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江月斐 劳绍贤 +2 位作者 邝枣园 傅肖岩 卞兆祥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9,共3页
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肠道菌群的影响。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22例,并对治疗前后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①需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虚证治疗后酵母菌明显下降(P&... 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肠道菌群的影响。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22例,并对治疗前后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①需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虚证治疗后酵母菌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厌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虚证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明显上升(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拟杆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起一定的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Effect of Tongxie Yaofang(痛泻要方) Granule in Treating Diarrhea-Predominat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被引量:12
2
作者 潘锋 张涛 +2 位作者 张永华 徐建军 陈方明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9年第3期216-219,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ngxie Yaofang(痛泻要方,TXYF) Granule in treating diarrhea-predominat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ere assigne...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ngxie Yaofang(痛泻要方,TXYF) Granule in treating diarrhea-predominat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 using stratified block randomization,80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40 in the control group.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TXYF granule was given at one package each time,twice a da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yarisan three times a day,two tablets each time.The course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ngxie Yaofang Granule diarrhea-predominat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linical observation
原文传递
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Cajal间质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潘锋 张涛 陈建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272-1273,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结肠肌层Cajal间质细胞C-k it的表达,了解其在肠道内分布、数量等变化,以探讨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可能机制。方法:36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中药组12只。采用... 目的:通过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结肠肌层Cajal间质细胞C-k it的表达,了解其在肠道内分布、数量等变化,以探讨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可能机制。方法:36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中药组12只。采用番泻叶+束缚应激刺激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予痛泻要方颗粒剂灌胃治疗。应用透射电镜检查结肠Cajal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结肠C-k it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表达。结果:D—IBS大鼠结肠C-k it阳性细胞的分布面积及数目增多,经予痛泻要方干预后C-k it阳性细胞变化不明显,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D-IBS大鼠结肠平滑肌ICC增多可能是D-IBS发病机制之一,痛泻要方对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CAJAL间质细胞
下载PDF
疏肝健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伍伟雄 李茜 骆子牛 《山西中医》 2017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探索疏肝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服用疏肝健脾汤。对照组予匹维溴胺,连用1个月观察疗效。以腹痛程度、腹痛日数、腹胀程度、腹泻次数四个指... 目的:探索疏肝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服用疏肝健脾汤。对照组予匹维溴胺,连用1个月观察疗效。以腹痛程度、腹痛日数、腹胀程度、腹泻次数四个指标来评判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病情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84.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常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疏肝健脾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清热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江月斐 劳绍贤 +2 位作者 邝枣园 傅肖岩 卞兆祥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6,共3页
观察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IBS)患者经清热化湿法治疗后舌苔微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舌苔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阳性球菌明显上升;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阴性球菌明显下降;②舌苔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 观察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IBS)患者经清热化湿法治疗后舌苔微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舌苔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阳性球菌明显上升;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阴性球菌明显下降;②舌苔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菌群密集度明显下降;③舌苔菌群多样性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说明腹泻型IBS脾胃湿热证经清热化湿治疗后,失调的舌苔微生态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湿热证 清热化湿法 舌苔微生态
下载PDF
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6
作者 耿瑞兵 《山西中医》 2009年第9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予谷维素、整肠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 目的:观察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予谷维素、整肠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7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改善IBS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脾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7
7
作者 张声生 汪红兵 +13 位作者 李振华 唐旭东 王新月 刘建平 张福文 陈明 陶琳 唐博祥 朱培一 吴兵 李保双 宋秀江 刘敏 查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验证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结果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 目的验证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结果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IBS-D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辨证论治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病情变化积分表 大便性状问卷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8
作者 丁姮月 孙宏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改变。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其主要亚型,主要表现是腹痛和腹泻。目前IBS-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提示可能...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改变。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其主要亚型,主要表现是腹痛和腹泻。目前IBS-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提示可能与胃肠道动力紊乱、黏膜通透性和肠上皮屏障功能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增加、"脑-肠-菌"轴失调、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激活、精神心理因素异常等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与IBS-D的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干预成为缓解IBS-D相关症状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就近十余年来肠道菌群情况与IBS-D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益生菌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64
9
