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 被引量:62
1
作者 张谊生 《语言科学》 2003年第3期34-49,共16页
本文从“F是”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变异的角度探讨了其历时变化发展和共时同形异构的关系,分析了导致“F是”语法化的机制和诱因,讨论了“F是NP”和“F是VP”的区别和联系,考察了“F是”的内部结构、表达功用和分布情况。
关键词 历时演化 共时变异 同形异构 表义功用
下载PDF
葛浩文译者惯习历时变化考察——以《红高粱家族》《酒国》为中心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宝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文章基于篇章样本分析,比较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酒国》的质量、风格及翻译策略,由此考察其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这两部翻译小说初版相距仅七年,却跨越了葛浩文翻译生涯的两个时期,其间英美文学场的结构、中国当代文学在场域占据... 文章基于篇章样本分析,比较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酒国》的质量、风格及翻译策略,由此考察其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这两部翻译小说初版相距仅七年,却跨越了葛浩文翻译生涯的两个时期,其间英美文学场的结构、中国当代文学在场域占据的位置、葛浩文积累的符号资本有显著变化,其译者惯习也随之发生变化:翻译《红高粱家族》之时,葛浩文开始转向商业翻译模式,译作较多意译、小幅度删改和段落重组;翻译《酒国》之时,其学者惯习有所回归,因而坚持译作应尽量忠于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译者惯习 历时变化 《红高粱家族》 《酒国》
下载PDF
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出土商代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庆铸 郭俊峰 +4 位作者 陈建立 刘思然 房振 李铭 方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120,F0002,共16页
青铜器研究,包括铭文、形制风格、制作工艺、流通消费等,是了解商文明的五条途径之一1"。张光直先生提出商人通过控制青铜资源以及青铜器的生产和流通来维持其统治121,刘莉和陈星灿先生进一步指出商代的扩张是为了资源的控制和获取... 青铜器研究,包括铭文、形制风格、制作工艺、流通消费等,是了解商文明的五条途径之一1"。张光直先生提出商人通过控制青铜资源以及青铜器的生产和流通来维持其统治121,刘莉和陈星灿先生进一步指出商代的扩张是为了资源的控制和获取|31,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商王对于周边地区的控制并不是非常强|41。单纯从传统考古学的角度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通过对青铜器的科技检测可以确定其生产技术及矿料来源,从而为这些理论的探讨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也可以对现有理论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庄遗址 商代 青铜器 高放射性铅同位素 历时性变化
原文传递
汉语“N中的/之N”格式及其构式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军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8,共8页
本文主要研究汉语"N中的/之N"格式及其构式化(constructionalization)特征。N以双音节为主,前N与后N间有类别与个体、整体与部分两种关系类型。该格式主要充当宾语,有评述性、可量化性、独立性等表义特点。该格式内部并不均衡... 本文主要研究汉语"N中的/之N"格式及其构式化(constructionalization)特征。N以双音节为主,前N与后N间有类别与个体、整体与部分两种关系类型。该格式主要充当宾语,有评述性、可量化性、独立性等表义特点。该格式内部并不均衡,有"强调指称"、"量级类推"、"极性程度"三种用法,这三种用法的构式化程度逐步提高,它们在历时层面也是先后衍生的关系。文章最后还对"N中的/之N"类格式群不同格式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中的 之N”格式 构式化 历时变化 构式群
原文传递
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研究
5
作者 张汝莹 刘贺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87,共12页
新闻媒体报道是大型体育赛事推广的重要途径,能影响公众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认知和态度。采用新闻叙事学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与人工编码,以我国主流报纸近十多年的全运会新闻报道为例,探究全运会新闻叙... 新闻媒体报道是大型体育赛事推广的重要途径,能影响公众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认知和态度。采用新闻叙事学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与人工编码,以我国主流报纸近十多年的全运会新闻报道为例,探究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经研究发现,全运会新闻从关注赛事的竞技属性与社会效益向人才培养、群众体育等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转变,叙事模式从事件叙事、属性叙事向情感叙事转变,信息源与叙述方式日趋多样。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变化主要体现为:1)报道立场由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2)叙事内容由叙述赛事的外部性特征转向体验性特征;3)叙事模式从宣传模式转向人文关怀模式。这主要受我国生产力水平、体育文化软实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众体育观念的影响,但是与我国主流报纸对国际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相比,全运会的新闻报道在叙事方式上仍有待进一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运会 新闻叙事 主题建模 叙事特征 历时性变化
