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散”的意义“流散”——兼论我国内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独特理论话语 被引量:12
1
作者 颜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在中国内地当前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离散”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术语,它的意义却在悄然演绎变迁,从中可窥视到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困境以及研究者自我建构的理论冲动。
关键词 离散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独特理论话语
下载PDF
元代泉州穆斯林移民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娟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13-129,共17页
蒙古西征,造成大批中亚、西亚穆斯林东迁,掀起一股外来族群移民中原的高潮。泉州在宋元交替之际取代广州成为东南第一大港,吸引着穆斯林商人前往定居逐利。本文在广泛收集中、外文献中关于泉州穆斯林的记载,详细分析了泉州穆斯林在宋、... 蒙古西征,造成大批中亚、西亚穆斯林东迁,掀起一股外来族群移民中原的高潮。泉州在宋元交替之际取代广州成为东南第一大港,吸引着穆斯林商人前往定居逐利。本文在广泛收集中、外文献中关于泉州穆斯林的记载,详细分析了泉州穆斯林在宋、元时期聚居区的形成、发展,考察了泉州穆斯林身份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阿拉伯、波斯文碑铭,分析了泉州穆斯林移民的心理变化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泉州 穆斯林 移民
下载PDF
美国华裔流散者新家园的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海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37-139,共3页
美国华裔流散者因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既无法孤立地拒绝同化,成为与美国社会隔绝的中国人,也无法真正地亲近美国社会,成为与之相融的美国人。因此,他/她们必须主动地转换这一尴尬的认同处境,勇敢地跨越中美文化边界,积极缔造一种崭新... 美国华裔流散者因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既无法孤立地拒绝同化,成为与美国社会隔绝的中国人,也无法真正地亲近美国社会,成为与之相融的美国人。因此,他/她们必须主动地转换这一尴尬的认同处境,勇敢地跨越中美文化边界,积极缔造一种崭新的、独特的、混杂的自我空间,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园,并藉此来安放自己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者 边缘情境 中国情结 家园建构
下载PDF
中国的知识流散——海外中国知识分子间的交流网络 被引量:1
4
作者 安东尼.韦尔奇 张振 刘雅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6,共6页
本文借助有关移民和教育的相关文献,对(知识分子)流散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强调了知识流散,特别是全球知识分子流散的重要意义。本文引入了一个关于中国海外知识分子和国内研究界、以及世界其他地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之间交流方式的案例研... 本文借助有关移民和教育的相关文献,对(知识分子)流散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强调了知识流散,特别是全球知识分子流散的重要意义。本文引入了一个关于中国海外知识分子和国内研究界、以及世界其他地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之间交流方式的案例研究,以此揭示这种知识流散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国际知识神经网络
下载PDF
Linking Accounting/Audit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mittances of Africans in Diaspora
5
作者 AkintolaOwolabi Francis Iyoha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2年第6期764-773,共10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empirically the link between the inflow of Diasporas remittance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accounting/auditing in 10 African countries. The result using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indicates the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empirically the link between the inflow of Diasporas remittance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accounting/auditing in 10 African countries. The result using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s is 0.36), but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is weak (significant level of 0.05).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as represented by their environment is a stimulus that could enhance the inflow of Diasporas remittances. The study therefore recommends that African countries should strategically and proactively refocus attention on developing accounting/audit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ttract reasonable volume of remit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ounting/auditing environment diasporas remittances Africa
