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新锋 韩志毅 +3 位作者 张卫 马文峰 易希 周小舟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法,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按2∶1比例入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法辨证用药,2组均治疗8周。在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法,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按2∶1比例入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法辨证用药,2组均治疗8周。在0、4、8周时点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 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2组4、8周与0周时比较,T-BIL、D-BIL、ALT、AST、ALB、CHE、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2组间T-BIL、D-BIL、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2组间T-BIL、ALT、AST、ALB、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解毒化瘀法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凉血解毒化瘀类中药及其复方治疗肝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月桥 吴凤兰 +3 位作者 廖南盛 毛德文 石清兰 张荣臻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4期102-105,共4页
总结凉血解毒化瘀类中药及其复方治疗肝衰竭的机制,凉血解毒化瘀类中药及其复方治疗肝衰竭的机制包括抑制肝细胞凋亡、增强抗凋亡基因表达、减少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细胞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凝血功能。
关键词 肝衰竭 凉血解毒化瘀 中药 中药复方 综述
下载PDF
查安生基于络病理论运用益气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
作者 杨家美 查安生 +1 位作者 杨月 马茹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因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且治疗手段有限,使得临床上要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查安生教授长期从事胃肠疾病的研究与临床工作,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查教授基于络病理论分析溃疡性...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因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且治疗手段有限,使得临床上要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查安生教授长期从事胃肠疾病的研究与临床工作,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查教授基于络病理论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病因病机,认为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根本,肠络瘀阻为发病关键,毒损肠络为转归的重要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解剖特点和发病过程等与络病理论相符合。该文通过分析络病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探讨益气解毒化瘀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溃疡性结肠炎 益气解毒化瘀
下载PDF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4
作者 张立宏 陈林 谭海成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补虚解毒化瘀方,对... 目的观察自拟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补虚解毒化瘀方,对照组给予摩罗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黏膜病理组织改变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AG中医总体症状积分、主要症状单项积分及次要症状积分、病理组织学诊断积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及健康变化(HT)4个维度均得到了改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解毒化瘀方与摩罗丹治疗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均明显,但补虚解毒化瘀方较摩罗丹可明显改善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 胃镜病理 生活质量评价
下载PDF
从细胞自噬探讨“毒瘀交阻”的微观机制及其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冉静纯 赵唯含 +2 位作者 王捷虹 谢晓妹 刘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94-2896,共3页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瘀交阻 胃癌前病变 细胞自噬 扶正解毒祛瘀法 微观机制
下载PDF
解毒化瘀中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党辉 张淑香 +2 位作者 关徐涛 万姜维 石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392-4396,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需要及早行化疗延缓病情进展,中草药对该病治疗效果甚微,还有研究持相反意见,认为中草药联合化疗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治疗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究解毒化瘀中药对急性淋巴细... 背景: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需要及早行化疗延缓病情进展,中草药对该病治疗效果甚微,还有研究持相反意见,认为中草药联合化疗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治疗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究解毒化瘀中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白血病细胞株L1210和白血病耐药细胞分别从小鼠尾静脉注入体内制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随机分为白血病模型组、解毒化瘀中药低浓度组、解毒化瘀中药高浓度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第2天按照10,50 mg/kg给药,连续7 d,于每周一早晨7点取尾静脉血,连续5周,采用MTT检测白血病耐药细胞生存率,分析血细胞种类及血象;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骨髓中NF-κB/P65、NF-κB/P50、IκBα、PTEN、Akt、Bcl-2及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白血病模型组比较,解毒化瘀中药低、高浓度组白血病耐药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解毒化瘀中药低、高浓度组小鼠骨髓中NF-κB/P65、NF-κB/P50、IκBα、Bcl-2、Akt、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TE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③与模型组相比,解毒化瘀中药低、高浓度组白细胞、淋巴细胞、L1210细胞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结果表明,解毒化瘀中药通过阻断PI3K/Akt及NF-κB信号通路实现抑制L1210细胞增殖效应,从而缓解和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解毒化瘀中药 白血病细胞株 白血病耐药细胞 中药辅助治疗 PI3K/AKT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肝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晓宁 彭孟云 汪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23期140-142,共3页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性的难治病种之一,缺乏能广泛的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扶正补虚等"为其主要治法治则,有效降低了肝衰竭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性的难治病种之一,缺乏能广泛的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扶正补虚等"为其主要治法治则,有效降低了肝衰竭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了临床症状。本文主要就肝衰竭发生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机理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清热利湿 解毒化瘀 扶正补虚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