下载PDF
秦国东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
6
作者 张睿祥 欧秀花 朱思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期,秦国青铜器矿料特征相近,主要来自大冶铜绿山、皖南沿江及小秦岭一带。春秋早、中、晚期表现出明显的交替,这一变化与中原及汉淮地区趋于同步。战国晚期秦陵出土青铜器的矿源不同于秦国其它遗址,这一时期矿料来源地与小秦岭一带关系密切。研究结论揭示了东周时期秦国与南方地区的楚国、曾国在青铜资源流通方面的交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青铜器 铅同位素 历时性变化 矿料来源
下载PDF
两周之际带梗附耳铜器研究
7
作者 张亚莉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两周之际普遍出现的带梗附耳铜器,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和阶段性。带梗附耳铜器普遍采用浑铸模式,亦是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发展到高水平的反映。各区域带梗附耳铜器比例高低不同,折射出各区域青铜器铸造上的自由度有所伸展,有各自所偏爱的器... 两周之际普遍出现的带梗附耳铜器,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和阶段性。带梗附耳铜器普遍采用浑铸模式,亦是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发展到高水平的反映。各区域带梗附耳铜器比例高低不同,折射出各区域青铜器铸造上的自由度有所伸展,有各自所偏爱的器形和铸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之际 带梗附耳铜器 历时性演变 技术背景 社会背景
原文传递
西南边境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CMDS2012-2018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罗红霞 朱星羽 《南方人口》 CSSCI 2022年第6期24-36,51,共14页
基于CMDS 2012-2018和年鉴数据,本文采用Arcgis可视化和Stata回归分析可知:空间分布上,边境县域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总体走低,与内地呈“剪刀差”趋势,局地分为“虚空化型”“稳定型”“波动型”和“聚集型”;经济聚集高于人口聚集的县域... 基于CMDS 2012-2018和年鉴数据,本文采用Arcgis可视化和Stata回归分析可知:空间分布上,边境县域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总体走低,与内地呈“剪刀差”趋势,局地分为“虚空化型”“稳定型”“波动型”和“聚集型”;经济聚集高于人口聚集的县域居留意愿更高。人群分型上,边境县域多吸引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流动范围上,迁入以省内跨市流动为主,迁出以向东部跨省为主。影响因素的历时变化上,个人社会特征作用方向不一致,呈“乡迁城”“低文化”和“家庭型”,但经济与社会融合变量作用相对稳定。其政策寓意在于:“经济人”“社会人”属性共同作用于该群体的居留意愿,“逆虚空化”政策调适需推动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合与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境 县域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影响因素 历时变化
下载PDF
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江苏邳州方言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苏晓青 许井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1-39,共9页
同言线表示语言(方言)现象的分布,是语言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方言分布的格局往往受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影响。总体而言,一个方言地区主要的同言线通常会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走向,形成同言线束。邳州是江苏省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以往的... 同言线表示语言(方言)现象的分布,是语言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方言分布的格局往往受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影响。总体而言,一个方言地区主要的同言线通常会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走向,形成同言线束。邳州是江苏省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以往的研究认为邳州方言可以分为邳南和邳北两片,即邳州方言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南北差异。语言地理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情况并非完全如此。邳州境内20个语言条目的同言线可以分别汇合成四条同言线束,这些同言线束的走势有些与古老行政区划布局大体一致,有些与山川走向大体一致,反映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对语言的影响。就邳州来说,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今天方言格局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共时的角度看,邳州方言现存的四条同言线束反映着现实语言的实际差异;从历时的角度看,四条同言线束却极可能是不同时间层次方言格局积淀的反映,有些层次相对较早,有些层次相对较晚。愈晚出现者则距离眼前的现实就会愈近,当地人感觉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地理学 邳州方言 分布格局 历时变化
下载PDF