下载PDF
不同降水量处理时5种蒿属植物瘦果粘液溶出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志民 阎巧玲 +4 位作者 骆永明 王红梅 李荣平 李雪华 蒋德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97-1501,共5页
用粘沙法对科尔沁沙地西部5种蒿属植物冷蒿(Artemisiafrigida)、差巴嘎蒿(A.halodendron)、大籽蒿(A.sieversiana)、黄蒿(A.scoparia)、乌丹蒿(A.wudanica)进行了瘦果粘液溶出及粘沙量的比较。主要模拟埋深5mm、降水量为1、2、4、8mm时... 用粘沙法对科尔沁沙地西部5种蒿属植物冷蒿(Artemisiafrigida)、差巴嘎蒿(A.halodendron)、大籽蒿(A.sieversiana)、黄蒿(A.scoparia)、乌丹蒿(A.wudanica)进行了瘦果粘液溶出及粘沙量的比较。主要模拟埋深5mm、降水量为1、2、4、8mm时瘦果的粘液溶出。5种供试植物均有粘液瘦果。在降水量1mm时,供试植物的粘液瘦果就能溶出粘液。当降水量达到2~4mm时,典型的沙生植物乌丹蒿和差巴嘎蒿的粘液瘦果粘沙量平均值分别达到7.31~13.56mg、0.63~2.55mg。除冷蒿外,其它4种植物均有随降水增多、粘液溶出量加大的趋势。粘液瘦果比例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冷蒿>乌丹蒿>差巴嘎蒿>大籽蒿>黄蒿。在各种处理时,粘沙瘦果百粒瘦果粘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乌丹蒿>差巴嘎蒿>大籽蒿>冷蒿>黄蒿。溶出粘液粘沙后,冷蒿瘦果所形成沙团重量达到瘦果重量的5~7倍,差巴嘎蒿2~9倍,大籽蒿3~5倍,黄蒿5~8倍,乌丹蒿5~29倍。流沙先锋植物乌丹蒿和差巴嘎蒿百粒瘦果粘沙量较其它植物大、在较低降水量时这两种植物粘液瘦果粘沙量较大表明瘦果溶出粘液粘沙是植物针对沙地流动性的进化适应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瘦果 蒿属植物 瘦果重量 降水 粘沙 沙生适应性
下载PDF
变幻莫测的“卡莉女神”——解读芭拉蒂·穆克尔吉的《詹丝敏》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芝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97,共5页
芭拉蒂.穆克尔吉是继奈保尔和拉什迪之后又一位在英美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印度裔英语作家。其代表作《詹丝敏》体现了穆克尔吉崭新的第三世界女性流散诗学特征。正如印度教中的毁灭女神——卡莉女神一样,小说女主人公詹丝敏通过不断变幻的... 芭拉蒂.穆克尔吉是继奈保尔和拉什迪之后又一位在英美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印度裔英语作家。其代表作《詹丝敏》体现了穆克尔吉崭新的第三世界女性流散诗学特征。正如印度教中的毁灭女神——卡莉女神一样,小说女主人公詹丝敏通过不断变幻的方式来颠覆“属下”阶层女性的本质化身份,反击殖民主义、男权和资产阶级剥削等文化霸权。詹丝敏的族裔身份、女性意识和阶级观念密不可分,折射出她逆境求生的心灵轨迹。穆克尔吉倡导的新流散诗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为“属下”阶层女性流散者提供了有效的反话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拉蒂·穆克尔吉 第三世界女性流散者 詹丝敏 卡莉女神
下载PDF
神话的解构与自我解剖——再论库切对后殖民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圣勤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5,共7页
库切从帝国流散群的白人知识分子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西方中心文化及经典概念本身的解构,对帝国文学神话的解构,以及对帝国内部意识的自我解剖,建构起他的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思想:殖民主义不仅伤害了殖民地的被殖民者,对殖民者后裔,即帝... 库切从帝国流散群的白人知识分子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西方中心文化及经典概念本身的解构,对帝国文学神话的解构,以及对帝国内部意识的自我解剖,建构起他的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思想:殖民主义不仅伤害了殖民地的被殖民者,对殖民者后裔,即帝国流散群体(夹缝人)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两者共同处在文化的选择与困惑之中。以"白人"与"非白人"的种族对立的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库切发现了后殖民理论的空白——即生存在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的帝国流散群体的白人后裔的生存状况和文学书写,这一领域是现代性批判中的另一个新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文论 帝国流散群 孤岛意识 后殖民理论
原文传递
融入抑或隔离:坦桑尼亚华商与当地社会日常互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庄晨燕 李阳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4,共8页
"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要求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之后前往相关国家的中国"新移民"的生存状况。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中国"新移民"增长最快的大陆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研究选择与当地社会接触最深... "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要求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之后前往相关国家的中国"新移民"的生存状况。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中国"新移民"增长最快的大陆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研究选择与当地社会接触最深入的坦桑尼亚华裔商人为对象,通过实地田野调查,从华商日常生活的两大组成部分——经营活动和社会交往切入,真实呈现他们与当地社会的互动情况,并从坦桑尼亚经济社会转型和华商生活世界两个视角分析华商经济积极融入、社会互动主动隔离这一模式形成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移民” 坦桑尼亚华商 经济融入 社会隔离
原文传递