作者 占道伟 孙建华 +9 位作者 罗开涛 徐陆周 周俊灵 裴丽霞 陈璐 吴晓亮 张佶玮 张伟 焦黛妍 朱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P<0.01,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1周后、4周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P<0.01,P<0.05),其总有效率为89.66%(26/29),亦优于药物组的67.85%(19/28,P<0.05)。结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治疗可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改善肠动力紊乱状况,调节脑-肠互动作用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四神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9
10
作者 刘佳星 王彦礼 +6 位作者 李彧 邹迪新 王敦方 马旭冉 宋红新 杨伟鹏 王海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0-677,共8页
研究四神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改善IBS-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二神丸组和五味子散组。... 研究四神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改善IBS-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二神丸组和五味子散组。以复合因素制备脾肾阳虚型IBS-D大鼠模型后给药14天,采集大鼠粪便,提取粪便样本总DNA,根据细菌16S r 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动物实验操作过程依照中国中医科学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要求执行。研究发现:四神丸能有效减小IBS-D大鼠腹泻指数(P<0.05)及降低肠道高敏感性(P<0.05)。主成分分析(PCA)、主坐标分析(PCoA)和基于β多样性距离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5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模型组的菌群丰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均最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韦荣球菌属和支原体属显著增加(P<0.05),普雷沃氏菌属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丸组变形菌门和支原体属显著减少(P<0.05),梭菌属、Turicibacter和Romboutsia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表明四神丸可能是部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而发挥治疗IBS-D的作用,且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之间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二神丸 五味子散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李浩 裴丽霞 +1 位作者 周俊灵 孙建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每次50mg,每日3次,均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IB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1);针刺组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西药组的77.1%(27/35,P<0.01);3个月后针刺组复发率为36.4%(12/33),明显低于西药组的72.0%(18/25,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电针 疏肝健脾
原文传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的源流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2
12
作者 陈婷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康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71-2674,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辨证论治为本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古代医家对IBS"痛""泻"表述多从肝气郁滞、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气机逆乱、痰浊瘀血5...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辨证论治为本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古代医家对IBS"痛""泻"表述多从肝气郁滞、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气机逆乱、痰浊瘀血5个方面立论;近现代中医学者则采用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等现代医学手段对本病的证型、证素进行归纳演绎。中医学理论源远流长,探索本病中医辨证的源流及发展趋势,是为了将更加实用、客观的中医辨证指南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期提高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的循证医学等级,从而进一步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辨证 源流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针刺疗法调节IBS-D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促进肠紧密连接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湘力 蔡敬宙 +1 位作者 林泳 刘小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022-1028,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及促进肠紧密连接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2只。通过强行应激法(CAS)刺激构建IBS-D大鼠模型,西... 【目的】探讨针刺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及促进肠紧密连接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2只。通过强行应激法(CAS)刺激构建IBS-D大鼠模型,西药组予匹维溴铵混悬液灌胃,每日15 mg/kg;针刺组双侧取穴:ST25(天枢),SP15(大横),ST36(足三里),ST37(上巨虚),LR3(太冲)以及GV20(百会),针刺深度3 mm,留针20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每日予同针刺组相同固定束缚时间。以上处理方法,1次/d,连续干预14 d。观察各组大鼠排便和腹泻的情况,并行粪便16 s测序分析大鼠肠道菌群变化,结肠组织行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基因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腹泻症状改善,菌群多样性升高(P<0.05),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丰度上升(P<0.01),结肠紧密连接基因ZO-1和Occludin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差异菌群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针刺可调节IBS-D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菌群多样性及上调肠屏障相关益生菌丰度,并介导ZO-1和Occlud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紧密连接 ZO-1 OCCLUDIN 针刺
原文传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沈淑华 黄宣 +2 位作者 吕宾 连建伟 王坤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2年6月IBS-D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合格文献40篇。IBS-D累积频率达90%的证型依次是:肝郁脾虚...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2年6月IBS-D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合格文献40篇。IBS-D累积频率达90%的证型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肝旺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累积频率达90%的病位证素依次是脾、肝和肾;累积频率达90%的病性证候要素依次是气虚、气郁、阳虚和湿阻。结论:基于证型与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提示肝脾不和是IBS-D的基本发病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证候 证候要素 文献
原文传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敏感性、肠屏障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2
15
作者 许晓娟 刘亮 +1 位作者 姚树坤 张艳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2-528,共7页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内脏敏感性、肠屏障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autonomic nerve function,ANF),探索它们在IBS-D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内脏敏感性、肠屏障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autonomic nerve function,ANF),探索它们在IBS-D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的46例IBS-D患者(IBS-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评估其临床及精神心理症状,并检测内脏敏感性、肠屏障功能及ANF,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IBS-D组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IBS-D组的病情尺度调查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内脏敏感指数(visceral sensitivity index,VS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内脏敏感性检测中,IBS-D组对直肠扩张刺激的最大耐受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初始感觉阈值和持续排便阈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屏障功能血清标志物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D-乳酸在IBS-D组中均显著升高(均P<0.05)。IBS-D组的ANF总分和副交感计分以及两者的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IBS-D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HAMA,VSI和血清DAO与IBSSSS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528,0.575,0.507;P<0.01),3个内脏感觉阈值均与IBS-SSS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636,–0.476,–0.697,P<0.01);与内脏感觉阈值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除IBS-SSS外,还有HAMA,HAMD,VSI和血清DAO(均P<0.05);ANF与其他指标间未发现关联。