汉语表“体”助词研究述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汉语表“体”助词“了”、“着(著)”、“过”,其语法化的历程基本相同,魏晋时期开始虚化,唐宋时期趋于成熟。在具体的讨论中各家的看法存在一些分歧。对这些表“体”助词所标示的语法意义也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了”与“着”。
关键词 表“体”助词 历时发展 语法意义
下载PDF
重庆方言“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历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健平 郑胜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习语构式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文献表明,方言中的习语构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构式语法的视角下,探究重庆方言习语“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和认知理据;分析“遇得到(X)”构式的构件组成与语音、句法、构式... 习语构式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文献表明,方言中的习语构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构式语法的视角下,探究重庆方言习语“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和认知理据;分析“遇得到(X)”构式的构件组成与语音、句法、构式义及功能等语言特征;从历时角度探析该构式的演变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话语选择理论等视角出发,认为“遇得到(X)”构式形成的语言理据包括过度分析、不足分析和隐性分析,其非语言理据包括具身体验性、认知经济性和语言生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方言 “遇得到(X)”构式 共时特征 历时演变 理据
下载PDF
西北民族人口的纵向变动与族际差异(2000~2010)——人口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忠才 郝苏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4,共6页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对西北民族人口的纵向变动与横向差异进行了全面透视。研究发现,十年间,西北民族人口的结构和质量都有优化或提升的趋势,但与理想状态仍有差距。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2010年时西北少数民族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初显,加...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对西北民族人口的纵向变动与横向差异进行了全面透视。研究发现,十年间,西北民族人口的结构和质量都有优化或提升的趋势,但与理想状态仍有差距。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2010年时西北少数民族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初显,加之少儿人口比重高,导致总抚养比过大。从人口质量看,一些民族的文盲率还比较高;有些民族的农业人口比重偏高,超过80%,而白领人口比重过小,不足3%;部分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还不尽人意。从族际差异看,各族人口的质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上述人口问题会成为制约民族社会发展的羁绊,因而,创新社会治理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力促各民族均衡发展,是西北民族社会治理创新的着力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人口 纵向变动 横向差异 治理创新
下载PDF
跨层结构到评注性副词:“无非”的演化历程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焕乐 《钦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74-78,共5页
从历时演化上看,跨层结构否定性无定代词"无"和否定副词"非"至迟在隋唐五代成为统括型范围副词;后至迟在明代,"无非"出现限定型范围副词的用法;至迟到清代,"无非"情态化为评注性副词。在主观... 从历时演化上看,跨层结构否定性无定代词"无"和否定副词"非"至迟在隋唐五代成为统括型范围副词;后至迟在明代,"无非"出现限定型范围副词的用法;至迟到清代,"无非"情态化为评注性副词。在主观视点位置的影响下,范围副词内部(统括型范围副词和限定型范围副词)会发生转化。在情态化过程中,"无非"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完成了从[+客观控制]到[+认知掌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非” 范围副词 评注性副词 历时演化
下载PDF
时间词“明日”“明天”的多维度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言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5-98,共4页
在共时层面上,时间词"明日""明天"在句法组合以及语用表达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认定两者是完全等同的;从历时层面看,两者也呈现出一个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同时这种状况也在方言调查中得到证实。
关键词 时间词 明日 明天 共时差异 历时演变
下载PDF
概数助词“许”的历时发展及其衰落动因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言军 唐贤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31,共11页
概数助词"许"出现于上古汉语晚期,魏晋六朝以及隋唐五代时期为上升发展期,宋元开始走下坡路,明代开始走向衰落,大致于现代汉语早期在口语中消亡。这种演变轨迹,是概数助词"许"使用频率、语体分布、语义表达类型和... 概数助词"许"出现于上古汉语晚期,魏晋六朝以及隋唐五代时期为上升发展期,宋元开始走下坡路,明代开始走向衰落,大致于现代汉语早期在口语中消亡。这种演变轨迹,是概数助词"许"使用频率、语体分布、语义表达类型和组配能力等指标在不同历史时期动态变化的综合反映。概数助词"许"衰落的动因有三:一是"许"作为一个文言词,不能适应唐宋以来白话文学的表达需求;二是概数表达系统的新成员逐渐挤压了概数助词"许"的生存空间;三是"许"常跟其他概数表达方式共现,影响乃至弱化了人们对概数助词"许"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数助词 历时变化 衰落动因