“流散”的词义辨析及其研究理论变迁
10
作者 汪杨静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流散”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古典阶段“流散”一词具有神学内涵,主要指《旧约》中的犹太人流散和《新约》中的基督徒流散;20世纪后该词开始现代转向,逐渐发展成为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一个概念,用来指称某一族裔群体自愿或... “流散”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古典阶段“流散”一词具有神学内涵,主要指《旧约》中的犹太人流散和《新约》中的基督徒流散;20世纪后该词开始现代转向,逐渐发展成为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一个概念,用来指称某一族裔群体自愿或被迫地离开故土,分散迁移到其他地方的经历;20世纪90年代流散研究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向系统化、学科化和理论化的道路迈进。当代流散理论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派理论家以“根源”为导向,强调起源和回归的单一目的论;另一派理论家以“路径”为导向,强调流散经验的多元场景、动态变化和去领土化特征。历史源流的追溯和理论话语的阐发,可以廓清当下流散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研究者对于流散问题的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裔流散 流散研究 现代转向 流散理论
下载PDF
散居归侨社团网络初探——以广西凭祥市水果协会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春玲 《八桂侨刊》 2015年第3期57-65,共9页
广西凭祥市的散居归侨以越南归侨为主,绝大部分是20世纪80-90年代从广西区内外农林场迁入,主要从事边境贸易。凭祥市水果协会由在浦寨边贸点从事水果边贸的越南归侨发起组建,协会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建构了会员、与政府有关部门、与... 广西凭祥市的散居归侨以越南归侨为主,绝大部分是20世纪80-90年代从广西区内外农林场迁入,主要从事边境贸易。凭祥市水果协会由在浦寨边贸点从事水果边贸的越南归侨发起组建,协会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建构了会员、与政府有关部门、与同行业社团及与社团外果农客商等的关系网络,体现出加强协会内部的联系与整合、构建良性和谐与公平有序的边境贸易环境、促进会员及协会社会资本的最大化和促进中越水果贸易的发展等功能,其对散居归侨的社会流动、社群整合、地域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归侨 散居归侨社团 社会关系网络 功能
下载PDF
越南华裔在美国的生存与适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茂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32-43,共12页
根据散落于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中有关越南华裔的资料,对1975年以后华裔逃离越南并定居美国的历史过程、生活适应、地位获得和族群认同等方面的大致状况作一个梳理,旨在加强越南华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两次移民潮中,抵达美国的越南华裔... 根据散落于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中有关越南华裔的资料,对1975年以后华裔逃离越南并定居美国的历史过程、生活适应、地位获得和族群认同等方面的大致状况作一个梳理,旨在加强越南华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两次移民潮中,抵达美国的越南华裔难民约30-50万人,寻找亲人、取得族裔社区的支持和族裔聚居区的形成成为应对政府分散安置政策的方案;文化适应与经济成就落后于越南裔,但近20多年来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其族群认同建构于以共同的原居住地、居住国为背景和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结论是,越南华裔还没有完全融入其他美国华裔之中,而是形成了一个既认同于美国华裔、又与越南裔有一定联系的相对独立的华人“次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华裔研究 越南华裔 流散族群 越南裔 族群认同
下载PDF
亚裔美国小说中流散者伦理观与叙事美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光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11,共5页
当今,在全球化语境下,流散文学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热点。亚裔美国小说叙述流散者饱受伦理身份缺失与心灵创伤,以及他们历经磨难,在追寻民族文化印记、创建新家园中建构新的文化身份之旅。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叙事美学策略,发掘亚裔... 当今,在全球化语境下,流散文学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热点。亚裔美国小说叙述流散者饱受伦理身份缺失与心灵创伤,以及他们历经磨难,在追寻民族文化印记、创建新家园中建构新的文化身份之旅。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叙事美学策略,发掘亚裔流散者创伤渊源及其重构多元文化观之经验;赞颂亚裔移民践行各族和谐共融的至高伦理观。同时,研究者阐发文本中非线性叙述、时空叙述与多重叙事技巧之审美情趣,拓展与深化小说多重意蕴,以此重塑亚裔民众的崭新形象及其为人类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小说 流散者伦理观 叙事美学
下载PDF
同归而殊途——理查德·麦昂尼和露辛达·布雷福特的飞散经历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明珠 《皖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96-98,共3页
用飞散这一概念比较了两类飞散者截然相反的飞散经历:一个是从前宗主国英国移民到殖民地澳大利亚,一个是从殖民地国家澳大利亚移居到前宗主国英国,相同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其形成的根源:异质文化的冲撞和飞散者的心理归属矛盾。
关键词 飞散 异质文化 心理归属矛盾
下载PDF
