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换脸技术滥用的反思和法律治理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海 余悦文 左荣昌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1-23,共3页
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滥用对社会治理构成了挑战,基于刑事治理的研究视角,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滥用加剧了淫秽物品、诽谤、造谣、诈骗、侵犯公民信息等犯罪的风险的后果。借鉴域外治理经验,调适我国现有的刑法规则,强化打击淫秽物品、诽谤... 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滥用对社会治理构成了挑战,基于刑事治理的研究视角,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滥用加剧了淫秽物品、诽谤、造谣、诈骗、侵犯公民信息等犯罪的风险的后果。借鉴域外治理经验,调适我国现有的刑法规则,强化打击淫秽物品、诽谤、造谣、诈骗、侵犯个人信息等领域内的犯罪,破解人工智能换脸技术滥用社会治理困局,实现社会的长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法律评价 技术风险 开放治理
下载PDF
Explainable Deep Fake Framework for Images Cre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2
作者 Majed M. Alwateer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5期86-101,共16页
Deep learning is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technique that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many domains. Using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deepfakes create fake images of a person that people cannot distinguish from the rea... Deep learning is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technique that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many domains. Using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deepfakes create fake images of a person that people cannot distinguish from the real one. Recently, m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how deepkakes work and detecting using deep learning approach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explainable deepfake framework for images cre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he framework consists of three main parts: the first approach is called Instant ID which is used to create deepfacke images from the original one;the second approach called Xception classifies the real and deepfake images;the third approach called Local Interpretable Model (LIME) provides a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the predictions of any machine learning model in a local and interpretable manner. Our study proposes deepfake approach that achieves 100% precision and 100% accuracy for deepfake cre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deep fake cre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fakes Machine Learning deep Learning fake Detection Social Media LIME Technique
下载PDF
“深度伪造”的技术逻辑与法律变革 被引量:32
3
作者 蔡士林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深度伪造"(Deepfake)是指对图像、视频和音频进行超现实的数字伪造。尽管该技术在艺术、医疗、教育等领域显现出独特的魅力,但其对既存法律制度也产生了深度冲击。"深度伪造"呈现出大众数据被深度裹挟、合成作品... "深度伪造"(Deepfake)是指对图像、视频和音频进行超现实的数字伪造。尽管该技术在艺术、医疗、教育等领域显现出独特的魅力,但其对既存法律制度也产生了深度冲击。"深度伪造"呈现出大众数据被深度裹挟、合成作品真伪莫辨、既存秩序规则备受冲击等技术风险。与之关联的法律风险也如影随形,具体表现为:版权规则的重构、侵害法益路径的翻新以及言论自由含义的重申。为了回应上述风险,需要根植"柔性"治理的思维,明确"深伪"的管理主体,类比"演绎作品"处置,构建层次分明的责任体系,勘定"不得诽谤"的自由界限,力图实现法律与技术共存共融之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技术逻辑 应用风险 治理路径
下载PDF
“深度伪造”法律规制的新范式与新体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尚海涛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42,共20页
“深度伪造”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内容合成技术,具有高度真实和简易操作的技术特征。“深度伪造”虽然在教育、医疗、文创和娱乐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但其潜在风险也给公民隐私、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和威胁。当前“深... “深度伪造”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内容合成技术,具有高度真实和简易操作的技术特征。“深度伪造”虽然在教育、医疗、文创和娱乐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但其潜在风险也给公民隐私、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和威胁。当前“深度伪造”的法律规制主要秉持“技术—经济”范式,而相对忽视了技术和资本对社会及公民的负面影响,导致现有规制体系存在监管缺位、责任不明、技术异化等问题。“深度伪造”技术的协同规制要跨入“技术—经济—社会”新范式,需要构建和完善“深度伪造”技术的新规制体系,即底层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合法使用,中层“深度伪造”算法须合规审查,上层“深度伪造”应用场景应具有合理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深度合成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技术—经济—社会”范式 算法治理
原文传递
