 X线表现 ,全部病例都作了胸部 X线平片检查 ,其中 3例作了全肺体层。结果 :15例中 9例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状阴影 ,3例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 ,向外放射的蝶翼状阴影 ,3例表现为双下肺野大片状致密阴影。结论 :PAP根据 X线表现可分为多发小结节型、类肺水肿型和类炎症型 ,分别应与肺泡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鉴别诊断 X线诊断 PAP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黎星 张伟 +1 位作者 何荣华 任转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9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和影像诊断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体征、影像及病理报告...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和影像诊断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体征、影像及病理报告、治疗措施和预后等,并复习相关的文献报道,讨论其临床及影像特征。结果 患者因体检超声发现右肾占位而就诊,在我院进行了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 提示右肾下极乏血供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可能性大。随后行右肾部分切除术,病理结果 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结论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明确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分型 影像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13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婧华 杨宝军 张芳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5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13例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所有的病例进行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13例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所有的病例进行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 13例CRCC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51岁(33~72岁),肿瘤直径1.5~8.5 cm,平均3.6 cm.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大体:肿瘤和邻近肾组织界限清楚,呈"推挤边界"和假包膜,切面实性、大多灰黄、灰红,少数可见出血及微囊性;镜下:CRCC的癌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边形,包膜较厚,细胞界限清楚;胞质细网状或嗜酸,核周空晕常见,核不规则,有皱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较少,部分可见核沟和(或)核内包涵体;间质稀少,癌细胞多数呈实性片状、巢团状、条索状排列为主,部分呈灶状的管状和小梁状排列,肿瘤中的血管大多数是厚壁血管,并伴偏心性透明变性.免疫表型:肿瘤全部表达CK(AE1/AE3)、CK7、EMA,部分表达P504s、CD117,少数表达CD10、vimentin、CA9,均不表达RCC及TFE3,13例均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4个月),13例患者均健在.结论 嫌色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很少转移及复发,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具有典型的组织学特征,需与透明细胞癌及嗜酸性腺瘤鉴别,结合免疫表型可协助诊断,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嫌色性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颌下区肿块的临床分析与鉴别诊断——附119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革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12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颌下区肿块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对颌下肿块的临床物理性状、病理类型等进行比较(如比较诊断符合率等)和临床分析。结果:颌下肿块病理类型复杂,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结论:颌下区肿块的病理类型较复杂,应采取多种... 目的:探讨颌下区肿块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对颌下肿块的临床物理性状、病理类型等进行比较(如比较诊断符合率等)和临床分析。结果:颌下肿块病理类型复杂,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结论:颌下区肿块的病理类型较复杂,应采取多种检查、诊断方法,在鉴别诊断时应开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肿块 多形性腺瘤 转移性肿块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发生于头颈部的6例上皮样血管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丹 徐婷 +2 位作者 朱远志 张琴 刘世喜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发生于头颈部的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7-08-2011-09确诊为上皮样血管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18~44岁(中位年龄29.5岁)... 目的:探讨发生于头颈部的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7-08-2011-09确诊为上皮样血管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18~44岁(中位年龄29.5岁)。肿瘤位于腮腺、颈部及耳部,4例以颈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均无创伤史。6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未辅以药物治疗,随访过程中有4例复发,复发患者中有3例再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行放疗),未见复发。结论:上皮样血管瘤的确诊有赖于结合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应特别注意与木村病的鉴别。多采用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但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临床表现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十八)--全科医学中的青少年病人 被引量:1
20
作者 Sasha Fehily Leon Piterman +2 位作者 Fiona Judd Grant Blashki Hui Yang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821-1826,共6页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Melbourne大学的全科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在2012年伊始共同推出"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学术专栏,该专栏由澳大利亚的几位专家轮流撰写,以介绍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Melbourne大学的全科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在2012年伊始共同推出"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学术专栏,该专栏由澳大利亚的几位专家轮流撰写,以介绍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主要内容,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今年我刊将继续该学术专栏的登载,以推动我国社区心理学服务的能力建设,并带动社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此同时,由几位澳大利亚教授合作撰写的著作《全科医学中的精神病学》正在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与国内外专家合作进行翻译,期望不久在中国出版。希望通过本学术专栏和翻译名著等工作,让中国的全科医学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在此衷心感谢担任本栏目翻译点评工作的我刊编委、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杨辉教授对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全科医学 鉴别诊断 抗抑郁药 保密 家庭参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