原文传递
从历时演化解析共时变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忠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88,共6页
索绪尔区分了语言研究中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然而,这两种研究方法有时候相互关联。某些共时的变异可以通过历时的演化来加以解释。例如,15至17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元音大转移,印欧语系部分语言中一些元音的历史同化,19世纪日耳曼语言中发生... 索绪尔区分了语言研究中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然而,这两种研究方法有时候相互关联。某些共时的变异可以通过历时的演化来加以解释。例如,15至17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元音大转移,印欧语系部分语言中一些元音的历史同化,19世纪日耳曼语言中发生的两次辅音转移,以及汉语中出现的一些例证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语言是有规律性的。这种语言知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目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变异 历时演化 语言规律性
原文传递
文本中字母词的标义手段及其历时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党静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6-34,共9页
文章在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字母词在文本中呈现的多样态语形及其历时变化进行描写,并探讨其背后的机制与动因。文章认为字母词使用多种标义手段造成文本中字母词呈现出多样态语形,标义手段的使用能够为字母词提示部分或全部语义信息... 文章在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字母词在文本中呈现的多样态语形及其历时变化进行描写,并探讨其背后的机制与动因。文章认为字母词使用多种标义手段造成文本中字母词呈现出多样态语形,标义手段的使用能够为字母词提示部分或全部语义信息,是解决语义理解困难的有效手段。对标义手段使用情况进行的历时考察表明,在"省力原则"的驱动下,标义手段的使用频率在总体上呈现出随字母词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文章还简要讨论了普通外来词使用标义手段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母词 语形 标义手段 历时变化 省力原则
下载PDF
英汉被动表示法历时发展机制的对比及其对语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林 王文斌 王扬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9,共8页
英语被动态的历时发展与HAVE的助动词化具有密切关联,have+past participle把be+past participle所表达的多重意义分离出来,成为专门表被动的方式,英语的动性被动表示法由此在历时发展中得以加强,紧随HAVE之后的be+past participle重新... 英语被动态的历时发展与HAVE的助动词化具有密切关联,have+past participle把be+past participle所表达的多重意义分离出来,成为专门表被动的方式,英语的动性被动表示法由此在历时发展中得以加强,紧随HAVE之后的be+past participle重新分析为表被动的动性组合。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所遵循的是完全不同的历时发展路径,没有类似于HAVE的助动词化参与主动和被动义的表达,也没有系词BE的参与,只有虚词之间的更替,双音构词法、体标记和补语系统的完善促进了意念被动式的发展。英汉被动表示法的不同发展历程导致了英汉不同的语序类型特征,即英语的语序类型特征较汉语为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表示法 历时发展 动态情状 静态情状 语序类型特征
原文传递
“拭”“抹”“擦”历时更替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静丽 《柳州师专学报》 2013年第6期24-26,41,共4页
"拭""抹""擦"这三个意义相近的词活跃于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先秦两汉,常用"拭"来表示"用手拿东西擦掉人或物"这一概念。"抹""擦"萌... "拭""抹""擦"这三个意义相近的词活跃于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先秦两汉,常用"拭"来表示"用手拿东西擦掉人或物"这一概念。"抹""擦"萌芽于汉代,直至魏晋南北朝,"拭"仍然呈现出一枝独秀之态。宋明以后,"抹""擦"在口语中基本能够"拭"相互角逐,到了清代以后"抹""擦"在口语中逐步取代了"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拭” “抹” “擦” 历时更替 演变原因
下载PDF
潮州方言山摄的读音层次与演变
20
作者 徐宇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9,共8页
潮州方言山摄层次分布复杂,历时演变显著。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比较19世纪罗马字语料和今天方言现象发现,山摄层次演变的趋势为异读类型与辖字减少,且因层次竞争与语音演变并行,山摄晚近文读层严重磨损。这种层次演变与文读层传播途径... 潮州方言山摄层次分布复杂,历时演变显著。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比较19世纪罗马字语料和今天方言现象发现,山摄层次演变的趋势为异读类型与辖字减少,且因层次竞争与语音演变并行,山摄晚近文读层严重磨损。这种层次演变与文读层传播途径中断相关,在与潮州方言在语用环境和方言定位相似的东南沿海诸方言中,具有类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方言 山摄 层次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