结论:IBS-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异常、内脏高敏感、肠屏障受损和以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为主的ANF失调,前三者均与病情程度相关,可能在IBS-D病理生理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敏感性 肠屏障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二联益生菌辅助复方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郁海燕 熊文坚 +2 位作者 孙奕飞 张李娜 王璐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5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探讨二联益生菌辅助复方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讨二联益生菌辅助复方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二联益生菌辅助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血浆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腹胀、腹痛、胃肠不适、焦虑、抑郁、头痛的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93.5%、85.5%、96.8%、90.3%、8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3%、66.1%、58.1%、71.0%、66.1%、6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4、15.357、16.265、19.304、13.441、6.63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为(109.3±57.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76.9±6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9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分别为(208.1±12.8)pg/ml、(23.4±8.7)ng/ml,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96.6±4.9)pg/ml、(51.8±7.6)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0.843、-19.357,P<0.05)。结论二联益生菌辅助复方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胃肠道激素水平及肠道菌群,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二联益生菌 复方谷氨酰胺 胃肠激素
下载PDF
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0
17
作者 钱火辉 朱永苹 +2 位作者 蒙珊 齐国豪 赵星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D-IBS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得舒特处理;对照组予假针刺结合得舒特处理,...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D-IBS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得舒特处理;对照组予假针刺结合得舒特处理,连续4wk.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及4wk两组患者腹痛、腹部不适、大便性状等症状变化,应用ELISA技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结果:从总体疗效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6%vs76%).治疗组能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部不适及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32±0.17vs3.37±0.49,P=0.000;0.95±0.06vs3.34±0.24,P=0.000;0.48±0.15vs3.64±0.78,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VIP表达均呈上升趋势,VIP变化无明显差异(P=0.891);治疗后,治疗组血浆VIP表达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2.72μg/L±12.78μg/Lvs105.12μg/L±21.01μg/L,P=0.000).对照组治疗后血浆VIP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1.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VIP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2.72μg/L±12.78μg/Lvs102.72μg/L±21.23μg/L,P=0.000).结论:针刺可能通过影响VIP的释放,调节内脏敏感性,发挥缓解腹痛、腹部不适,改善大便性状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得舒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随机 对照试验
下载PDF
眼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鹏琴 陈苏宁 +2 位作者 柳越冬 陈晓杨 王健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和对照组各60例,眼针组主穴下焦区、大肠区、脾区,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观察临...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和对照组各60例,眼针组主穴下焦区、大肠区、脾区,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组复发率13.89%,对照组复发率4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以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眼针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综合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口服匹维溴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疗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匹维溴铵
原文传递
从内脏敏感性角度探讨安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蔡林坤 黄适 +3 位作者 彭卓嵛 黄雅兰 陶丽芬 蓝斯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4488-4492,4498,共6页
背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对于IBS-D患者的诊疗特别是内脏敏感性的调节治疗效果不够显著,且容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IBS-D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从内... 背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对于IBS-D患者的诊疗特别是内脏敏感性的调节治疗效果不够显著,且容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IBS-D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从内脏敏感性角度,探讨安肠汤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安肠汤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开始前与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得分〕、内脏敏感性〔内脏敏感指数量表(VSI)得分〕、直肠动力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收缩压(AS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直肠排便压(IRP)〕、内脏感觉指标〔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血清5-HT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BS-SSS、V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BS-SSS、VSI得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RP、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RP、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均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H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从内脏敏感性的角度,安肠汤能够从整体上改善IBS-D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及内脏高敏感性,其可能是通过降低IBS-D患者血清5-HT水平,提高ARP、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及最大耐受容量,调节患者的内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敏感性 安肠汤 5-羟色胺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储浩然 王宇 +4 位作者 仝理 吴生兵 吴立斌 李难 程红亮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3-639,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艾灸干预IBS-D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灸...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艾灸干预IBS-D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建立IBS-D大鼠模型。艾灸组大鼠予以艾灸"天枢""上巨虚",30 min/次,1次/d,共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稀便率和直结肠扩张所引起腹部回缩反射(AWR)的最小容量阈值;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和NF-κB(p65)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p65)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存在低度炎性反应,AWR的最小容量阈值显著下降(P<0.01),稀便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TLR4和NF-κB(p65)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结肠黏膜中炎性反应减轻,AWR的最小容量阈值显著升高(P<0.01),稀便率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TLR4和NF-κB(p65)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艾灸"天枢""上巨虚"可改善IBS-D大鼠腹泻症状和内脏高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艾灸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下游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艾灸 炎性细胞因子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