“深度伪造”的刑法治理路径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明鲁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6期40-47,73,共9页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深度伪造技术服务的行为逐渐发展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的一环,运用传统共犯理论难以回应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的不法认定问题。对于这种“一对多”的犯罪帮助行为,刑法可以采取独立罪名认定的制裁思路。对于深度伪造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深度合成 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服务提供者
下载PDF
深度伪造技术应用风险及法律规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文铭 孙圆圆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深度伪造技术是深度学习和伪造的结合,其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算法数字化处理从未真正发生的超现实信息,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应用广泛。由于深度伪造技术是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规制,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出现侵犯公民合法... 深度伪造技术是深度学习和伪造的结合,其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算法数字化处理从未真正发生的超现实信息,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应用广泛。由于深度伪造技术是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规制,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出现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破坏国家甚至国际秩序等问题。通过对比域外有关深度伪造技术的规制实践,并结合中国法律规制现状,对深度伪造技术应用要从以下多个维度完善现有规制框架:解决现有法律规范适用,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创新监管模式,加强对深度伪造技术的监管;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加大侵权赔偿力度,完善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个人信息保护 人工智能 法律规制
下载PDF
循迹网络:深度造假与新闻真实体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笛 梁鹤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3期153-169,共17页
曾作为新闻业铁律的新闻真实原则正变得日益“令人困惑”。本文在厘清新闻真实的相关讨论之后,引入网络化的视角,以深度伪造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新闻真实实践。研究提出将新闻真实看作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网络”,网络不断发生着“去中... 曾作为新闻业铁律的新闻真实原则正变得日益“令人困惑”。本文在厘清新闻真实的相关讨论之后,引入网络化的视角,以深度伪造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新闻真实实践。研究提出将新闻真实看作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网络”,网络不断发生着“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动态变化。网络中主体多元,不同主体作为节点,各节点通过展示自身能力来提升自己的地位。网络中节点的主要行动逻辑为“循迹”,“迹”主要指数字痕迹。数字痕迹作为证据,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分布式记录并接受公众共识机制的监督开展“循证实践”,凸显了技术物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 新闻真实 深度伪造 区块链 开放核证 循迹
下载PDF
说话人生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昕洋 阎志远 +3 位作者 孙沐毅 戴琳琳 李琦 孙哲南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78,共11页
说话人生成是视觉生成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旨在根据输入的多模态信息生成逼真的说话人视频。说话人生成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和互联网相关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以为唇读识别、伪造鉴别和数字人生成等任务的研究提供数据支... 说话人生成是视觉生成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旨在根据输入的多模态信息生成逼真的说话人视频。说话人生成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和互联网相关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以为唇读识别、伪造鉴别和数字人生成等任务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现阶段主流的说话人生成方法已经能够实现包含个性化属性、视听同步的说话人视频生成,但还未能达到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和元宇宙等新兴应用场景的要求。因此,研究说话人生成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说话人生成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首先阐述了说话人生成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然后根据方法分类介绍了近年来主流的说话人生成方法,整理了相关研究中常用的视听数据集和评价指标,最后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说话人生成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生成 视频生成 图像生成 深度学习 多模态学习 人脸重建 深度伪造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深度伪造涉性信息的刑法规制
9
作者 陈冉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90,共15页