越南侨民战略的调整与实践及其初步成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梅 《八桂侨刊》 2019年第2期10-17,共8页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后,出于吸引更多海外侨资的需要,开始着手对侨民政策进行调整和修正。2004年36号决议出台,越南对侨民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政府改变了过去对来自西方国家越侨的警惕和排斥态度,对海外越南人的身份地位进...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后,出于吸引更多海外侨资的需要,开始着手对侨民政策进行调整和修正。2004年36号决议出台,越南对侨民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政府改变了过去对来自西方国家越侨的警惕和排斥态度,对海外越南人的身份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并通过修订《投资法》和《国籍法》,颁布一系列出入境和房地产优惠政策等方式,为越侨回国探亲、定居和投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并初步形成了法律和政策框架系统,吸引了大批拥有一定资本和技术专长的越侨回国发展,开展合作。改善并加强了越南政府与海外越南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联系。越南自身经济和对外关系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越南人 越南侨民政策 成效
下载PDF
美籍华裔作家作品中对“家园”的记忆和回望
16
作者 郑海霞 《郑州师范教育》 2014年第5期57-60,共4页
美国华裔作家以其丰沛的情感张力、清新别致的文笔卓然于世界文坛流散写作之林,成为全球众多文学爱好者和评论者的新宠。交错编织在作品机理里对血缘故国疏离和依赖的情感成为他们创作和力量的源泉,也成为其作品独到之所在。
关键词 华裔流散者 固有“家园” 情感张力
原文传递
家园的跨民族译本:论“后”时代的飞散视角 被引量:53
17
作者 童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68,共19页
"飞散"(diaspora)是个古词,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古词获得许多新义.本文从这个词的演变开始,探讨后殖民、后结构、后现代的时代(简称"后"时代)的飞散视角及其主要语义,尤其是飞散在美学... "飞散"(diaspora)是个古词,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古词获得许多新义.本文从这个词的演变开始,探讨后殖民、后结构、后现代的时代(简称"后"时代)的飞散视角及其主要语义,尤其是飞散在美学判断和文化判断上引起的一些变化.文章引用本雅明、巴巴、克利弗德、赫德、德利克、弗洛伊德等人的若干概念,扼要分析了采取飞散视角的新文学作品(如杜拉斯、纳博科夫、莫里森、拉什迪、努奈兹、李长瑞等人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深入若干和飞散视角有关的问题,如:超越的逻辑;跨民族思维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家园"的文化翻译;文化翻译中的时间问题和多元历史主义,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 视角 家园 译本 文化翻译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弗洛伊德 文学作品 纳博科夫 民族主义 历史主义 时间问题 后殖民 后现代 本雅明 杜拉斯 莫里森 拉什迪 古词 判断
原文传递
流散文学与身份研究——兼论海外华人华文文学阐释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42
18
作者 钱超英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9,共13页
欲使我国有关流散及流散文学的研究不流为对西方批评话语的追随性的机械注释,需结合海外华人华文文学身份探索的具体问题拓展阐释空间。而这可从三个维度着手:从历史的维度认识百年中国移民潮与西方势力全球扩展因而侵入、改变中国社... 欲使我国有关流散及流散文学的研究不流为对西方批评话语的追随性的机械注释,需结合海外华人华文文学身份探索的具体问题拓展阐释空间。而这可从三个维度着手:从历史的维度认识百年中国移民潮与西方势力全球扩展因而侵入、改变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同步关系;从社会结构的维度认识海外华人社会非同质化的多元构成;从审美的维度研究海外文学的特殊母题和处理这些母题的美学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流散文学 身份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 悲剧感
原文传递
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机理及联结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洪一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16,共14页
“流散文学”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流散”问题的本源出发,以最具典型意义的流散史实为样本,力图考辨流散现象和流散文学的内在机理,探究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内在联结,同时也对流散文学的学科界... “流散文学”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流散”问题的本源出发,以最具典型意义的流散史实为样本,力图考辨流散现象和流散文学的内在机理,探究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内在联结,同时也对流散文学的学科界线、流散文学对比较文学及一般文学成规的挑战等论题,作出初步的界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后殖民主义的“流亡诗学” 被引量:26
20
作者 生安锋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3,共3页
“流散”概念近来逐渐成为一种对当代后殖民文化与认同经验的总体解释。本文分析了后殖民理论大家霍米·巴巴和爱德华·萨义德等人对流散的阐释 ,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在运动中而非绝对的本真性中思考认同问题。由于离散者游移于... “流散”概念近来逐渐成为一种对当代后殖民文化与认同经验的总体解释。本文分析了后殖民理论大家霍米·巴巴和爱德华·萨义德等人对流散的阐释 ,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在运动中而非绝对的本真性中思考认同问题。由于离散者游移于多种文化之间 ,故而拥有更宽阔和多元的视角 ,得以重新参与文化的改造与传承。流散论述 ,或者“流亡诗学”,为我们审视后殖民语境下差异性文化的变迁与碰撞提供了一种难得的视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流散 流亡诗学 霍米·巴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