面对“深度伪造”技术在信息制作上高度的以假乱真可能以及在色情领域的广泛存在,有必要明确刑法在深度伪造涉性信息规制上的立足点,将深度伪造涉性信息规制定位在“真实的性隐私保护”而非对“虚假信息”的打击。在信息流动的产业化背... 面对“深度伪造”技术在信息制作上高度的以假乱真可能以及在色情领域的广泛存在,有必要明确刑法在深度伪造涉性信息规制上的立足点,将深度伪造涉性信息规制定位在“真实的性隐私保护”而非对“虚假信息”的打击。在信息流动的产业化背景下,网络与信息所形成的新秩序对传统刑法在隐私保护上构成挑战,现行刑法过于倚重前端预防的打击不力。在深度伪造治理公、私法融合的趋势下,深度伪造涉性信息犯罪规制范式必须转型,要从性隐私保护和信息规制两个层面对涉性信息进行检视,彰显“性隐私”的独立保护地位,肯定现实与虚拟交互中“性”利益保护的适度远程化,以“场景化”构建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刑法规制路径。同时,在深度伪造涉性信息制作、传播主体刑事责任的认定上,考虑涉性信息参与各方的风险防御可能,在性隐私保护上应当合理对伪造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受害人进行风险分配,以“合规”划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边界;考虑个人信息主体在隐私保护上的同意“受限”,立法和司法应当避免单纯根据受害人的同意和创作者的“标识”对涉性信息制作和传播者以及平台等风险创设者进行免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涉性信息 人格权 性隐私 规制范式
原文传递
“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入罪的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文娟 马方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4,共11页
"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的法律风险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学习和信息伪造双层次技术结合导致违法信息的算法传播。基于282份网络违法信息传播的裁判文书反映的结果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已普遍将传播数量作为入罪... "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的法律风险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学习和信息伪造双层次技术结合导致违法信息的算法传播。基于282份网络违法信息传播的裁判文书反映的结果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已普遍将传播数量作为入罪标准。随着算法推荐、算法歧视、网络爬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入罪存在诸多司法适用困境。具体而言:单纯"深度伪造"违法信息传播数量并不具有刑法法益侵害性;"深度伪造"传播数量易达至入罪标准,降低入罪门槛;现有技术无法剔除异常传播的数量,计量认定过于宽泛化。为解决"深度伪造"违法信息事实认定方面的司法困扰,本文在规范体系下提出算法传播入罪风险的破解路径。主要包括:"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行为应具有刑法法益侵害的现实性;"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数量关联结果与现实危害后果应具有等价性;"深度伪造"违法信息算法传播计量事实的认定应符合相对确凿性,适用优势证据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传播数量 违法信息 刑事规制
原文传递
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的刑法治理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鲁 《法治社会》 2021年第6期92-101,共10页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却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但技术的滥用却可能对国家、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刑法应当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予以规制,同时也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深度伪造技术服务的行为逐渐发展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的一环,运用传统共犯理论难以回应深度伪造技术滥用行为的不法认定问题。对于这种"一对多"的犯罪帮助行为,刑法可以采取以独立罪名认定的制裁思路。对于深度伪造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深度合成 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服务提供者
下载PDF
深度伪造安全风险的社会特性与多元化部门协作治理
12
作者 邹卫中 张力耘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2-42,125,126,共13页
深度伪造是通过机器学习创建的最新类型的虚假信息,具有高度的人类真实感。这种技术增强了恶意行为者参与破坏公共安全的能力,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深度伪造安全风险表现为对个人、组织和国家等广泛的目标主体以及社会... 深度伪造是通过机器学习创建的最新类型的虚假信息,具有高度的人类真实感。这种技术增强了恶意行为者参与破坏公共安全的能力,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深度伪造安全风险表现为对个人、组织和国家等广泛的目标主体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工具性、发展性、观念性和关系性威胁。目前我国对深度伪造的治理是以包容性监管为基础,提倡发展与治理并重。但该治理策略不足以应对深度伪造带来的威胁,迫切需要鼓励科技企业开发深度伪造检测技术,压实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推动公私协作,发挥市场作用,深化国际安全共享,加强媒体的舆论引导,推动多元化部门协同治理来优化深度伪造的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风险防范 多元化协作治理
下载PDF
论对深度伪造侵犯自然人声音利益的规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邾立军 李苏珂 《行政与法》 2022年第11期87-96,共10页
深度伪造声音与传统的纯粹模仿他人声音或模仿秀不同,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声音而使声音信息难以辨别真伪或辨别困难。目前,我国在规制深度伪造侵犯自然人声音利益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境,建议可以参考美国《深度伪造责任法... 深度伪造声音与传统的纯粹模仿他人声音或模仿秀不同,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声音而使声音信息难以辨别真伪或辨别困难。目前,我国在规制深度伪造侵犯自然人声音利益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境,建议可以参考美国《深度伪造责任法案》中有关深度伪造虚假音频侵权的责任构成要件、行为人对深度伪造虚假音频的嵌入水印与披露义务、深度伪造虚假音频侵权的民事救济的规定,以保护我国自然人声音利益,实现新兴技术发展和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声音利益 深度伪造 《深度伪造责任法案》
下载PDF
基于胶囊网络的深度伪造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昆仑 李鹏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第7期72-73,76,共3页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深度伪造技术对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胶囊网络的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经试验证明,该方法参数量远小于基于CNN网络的方法,且精度略有提升。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深度伪造 神经网络 胶囊网络
下载PDF
深度伪造视频中的信息特征萃取及其关联计算
15
作者 刘春年 陈梦秋 易岚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01,共10页
[研究目的]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深度伪造信息识别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精细萃取深度伪造信息特征和充分挖掘信息特征的关联机制,可以为人工智能生成信息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以217条国内外深度伪造案例视频为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深度伪造信息识别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精细萃取深度伪造信息特征和充分挖掘信息特征的关联机制,可以为人工智能生成信息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以217条国内外深度伪造案例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化编码萃取深度伪造视频的信息特征,运用复杂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揭示信息特征的结构关联和影响关联,并构建融合深度伪造信息特征及关联计算的动态理论模型。[研究结论]结果发现深度伪造信息具有预警特征、技术特征、内容特征和参与特征4个聚合维度、12个二阶特征和125个子特征,其中技术特征和预警特征是区别于一般虚假信息的独特特征。预警特征是结构关联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与技术特征强关联;参与特征和内容特征结构关联度高;深度伪造告知和技术与深度伪造信息关注度之间存在强烈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视频 虚假信息 信息特征 特征萃取 特征关联 关联计算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基于量化数据特征统计的深伪图像检测研究
16
作者 谢菲 高树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904-912,共9页
深度伪造技术因“低门槛、高效率、高仿真”等特性而被滥用于伪造身份,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给公共安全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深度伪造图像主流检测以卷积特征为主,量化特征应用较少,基于量化特征占用空间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探... 深度伪造技术因“低门槛、高效率、高仿真”等特性而被滥用于伪造身份,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给公共安全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深度伪造图像主流检测以卷积特征为主,量化特征应用较少,基于量化特征占用空间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探究图像各颜色分量上的纹理、颜色特征与图像真伪的关联程度,筛选有效特征进行深伪图像自动检测,研究量化特征在深伪图像鉴定方面的应用价值。对深度伪造人脸数据集ForgeryNet中的40000幅实验样本图像进行分组实验,提取各组图像在Gray,YCrCb,Lab,HSV和RGB颜色空间上的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利用多元统计法筛选既具有显著差异又具有相关性的特征,然后用XGBoost、逻辑回归分类器、线性SVM、多层感知机和TabNet进行算法验证,并与主流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在5类算法中,XGBoost和LSVM分类效果较好;MLP和LP效果较差;TabNet效果不稳定,受分类类型影响较大,检测精度在52%~89%之间。数理统计筛选所得特征下的深伪图像检测精度显著提高,在真伪图像组,在真伪图像组,XGBoost算法在筛选特征和纹理特征时的检测精度比所有特征时分别提高1.10%和1.43%,LSVM和MLP两种算法在纹理特征时的检测精度比在所有特征时分别提高了0.12%和0.10%。利用颜色空间下筛选的量化特征,其检测精度均高于主流卷积神经网络的检测精度,且纹理特征的检测结果优于颜色特征,对身份替换深伪图像更易识别。相比图像卷积特征,量化特征具有较强的解释性,在鉴定领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纹理特征 图像颜色特征 深伪检测 数据统计 算法对比
下载PDF
深度伪造技术新型犯罪的探析与治理
17
作者 吴雪冬 刘彬 王子杰 《政法学刊》 2023年第6期12-21,共10页
近年来,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迅速兴起,在给社会各领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利用深度伪造如AI换脸、视频伪造、音频伪造和指纹伪造等多模态技术的新型犯罪也逐渐涌现,其引发的诸多犯罪风险不容小觑。针对当前面向深度伪造技术风险... 近年来,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迅速兴起,在给社会各领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利用深度伪造如AI换脸、视频伪造、音频伪造和指纹伪造等多模态技术的新型犯罪也逐渐涌现,其引发的诸多犯罪风险不容小觑。针对当前面向深度伪造技术风险定量评估技术缺乏、侦查取证难度大、反制监管技术单薄及规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强化源头综合治理,健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赋能智慧新警务,深化宣传阵地,为构建新型犯罪治理新体系,筑建网络安全新生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技术 新型犯罪 检测技术 网络安全治理
原文传递
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换脸视频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博文 夏华威 +1 位作者 陈睿东 韩乾坤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09-317,共9页
随着近年假脸合成技术(DeepFake)的发展,当前社交平台充斥着通过换脸技术生成的海量假视频,虽然假视频可以丰富大众的娱乐生活,但是同样存在着曝光隐私等负面问题。如何精准检测出由DeepFake生成的伪造数据已成为网络安全防御领域中一... 随着近年假脸合成技术(DeepFake)的发展,当前社交平台充斥着通过换脸技术生成的海量假视频,虽然假视频可以丰富大众的娱乐生活,但是同样存在着曝光隐私等负面问题。如何精准检测出由DeepFake生成的伪造数据已成为网络安全防御领域中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这一问题,很多科研工作者提出了针对换脸视频的检测方法,但是现有的检测方法均忽略了DeepFake视频帧与帧之间的关联特性。因此,对于部分针对脸部信息进行平滑处理的篡改方法,已有的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率有明显的下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DeepFake视频检测算法。该算法能够捕获DeepFake视频帧中的脸部微表情变化,并利用编码器生成局部视觉信息的特征,同时利用注意力机制实现局部信息的权重分配;最后再次借助LSTM网络实现时序空间下视频帧的关联信息融合,从而实现对DeepFake视频数据的有效检测。采用FaceForensics++数据库对所提算法进行了评估,与现有方法相比,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假脸合成技术检测 帧间特性 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